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博物馆逼疯“砖家” 第67章

作者:露馅的包子 标签: 爽文 直播 成长 逆袭 现代言情

  贾文嫣想不通是什么原因。

  她只能和周边的工作人员一起,等待吊机将眼前的青铜盒……或者说箱子从坑洞中吊起。

  “徐女士,贾院长,你们谁来开……”

  青铜箱落地后,负责带队的考古队队长当即,便将话题引向了现场维二的女性。

  虽说这是他们考古队挖出来的东西,但按照法律这是永安当铺传承的遗产。

  这是徐咏和的私人物品,就算人家不是工艺型的技术人员,也有贾文嫣这个“徒弟”在。

  具体的公开与否,终究还是要询问两人的意见。

  而徐咏和既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开挖,就自然没有想要隐瞒别人的意思。

  徐咏和:“文嫣,做好准备了吗?”

  “明白。林队长,大家准备开箱吧。”

  贾文嫣说完便在穿戴好防护的同时,紧了紧自己攥提着工具箱的右手。

  到底是几百年的老物件,青铜箱的开箱远比他们所想象的还要更加困难。

  一立方米的青铜箱本就是个分量十足的大家伙,再加上多年掩埋后形成的各种锈迹。

  此时此刻的的箱体接口,早已被各种锈迹斑痕粘连在了一起。

  他们也想过大刀阔斧的破拆,但且不说他们还不清楚里面装着什么。

  就单说这埋藏数百年的青铜箱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考古文物。

  那一刻簇拥在青铜箱周围的考古工作人们,全部都不约而同在拍照记录过后,开始一边清理,一边分析起青铜器表现所残留的图形。

  超大型的千斤顶平台上,考古学者们正不停地对“悬空”的青铜箱进行着多方面的解析。

  虽然这些历经数百年岁月的纹路早已没有了曾经清晰可见的图形,但人们还是依旧可以从轮廓中察觉到这些图案大致的含义。

  但很显然眼下的信息还不足以让他们分析出所有。

  至少在他们得知箱子内的东西究竟是何物以前,他们所能看到的仅仅只有顶部盒侧面的足足五面的长条形纹路。

  在他们的视角里,五条长短宽窄各不相同的长条形纹路,全部如书页的书脊一般整齐划一的列阵在青铜箱的右侧。

  不出意外那应该是一段雕刻在青铜箱的文献。

  但问题是如果这是五面的文献,箱子的打造者又为何会在文献边缘,留下形态各不相同的不规则“条柱”?

  他们有设想过说那图案的不同是埋藏多年腐蚀磨损后的结果。

  但还不等他们研究出个所以然,现场的氛围便在封口处锈迹清理完成的同时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

  刹那间,现场所有人都在起重机作用的同时屏住了呼吸。

  他们想要见识一下这足以代表永安当顶级收藏的文物,究竟是何方神圣。

  然而很快没过多久,下一秒当青铜箱的封盖被起重机整个吊起时。

  现场所有人都在“护目镜的保护下,亲眼看见了箱子内那足足有五十厘米厚的绢布残骸。”

  “这是……布匹?”

  “不,是金线。”

  林队长:“金线?”

  现场所有人闻言都满是不解地看向了后排独自倚靠在工作桌上的徐咏和。

  林队长:“徐女士,您是指这里面的所有都是金线?”

  “是的,准确的说法,是说这是一套经由金线绣制的图画和书籍原著。”

  “关于这点我曾经听家里的祖辈提起过,说永安当铺当年收到了一本特别有代表性的名家著作。”

  “不过当时的造纸技术并不算过硬,再加上原版的书稿,多多少少已经在岁月的流逝下开始有了大面积的残损。”

  “因此当年永安的祖辈便想到了一个办法,说将整本书籍,以金线刺绣的方式留存下来。”

  “而且不仅仅是书稿,当时的祖辈们还按照书稿中所描绘的画面,进行了刺绣的配图。”

  林队长:“所以您口中的这本著作是……”

  徐咏和:“西游记……就是我们永安系当下正在做的东西。”

  林队长:“您是说,面前的这一摞绢布里面,内绣着西游记的原著?”

  “是的,不过我知道的也不算很清楚,但在我的印象里,这么厚这么多层的绢布在永安当内,就应该只有《西游记》符合那个标准。”

  “但我一直以为那只是一句玩笑话。”

  “不过你们最好也别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如果家里长辈们描述的没错,那摞绣画上应该只完成了书稿的刺绣,配图的插画应该没有多少。”

