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那不是正好,若是两边有意,先订亲,过两年再成亲,到时候他还有妻子陪同去任上。”长公主想,这才几年就能做到同知,看来真的是个厉害的。
这时候通传吴贵妃徐淑妃到了,天子本来还想说什么,就没说了,但脸上的笑意也浅了。
等着那二位过来行礼,天子逗着怀里的嘉悦,皇后则用小勺子喂永嘉公主喝紫苏熟水。
吴贵妃和徐淑妃看了这一幕,心底皆有苦涩。吴贵妃想的是,明明老二也有女儿,可天子就像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孙女儿似的,只一味偏心老三夫妇的女儿。而徐淑妃则想的是,要是春梅那孩子生下来,还是个男孩呢,真是可惜了。更可惜的是,春梅都不在了。
见那二人来了后表情都很古怪,天子顿时不大高兴,冷着脸问她们可有什么事儿。
吴贵妃赶紧笑道:“臣妾来找皇后娘娘的。”
哪知道天子偏要问她找皇后什么事儿。
“瑞王府上迎侧妃......”吴贵妃其实没什么正经事,只是听人说帝后长公主都在武陵园,又听闻太子妃在,就有了窥探一番的心思,所以才赶来的,这会儿只好拿这事儿当个借口。
可她才一开口呢,天子更不高兴了:“侧妃又不是正妃,内务府知道怎么操办,要是这种事情都办不好,那岂不是朕的内务府都是吃干饭的?”
吴贵妃实在是不明白,怎么自己一开口天子就这个样子,方才不还好好的。
天子这人,一向如此,对信任的喜欢的人,那是相当大方偏爱的。今儿本来天子正享着天伦之乐呢,偏偏被吴贵妃她们打断,他就有些不高兴了。
何况,给萧霆锴娶侧妃这事儿,天子原本挑的不是王子腾的女儿,但吴贵妃三番五次的表态,天子才顺着如了她们母子的意。
这会儿吴贵妃还要提这事儿,天子就觉得她真的是得陇望蜀了。
吴贵妃被天子这话吓得赶紧跪下请罪,嘉悦被天子这时候的冷脸吓了一跳,黑溜溜的眼珠子动也不动看着天子,好一会儿后却出乎所有人意外,伸着小胖手抓天子的胡子。
慌得皇后赶紧出言制止,哪知道天子却大笑起来:“你这个淘气包。”
天子脸色这才好了起来,对着吴贵妃和徐淑妃道:“没事儿就都回去吧,朕还有话和大姐说呢。”
吴贵妃气的脑仁疼,回了自己的凤栖宫是越想越气,想方设法打听长公主来时干什么的,好不容易才打听到,得知长公主要给刘继善说媒,想起儿子曾跟自己说过,想利用姻亲关系拉拢这个刘继善。
“惜春是哪家的?”吴贵妃不认得惜春。
“娘娘还记得以前的宁国公府?这个惜春,是宁国府嫡出的姑娘,如今宁国府败了,府邸也被收回,她住在荣国府的。对了,论起来是贾昭媛的堂妹,也是太子妃的表妹。听说和太子妃关系极好。”袁嬷嬷将打听到的情况,都告知了吴贵妃。
太子妃?长公主本来就偏向老三夫妇的,吴贵妃立马道:“想来不是长公主要说媒,就一定是太子妃,想利用她表妹,替老三拉拢刘继善。”
想了想,吴贵妃又问:“那陛下可知道?”
袁嬷嬷摇头:“这个老奴就不知道了,想来陛下不知道,否则那不是公然拉拢朝臣,陛下要是知道了,自然不高兴的。”
不知道就好办,吴贵妃觉得自己可以双管齐下,当即让人叫老二夫妇进宫——长公主要让贾家姑娘嫁人,贾家只要不同意,那不就行了。
然而当吴贵妃向儿子媳妇说起这事儿,并说了自己的打算:她决定通过贾元春,向贾府递出话去,不同意那姑娘嫁给刘继善。
萧霆锴听后却摇头道:“虽然这个姑娘在住在荣国府,可她的兄长贾珍才是能说了算的。贾珍此人,有几分精明,若是能借用他妹妹,攀上刘继善这个妹夫,只怕他很乐意。”
宋慧兰一听,倒是有个主意。
第191章 分头行动计谋落空
宋惠兰当即提议:“既然如此,不如瞧瞧这些世家与我们交好的人中,有没有合适的,抢先一步去跟贾珍提议,让这个四姑娘,先与人订亲。如此一来,长公主和太子妃的计划,就落空了。”
吴贵妃一听立刻赞同:“这倒是个好法子,不过一时半会儿,倒也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萧霆锴想了会儿:“儿臣这儿倒是有个人选,母妃帮忙开口合适不?”
