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今天登基了吗 第116章

作者:布丁奶昔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基建 网游竞技

  这种沼泽触手虽然只有人那么粗,身材在怪物里算纤细,可体长最短的也有三米,剥下来的胶皮面积不小,拿来制作雨衣也能缝制好多件。

  黎默言自然是把这胶皮带到成衣铺,找周银环缝制。

  这比制作棉衣简单许多,不用从纺线开始,直接将胶皮裁剪出所需的形状进行缝合就行,就连缝制的部分都只有袖子纽扣,因为胶皮不会散开,所以不用像布匹那样收边。

  本来她担心这是怪物,胶皮会很硬,普通的剪子剪不动,好在胶皮虽然韧性强,本身却没多硬,剪子很轻松就剪下来一块,她见周银环剪出双臂处的胶皮,又剪出兜帽的皮料,之后就是拿针缝制。

  有铁匠铺后,成衣铺用的针就是铁匠打出来的铁针,原本她以为人手打出来的,肯定没有现代机器做出来的光滑,没想到铁匠给了她大惊喜,打出来的铁针非常细,而且表面非常光滑。

  她捏着那么枚铁针放在手心仔细观察,肉眼继续看不出歪斜的痕迹,用手指细细摸上去,没能感觉到凸起凹陷,用这样一根针穿布想来会轻松许多,除去颜色是铁黑色外,和现代的针竟然没差多少。

  周银环动作十分娴熟,捏着针穿线,扎过胶皮缝制,没用多久一件胶皮衣便缝制完成,前后没花多少工夫。

  黎默言回想刚才周银环的动作,只觉对方拿着绣花针,就像是手拿大刀长剑,有种寒光闪烁的凛然,她点开对方的面板想要查看,发现周银环的名字上多了点什么,可和黄晓蝶那样包住名字的边框不同,只有名字的右上角多出图案,具体是针与剪刀交叉的纹路。

  这是什么?

  她对着这个图标研究了一会,又去查看其他那些的学徒面板,发现学徒竟也有,只是颜色稍浅,图案也不是针和剪刀交叉,只有简单一把剪刀或者铁针,而且剪刀还只有上半部分,缺胳膊少腿。

  无论是针,还是剪刀,都与裁缝有关,她猜测这个图标是职业带来的,颜色深浅以及图标精细程度,估计对应着不同的缝纫熟练度,因此产生不同的效果,之前她就觉得周银环缝好的胶皮衣有些不同,好像在闪闪发光……

  原来不是错觉啊。

  黎默言将胶皮衣穿好,一边拉起兜帽戴上,让其他人冲自己泼水,模拟大暴雨的天气,一瓢又一瓢的水哗啦啦撒下,就这样泼了一分钟,其他人停下泼水的动作后,她身上还有大量的水流下,可以确定全身都被浇湿。

  她把胶皮衣脱下来,检查里面的衣裳,除去露在外面的发丝湿了,衣服上没有任何湿痕。

  黎默言满意点头,只要让那位卖伞的姑娘再做小点的头顶伞将脸护住,全身就彻底不会打湿,而且头顶伞小上两圈,重量也能减轻许多,这样戴着就不会吃力,能戴更长的时间。

  她将胶皮衣脱下来,想叫成衣铺大规模缝制,忽然想到周银环那个特殊的图案,于是谨慎起见,随便点了两名学徒缝制胶皮衣。

  虽然还叫做学徒,可跟在周银环手底下那么久,他们其实差不多能出师,手艺同样不差,即使缝制速度不如周银环快,但也没用多长时间,就将胶皮衣缝制出来。

  黎默言再次穿上让人对自己泼水,只是这一次的表现让她失望了。

  面对一样的水势,这次胶皮衣脱下来,她身上的棉衣出现湿润痕迹。

  “渗水了,渗水了。”

  “怎么回事?这次怎么没把全部的水挡住?”