第80章 环环相扣一切尽在掌握。

  金线绣制的《西游记》。

  虽然徐咏和再三强调,说这部西游记的插画并没有全部完成,但西游记又不是什么短篇小说。

  光是文字部分就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

  那可是黄金……而且是在那个开采能力相对匮乏的时代,真正代表贵金属的黄金。

  五十厘米,也就是足足半米厚的绣画,就算其中有一半是未动工的插画,也至少还有足足二十五厘米厚的金线文字。

  这其中的价值不言而喻,而且更夸张的是由于黄金本身的稳定性,那些由金线绣制的小说文字,竟然还保留着相当高的清晰度。

  一整部由黄金绣制的《西游记》,这已经不仅仅是用简简单单的国宝二字能够形容的存在。

  黄金本身的价值,再加上上面的刺绣工艺,以及几百年前的文字典籍。

  最重要的是它绣制时采用的纸样,还是四大名著中知名

  度最高的《西游记》初版书。

  这东西在那个时代什么价值他们无法想象,但在现如今这个《西游记》全民,甚至在海外都有着极高知名度的时代。

  这样一个摞绣画,怕是把东煌所有文化瑰宝全部集合在一起,也是完全难寻对手的存在。

  然后最TM绝的是这玩意竟然还是一件有完整家族传承的“文物”。

  也就是说这东西的所有权,全部都归眼前这位大佬所有。

  若是平时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或者考古机构,还可以用收购,或者租借的方式,从所有者手中争取。

  但问题是徐咏和不但是一个帮东煌追回无数遗失国宝的行业领军,就连眼前这座埋着如此瑰宝的院子,也有着极为深厚的红色文化背景。

  为此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像平日里那样用“保存条件”一类的理由进行游说。

  但这种想法几乎只是在脑海中闪过一秒,便被自动屏蔽。

  都是干历史研究这一行的,到了他们这个位置,谁不知道面前这位手中,有着堪比国博的文物收藏。

  然后就更不用说她的丈夫,是仙安博物院的院长加顶级“字画修复师”。

  就连她们夫妇两个的徒弟,也是目前新生代在文物修复和技艺领域的佼佼者。

  再加上她们目前所开办的永安学院,就保存和维护条件而言,永安系绝对可以说是国内毋庸置疑的顶点。

  然后就更不是用说产业形象和IP的联动性了。

  若是普通的国宝级文物,国博一系的顶尖博物馆,还可以靠着“国家博物馆形象”一类的理由,去争取顶尖文物的租借。

  但现如今永安主题乐园的一期建设,就是以《西游记》为主题。

  再加上仙安本身作为《西游记》西天取经起点的地域联系。

  这就是一个完全能够代表地方形象和文化产业的顶级文物。

  更何况眼前这套金线西游记,可是还有很多尚未完成图画刺绣。

  在这一点上,放眼全国有哪几家单位,敢说自己有能力像永安学院这样,一次性召集到那么多能够一起完成这幅大作的刺绣专家。

  这环环相扣的因果,让现场的一众考古工作者越是思考就越是不明觉厉。

  他们甚至不禁开始怀疑,说徐咏和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叫人来挖箱子,就是因为当下正好赶上亚运会,以及永安主题乐园的宣传期。

  届时配合着《西游记》的播出,永安学院的刺绣专业,完全可以放话,去配合西游记的动画播出,来进行整个绣品的完善。

  而且如果他们的记忆没错,永安学院的刺绣和国画专业这段时间,好像就是在研究西游记里各种名场面的制图。

  若是这个成品能刚好赶上明年西游主题乐园的开业……

  这个女人……恐怖如斯。

  现场的专家们越想就越觉得徐咏和这个人深不可测。

  而与此同时随着,绣画整理得渐渐明了,现场的众人也终于反应过来,说这青铜箱封顶和四周的条状纹路,大概率就是西游记里唐僧师徒五人的法器。

  唐僧的法杖,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钉耙,沙僧的月牙铲,以及小白龙的长剑。

  只不过大多数人刻板印象中对“师徒四人”惯性思维,才让他们忽略了那匹同样完成了西天取经的白龙马。

  而且讲真论辈分,白龙马的拜师顺位甚至还在猪八戒之前。

  ……

  考古学家们趁着文物的清理时间,尽可能地收集着相关讯息,而与此同时随着《西游记》“原版”的出土。

  该消息一经问世,便迅速席卷了国内整个历史和文学行业。

  “老甄啊,听说你老婆在院子里挖出了《西游记》的原稿。”

  甄远道:“不是原稿,真要是原稿放到现在早没了,那只是以原稿为蓝本纸样的刺绣。”

  “那也是照着原版绣出来的,老甄啊你帮忙老哥我问一下,你老婆准备什么时候把那套刺绣拿出来展出啊。”

  “就是,我今天把仙安市考古队的老家伙联系了个遍,他们都说东西一挖出来就被你老婆和徒弟一起带回了永安学院。”

  甄远道:“各位同僚,这个真的恕我爱莫能助,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知晓了,说那套《西游记刺绣》还只是一套半成品。”

  “而且这么多年,上面的刺绣和绢布难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我老婆和徒弟把它带回去,也是为了修复和研究。”

  “就连我也完全插不进去手。”

上一篇:少爷又在想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