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我是有事儿跟你说呢,方才见你着急着去见父皇。”黛玉将今日去母后那儿的事儿说给萧霆钧听。
往日皇后早就跟六宫嫔妃都说过,不需要每日来给她请安,只有初一十五才需要。
可今日是太子妃头一次来请安,皇后一早就吩咐了,所有人都必须到。甚至连郡王府的瑞郡王妃、理郡王妃和诚郡王妃全都要来。
因此黛玉去凤仪宫请安时候,周宸妃和陆昭仪都到了,陆续其他嫔妃也都来了。
大家请安后,皇后端坐上头,当着前来请安的皇帝六宫嫔妃并瑞郡王妃、理郡王妃和诚郡王妃,开口时候十分干脆利落。
“寻常人有了儿媳妇,都是要帮着婆打理家事的,如今宫中有了太子妃,那本宫也就有了个臂膀,日后六宫诸事,就由太子妃帮着本宫打理。”
皇后一句话,就给今日的请安定了个调。她这会儿雷厉风行,倒让黛玉见识了一把,皇后的威严。
宋惠兰一听顿时不满,可一看前头坐着的嫔妃们没有丝毫异样,她这个晚辈,更是没有开口的道理,于是乖乖低下头。
可这一点儿也被皇后给瞧见了,皇后当即开口敲打:“至于三个郡王妃,你们各自的王府都要打理妥帖才是,不要让郡王们上朝都不得安心。”
一句话扫射了两个人:瑞郡王妃宋惠兰和理郡王妃葛夕佳,如今瑞郡王要纳侧妃,理郡王府上乱糟糟的事儿,简直该知道的人都知道。
左江秋就不同,她本就和黛玉关系好,又从来没有要争权的意思,所以这会儿听了皇后这话,面色如常。
反倒是另外两个,心底虽然不满却还得抬头乖乖答应。
皇后见她们都开口应了,这才满意点点头:“正好,六皇子下个月的生日,陛下说,往年都不得闲,今年正好诸事顺遂,该给小六好好庆祝庆祝,这事儿就交给太子妃了。”
黛玉忙应了,陆昭仪在旁代六皇子谢过天子和皇后恩典。
“谢什么谢,小六如今在云涛书院进步很大,陛下看着也欣慰。”皇后笑道,“玉儿,替六皇子操办生日宴的事儿,你就和陆昭仪多多商议,她是小六生母,知道小六喜欢什么。”
吴贵妃在旁听着,心底很不是滋味:皇后如今还真是偏心眼的没边了,这不是摆明了替老三两口子拉拢小六嘛。
细细一想,老五两口子,不也是这样被老三夫妇拉走的?
皇后一早就想好了,帮老三?吴贵妃后知后觉,忽然抬头看了一眼此刻笑得开心的皇后。
“母后又特意跟我说,到时候六弟生日,邀请兰哥儿来。”黛玉将此事告诉萧霆钧。
贾兰?萧霆钧也有些意外了。
第175章 皇子过寿贾兰受邀
萧霆钧听说皇后特意点出邀请贾兰,很快就想到了:“定然是父皇想见见贾兰,一来肯定是六弟夸过贾兰,二来嘛,我想清嘉郡主于社稷有功,父皇本想表彰一下荣国府,可荣国府其他人实在是太差劲了,于是父皇想看看贾兰。”
“我也这么想过,不过兰哥儿是个聪明人,我倒也不担心。”黛玉反而想的是,荣国府内其他人,贾兰受邀,只怕就是一颗大石头投进了荣国府那一潭死水里。
“我也有事儿要跟你说。”萧霆钧将刑部的事儿说了,“你不用担心,只不过,若是真的查下去,只怕你那个大舅舅,会有事儿。”
自己的大舅舅,说来也好笑,自己进贾府,大舅舅连面都不乐意见,后来也从不关心一二,这也罢了,一个荣国府的长子,只知道饮酒作乐,贪恋美色。
这样的人,不出事都天理难容。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有因必有果。”黛玉并不在意。
萧霆钧反倒是好奇:“咦?怎么?你就一点儿也不担心牵扯到你身上?”
黛玉皱了鼻子瞪一眼萧霆钧:“你也太小瞧我了,我姓林又不姓贾,这是一,二来,那位贾大人做我的先生,都是多少年的事儿,人会变,他的错还牵扯不到我身上。”
被黛玉娇俏表情逗心痒痒,萧霆钧也不多想,直接凑上去吻住妻子。
只是嘛.......下一刻就吃痛,嘶的吸了口气,伸手在自己唇上擦了一下,手指上出现了一道浅浅的血色痕迹。
黛玉回过神儿,看着他唇上的血痕,又羞又悔,“我你”方才她可不是故意的,一不小心咬了他一下,可是她不是故意的!她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她没想弄伤他!