  “不光如此,渗水的地方还挺多,臂上背上都有。”

  “还好黎大人又试一次,否则这胶皮衣卖出去,咱们可要被大伙埋怨死,以后出门都抬不起头。”

  黎默言另外找了一个人,穿上剩下那件学徒所做的胶皮衣,同样有水渗透弄湿里头的衣物,这样看来渗水不是特例,反而是周银环缝的那件胶皮衣是特例才对。

  众学徒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抓着那两件渗水的胶皮衣反复查看,黎默言摸着自己手臂上的水线,这样长条笔直的痕迹,倒像是……

  她和其他人异口同声道,“针孔漏水。”

  大家面面相觑,周银环语带称赞,“没想到大人不通裁缝,竟也想到了。”

  黎默言展示臂上的水痕,“毕竟太明显了。”

  说着她拿过最近的那件胶皮衣,果然发现针穿过的地方留有针孔,虽然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可对于水这样无孔不入的液体而言,再微小的缝隙,只要有孔洞它就能渗入。

  看来触手的胶皮收缩性不好,既然如此怎么周银环缝制的胶皮衣却不会渗水呢,估计还是和她那个特殊图案有关吧,也许缝制出来的衣服都有特别能力?

  周银环听到大人的问话陷入沉思,她的表情是如有所想,其他听到这些话的学徒则叽叽喳喳先一步开口,“对对,师父之前织的一件毛衣,明明只打了细毛线,却比夹带棉层的棉衣还暖和。”

  “我也发现了,上次师父做的那条襦裙,无风也能自动摇曳。”

  “还有还有,我之前不小心将饭菜洒在师父刚做好的垮裤上,吓得哟,结果擦去菜汤,裤上干干净净,不见半点油污。”

  周银环若有所思,“竟还有这事,你这毛躁性子还没改,得再练练。”

  不小心说漏嘴的学徒,一脸天塌的表情。

  其他学徒见此顿时安静下来,不敢再说话。

  可已经足够了,随着他们的话,学徒们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不同之处,他们惊疑不定望着周银环,周银环同样面露讶异,她虽然之前就隐隐觉得自己所制之物有所不同,却没学徒所说的那么鲜明,不由举起双手,望着上面的掌纹。

  黎默言祝贺,“熟能生巧,恭喜。”

  周银环那种不真实感褪去,喜悦席卷全身,她以前倒是挺羡慕她女儿胡月儿有本事能改变镇子,让镇子变得越来越好,没想到自己没有月儿那样杀妖兽如切菜的恐怖武力,却也能凭借自己的手艺,给镇子带来更好的变化。

  周银环不由握紧拳头,“多谢大人。”

  以后周银环缝制的衣物,都会先检查一遍有什么特殊能力,然后进行出售。

  黎默言摸索出对方名字上那个图案用法,准备等有空看看其他匠人的面板,之前*周银环可没天赋,这是后来出现的,说不好是制作多了自己冒出来的,还是太清乐坊带来的。

  还是都看看,免得漏掉人才。

  既然知道胶皮衣渗水的原因,那解决起来也很方便,只要改变缝制办法,将需要缝制的部分捏住从内部缝制,这样针孔就藏在衣服内部,不会有水再渗入胶皮衣,弄湿里面的干燥衣服。

  果然,这次测试的时候,衣服始终干干燥燥,后面又尝试了好多次,同样没有将衣服弄湿,胶皮衣就能开始量产。

  很快镇子上的大家,就注意到那个卖伞的姑娘又多出一种胶皮衣,这种直接穿在身上的皮衣,要比伞用着更方便,防雨能力也更强,虽说现在没再下雨,冬日雨水也少,可胶皮衣依旧十分受欢迎。

  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那种可以戴的头伞也有改变,体积变得更小,只够护住脸不被打湿,可这样配合胶皮衣正好,所以连带会买上一把。

  胶皮防水性实在太好,还能做成水靴使用,对于在农田忙活的镇民而言,可有大用处。

  冬日里可不像夏日能光脚,鞋被弄湿,脚泡在冷水里,整个人就如冻在冰窟,又像是有刀刃不断刮过,那种煎熬痛苦,实在不是人能受的,他们都已经做好硬抗的准备,没想到黎大人做出胶皮靴。

  别看这个靴子很普通,就是一层软软的胶皮,自己立都立不住,穿上之后就能彻底挡住刺骨的冷水,再不用受那刀刮之苦,东西虽然没多大,带来的效果却是翻天覆地。

  他们都打心底里,为给他们带来这样好物的黎大人感恩戴德。

  胶皮除去做雨衣和雨靴之外,还能做个围兜,给肉铺食堂的人用,他们处理骨头剁肉经常血肉飞溅,弄在衣服上十分难清理,有胶皮围兜后,那清洗围兜就行,胶皮防污能力特别强,无论是油还是血,都无法渗入胶皮,只要搓两下就能洗干净,给他们剩去不少麻烦。

