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飞升后还要回来收债这件事 第193章

作者:三水小草 标签: 女强 爽文 复仇虐渣 异闻传说 玄幻仙侠

  “回将军,大概两三千人是有的,受伤之人也有数千。”

  “真的有人用人头换到了粮?”

  “回大人……有,大概三四百人换到了粮食。”

  “那些粮食大半已经被咱们的人夺回来了。”

  “好,明日取些人头让咱们的人去换粮,派弓箭手在后面策应,趁着他们换粮的时候放箭,正好趁机攀城夺门。”

  “是!”

  “我要让那孟氏女知道什么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二日,原平城下又是不休不止的厮杀争斗,鲜血浸透的城墙下,有人成群结队捧着三颗人头大步跑了过来。

  “粮!换粮!”

  听到城下叫唤,城上渐渐落下了绳筐。

  “怎么是空的?”

  “先收人头后给粮,你们昨天还有人拿石头凑数呢。”

  听到城墙上的人这么说,换粮之人只能认了。

  过了片刻,绳筐再次落了下来,换粮之人连忙去拿粮食,突然,他身上传来一阵剧痛。

  是滚热的油自城上浇下。

  “中计了!”

  叛军将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两日放任这般自相残杀,本以为能趁机夺城,却是这么一个结果。

  “那些百姓还剩多少人?”

  “大人,剩的不多了……”

  回禀之人言语支吾:“很多人,得了粮,就跑了。”

  “不是只有几百人……”

  突然明白了“粮”不只是有“粮”,那将领无奈地坐下。

  “此事,只怕也在那孟月池的算计之中,狠辣阴毒至此,庐陵明月?哈哈哈哈!”

  正在叛军决意撤兵之时,一面旗帜自北而出,一女子手持长矛,带上千骑兵奔驰而来。

  此日,刚好是孟月池与言方应约定的一月之期。

  三日后,一篇名为《缴叛章》的檄文自原平而出。

  檄文中写尽叛军在江左益带领之下倒行逆施枉顾人伦之种种。

  江左益得闻卢龙失守,终于决意折返。

  此时远在晋阳的并州都督林珫收到了一封信。

  “君欲求之功在此,过时不候。”

  信末署名与那檄文相同——孟月池。

第127章 姑娘请披黄袍(十三)

  自玉衡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卢龙将军江左益起兵叛乱以来,整个大启朝的朝堂就像是一锅沸水,每日翻滚不堪。

  真论起来,江左益乃是先帝哲宗宗的亲信之臣,当年三位将军分领朔北军,其中一路在东调之后与征蛮军合为一体,又吸纳了北蛮内迁几部,才成就了如今的卢龙军前身,江左益寒门出身,若不是先帝一力扶持,又怎么可能成了统领数万强兵。

  先帝为了不让穆宗朝夺位之乱重演,倾力打造了有蛮族混入其中的卢龙、振武、静绥三部,此三部领受皇恩,与各处高门并无牵扯,亦被称为“北犬”。

  也正因此,江左益起兵之前,朝中大部分人没几个想到他会谋反。

  他占据青兖等地数月,朝臣们也觉得江左益不过是“恃宠而骄”,直到这条“北犬”真的亮出了獠牙。

  消息传到繁京之时,繁京内天子与群臣还在准备着新年的欢庆,无数盏精美的花灯从各地运到繁京。

  那一日是十二月初二。

  通政司的密报历经无数辗转纠葛终于到了御案之上,在它上面的那一条消息还是梧州府衙突生灵芝的祥瑞喜事。

  “江左益谋反,兵部主事魏久、通政司两道参事常青娘、青州刺史李泰丰、益都知府张宝净、北海县令言方许被杀,兖州刺史于鹰附逆。”

  冬日的冷风吹在议政殿里,将年节喜气卷到空中,散了个干净。

  陛下震怒,当即令靠近青兖等地的守军尽速剿灭叛逆。

  朝堂上,群臣噤若寒蝉。

  回到内殿,穿着金红色外袍的当今陛下万俟玥召令吏部侍郎梅舸入内议事。

  “之前你让朕调令并州守军前去定州,朕还觉得是你多疑了些,如今看来,那林珫也早就知道江左益要反,不然也不会收了朕的密旨却装死。”

  静站在御座之前的梅舸没有说话。

  她是内廷女官出身,即使如今已经是朝中重臣,面圣时候也如从前一般微微倾着身子。

  万俟玥把玩着案上的金雕孔雀,她御极十七载,一身帝王威势早成。

  内堂中暖香融融,却又仿佛被陛下的怒火给焚烧成了灰,塞在人的喉咙里,让人喘不上气来。

  “林珫如此,其他都督、节度,只怕也是如此,他们早知道江左益会反,偏偏给朕装聋作哑装疯卖傻!让朕在这繁京之中当这个无知无觉的瞎子、聋子!”

