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布丁奶昔
[管理:设立四个管理部门√]
[环境:人杰地灵X(93%/100%)]
其中各项条件进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民生这块已经完成,让她看不懂的环境人杰地灵要求,居然一下从百分之六十三,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三,跨度之大她都惊到了。
根据这个结果反推原因,难道这个人杰地灵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只要杰出的人多了就行?
想到前不久得到的能量块,能有这样的任务进度也实属正常。
而民生条件完成,她还获得一个开智的buff加成,在接下来的一旬里,领地上的民众思绪将变得更为灵敏聪慧,她望着这个效果,觉得是时候把学堂办起来了。
第145章
对于开办学堂,黎默言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而且有这个想法有一段时间,正好趁开智这个buff建起来。
可能是上辈子生活过的国家有义务教育,加上她自己个人的经历,让黎默言认为人肯定要读书,虽然不一定能靠读书改变命运,可起码读书后,能辨善恶明道理,遇到困境时也知道怎么做,更不会轻易被人骗了去。
所以她开设学堂,并不是说想要教出多么厉害的人才,而是希望这些孩子能懂道理,树立正确的善恶观,知道更多的事不会骄傲自大,才能保持谦逊以历为戒,走出更顺利的人生,而不是在懵懵懂懂的年纪,什么都不明白,就草草结婚生子。
虽说她也知道人这种生物有多头铁,很多时候不是自己摔过跤,就根本不会吸取教训,而更多则是即使已经犯过错,人以后还会犯同样的错,但她建起来的学堂,能帮上一位学子就足够了。
黎默言思索间,她要找的人已经到来,随着星光县名声远扬,加入进来的人中就有不少教书先生,之前他们当中就有人找到自己,希望她能建起官塾,只是当时因为各种条件限制,黎默言没有同意。
她知道这位教书先生找到她,也是因为那时星光县内没有合适对方的工作,作为读书人,做不了也做不来力气活,所以大多数读书人,她都安排去做账房,或者进各个部分进行文职工作。
“杜先生,活字雕刻的如何了?”
来人正是杜正明,他是来的这群读书人里头学问最高的,自身还带着一个【劝学】的天赋,由杜正明教导的学生,将更容易静下心学习,这也是之前全民学字时,她之所以选择杜正明来的原因。
等这个学字节目结束后,黎默言就把雕刻活字印刷的任务交给他,由对方主持,如果处理得好,她准备之后让杜正明做学堂的堂长,管理其中的教书先生。
杜正明被问起,脸上没有任何慌张,“大人,已经制出,随时能够进行印刷。”
黎默言就叫他领路去看看。
活字印刷这个技术,对于印书而言非常有用,可以大大缩短生产一本书的时间,同样是缩减成本,否则以前全靠读书人自己抄写,读书人数量本来就少,抄书速度慢又累不说,而且容易抄错,错一个字一页就得重新写,最重要的是价格高,她想要做义务教育,没有活字印刷术根本不用想。
而作为这个印刷术里最重要的字块,制作起来是比较麻烦,以前她看过视频,用的是黄泥,需要一遍遍洗,去掉里面的杂质,得到质地最为柔软细腻的黄泥,晾干之后又有再次踩松,之后就是封上三个月,取出后分成小块揉搓。
之后才是重头戏,每一个字都需要雕一个小方块,说实在话她作为看视频的人,都觉得累得不行,感觉世上没有比这更费心的活,根本想不到实际操作的人要花多少心血和耐心。
其实她把这个任务交给杜正明时已经有点晚了,时间完全来不及,对方如果说没做好都很正常,可偏偏说做好了,那她得好好看完成度。
黎默言不介意慢工出细活,可如果有人以次充好,从而借此来邀功,那她肯定不会轻轻放过,这样的头可不能开。
杜正明应了声,跟着一起上了蜥车,就往印刷厂跑去。
等到地方进门,黎默言就看到有大堆铁块装在竹篾里,就摆在窗户边,阳光顺着乌黑的金属流淌下,反射着微弱的光,瞧着非常精细。
杜正明快步走到窗边,拿起一个铁块对她展示,“大人请看,这就是我们做出的字块。”
