宋国小媒人日常 第34章

作者:鹤鸣久久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你——”

  “开我的玩笑,总得付出点代价。”

  对方那叫个心疼,一脸算你狠的无奈表情,从袖子里掏出钱袋子,还没来得及数数,就被莫辞彦连着钱袋一起拿了去。

  颠了颠分量,温润的郎君稍稍满意地一笑:“谢了。”又道:“以后没什么事不要再来,我还有事,不送你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远,顾萧知还从没见过这样翻脸不认人的人,气哼哼回了马车。

  这地方,以后让他来,他都不会来!

  ******

  清晨的东集市,叫卖声此起彼伏,米粮果蔬被熹微的日光照得格外有卖相,尤其是刚从地里头摘下的蔬菜瓜果,放在篮子里时还鲜鲜嫩嫩滴着早晨的露水。

  不过等日头慢慢升高,春夏的热气渐渐上来,这些果蔬的品相就会越来越差了,因此一大早就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熙熙攘攘,一点也不比日中时候的人少。

  洛时节因为要去里下河村,起得很早,也赶在了这波人里头,东瞅瞅西逛逛,时不时就窜得没了人影。

  莫辞彦在人群里等了半天,她才又冒出来,递给他一包胡饼,并一袋枇杷,这是他俩今天在路上的午饭。

  自上次她闹脾气后,籽莲做为家里最年长的女孩,真是操碎了心,先是把青青好好说了一顿,又开导了洛时节好几天。

  想着姑娘和莫辞彦吵了一架,怕两人处不好关系,听说她要去里下河村,籽莲便以路途遥远不安全为由,强烈提议让莫辞彦跟随。醉翁之意,还是想缓和一下两人的关系。

  其实籽莲完全是多虑了,以洛时节粗壮的神经,早就自己把某种情绪消化了个干净。

  好在莫辞彦根本不知道她的心思,那两天的事情他也根本没放在心上,一如往日平平静静,恪守下人的职责。

  既然他心里已经有了人,洛时节自然无意做横/插一杠子那种事,早就大大方方放下了。

  不过毕竟是对他乱发了小脾气,她心里还真有些过意不去,这份歉意就这么一直欠着,也挺难受的。

  这几日小表弟的病不知为何突然好了很多,她的金钱压力也小了不少,便对身边的莫辞彦阔气道:“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又补充了句:“只限今天。”

  虽是这么说,她那袋多出来的枇杷果,其实就是买来向他赔罪用的,她现在说这话,也就客气客气。

  此时正是人流量最高峰时间,洛时节只一转身的功夫,莫辞彦却不见了。

  回身眺望,发现他还在刚刚的书摊边,正翻着一本书看得认真,亮亮的眼睛在睫毛下闪烁,随之,整张脸都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和满足。

  一本书居然能让他露出这样的表情,着实让洛时节有些好奇。

  晃到他身边,斜眼一看,是一本谢灵运诗集的手抄本,手抄的作者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工致古雅兼而有之,一看就是大家。

  “如此隽永的书法,加上谢先生的诗,实在妙极。”

  莫辞彦赞美过后,转向她:“小的能不能——”

  “不能。”

  洛时节听出了他话里的意思,立时打断他的后话,然后话锋一转装糊涂道:

  “今天要买的东西太多了,咱们先去买菜吧,买完就该去里下河村——”

  “老板,这本书多少钱?”某人直接问向老板。

  “四十文。

  “什么?四十文?这么薄的一本书这么贵!”洛时节发出惊讶的感叹。

  老板笑道:“小娘子,看书不看厚度,只看内容,再者,这本书的纸是上好的宣纸,光是纸张就贵得很,卖你四十文算少了哩。”

  她当然知道,可,可四十文买一本书,真的好贵,她以前买的那些书顶破天也就十文钱一本。

  抬眼看了看莫辞彦,对方却不以为然:“看我做什么,给钱啊。”

  “四十文呢!太贵了……”

  莫辞彦斜了她一眼:“抠抠索索的,刚刚是谁说,想要什么就——”

  “停停停,打住!你看你,你看你!”一本书就把温顺善良的莫辞彦逼成了怨妇。

  她心疼至极,可刚刚说出去的话已然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再看他一脸真心想买的模样,怎么能好意思拒绝,拒绝这样一个纯良的孩子,实在太可耻了。

  “买书可以,但是以后有比较棘手的单子,你都要陪我去。”

  莫辞彦点头:“可以。”

  “并且都要积极解决,不能重在参与。”

  “行。”

  书的作用竟有这么大的么?她以前怎么没有觉得。

  可怜巴巴地拿出四十文,交到老板手中,换回一本薄薄的手抄书。

  心在滴血的人埋头看了看自己瘪了的钱袋子,感叹:

  要等到何年何月,她才能有财大气粗的时候啊~

  对莫辞彦仅有的那点儿愧疚荡然无存。

  见她又心疼又释然的模样,走在她身边的人微微一笑,把书纳入袖中。

  籽莲交代,蔬菜一定要在清晨买,但他们还有正事要办,当下只好买了菜,又走了趟方婶儿子的绸缎铺,把菜寄存在那里,才出了城门赶往里下河村。

  里下河位于扬州大运河以东,因其流淌在地势低洼的地段,中间低两边高,故名里下河,里下河村在东郊与南郊之间,地势低平,河湖相通,土壤肥沃,村里人多以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为主,像叶大郎家种了一山坡核桃,养了一山坡羊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也正因如此,只打听了俩人,就轻而易举找到了他们家。

  叶大郎正在磨豆子,忽听得院门哐哐哐响起,便对鸡圈边的婆娘道:“快去开门,估计是媒人来了。”

  “媒人来媒人来,这话你都说多少遍了,几天前就该来了。”钱大娘正在鸡圈边找黄鼠狼洞,找了半天没找着,正火上心头,无处发泄。

  “这次要还不是,你就等着一顿收拾。”

  一边说一边怨气漫天地去开了门,怕满院子羊再跑出去,便只窄窄开了条缝,用臃肿的身子挡住缝隙。

  门缝一开,就看到一个小娘子站在门外。

  “你找谁?”

