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当家 第237章

作者:潭子 标签: 女强 BG同人

  赌被禁了,连小妾都不能玩了,贾家以后的孩子想要败家,也没那么容易。

  正是因为认清这一点,老太太才没站出来反对。

  “……是啊是啊!”

  南安太妃没想到会踢到这样的铁板。

  虽说老一辈流血流汗的给子孙挣下这一大摊子家业,孩子们也确实不用那般辛苦,可谁家不想福寿绵长,富贵万代?

  贾家这才几代?

  但想到人家孙儿一辈已经渐渐起来了,她又只能按住满腔的郁闷。

  “老太太能想这么开,我也放心。”

  缩在里面的王熙凤听她们这你来我往的,说不佩服那绝对是假的。

  她们好像心平气和的话家常,可这话里几乎句句都带刀啊!

  “再过些天,就是八月份了,秋高气爽的,要不然我们两家约着,一起到万安寺求个平安去?”

  南安太妃笑盈盈的转移话题。

  事不可为那就不为。

  如今比他们家更想贾家倒霉的,大有人在。

  不过换去年,她约的话,贾家肯定会去的。

  今年……

  尤其刚刚她们还彼此互刺了,南安太妃相信,贾老太太不会愿意。

  果然!

  “不行啊,我这年纪大了,腿脚越发不好了,前儿太医还说,让我少走动。”

  贾母睁着眼睛说瞎话。

  她知道南安太妃就是随口一说,贾家要当真,那就是笑话了。

  他们贾家要到万安寺去,何至于要屈居人下的,跟着南安王府的人一起去?

  自个选个好日子,先去说一声,一家子去就是。

  反正贾母年纪大了,早已经不愿意去奉承别人了。

  而且经过大伯哥和国公爷去世的那段时间动荡,贾母深刻认识到,很多时候,不是你下死力的奉承别人就有效。

  打铁还得自身硬。

  你不行了,曾经一个圈子里的人,马上就能一脚把你踢远些。

  老太太按她的本意拒绝,却不知道,这里面又有多少弯弯绕。

  更不知道,南安太妃就等着她拒绝,避免某些人出手的时候,把她家也拉着,担上嫌疑。

  请假

  如题,不好意思,今天太累了,脑子离家出走了,请假一天

第153章 甄太妃

  宁福宫,甄太妃捏着儿子让人递进来的纸条,心情非常不好。

  儿子走了一招非常蠢的棋。

  你想动贾家的沈氏,那就动好了,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在那种时候,让人去南安王府试探。

  南安太妃甄氏哪是一般人?

  沈氏无事便罢,一旦出事……,他必被南安王府捏住把柄。

  这种至亲血仇,也根本不需要证据,只要有所怀疑,就足够贾家不死不休了。

  就算如今的贾家并不足畏,可贾敬呢?

  甄太妃怀疑他会直接从道观回府,不惜一切的报复。

  到时候,太上皇会管吗?

  皇上会管吗?

  只怕二者都想借此看清贾家到底还隐藏多少暗手。

  甄太妃的心跳略有些不正常。

  儿子常怨她当初没为他争取,可是她要怎么为他争取?

  太上皇首先是皇上,然后才是他们的爹。

  为了他的皇位稳固,他亲自养大的太子都能狠心舍了,还有什么不能舍的?

  当初她要敢提半句……,不不,敢在脸上表露一点,他们母子都会在黄泉作伴。

  就算事后太上皇会有后悔,可于他们母子有用吗?

  甄太妃捏着纸条,慢慢送到了火烛前,看着它烧成灰,再把灰儿捏碎,撒进花盆。

  沈氏不能出事。

  就算出事,也只能在皇宫。

  也只有皇宫,儿子才不会被南安王府盯上,贾敬和贾家……也不能怎么着。

  更或者他们还能在一怒之下,反投她的儿子。

  就算不投过来,只要在某些事上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在关键的时候……,也能起到致胜的作用。

  甄太妃轻轻的吐了一口浊气,转身就去寻太上皇了。

  ……

  七月二十二,鞑靼出兵,不过却不是大家都以为的宁夏,而是哈密卫。

  哈密全军奋战,死伤惨重,总兵中箭昏迷,时任营千总的史鼎亲率三百军在彼此都疲惫的情况下,夜袭鞑靼,烧粮草,抢战马,大胜而回。

  七月二十六,在各方援军未到哈密的情况下,鞑靼联合准噶尔再次出兵,被史鼎顽强打回。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史鼎再次夜袭鞑靼,小胜而回。此时宁夏总兵夏羽为减轻哈密卫的压力,也正式出兵鞑靼,抢夺河套地区。

  八月初二,皇帝抽调各军,全线支援边军。

  贾琏身为武库司郎中,几乎日夜泡在兵部,完美错过程洛和元春请期的好日子。

  此时不管是太上皇还是皇帝,都万分庆幸拿了李家后又拿了鲁家,他们手头宽裕,填了大半在各方军备上,要不然……

  “江南那边,你还得往深里查!”

  江南十大盐商呢。

  屁股不干净的多着了。

  “是!”

  皇帝面上带笑,“不过那些人也都不是傻子,早在处理李家的时候,他们就把该清理的都清理得差不多了。儿子让忠顺王和左兴在那边查了这许久,如今也只弄了几个小的。”

  话是这样说的,但是,他还是很满意的。

  蚊子再小,那也是肉。

  再往后,天气渐凉,给边军多弄一双鞋也是不错的。

  更何况不止是鞋。

  如今各边军的厚棉衣也都在派发的路上了。

  太上皇:“……”

  老头子其实知道,忠顺王和左兴在私底下还收了各盐商不少的好处,只是那银子大都送给了皇帝儿子。

  “父皇,再过些日子就是您的万寿节了。”

  皇帝一副要给惊喜的样子,“您看……”

  “唔,那就办大一点。”

  儿子有钱,那给他办大一点不是正常吗?

  “……是!”

  皇帝只犹豫了一秒,就好像很高兴的应下了。

  怎么办呢?

  他原以为边疆打仗,他父皇能说从简。

  以前都是从简的。

  奈何今天父皇不按牌理出牌,还要大办。

  皇帝的脑子转得快,笑道:“父皇,让京里所有过六十的老者,全都在您寿诞那日领一身新棉衣,让他们沾您的喜气,感念您的恩德行吗?”

  与其弄得花里胡哨,他还不如弄点实际的。

  “唔~,可!”

  这是太上皇没想到的。

  老头的眼中不由也染了点笑意,“其他的就还照旧。”

  照旧就是大办宫宴。

  他父皇收礼,他兄弟们表孝心,他和皇后劳心劳力。

  热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汤菜四品,小菜四品,鲜果四品,瓜果蜜饯二十八品,点心糕点二十九品,共计一百零九品。

  再加上酒……

  他还得防着趁机发酒疯的,生病邀宠的。

  办好了,是他该的。

  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