黎默言伸手接过,触感冷硬是铁,大小和鸽子蛋差不多,字块五面十分光滑,没有任何毛刺,只有朝上的那面有凸起痕迹,刻有一个个反着的字,之后只要刷上墨,就能在纸上印下文字,而这样的凸痕,要比凹陷的字痕好很多,她更喜欢白底黑字,而不是黑底白字。
杜正明见黎大人拿着字块把玩,适时开口说明前因后果,“之前领下您的任务,我本想制作泥块烧制字块,可这个过程太花费时间人力,而这时我正好看到从铁妖族地回来的铁姑娘,她是去取铠甲,我想到铁块同样可以做成字块,就问了她这事,没想到次日铁姑娘就把铁字块捎带回来。”
原来如此,并不是黎默言之前想的投机取巧,她的态度转变为欣赏,这位杜先生没有读书人的迂腐,而且颇有些随机应变的急智,是学堂堂长的好人选,于是她将这件事告诉对方。
杜正明的眼中闪过惊喜,随后变为坚定,“多谢大人赏识,我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黎默言说了两句勉励的话,就将话题转到教材上,其实她之前都已经想好了,暂时就是设定两门主课,语文和数学,语文主要学习前人的智慧和风骨,数学则是学会简单的算数,至少能知道自己钱付出去,能找回来多少。
对了,还要加一节体育课,这是用来锻炼体魄的,虽然不用六艺要求那么高,一个好的身体还是要的。
学堂位置她也早就想好了,就跳住宅区附近的,如果没空位就建二楼三楼,这样走个几分钟就能到,由于星光县的人数一直有在统计,所以八岁到十五岁的孩子少年共有一万多,数量占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
有这么多年纪小的小孩少年郎,黎默言倒是不意外,毕竟生存条件越恶劣,人的平均年龄就越年轻,其实星光县不到二十岁的人占了总人数一半,剩下的大半是二、三岁的青中年人,四十岁以上按照现在的社会情况,其实已经算是老人,在接连的灾祸下,身体素质下滑的老人很难挨过来,所以数量会比较稀少。
考虑到现在大家的日子刚刚好起来,各种物欲爆发,啥都想要啥都想买,全部沉迷赚钱,这种情况下,半大的孩子其实也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让这些孩子放弃赚钱,去反而要花钱的学堂,恐怕会有不小的阻力。
黎默言短暂思考之后,决定先放弃招十岁以上小孩进学堂的想法,对方想要来读书当然欢迎,如果不来,她也不会强制对方过来,这种强迫领民违背自己意愿去做某件事是最差的做法。
想想也知道,如果是她自己不想做,却被人强迫去做,不做就是违法违规,都会气炸了,百姓也是人,将心比心他们会不生气吗,即使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他们好,一样不可取。
其实处理起来很简单,只要等学堂做出成绩,到时候她不用开口,大家都会抢着来上学。
十岁一下的孩子数量要少很多,总共才三千,里面还包括刚刚出生的婴儿,她想想觉得可以将门槛降低,定为六岁就能上学,将这事和杜正明聊了聊,因为那个劝学的天赋,希望对方能来带这些六七岁的小孩。好让孩子更快静下心。
之后就是教材的选择和印刷,以及通知家中有小孩的人学堂开张一事。
现在条件好了,大家过日子不需要缩衣节食,一日不光能吃三餐,还能买些小食零嘴和水果回家,晚上看电视的时候继续吃,衣服穿得暖不说,它们开始有不同的功能,有外衣内衣睡衣,还有什么居家服。
大家以前谁见过这样的阵仗,全家能穿上自己的棉衣都算是富裕,往往都是一套衣服一家人轮着穿,一个冬天都不见洗,还什么居家服,他们在家里根本就不穿衣服,全缩在棉被里取暖。
要是连棉被都没有,那就只能往衣服里多塞点稻草,趁白日暖和的时候多砍柴,硬生生烧柴挺过去。
有黎大人后,他们也是讲究起来,在外面劳作穿一套,回到家就换上干净柔软的居家服,休息日出去玩,还要穿另外一套漂亮的,以前家里连衣柜都没有,没衣服装什么,现在衣服多得衣柜都装不下,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既然不愁吃喝,十岁以下的娃力气小,也不指望他们能干多少活,黎大人都派人喊他们去读书,那就去读书吧,至少学会算数还能当账房,坐在屋子里算账,总比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轻松,风吹不着,雨也淋不着。
当然不可能每一家都愿意去读书,来通知的人想到黎大人教的话术就说,“真不去啊?”