萧霆钧反倒是笑起来:“没事儿,不痛的。”
“但是嘛,玉儿你得补偿我。”说着欺身而上。
黛玉睁着眼,看见的是萧霆钧的一双眼,黑如墨,却又有着奇异的亮光,仿佛静夜里的暗火,将她也给点燃了。
结果就是黛玉睁眼醒来的时候,萧霆钧已经走了。
“这都什么时辰了?”黛玉一慌赶紧就要起身,紫鹃听见动静忙进来,赶紧先开口。
“太子妃别急,皇后娘娘说了不必去请安,今儿原本只需要去陆昭仪处,还早呢,太子殿下让奴婢们不要打扰,让太子妃多睡会儿的。”
黛玉见没有耽搁时间,但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没吭声默默起床,过了会儿才问紫鹃:“殿下可吃了早饭?”
“殿下吃了的,夸那芝麻大米粥好,说是润肝肺、去秋燥,让太子妃您也喝点儿。”紫鹃伺候黛玉洗漱穿衣,雪雁春雨则带着人送早膳进来。
黛玉又问悦儿,雪雁在旁就笑道:“小郡主很是乖巧的,天不亮醒了一回,大概是饿了,吃了奶就又睡着了,这会儿还睡着呢。”
如今雪雁春纤等都很喜欢小郡主,全都格外关注。
黛玉听了这才罢了,梳好头后端坐饭桌前开始用早饭。今儿她一个人就冷清些,兴许是饿了,倒比往日多吃了半碗粥。
既然是六皇子的生日宴,黛玉觉得还是要听听寿星的意见。
萧霆钰很开心,当即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书院的刘峻,之前生日的时候邀请大家一道去东园游宴,曲水流觞作诗对弈,大家都很高兴呢。”
陆昭仪一听赶紧开口:“你这孩子,你是皇子,当然不能与你的同窗们一样。”
天子高兴要特意给六皇子办生日宴,她这个做母妃的已经很开心了,见儿子这么不懂事,陆昭仪赶紧开口,免得旁人觉得六皇子不知高低。毕竟陆昭仪不像其他嫔妃,她宫女出身,实在是没人可依靠,就这么一个儿子,当然要小心翼翼的。
哪知道黛玉一听倒是笑道:“六弟这想法倒也不错,但云涛书院人多了些,要是都请进宫自然不太合适。”
黛玉想的是,单单请贾兰也有些惹眼,若是能多叫几个六皇子的同窗,也是好事儿。
“嫂子,我也知道肯定不能请太多人,但有几个跟我平日玩的好的,我能都请来吗?”萧霆钰很清楚,自己这个身份,能去云涛书院已经给书院的山长添了麻烦了,若是不知轻重的一味交友,肯定父皇也不高兴,所以平日里跟他玩的好的几个,基本上还是有些出身。
黛玉问他有几个人,听见萧霆钰说一共四个人的时候,黛玉笑着点头道:“那倒是要劳烦六弟,自己给要请的同窗写请帖了。生日宴的布置,这边计划好了就请六弟一起参详,可好?”
萧霆钰当即高兴的起身给黛玉作揖:“那我就先谢过三嫂啦。”
陆昭仪赶紧向黛玉笑道:“这孩子最是个直性子,太子妃别理他。”
“昭仪娘娘放心,这事儿父皇母后都是知道的,不碍事。”黛玉对陆昭仪的谨慎早已领教。
荣国府上,宝钗还没在意,倒是丫头来禀告:“听说,兰哥儿得了六皇子的请帖,要进宫呢。”
宝钗愣住:自打薛家出事母亲中风,紧接着瑞郡王妃的娘家张家也出事,薛宝钗忙前忙后,将自家剩下的那点儿铺子和财产进行一番规整,请了婆子照顾自己母亲,总之一通忙碌下来,倒是忘了关注贾兰母子。
原本想着东南的事儿,清嘉郡主好歹是荣国府出去的,天子可能会因为清嘉郡主的事儿奖赏荣国府,结果什么都没有。
偏偏倒是因为这事儿,册立老三夫妇为太子和太子妃,宝钗一阵生气又大病了一场,她那娘胎里带来的病复发了,好些日子后才想起来吃了冷香丸才好些。
此外,宝钗更注重与平安州贾琏夫妇的联络了:如今贾环内务府的官职被撸了,因为年终考核,贾琏升了两级,成为了平安州的知府,成了正四品的实权官员。才感叹,贾琏居然挺会做官的,不想,现如今,竟然贾兰会收到六皇子的邀请,这让宝钗大吃一惊。
当初贾兰去云涛书院,是怡君王妃帮的忙,哦,人家现在是太子妃了。但宝钗没想到,贾兰竟然能跟六皇子这么熟。
若是如此,那倒是该关心关心,表达这个做婶子的好意了。
宝钗思索了一阵,立马让文杏准备几样东西,拿上跟着她去李纨处。
第176章 贾兰立威惩罚丫头
宝钗突然到访让李纨很是意外:宝钗当家后,虽然对他们母子并未苛刻,但却从来不会来她们院子。
李纨赶紧让丫头上茶。
宝钗笑着道:“大嫂子不要见外,想着兰哥儿去了书院,嫂子一人在家也是无聊,我就过来找嫂子说说话。”
