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张子麟顾不得许多,当即开口赞成:“臣觉得田大人的法子不错,围魏为了救赵,增援也为救赵。”
乔雨霁当即也说:“臣也研究过崖湾一带,这一办法避实捣虚。只是得快,要是慢了就怕敌方回过身来。”
天子看了看众人,当即一锤定音:“姐夫,得你亲自走一趟了。”
萧霆钧当即请旨:“儿臣虽不才,愿意上前线。”
萧霆锴这会儿才醒悟过来一般,赶紧跟着请战。
天子摆了摆手:“不必如此,加急折子先发往闽浙,将决议发给李肃,他既然负责粮草军需,现如今主帅不知去向,他该负起责来才是。”
只是天子并未料到,前线南安王敢如此大胆——被俘的南安王竟然擅自做主,与岛国签下了合约,这还不说,他们送来的战报居然是,小胜岛国。
高振刚到,就得到这个消息,震惊之余即刻招来李肃等人,正要议事,就有士兵进来禀告——
“骁骑校乔大人求见!”
高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刚说:“这儿议事,让他待会儿......”
李肃赶紧打断:“柱国大人,这一位是跟着上了前线的,该听听。”
高振这位驸马爷的勋阶是左柱国,这次来天子没有给别的官衔,所以李肃这么称呼。
高振一听当即叫人进来。
乔若望进来,他看起来真是狼狈不堪,他所有头发全部乱蓬蓬的,胡子也有一寸多长,看来很久没有打理过,而且右边脸颊上还带了一道刀伤。
“驸马,李大人,南安王和何将军他们率兵冒进,兵马损伤过半,王爷被俘,被迫与敌人订城下之盟。他们还想欺瞒陛下,驸马爷一定要明察呀。”
高振脑子里闪过好几个想法,但现在首要任务,是先稳住军心,防止南安王叛变。
于是当即问乔若望:“我记得,你们是怡郡王选拔了,来南安王帐下学习的,你们其他人呢,能稳住态势吗?”
“驸马放心,臣等勉力,又有驸马坐镇,军心散不了。”乔若望掷地有声。
第103章 暂休战考校皇子妃
天子连日根本没什么时间休息,也完全休息不好,他一进上书房,值班太监立即抱来尺来厚一摞奏折,紧接着又送来四五个密折匣子。
而后胡德禄还将一封封密缄了的信递给天子:“陛下,这是驸马爷让人快马加鞭送来的。”
天子立刻拆开驸马的信,才看几行字顿时鬓边青筋凸起,而后忽然起身且来回不停的走动,又猛然一吼:“来呀,立刻派兵,将南安王府围了!”
胡德禄不知道到底驸马爷信中说了什么,慌得不行,赶紧就要行动,却又听得天子改了命令:“慢着,今儿谁当值?”
问的当然是六部大臣,胡德禄赶紧回话:“回陛下,是田静敏大人。”
“去叫他来,还有,去将瑞郡王叫来。”
而后又想了想,到底还是把六部尚书全都叫来了,还请来镇国老将军左清。但这一次,没叫瑞郡王萧霆锴。
君臣商议了整整一夜,天刚刚破晓,天子即刻叫来了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也就是左清老将军的二儿子左卫。
“暗中将南安王府围起来,不要惹人注意。”
这个旨意让左卫心惊起来,但他办差多年很有经验,立刻回去执行命令。
而朝会之后,天子则径直来了皇后的凤仪宫,雪花赶紧端来了一直温着的苹果百合甜汤,皇后亲自给天子捧上。
“陛下忧心国事,但身子骨儿可经不起这么个熬法,臣妾问了太医院,得了个这安神甜汤的法子,玉儿和臣妾都尝了尝,还算不错,陛下也尝尝。”皇后声音不大,用手背贴了汤碗试试温度,这才端着给了天子。
天子叹了口气,这是他登基以后的第一场大战,花了那么多银子,派了那么多人,居然败了,这还不说,南安王居然还敢欺上瞒下,天子几乎想让驸马在东南就把南安王给碎尸万段了。
天子喝了几口甜汤后,才对着皇后说:“朕来,是有些话要跟你说。如今东南战败,有一件事皇后需要有个准备。”
“陛下请讲。”皇后恭恭敬敬。
“这一战,根据报来的死伤名单,皇亲宗室、朝廷重臣之家,都有不少子弟伤亡。”天子虽然恨他们打了败仗,可其中有部分朝臣和宗室,都是天子还要继续倚仗的,所以对于家属的安抚,也会是大事。
皇后立刻听明白了天子的意思,忙道:“陛下放心,臣妾会想法子。不知道臣妾能不能看看伤亡名单?”