对方斩钉截铁,“不去。”
通知的人点点头,“那行,我给你划掉。”
他一边往外面走,一边和旁边的人念叨,“学堂是黎大人见小孩满大街乱跑,在蜥车中间窜来窜去危险,找人专门带着,咋还有人要拒绝?”
“可能是嫌学费贵吧。”
“贵啥啊,一天也才一元钱,娃子闹腾,这钱不贵了。”
其实他开始说第一句‘黎大人找人看着’时,那个坚决不去的家长就竖起耳朵,等听到带一天娃才一块钱后就后悔了,这样一比确实不贵,可以说是非常便宜,怕是黎大人自个还往里头贴钱。
他们这些当爹娘的也不喜欢自家小孩在外面乱跑,之前真有个娃娃穿过石砖路不看,被蜥车撞到的事,索性蜥车及时避开,没真撞上那小孩,即便如此那娃手脚都擦破皮,这几日都没瞧见人。
“等等,等等。”那人想到这,急忙从兜里掏出一元钱,“我家圆圆要上学堂。”
“那我给你登记上?确定不改了?”
“好好好。”
一般听到这里,大部分不想让孩子上学的家长都会改变主意,要还是不肯上,黎默言也不会强求,只是告诉他们可以插班,想来随时可以来。
学堂这事她起了头,定好大致的框架,剩下的具体要做事宜就不再管,全部交给杜正明来完成,思绪已经飘到其他事情上。
星光县还有一堆方面需要完善,比如医疗体系,面对这么多人,两家医馆实在是太少了,她得想办法培育出更多的医师,最好都能动手术,而且能做手术的类型需要增加。
索性有能量方块,提供给阎王愁后,能够进幻境练习的人数增加到三人,只是数量还是少,剩下的学徒只能靠这三人来教,她最近就再想这方面还有没有能够改善的地方。
虽说黎默言已经不再关注学堂,可这事却在星光县引起轩然大波。
以前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世家子弟,或者家中殷实的人家,穷苦人家的孩子是绝不能想的,而这次黎大人的学堂学费低廉,杂货铺内本就有便宜的纸张,这就让所有人都有读书的机会,这一点放在从前是完全不可能。
小孩之间对于这个消息知道得更快。
朱长于听到消息第一时间跑回家,“爸,爸——”
在内屋休息的朱元淡走出来,他一边挠着背一边应声,“啥事啊,进门就喊个不停。”
朱长于气喘吁吁冲到他爸面前,“易行,杨易行说他要去读书了,可咱们县不是没有学堂吗?”
朱元淡听到这话停下挠背的手,看向自己的儿子,“他去学堂,又不是你去,喊这么大声,咋,想去啊?”
朱长于用力点头。
他才八岁,可能不太明白读书的意思,却也知道这是好事,自然是想去的。
朱元淡定睛看向自己的儿子,小子正望着他,那小心翼翼的劲似乎生怕被自己拒绝,朱元淡忽然就想到十六年前,他也是这样望着自己的老子,说想去读书。
那时他们朱家住的山里,有一个杨家的避暑山庄,年年都空着,可有一年杨家的人回来,还带着一个和他同岁的公子哥。
那时朱元淡一直生活在山里,见到的人是村子上的人,事也都是地里的事打打猪草,他从来没出去过,不知道什么是大户人家,更不懂公子哥,只知道杨家的小少爷和他们年纪相当,那就和村里的孩子一样可以玩到一起。
小少爷人不错,也不嫌弃他们,甚至跟着一块打猪草,可少爷就是少爷,他们没玩两天就见不到人,后来小少爷偷跑出来,才知道是杨家请来教书先生,他到现在都还记得小少爷的抱怨。
“花五十两银子就请一个整日拘着我的人,烦都烦死了,还有那什么破狼毫笔,一点都不好写,还说要二两金子,花在这上面还不如给我拿来投壶,咱们今日去玩什么?你们怎么不说话?”