李纨一面应付着,一面猜测宝钗今日的来意:以前为了讨好太太,李纨对宝钗比对其他妹妹还要热情几分,只是后来发生了太多事,李纨才彻底看清宝钗的真面目。
宝钗今日来,绝不可能像她说的,无事闲聊这么简单。
一会儿聊针线活一会儿谈旧日姐妹们一起联诗,宝钗的一番闲话越发让李纨肯定,宝钗定然是有事而来的。
然而宝钗还是比李纨想的有耐心,在闲聊了足足快一个时辰后,听见丫头说兰哥儿回来了,宝钗脸上的笑意才真挚起来。
李纨没有错过宝钗这一点点表情的变化,心中很是不安。
而进来的贾兰,看见了宝钗后脚步略有停顿,而后倒是坦然的上前请安。
看到贾兰的时候宝钗还吃了一惊的,是不是太久没有仔细看贾兰了,明明记忆里还是个孩子,什么时候已经长得如此高挑了?少年身形瘦削而修长,眉眼却是有几分清冷,让宝钗想起一句绿竹猗猗来。
宝钗先问了几句书院的念书的情形,贾兰都一板一眼回答了,末了宝钗才笑道:“一直都知道,兰哥儿最是会念书的,如今又去了云涛书院,他日定然不俗。往日也不得闲,今儿收拾东西,见有一方带天地盖的鱼水纹八边形端砚,又有寿山石松下高士图笔筒,以及一张紫檀书卷式臂搁,家中也无人用得着,就拿来送给兰哥儿。”
说着让文杏拿进来,可以说都是每一样都是上品,比如那端砚出自宋坑端石,砚作八棱形,砚堂呈圆形,砚堂周缘凹陷成环渠,以为墨池之用。砚边的宽沿上,浅浮雕波涛、鲤鱼和海马图案。
贾兰躬身谢过:“婶娘厚爱,只一件就当不起了。砚台和笔筒都有,侄儿就留下这紫檀书卷式臂搁吧。”
宝钗先是吃惊,贾兰如此直接,继而又有赞赏,贾兰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拒绝,却又留有余地。
一番言辞后,见贾兰还是执意只收下一件东西,宝钗也不想强加于人,何况,他收了一样,也算是彼此留有余地了。于是宝钗就又说了几句闲话后,辞了出去。
贾兰的脸色也在宝钗离开之后,立马就沉了下来,他示意丫头们全都下去,单独与母亲说:“婶娘今儿来,只怕听了什么消息吧?”
李纨反倒是还没反应过来:“你二婶这人的确是无利不起早的,但能有什么呢?”
说完后却又反应过来了:“难不成,是她知道冷了六皇子邀请你参加他生日宴的事儿?”
贾兰点了点头:“这些日子也没什么旁的事情,只怕就只有这事儿了。”说完后,严肃的看着母亲道,“如今我们的院子,还是要管束起来,在咱们院子的丫头小厮,都得嘴巴紧些。”
李纨想起自己给太子妃传过几次消息,细细想来,儿子说的的确有道理——宝钗那边,显然不站太子那边的。那么,自己母子的举动,自然得万分小心才是。
“今儿正好给我们提了个醒,此番我会调查的,母亲不必理会,查清楚了,自然就会处罚。”贾兰想了一遍,自己收到六皇子请帖的事儿,除了陶术外,只有两个丫头知道,一个是母亲的丫头素云,另一个就是伺候自己的丫头彩月。
素云跟在母亲身边多年,最是口风严谨的一个人。那么应该就是陶术或者彩月了。
陶术和彩月都跟着自己也有些年头了,往日里做事十分用心,所以贾兰决定直接点。
于是晚饭前,贾兰直接问这二人,可有将自己接到六皇子请帖的事儿与任何人说过一二。
彩月顿时就跪了下去,一口气磕了几个头:“奴婢是不是给爷惹麻烦了?奴婢不是有意的,当时是跟几个姐妹们闲聊,她们问题爷读书好不好,奴婢也不懂得,一时没留意就把这事儿说了。都是奴婢的错。”
见她态度诚恳,念在又是初犯,且素日里倒是很规矩的,贾兰便直当即道:“往日我也没把规矩给你们说清楚,从今儿开始,我把规矩先给你们说清楚点。”
然后贾兰一口气说了五条规矩,规矩不多不长,但字字清晰。
而后还亲自将这些规矩写了下来:“不只是你们二人,这个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这些规矩。”
母亲的丫头婆子,还是母亲来跟她们说清楚才是。贾兰决定明儿就把写好的规矩给母亲看看。
“至于彩月,虽然你不是有意的,但做错了事情就要罚。”贾兰看着彩月,想了会儿,他往日里还真没有罚过人,彩月平日里做事也很用心,于是他就说,“罚你赶在我母亲生日前,做一只荷包。”
这个惩罚并不严厉,但彩月却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大奶奶曾说丫头多话,就说再说把你的嘴巴给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