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177章

作者:三水小草 标签: 女强 爽文 复仇虐渣 异闻传说 玄幻仙侠

  自从已经决定了要来庐陵书院,孟月池就已经知道了“薛重岁”这个名字,看见真人,她有些傻。

  说到底,她还只是个聪明但是没见识的十岁小姑娘呀。

  这怪不得她的。

  听到薛重岁自报家门,柳朝姝连忙行礼:

  “晚辈柳朝姝见过薛大家,当年我祖母蒙您搭救,大恩至此,柳氏满门铭感五内,片刻不敢忘怀。”

  薛重岁摆摆手,她对眼前的小姑娘更感兴趣:

  “你看,你娘认得我,我可不是坏人。”

  孟月池点点头。

  “我知道,您是极好极好的人。”

  薛重岁被她逗笑了。

  “我看你也会是极好极好的学生。”

  孟月池板着一张小脸儿,眼睛亮晶晶的。

  片刻后,她才说:

  “我只能尽力吧。”

  她拽了拽旁边的孟月容,学着自己母亲的样子行礼。

  “学生孟月池,见过师长。”

第119章 姑娘请披黄袍(五)

  “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玄鸟出林,春分至,一大早,孟月池就被换上了一套干干净净的素衣,和孟月容一起被她们的母亲柳朝姝送去了鹤洲石桥边上。

  “万事小心,不要逞强争胜。”

  听见娘亲的教导,孟月容用力摆手:

  “娘你放心,我不会随便欺负人的!不给阿姐惹麻烦。”

  看着自己莽莽撞撞已经玩野了心的小女儿,柳朝姝哭笑不得。

  她这话又哪是说给她听的?

  目光落在长女身上,她看见长女对自己点点头,心勉强放下去了些。

  庐陵书院并不是一座纯女子书院,和勇毅学宫一样,庐陵书院秉持明宗“天下共习文”之念,招收三类学子。

  一类是十二岁以下的蒙生,不分男女,两年后参加“蒙试”,若是通过才能继续读书,也就成了书院的第二类学子——“常科生”,“常科生”可在书院读书三年,若是再能考试通过,就成了“策生”。

  孟月池这些日子听母亲说了不少旧事,听说在明宗和仁宗两朝“蒙生”是就读于蒙学,还不用交束脩,只可惜到了穆宗时朝中缺钱,地方疲敝,不用交钱的蒙学在繁京之外就渐渐被裁撤了。

  “阿姐,你看,还有人赤着脚来呢。”

  听见孟月容的声音,孟月池转头,看见了一个背着破烂藤筐的少女,不止是赤脚,连裤腿都是烂的,上面满是划痕。

  那少女也听到了孟月容的声音,抬头用戒备的目光看过来。

  孟月池对她轻轻点头,才回答自己的妹妹:

  “她这一路比我们辛苦,读书也定比我们用心,你可别被比下去。”

  女孩儿的语气有种与年龄不符的稳重,倒让那个落魄的少女抿嘴笑了。

  看着那个少女跨着大步走在前面,孟月容惊讶地微微张着嘴:

  “她的脚不疼吗?”

  你姐姐头疼。

  孟月池没说话,拉着她走得更快了。

  因为年纪还小,她们姐妹都要先读蒙学,每日从早到晚,除了读“三经”之外,还有诗文、书法、算学、体学。

  孟月容有她娘开蒙,“三经”已经通读过了,诗文、书法、算学也都很好,体学也极好,穿着短袄绣裤,跑起来像是一阵风。

  孟月池的基础就要比她差些,“三经”里她只读过两本,学的时候还有些“不求甚解”,字,她会写,却不好看,诗文则是学都没学过,算学上倒是有些天分。

  至于体学,孟月池只能说是平平无奇。

  因为性情活泼,喜欢与人结伴玩耍,课业又出色,很快,蒙学玄班的孟月容就在庐陵书院里声名鹊起,反倒是蒙学地字班的孟月池似乎除了容貌之外就并无什么出彩之处。

  再加上她极少说话,坐在学堂中就就越发像个影子似的。

  “明明是一对姐妹,一个太淘气,一个又太静。”夫子说起孟家两姐妹,都忍不住摇头,对孟月容,她们都是欣赏,对孟月池,她们就觉得有些可惜。

  “凡是问了她的,倒也能答上来,就是……”

  姬安语教的是诗文,最爱才思敏捷的学子,孟月池不能说不聪明,却并无那种敏捷。

  “就是觉得平淡。”教书法的杭秋儿也有同感。

  “明明是一副聪慧长相,却少了些少年锋芒,可惜可惜。”