  黎默言见此灵光一动,用这些胶皮做出十套防护服,还能做出手套,有效挡住患者的**,阻止传染病传播,可惜胶皮不透气,不好做口罩。

  盛水烟对防护服可谓是爱不释手,放在身前比划来比划去,一个劲对旁边的学徒说,‘赶上好时候了’,‘你真是赶上好时候’,她早年当学徒的时候,可没有这样好的保护之物。

  学徒虽然听着懵懂,却也知道一件防护服的重要性,以前师父和她说得最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尤其不能碰病患的血,学徒虽然照做,可在实际治疗中,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很难完全保护自己。

  现在好了,她穿上大人给的防护服,再戴上胶皮手套,就只剩下脸留在外面,相比起以前露出的皮肤少了太多,满满的安心感围绕住她,治起病来也更放得开手脚。

  黎默言原只是想做个雨衣,为之后下雨做准备,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多意外之喜,越琢磨越觉得这沼泽触手是个好东西,之前取万山土时,认为西面的大泽碍事,此刻她是再三庆幸西边是大泽,否则哪来的胶皮资源。

  如果最初疫病发生的时候,能有这样的防护服,处理起来就简单许多,也不需要让镇民进出都洗澡洗衣了。

  胶皮衣这事情告一段落,黎默言就开始准备着手晒海盐。

  虽然取触手是为胶皮,但触手肉味道倒也不错,短时间内猎来这么多,暂时也没有消耗肉的机会,她就想腌制风干,这都需要用到盐,领地扩展到大海那么久,晒盐场拖了那么久,正好这次给它做起来。

  晒海盐没什么复杂的。

  就是将海水晒干得到海盐,不过仔细想想就有很多细节问题,比如一片片海水如何隔离出来,又比如盐晒出来后如何快速收集,减少杂质掺入?

  前面这个问题,她就想到自己之前所做的水渠,可以将海水放进来,不过都定在海边了,还做水渠这么大的工程也太费力气,而且因为海水地势肯定更低,如果要做水渠,就要把做盐场的地方挖低,算算这个工作量那就太吓人了。

  随即她想到大海涨潮落潮,不如找一片开阔平坦的地带,在旁边设立一度墙,等海水涨上来时打开洞口将海水放进来,退潮的时候将洞口堵住留下海水,就如之前她养蓝光贝的那个海湾,就是这样的情况。

  黎默言仔细思索每个细节,觉得没有大问题,至于里面会遇到的小问题,就需要实际操作时解决。

  至于如何收集快速海盐,不要掺入沙子等杂质,那就需要往选好的地方铺石砖,隔离开沙子等杂物,而且石砖表面光滑,晒好的海盐扫起就会十分容易。

  最初的想法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制作海盐,黎默言走在大海边上,她所拥有的海水区域很少,好在这片地方地势本就平坦,她打算先做个百平小盐场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成功。

  很快就有蜥车驶来,大量的石砖从车上卸下。

  之后就用这些石砖砌墙,来挡住涨潮时的海水,可这时她发现一个问题,石砖用泥浆粘合需要干透,泡在海水里显然无法做到,能砌墙的实际自然是退潮的时候,可她不知道多久后会涨潮,自然无从得知泥浆来不来得及干。

  可她不知道有人知道啊。

  汤清酒作为守在海边的官差,整日对着大海,对着潮汐最了解不过。

  “每日会有两次涨潮,”汤清酒没有思考直接说出,“第一次是午时一刻,晚潮是子时二刻左右。”

  黎默言算算时间,中间差不多间隔十二个小时,时间有点短啊,感觉无法让泥浆彻底干透。

  再算算现在的时间,差不多是早上十点,很快就要到每日第一次涨潮,她就让镇民先平整选好的地方,之后等潮水褪去再说。

  镇民很快忙碌起来,先用麻绳将大人选中的地方框出,确定具体的位置,再搬走其中的礁石,期间冒出好多螃蟹,张牙舞爪的,被陈海眼疾脚快踩住背部摁住,轻松抓住,汤清酒则迅速找来木桶,将螃蟹丢进去,他们在海边时都是自己做饭,吃的最多的就是各色海鲜。

  这里礁石多,海鲜更多,螃蟹抓了满满一桶,每个人都能分到四只,听到大人这样说,大伙高声欢呼,干起事来动力十足,搬石填埋凹陷的洞口,不一会就将这块地处理好。

  这个时候黎默言倒是想到一个问题,要不要填地基?