  句句嘲弄,句句藏恨,万俟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嘲弄的是谁,在恨的又是谁。

  “雪君,你在吏部经营这么久,可知道这一路上的州府众官里有没有人能抵挡江左益?”

  梅舸,也就是皇帝口中的梅雪君默然片刻,才说:

  “陛下,天下承平日久……各地主官擅民事者多,擅军政者,极少。”

  二十四岁登基,今年四十一岁的万俟玥坐在御座上,抬起手,轻轻抚弄了下自己的眉毛。

  这是她恼怒之时才会有的动作。

  “守军之将各怀心思,抚敌之臣无带兵之能,从兖州到繁京,若是江左益他一路杀来,朕岂不是要弃繁京而走?”

  金雕孔雀被她砸在了地上。

  精雕细琢而成的纤毫尾羽被磕成了一团。

  “朕就不明白,朕如今所做,和明宗当年有什么区别?她也不过是任用女官、丈土改税,偏偏都能做成,朕呢?朕让柳铉徵这些女官入朝,她们却不安分,朕让她们做的事她们都做不好,偏要天天来规劝朕!丈土改税一事,从前越知微是怎么做的?她们怎么就学不了?!现在区区一个江左益都敢谋反?!怎么,是觉得朕身后没有一个国公府的外家?”

  万俟玥是先帝独女,先帝因幼时落水,身子不甚康健,只有这一个女儿,还是一宫女所生,万俟玥从五岁起就被送到了先皇后跟前教养,十岁被立为太子,养出了一副骄横性情,至今也未曾有变。

  她有一颗进取之心,却屡屡受挫,自她登基之后所用之人多令她失望。

  “雪君,此时正是朝中用人之时,你可有人能举荐?”

  最好是能如明宗朝江明雪、薛重岚、云娇、裴仲元那般的勇武之将,能以一己之力将江左益击溃。

  “陛下,千军易得,一将难寻,兵部各位大人此时正在商讨应对之法,他们精通军事,定有克逆制胜之法。”

  万俟玥挑了下眉,仿佛是冷笑一般。

  “江左益号称十几万大军,他哪有那么多军粮养兵?多半只有四五万人虚张声势,陛下,臣以为,只要调集武宁、义成、宣武几处守军,定能将叛军剿灭在濮州城下。”

  “陛下,当年临淄王逆乱,正是被时任镇远公江明雪剿灭于此地,臣以为,将各处守军招来至此处,定能将江左益围而攻破!”

  梅舸今年不到四十岁,只看她瘦削白皙的脸庞,很多人都以为她不到三十岁。

  站在议政殿的一角,听着兵部的大人们高谈阔论,说什么要各地守军将叛军分而割之,最后在濮州毕其功于一役,她微微低着头,手指勾着袍袖的一角,一言不发。

  战报一封接着一封传到了繁京,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个字算得上好消息。

  十二月初三,魏州被破。

  十二月二十七,镇州被破。

  玉衡十八年正月初六,定州刺史白复周投敌。

  正月二十七,叛军破宣武军。

  二月十四,叛军兵临濮州城下。

  二月二十日,濮州城破。

  兵部信誓旦旦的“毕其功于一役”毁于一旦。

  濮州向西,渡河过庸关便是繁京。

  虽然朝廷调拨了三十余万兵马在这数百里路上,可濮州失守,朝中人心惶惶,劝陛下离开繁京之声渐渐响起。

  “你说叛军撤军了?”

  此时是玉衡十八年三月十九,看着传信的斥候,万俟玥自御案后站了起来。

  “江左益撤军了?”

  “启禀陛下,叛军在濮州留下六万精兵,其余十万大军北撤而去。”

  撤军?为什么?

  万俟玥看向梅舸,只见她半低着头眉头微蹙。

  江左益攻下濮州,正是气势大振之时,合该一鼓作气,又怎会撤军?

  “陛下,叛军多半是知道了前方有三十万大军镇守……”

  万俟玥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若照你这么说,江左益这也怕,那也怕,他是如何造的反?”

  江左益的反叛,让这位久在繁京的陛下多了几分锋芒,她环顾群臣,问:

  “叛军北撤一事,尔等可知端倪?”

  “陛下,臣听闻,齐州原平城至今未被叛军攻破,其知府言方应收拢各地军民,意欲切断叛军回撤之路。”

  齐州?原平?

  “陛下,前几日微臣从逃难之人身上得了一篇檄文,正是庐陵学子孟月池在原平府所写的‘《缴叛章》’。”

  江左益叛乱四个月,万俟玥终于得了一个好消息,她甚至有些不敢信。

  那女臣从袖中取了那篇檄文呈上,万俟玥展开细看,忽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