天子当然会给皇后看,因为内宅后院的安抚,交给皇后会更方便。
“朕想着,皇后可以召集三个王妃来协助。”天子特意提出来,皇后一下子明白了,这是天子想要趁机考教三个郡王妃的意思。
“是,待臣妾看完名单后,再叫了三个儿媳妇都进来商议,有了章程臣妾会先请示陛下的。”皇后心中已经在思考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这些内宅夫人们,是死了丈夫还是没了儿子,又或者孙子回来瘸腿少胳膊的,谁的心底都不好受。
在自己结发妻子面前,天子愿意多说几句:“南安王那个该死的,还答应了结秦晋之好,所以,安抚内宅是一方面,选个妥当的人,也是必要的。”
皇后心底有些发愁——打了败仗去联姻,宗室家的姑娘,只怕没人愿意的。
不等皇后开口,天子还说了一句:“东南的事儿,朕不会就此罢休,再战是早晚的事情。”
皇后正要开口,胡德禄匆匆进来:“陛下,出事儿了,淳老王爷在兵部骂人呢。”
天子皇后夫妇默契的叹了口气。
这位淳老王爷,是先帝最小的弟弟,为人吊儿郎当,可一直受到先帝偏疼,当今天子即位后,对这位皇叔也一直礼让几分,因为这个皇叔当年从不参和天子他们兄弟之争,甚至在先帝面前,还夸当今天子稳重。
“皇叔的二儿子这次,死在了战场,他心底不好受。”天子本来想在皇后处歇一歇的,现在看来又不成了,只好起身。
天子走到半路,遇上了又来禀告的赵秉信,他干净利落行礼后道:“怡郡王派奴才来向陛下禀告,老王爷已经被王爷劝住了,这会儿王爷送老王爷回家去了。”
天子倒是对赵秉信还有些印象,毕竟是一直伺候老三的,于是就问:“你们王爷怎么劝的?”
“回陛下,王爷向老王爷说,世上没有什么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是老王爷的侄孙,也为堂叔难过,但事情已经发生了,若是老王爷不能朝前看,那淳王妃只怕更悲痛。”赵秉信只记得一部分,就如实回给天子,“王爷还说,朝廷定然会给老王爷一个交代的。”
天子点了点头,让赵秉信下去了,转身又回凤仪宫,走着走着,突然问胡德禄:“老三在兵部,老二不在吗?”
胡德禄倒是知道一些,忙道:“瑞王爷也在的,老王爷骂的,就是瑞王爷。”
天子挑了挑眉,没再说话。
但回到凤仪宫后,对皇后的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安抚内宅的事儿,要尽快。”
皇后连忙应了,见天子累极了皇后亲自替他宽衣,伺候着天子上床入睡后,自己轻手轻脚出来,行至案前先过了一遍宗室与朝廷重臣子弟的伤亡名单,然后让雪花等快速帮忙抄写三份,并派人将名单送到三个郡王府。
黛玉拿到名单才开始看,萧霆钧就从淳老王爷府上回来了,凑过头一看,当即就问:“怎么?是有事儿交代你吗?”
“皇后娘娘让想法子,这是前线阵亡宗室与重臣家子弟的名单。”黛玉头也不抬,细细看了一遍名单,心中有了个大概。
“方才叔祖父就在兵部骂二哥。”萧霆钧几句话就把刚才的事情讲给黛玉听,这与黛玉要做的事儿,关联很大,“我从叔祖父家回来的路上就在想,有什么法子,玉儿你说,若是我去向父皇进言,给将士们立碑,如何?”
黛玉愣了一会儿:自古征战凯旋,歌功颂德,才会立碑刻撰。可如今,东南败了。
然而很快黛玉想明白了,当即点头:“昔年唐太宗皇帝输了辽东一站,回来便复立魏征碑,如今父皇显然还会再战,那么立碑,不仅是对阵亡将士们的纪念,也是激励来者,等将来大胜,两碑合并,更有意义。”
而黛玉脑子里,已经有了一个安抚内宅的方案雏形,当即叫来紫鹃雪雁:“府上会算数的,都叫来,今夜要辛苦大家了。”
第104章 黛玉周全怡王进言
皇后在第二日一早,就收到了三位皇子妃呈上来的处理方案,皇后按照长幼次序,依次查看了三个人的条陈。
既然是陛下要考校皇子妃,皇后就得做到公平公正,不能让人拿住把柄,所以她看完后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将三份条陈摆在那儿,让李忠去天子那边守着,等天子空了,传个话来。
天子细读完三份条陈后,举着黛玉那一份向皇后道:“老三夫妇果然是夫妻同心,方才老三在上书房,直言立碑的事儿,特意说了一句,不仅仅要把宗室和官宦子弟的名字写上去,但凡有名字的士兵也该被记录,没有姓名的也该有一句话,不能让百姓寒心。”
今儿上书房议事,天子特意将三个皇子、六部尚书、两位两将军全部召集,三皇子的发言,得到了两个老将军和三位尚书的大力支持。
就是天子,也对老三的一番慷慨陈词深感欣慰——老三看得明白,与岛国暂时休兵,日后一战不可避免。