  说可惜的是教经文的夫子苏文斓。

  她们都是跟着薛重岁从朔州来了庐陵的,在教导学生之外,更想选出以后能站在朝堂上的好苗子。

  朝堂之上需要来自于女子的新血,需要锐意进取之人,能接过前人肩上的担子。

  自从扶正之乱后,“传承”二字就成了这些女子们心头的重石。

  孟月池和孟月容姐妹二人是柳朝妤的甥女,柳朝妤在通政司屡屡建功,她的甥女们自然都会被关注,也会被比较。

  对于夫子们的惋惜,孟月池并不知道,母亲叮嘱过不让她逞强争胜,她是答应了的,比起读书,其余俗事都不重要。

  坐在书案前,她屏息静气,临摹着字帖。

  旁边吵吵嚷嚷,却入不得她的耳中。

  “孟月池,一起去上体学课。”

  粗糙的手指在书案上敲了下,孟月池写完手上的字,放下笔,再抬起头。

  与她说话的人叫息猛娘,正是入学那日那个赤脚少女,她今年已经十三岁,因为从前并未读过书,只能先读一年蒙学。

  在蒙学地字班里,渔女出身的息猛娘是最不被人看得起那一个,偏偏她秉性强横,别人看不起她,她也看不起旁人,唯一能让她主动交好的,也只有孟月池一个。

  “好。”

  孟月池对她点头。

  少女靠窗而坐,窗外梨花未落尽,却似乎被她衬得不那么白了。

  息猛娘忽然笑了:“前几天老师让我对句,那句‘雕玉树’,我应该对‘起月池’才对?”

  孟月池没吭声,学堂里的人都走的差不多,她也站了起来,又将练完的字收好。

  然后,她才说:“‘雕玉树’说的是雪、月之景,不该用月来对。”

  息猛娘挠头,声韵启蒙这种东西她总是学不明白的。

  “据说学中请了人来教人摔打功夫,可惜咱们蒙学的只能看。”息猛娘的语气很是可惜,她就算夜里不睡,想要追上其他人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的,唯有一身的力气,比其他养尊处优的女同窗强一些。

  捏捏自己的大腿,她自觉一些男同窗也比不过她。

  孟月池没说话,快步走出了学堂,见里面无人,才拿起门闩从外面落上。

  息猛娘手没闲着,捡了一朵还挺完整的梨花,轻轻弹到她头上。

  “早上的时候鲁婶子跟我说中午饭堂有蒸肉,正好咱们是体学课,离饭堂近,你也跑得快些,咱们抢肉去。”

  把花从头上拿下来,孟月池点头:

  “好。”

  庐陵书院里的女学生穿的都是短衫加绣裤,绣裤外面可以围一条旋裙也可以不围,这一身衣裳名叫“林中衣”,是明宗时候兴起的女子装扮,很是利落。

  穿着这样的衣裳,跑跑跳跳都容易,两个女孩儿快步穿过游廊,像是两只春燕,相伴飞到了校场上。

  场中已经站了一个高挑的女子,她身畔还有两个女子,穿着一身束袖短打,看着年纪不过十四五岁的样子。

  高挑的女子就是书院的武夫子邵春霜,见人已经到齐,她点点头说:

  “这两位是来教常科生摔打功夫的,你们可以称呼她们蒋三娘子,蒋五娘子。”

  校场中不止有蒙学地字班,还有常科天字班,体学一科总是两班一起上的。

  两班加起来将近五十名学子,一齐向两位娘子行礼,两位娘子也抱拳回礼。

  回完了礼,两人当即拉开架势来了一套攻防摔打之法,一时间校场上尘土飞扬,两人一招一式都勇猛精悍,直取对方要害。

  孟月池看得目不转睛,站在队伍最头上的息猛娘更是直接看直了眼。

  “摔打功夫最先要学会的是被摔被打,你们谁先上来试试?”

  武夫子问的明明是常科弟子,站在蒙学堆里的息猛娘却举起了手。

  “夫子夫子,让我试试吧!”

  武夫子表情无奈:

  “我问的常科弟子!”

  息猛娘极力争取:“我十三了呀!已经是很能挨打的年纪了。”

  她一番胡搅蛮缠,两边的学子们都被逗笑了。

  武夫子看了看,没有其他人,索性将她叫到了场中。

  “你可以攻薛三娘子任何部位,被摔倒的时候得护着自己。”

  “是!”

  息猛娘提了提腰上的旋裙,人群中忽然有人发出轻笑,孟月池看过去,片刻后,又将目光落在了息猛娘的身上。

  比起自己的同窗,息猛娘是个会打架的,她大喝一声,猛地扑向身高跟她仿佛的薛三娘子,盯准了她的腰腹脆弱之处,可还没等她碰到对方,薛三娘子猛地腰身一旋,人已经到了她的身后,以手如刀往下一劈,息猛娘当即脸朝下摔倒在地。

  “摔打之术,最要紧的是脚下要稳,你冲力过猛,难以平衡自身。”

  息猛娘原地爬了起来,擦了擦脸上的土,她嘿嘿一笑:“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