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大当家 第633章

作者:潭子 标签: 女强 BG同人

  更何况,她家大笔往王家拿银子时,蟠儿的官都没捐成,如今更不可能了。

  “不是,是大姑娘。”

  门房急了,“大姑娘写了请封的折子,皇上准了。”

  什么?

  薛姨妈一下子站了起来。

  眼中迸发出巨大的惊喜。

  她女儿果然被皇上看上了?

  皇上爱乌及乌,还要封她家?

  老天爷啊!

  你终于开眼了。

  “快快快,备香案,叫你们大爷快回来。”

  这一会,薛姨妈好像忘记嘴巴里的火泡,那些火泡也全都不疼了,“对了,来的内相呢?快,快拿几个上等红封。”

  她是知道规矩的。

  早年姐姐写信跟她说过。

  这些个太监,因为没根,更加的视钱如命。

  她家财名在外,这些人要的肯定比当初姐姐说的还厉害。

  她匆匆的赶去接人了,门房感觉哪里不对,但是想再开口,人已经不见了。

  哎呀,他又急匆匆的追出去。

  但薛姨妈已经看到来的不是什么内相太监,而是衙役。

  怎么是衙役呢?

  这是骗子吧?

  对,一定是骗子。

  这些个混蛋是知道她娘家不管她了。

  薛姨妈气疯了,正要命人把两个衙役打出去,薛蟠骑着马,快步回来了。

  他在学里,突然收到宁国府那边小厮的传信,说是天恩浩荡,女官也可以请封父母,他妹妹写了请封折子,皇上准了,一会儿天使要到家,赶紧准备香案。

  “在下薛蟠!”

  薛蟠在薛姨妈开口之前,先行拱手,“有劳两位官爷了,快请里面喝茶。”

  说着,他还朝拿了红封的管事使了个眼色,“快,香案准备起来。”

  街头吹吹打打的队伍已经来了。

  但薛姨妈不知道,“蟠儿,他们是……”

  她正要说骗子,就被薛蟠一个严厉的眼神打断了。

  “恭喜恭喜!”

  两个衙役虽然不知道这薛太太是什么毛病,但管事送到手的钱袋沉甸甸的,而且摸着不是铜钱类。

  果然不愧是皇商家。

  “天使已来,赶紧吧!”

  香案被迅速摆上时,吹吹打打的队伍已经到了。

  薛姨妈糊里糊涂的跪下,糊里糊涂的成了官家夫人。

  六品安人啊,这是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她的眼泪忍不住的落了下来。

  这一天,京城同时受封的还有四家,他们都是糊里糊涂的接旨,然后狂喜到不敢相信。

  原来,女儿为他们请封了。

  老天爷啊,这真的是不敢想的事。

  国人喜欢看热闹,围观的百姓一开始也很不敢相信,可是敕命文书做不得假啊,凭着敕命文书,以后每个月都可以到户部领上一两的钱粮啊!

  老天爷!

  听到天官这样说的时候,围观的百姓全都轰动了。

  普通的女官家境大都不好。

  这一两银子的钱粮,至关重要。

  一刹时,他们都在盘算自家的女儿。

  虽然说慈幼局在半年前,允许女孩子免费过去读书,可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

  毕竟再免费,书要买,笔墨纸砚也要银子啊!

  可是如今……

  好些人就忍不住打了点主意。

  沈柠和皇后就等着大家打主意。

  识字和不识字,到底是不一样的。

  虽然她们能做的,暂时还很有限,但不做,就永远也不可能有进步。

  两人的下一步,是想兴办女学。

  宝钗组建的第一批十二支商队已经初见赢利,第二批二十四支商队,第三批三十六支商队也都在路上。

  他们针对的消费群体不同,倒是不担心会彼此争抢生意。

  这是宝钗一开始就想好的。

  而且有了商队,内务府的一些瑕疵品就不用销毁了。

  身为商家,她清楚的知道,这所谓的销毁其实很有水份。

  但这‘销毁’的东西,走的也是内务府的账目。

  因为这,内务府这边已经连着抓了好些个硕鼠。

  皇后娘娘趁此工夫,就安排了好几个风评不错的女官进去。

  这是皇家自己的事,朝廷中的某些大臣,纵有不满,暂时也弹劾不到她们这边。

  皇后从来没想过一下子就把她看中的人安排到朝堂。

  皇上暂时也没想过。

  哪怕他非常欣赏沈柠,因为她不惜让贾珍成了身边的近臣,他也从来没想过让她直接上朝。

  不过皇后在干啥,他清楚明白的看到了。

  皇帝也没想过反对。

  能给的支持,他绝对的给。

  至于以后……

  以后再说吧!

  至今为止,皇后都在为大昭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不差于史书上记载的任何一位贤后。

  他愿意夫妻齐头并进。

  皇后是女子,对女子更多一份怜悯,何错之有?

  暗地里,皇帝其实挺骄傲的。

  偶尔去看连喝水都不太知道的太上皇时,他絮絮叨叨的说着皇后的好。

  戴权有时候在门外听着,都不由的庆幸太上皇现在啥都不知道了,要不然不得跳起来,骂这个嘚瑟的儿子?

  哼!

  欺负太上皇的皇后早死呗!

  他在太上皇这里养老,日子倒是难得的安稳了。

  戴权很满意现在的日子,哪怕太上皇没了,按规矩,他可以进安乐堂,也可以凭着多年积累,回乡或者另外购置田产养老呢。

  没有那么多王爷在太上皇这里闹事了,他也不用担心老了老了,被人一刀抹了脖子。

  皇宫迎来了难得的安稳时期。

  算清了第一批净赢利的两万三千四百六十三两银子后,宝钗借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果断购买了内务府被抄硕鼠的一些产业。

  能落在他们手上的,都是优质资产。

  果然,不到两个月的工夫,秋粮一收,花出去的银子,就等于又收了回来。

  “娘娘,民以食为天。”

  宝钗再见皇后的时候,是要求开粮铺,“慈幼局的老老小小要吃粮,在各县开一家有官府背景的粮铺,不说解决慈幼局的全部吃喝,至少也可以解决三分之一。”

  在本地低买高卖,还省了长途运输的损耗。

  “慈幼局大点的孩子还可以去粮铺干活,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

  薛家祖上,曾是皇家的耳目,这也是有银子拿的。

  “经心一点,从各地的账目上,也能看出当地的民生。”

  有灾无灾,一眼可见。

  这样就不怕某些官员为了他们所谓的政绩,欺上瞒下了。

  皇后常听皇帝吐槽一些政事,闻言忍不住笑了,“成,你写个折子上来,把所有的好处都罗列出来,回头找皇上朝户部要拨款。”

  啊?

  朝国库要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