  小姑娘立刻眉眼弯弯,给钱氏屈了个礼:“您就是钱大娘吧,我叫洛时节,是来给你家小女儿说媒的,您叫我洛小姑娘就成。”

  “就你?”钱氏环顾左右,确定只有她一人,满眼的不可置信:“俺要的是衙署那汪大娘子,她是官媒,你算个啥?”

  “就是汪大娘子让我来的,我好歹也是有文书的正经媒人。”洛时节一点也不示弱。

  “那也就算个合法的明媒,比正儿八经的官媒差得远哩,不行不行!”

第32章

  “那也就算个合法的明媒,比正儿八经的官媒差得远哩,不行不行!”

  “行的行的,我就是看着小点儿,本事大着呢。”

  本事?

  钱氏用看了大半辈子人从来不出错的眼光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扫视了一下这个小姑娘,不禁摇头。

  “我瞧着你,细皮嫩肉俏丽模样,出挑得很,不像个媒人,倒像个需要找媒人的,不知道你是来干啥的,不能放你进来。”

  这小姑娘生得白白净净,眨巴着双大眼睛,像只小野兔儿似的,虽然看着机灵吧,但终究还是个崽子啊,不像是个会说媒的,遂砰的一声关之门外。

  “唉唉大娘别关门啊大娘!”

  洛时节呆若木鸡地站在叶家的院门口,像这样被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她还是第一次呢。

  真是出师不利,她刚刚是不是表现得太嫩了?

  洛时节趴在门缝里喊道:“大娘!大娘!我真是媒人,大娘,您可小瞧我不是,不是官媒又何妨,那颜家的亲事还是我给说成的,颜家你知道吧,我还在胡老夫人的教馆里学过,怎地就不比官媒强了。”

  “那也不成,我要的是汪大娘子那样的妇女,可不要你这样的小娘子。”

  门内的声音越来越远,看样子是忙事情去了,隐隐约约还能听见钱氏对老伴儿骂骂咧咧的埋怨声。

  “大娘?大娘~”洛时节又喊了两嗓子,院门外的枣树树叶都给震下来两片,里面却啥回音都无。又等了好半会儿,还是没人给开门。

  还真不让她进去了。

  这可咋整?

  叶家靠着后山居住,后院是一大片山坡,叶家人整天都要到山坡上忙碌,轻易不出前门,洛时节本想沿着院墙一路上山,可放眼望过去,忒远了些,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又瞅了瞅叶家的院墙,行,还不算高,搬来两块大石头垒一垒,凑合能把头露出墙头。

  好不容易从汪大娘子手里得来的单子,今日要是这样一走,定然泡汤,让她就这样打道回府,太不甘心了。

  努努力手一撑,总算把小半个身子撑上了墙头,叶大郎家的院子便一览无余。

  院里瓦房六七座,有人住的也有鸡舍羊舍,院子里正散着一群小羊羔,里面靠墙则围了一圈竹篱笆,圈了数十只老母鸡,后院便是高远的山坡了,远远可见满山坡的核桃树。

  这经济条件,和之前得到的信息相差无几。

  瞧见最近的屋檐下正坐着一个花白头发,正在磨黄豆的老头,洛时节吸了吸气,礼貌喊道:

  “大爷~”

  正在哼着调的叶大郎一抬头,便瞅见自家墙头上正趴着个小姑娘,艰难地露出小半个身子,看着蛮累的,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

  “叫谁大爷?谁你大爷?我看着这么老的么?”

  得,又是第二个刘叔。

  “叔!叶叔,您是叶叔吧?我真是媒人,汪大娘子有事儿回娘家去了,我就是来替她的,您要不信,等下个月她回来,让她和您说,不过下个月她定然更忙,您还得等,反正都是干等着,何不让我试试,不满意随时终止,绝无二话。”

  洛时节又吸了口气:“您就让我进去呗。”

  叶大郎想了一会儿,又对鸡圈那边的婆娘喊道:“老婆子,她说的好像是有点道理,要不——”

  “要不什么要不!”钱氏从篱笆后面站起身来,一边拿着个木槌把篱笆加固,一边恨恨道:

  “我就指望喜儿能给我找个有面子的女婿,汪大娘子认识的人多,经验足,我就指着她,这倒好,给我整了个小丫头片子过来,看着都还没及笄,能懂个啥?”

  “我及笄了,我今年都十六了。”

  “十六~”钱氏撇撇嘴冷嘲道:“十六还叫大?就算你及笄了吧,你有夫家吗?成婚了吗?连夫家都没有,又咋帮别人找夫家?”

  趴在墙上的人动了动身子喘了口气,略一思索:“有的有的,我有夫家。”

  “你有良人了?”

  “有有有。”她快坚持不住了,“我有,我还带来了,大娘你且开开门,我领他给你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