怎么不说话?
当然是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的他一个月就十几文钱,还得是娘心情好的时候,可对于杨家的小少爷,二两金子只是用来投壶的玩物而已,可他一辈子都没见过金子。
朱元淡被震撼了,他第一次知道爹娘千叮咛万嘱咐的富贵人家少爷是什么意思,也明白为何叫他躲着点,杨家少爷和村里的皮娃子不同,他们摔一跤磕碰流血,擦掉爬起来继续跑,贱命一条谁也不会在意,而杨家的少爷不是,他要是流了血,那就是天大的事,他们这里的人都不会好过。
那天也不知道是怎么散的,朱元淡不知不觉回到家,望着黝黑的爹娘,嗅着猪圈飘来的臭味,他鬼使神差来了一句,“我想去学堂。”
爹娘忙碌的身影一顿,之后他爹像是听到天大的笑话,搓着他的脑袋直笑,“咱家元娃出息了,还知道学堂呢。”
他娘也只是笑,“好啊。”
朱元淡的眼睛才亮起,就听到他娘说,“等咱家的地卖了,就能送你去学堂。”
朱元淡这才知道他娘是在说笑,家里的地是不可能卖的,一家老小八口人,全靠这块地活着,于是他不再提这件事,也没再和杨家的小少爷玩过,这么多年过去,他以为自己早忘了,没想到被儿子提起,往日历历在目,他才知道这件事他从来没有忘过。
朱元淡蹲下。身,平视儿子的眼睛,“想去就说出来。”
朱长于咬紧牙关,他知道去学堂读书要花不少钱,杨易行就说过当年他爹读书,光是家里找来的启蒙先生,一旬就要五十两银子,剩下的笔墨纸砚更是花钱如流水,他不好意思花这么多钱去读书,可想到杨易行,他又真的很想去。
朱长于望着爹那鼓励的目光,他最终还是喊出来:“爹,我想读书!”
朱元淡笑了,他同样揉着自己儿子的脑袋,说出口的话却是,“好啊。”
朱长于睁大眼,里面满是不可置信,明明得偿所愿,反而担忧起来,“可是读书的钱……”
朱元淡一敲他的额头,“这里不是天河国,是星光县有黎大人,读书可不像以前那么花银子,而且黎大人甚至连书钱都没收,你可要好好学,别辜负黎大人。”
朱长于没想到会是这样,原本以为绝不可能的事,就这样成了,他能去读书了,这个认知带来的喜悦后知后觉传遍全身,他忍不住在家中跑了两圈,心中的激动却一点没散去,“我会的,会的!”
他第三次大喊,“绝不会叫黎大人失望!”
“行了,别喊了,明日就能去上学,今日早点睡。”
朱长于使劲点头,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朱元淡也没管他,年轻小子熬一夜不算什么,次日一早,他就牵着儿子的手,领着人来到学堂,在门前正好遇上当年的杨家小少爷,也就是杨易行他爹。
朱元淡笑着寒暄,从前那丝复杂散去,虽然当年他没能去学堂,可他们的孩子终能在一起读书。
第146章
学堂的事对于星光县的众人而言,只是诸多变化中的一个,他们自从来到星光县以来,这样的变化就多如繁星,即使最初有再多惊讶,追随黎大人的时间越长,也会在逐渐习惯中变得淡然,最多是最初时惊讶一下。
可等这些事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来,他们才会惊觉这么做的好处,体会到黎大人的用心。
上一篇:我在欢乐游戏里赚生活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