  毕竟海水可是很重的,可转念一想之前这里就有海水,也没见沙子下陷,应该不用填地基吧,哎,也就是没有塑料薄膜,否则根本不用铺石砖,直接铺一层光滑的薄膜就好。

  黎默言想到这一顿,等等不是没有啊,她此刻有大量的胶皮,光滑韧道,而且触手原本就是生活在沼泽水中,完全不怕水腐蚀,完全能用胶皮缝制一块皮膜,这样还能免去泥浆没干涨潮咋办的问题,可谓是一举双得。

  她招来一个镇民,让对方回镇子去找周银环,将自己的想法通知对方,先缝制一条胶皮膜出来,虽然百平的面积很大,可成衣铺的人多,缝制起来就很快,根本用不了多少时间,也许等潮水退去,胶皮也就缝制好了。

  一个小时过去,大海开始涨潮,看着水线从远处一点点爬过来,感觉速度不快,可她只是闭上眼眯了眯,再睁开眼时,水线已经爬到不远处,澎湃的海水汹涌砸在沙滩上,卷起阵阵白色水花,犹如千军万马。

  她听着耳边海水发出的咆哮,光是听这沉闷的动静,就足以想出海水的力量有多大,愈发担心起石砖墙。

  石砖本身她是不担心的,怕就是怕粘合的泥浆没能充分干透,就被泡在海水中影响强度,她可不想石砖墙立起来没多久,就被海水冲垮了。

  大概一个小时多,海水就退去,中间陈海和汤清酒还做了饭,他们这里常备着大米,给黎默言和她带来的三民镇民煮了饭,又用锅煮出大锅海鲜汤,海货本来就鲜,加个蒜蓉洒在碎辣椒,滋味就好得不行,三个镇民将螃蟹咬得滋滋作响,吃得头都不抬。

  很快海水退去,速度同样很快,沙滩上还有搁浅的小鱼在扑腾。

  黎默言眼睛一亮,让镇民去砌石砖墙,她打算先做一部分试试,能成功再把剩下的石砖墙砌出来,而自己则去赶海。

  上辈子的赶海视频她可没少看,知道沙滩孔洞下面一般有货,只不过躺着看,和自己亲自动手可不同,她都已经做好空军的准备,没想到才走两步,就发现沙地上有个扁平的洞口,就是不知道底下是什么。

  结果运气很好地掏出一个大黄蛤,对于自己第一个亲手抓的蛤蜊,黎默言都没来不及细看,就跟捡钱似的冲向那些蹦跶着往海里去的鱼,抓起来就往桶里丢,这时候附近没人好处就体现出来,根本没人和她抢,这么大一片海滩上都是她的,压根捡不过来。

  和她相比,汤清酒则是见怪不怪,他住在这里每日吃海货,都已经捡得都不想捡了。

  黎默言心想以后镇子要是出现劳动力过剩的情况,就把人分到海边来捡海货,感觉都能捡好几千斤海鲜,不不,果然还是现在就安排人过来捡吧,她果然见不得嘴边的肉溜走。

  那边的镇民很快将石砖墙砌好,黎默言湿漉漉的泥浆有些忧心,就让汤清酒点燃火把,凑到石砖墙附近,想要加速泥浆干燥,但火把的温度太高,也不能凑得太近,免得将泥浆烤裂了。

  她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泥浆自己的造化。

  次日,黎默言再次来到海边,虽然海水离石砖墙很远,不过石砖上还有湿润的痕迹,夜里果然又涨了一次潮。

  她尝试推推石砖墙,发现最上面那块被她推掉,表情很错愕,这是真想不到,本来以为晾了十二个小时,还拿火烤过,泥浆干得比平时快,怎么都该有些硬度才对,可脚边的石砖无情打破了她的想法。

  如果这个阻断海水的墙无法立起,那每次涨潮海水就涌上晒盐的海场,那海水是永远都不用想晒干了,这还晒什么盐啊。

  黎默言有点苦恼踢动脚边的沙子,这时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以前她老家是经常涨大水的,有一年水灾太厉害,国家派来士兵帮他们修筑防水工事,用的就是一袋袋沙子,这里别的不多沙子多啊。

  黎默言只觉之前的一切难题都不是难题,什么涨潮影响泥浆,爱怎么影响怎么影响,反正她又不会用到泥浆。

  她干脆将砌起来的那点石砖墙推倒,带着村民和麻袋过来装沙子,一袋装满就堆在之前框出来的地方,顿时一堵墙就立起来,就底下留出五个孔洞用来过水,原本让她十分烦恼的泡水问题直接解决。

  她怎么没早点想起来沙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