“三个儿媳都考虑到了给阵亡将领家属册封诰命,但玉儿的就更加详细,比如有孩子的未成丁的,朝廷就该孩子抚养费,若是没有孩子的,那么不改嫁的,朝廷也有生活安置费。不只是有官位的,就连普通士兵家属,一次性抚恤金,玉儿也有考虑。不止如此,还计算了大概要花多少钱。”皇帝再次看了一遍黛玉的条陈,“家里若是仅剩老弱妇幼的,抚恤金多一倍,朕看很好嘛。”
“只是若是按照玉儿这法子,国库要支出的银子,可就多不少呢。”皇后一针见血指出来,这一战已经耗费国库那么多银子了,结果仗打成这样。
“该花的还是要花,不能让百姓寒心,这话老三和玉儿都说的很对。至于钱嘛,总会有的。”天子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抄家计划——南安王府打了败仗,自然不能轻饶了。现在监视他们,南安王府内眷们,居然还在想法子走关系,吴贵妃这儿、贤德妃这儿、荣国府和其他但凡能说得上话的世家,他们都在想法子。
皇后听了这话,就没再继续提钱这个话题,而是问天子,是否等将帅回朝后,才开始施行条陈中的法子。
“不必等将帅回朝,不过册封诰命的事儿,得叫礼部商议,且按照玉儿这法子,此番福建一省出兵最多,前线伤亡的普通士兵大多来自福建,所以得快速核算,从国库给福建拨银子。”天子想了想,当即叫来胡德禄,“去,将老三和老五叫到上书房,并传宋明时和赵峰。”
赵峰就是礼部尚书,前任礼部尚书是葛夕佳的爷爷。皇后听见居然叫了老五,不免多想了一下:看来陛下对老二老四都有很深的意见了,要新提拔老五出来做事。
“对了,把刘继善也给叫来。”天子吩咐完后,看了看皇后,“有几个老王妃和皇姑,得皇后你亲自安抚了,朕听说九婶得知孙子战死,一病不起。”
“陛下只管放心,臣妾心底有数呢。”皇后心底其实很是感慨:当初大家以为南安王这一战肯定能大胜,纷纷将子孙送去战场,想的当然是刷军功了,哪知道会是今天这局面。
虽然他们也可恶,只想刷军功,可这会儿,死者为大,还是为国捐躯的,自己这个皇后,当然得好生安抚这些家眷们了。
皇后才喝了一口参茶打算养养神,胡嬷嬷就来向皇后禀告:“听闻,瑞郡王妃去探望生病的顺王妃,灰溜溜的出来的。”
顺王妃就是方才天子口中的九婶,其丈夫也是先帝弟弟。顺王妃的长孙战死的消息传来,已经六十八岁高龄的老太太当场昏倒了。
“老二媳妇还是太心急了。”皇后叹了口气:南安王是老二力荐的,老二又一直在兵部做事儿,此番东南大败,老二本身就责无旁贷,现如今天子没发作而已。
于是在这些伤亡家属眼底,老二都是可恨之人,老二媳妇这会儿急着去安抚,就算送上再多金银珠宝,人家都不会有好脸色的。
“怡郡王妃求见。”胡嬷嬷正要说话,听的雪花进来通传。
不一会儿黛玉进来先向皇后请安,然后才向皇后说起她和萧霆钧的想法:“长生说,户部有些吃紧,儿媳想着,父皇赏了庄子母后又赏了绣庄,我们俩花钱的地方也就那么些,倒是积攒了一些银子,不如直接送到母后这儿,作为抚恤金。”
皇后一听反倒是问黛玉:“如今瑞郡王妃可是四处安抚宗室家眷,很是高调,怎么?玉儿不打算出出风头?”
黛玉当即就道:“前方仗打成这样,哪里谈得上风头二字?何况,枪打出头鸟。而且,朝廷出面安抚,与个人出面安抚,自然意义不同。如今母后还在,哪里需要我们单独出面呢?”
说完后,黛玉看着皇后补充了一句:“何况,儿媳和长生这儿只是替父皇母后分忧,本就不该计较个人得失。”
皇后听的满意的点头:“玉儿说的很对,要这是一件别的事儿,母后都要劝你出出头,搞个募捐什么的。但此番战败,不只是陛下心底不痛快,天下人心底都不痛快。”
黛玉将银票奉上,皇后看了看数目,对黛玉道:“这样一来,你们小两口只怕日子就要艰难了。”
毕竟这的确是一大笔钱呢,黛玉请皇后放心:“儿媳和长生计算过的,留了家里需要用的。何况,庄子铺子还会有收入嘛。”
皇后将银票交给胡嬷嬷收起来,对黛玉说起另一件事来:“陛下要从宗室中挑人去和亲,这个姑娘不仅仅是容貌要好,也得有才学,玉儿觉得宗室中,可有好的人选?”
黛玉嫁入皇家这么些日子,对皇室宗亲还挺了解的,听了皇后这话想了好一会儿后,却摇了摇头:“母后,只怕宗室之家不会乐意吧,毕竟战败了嫁个姑娘过去......”
“谁说不是呢,但这事儿你父皇交给了我。”皇后叹了口气,这事儿,比安抚皇室宗亲们还困难,因为皇上说了,这个姑娘要很优秀。
“兴许,娘娘可以扩大范围,京城有意愿的姑娘,可以主动报名参选?”黛玉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并未想到这件事,皇帝会直接开口让黛玉帮着皇后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