然后萧霆锴就提起了锦乡侯韩家:“韩家有个嫡次子,韩岭。年纪跟那姑娘倒是相当,如今宁国府败了,锦乡侯府对他们而言,就是不错的选择。”
光听名头,锦乡侯府当然比刘继善家好得多,可如今的锦乡侯府也是大不如前,何况,韩岭是次子,爵位没他的份,此人又是个不喜读书一味享乐之人,但京城这些个功勋大臣的后代,都这个德行。
“听起来倒是不错,既然如此那就得抓紧,必须赶在长公主出面前,不然就冲着长公主这面子,只怕贾珍都要答应长公主了。”吴贵妃很清楚,长公主地位超然,京城那么多世家宗亲的,变了法儿想跟长公主攀点儿交情还没门路呢。
“不止如此,还应该双管齐下,兰儿那边,赶紧先邀请刘继善的嫂子,若是刘家提前订了亲,那长公主也没法子的。”吴贵妃当即又补充道。
宋慧兰和萧霆锴都忙应了,一面陪着吴贵妃说了几句话后,就一起告辞。
从吴宫里出来的的瑞王夫妇自然赶紧行动,萧霆锴立刻亲自请了贾珍喝酒,瑞王有意贾珍有心,酒酣耳热就提起了这门亲事,见贾珍没有什么异议,萧霆锴还主动提出,再组个局,邀请锦乡侯公子韩奇和他弟弟韩岭一道,和贾珍一起喝酒。
喝的半醉的贾珍虽然口头应了萧霆锴,但回到家后想了想,还是叫了尤氏来,毕竟惜春是个姑娘家,这种事儿当然嫂子去说才合适。
尤氏一听,想起上一次贾珍也动过念头利用惜春巩固人情,那时候还是尤氏觉得不靠谱递了消息给惜春的。
如今几年过去了,此一时彼一时,这会儿他们一家子没有宁国府了,住在一个小院子里,日子可是大不如前。
锦乡侯韩家,以前和宁国府当然是往来的,自打出了事,早就断了往来。因此尤氏还担心锦乡侯府上会不乐意与他们结亲:“这,韩家不见得愿意吧?”
“堂堂瑞郡王,不会拿此事忽悠我的。”贾珍摇头道,“横竖对我们也没坏处。”
尤氏得了贾珍这话,想了想给荣国府的宝钗递了个话,如今可是宝二奶奶当家,自己要去一趟,自然请示主人家。
不过尤氏留了个心眼:宝钗一向是个多心眼儿的,这事儿没成之前先不要声张,惜春的厉害她这个嫂子是领教过的,万一不成,没得丢人现眼的。
于是准备了几样东西,尤氏只说自己想去瞧瞧惜春。
对于惜春,宝钗不是没想过拉拢,尤其是知道惜春很得长公主的看重之后,可惜春伶牙俐齿几句话,宝钗也就熄了心思:这位四姑娘,一心一意跟太子妃的。
虽然宝钗不喜欢惜春,但尤氏这个嫂子要来,宝钗也没阻拦,毕竟现如今王夫人点了莺儿让她帮着管家,她们婆媳、主仆之间的擂台赛,大事小事都让宝钗是费了不少心思,她一时半会儿还抽不出时间来管惜春的事儿。
宝钗当即答应了尤氏派来的丫头,却不料莺儿听见了在旁说:“只怕珍大奶奶得晚几日来才是,四姑娘如今没在家,长公主昨儿派了人来接,去了公主府了。”
什么?这事儿自己居然不知道?宝钗当即不大高兴,等着尤氏派来的丫头一走,宝钗当即沉下脸:“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不告诉我一声?”
别的丫头婆子见了宝钗这脸色都得吓一跳,但莺儿伺候宝钗多年,早已习惯,这会儿不紧不慢的开口:“昨儿二奶奶回舅老爷家去,公主府来的人就去拜见了太太,这事儿太太做主的。”
听见莺儿抬出王夫人,宝钗只好闭嘴,但心底却又狠狠给莺儿记了一笔。
因着惜春被长公主接走了,贾珍只好如实回禀了萧霆锴。
萧霆锴没法子,只好赶紧让妻子邀请刘继善的寡嫂。
但他们夫妻没料到的是,早在长公主进宫去向黛玉打听情况的时候,驸马高振就已经约了刘继善。
刘继善对惜春当然有印象了,毕竟曾经在公主的滢水山庄和太子妃的万梅山庄都见过那个姑娘。
但更多的了解也就没有了。
自打刘继善受到天子重用以来,来拉拢他的人真的有好些,其中想通过结亲的方式来拉拢他的也有好几家,他都一一回绝了。
但此番却不同了,这可是长公主府,长公主和驸马爷压根儿没必要拉拢他这么一个出身寒微的小官,当今天子在位一天,公主府的地位就十分稳固。而长公主的两个儿子都有出息,下一任天子对待这位亲姑姑,只怕也得客客气气。
何况,对方提起来的还是个跟长公主没有亲戚关系的姑娘。刘继善心明眼亮,说到底只是长公主觉得那姑娘不错,心里怜惜,才让驸马来开口的。
“承蒙驸马看得起学生,可学生出身微寒,只怕这位国公府出身的姑娘,不会乐意。”刘继善拱手道。
驸马听了哈哈一笑,准备回去向妻子报告,而刘继善却又补充道:“学生还有一事,要向驸马说明。”
高振看向他,等着他讲。
“学生是嫂嫂养大的,长嫂如母,辛苦供学生吃喝读书,如今学生成人,家中侄儿侄女,自然该学生负担。”刘继善坦坦荡荡说了这些。
高振听后反倒是更高看他了:不忘本,将来定然有大作为。
“至纯至孝,理应如此。”高振高高兴兴回去给公主提及此事,末了还夸刘继善,“此人十分坦荡,我瞧着他日定然不凡。”
而黛玉那边也打听了惜春的想法,托人来告知长公主。
得知惜春也是愿意的,长公主便差了人去荣国府将惜春接到府上,另外又派了人去邀请刘继善的嫂子。
第192章 寡嫂明理惜春感叹
刘继善的嫂子罗氏,接到公主府的请帖后,吓了一大跳。
罗氏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是个勤劳又懂道理的妇人。自打进京后,也有跟京城里几位刘继善同同科的官眷们保持着一些往来,因此听过这一位护国长公主的名头。
听闻长公主是先皇最宠爱的女儿,当今陛下最信任的姐姐,在京城那是一脚抬八脚迈的,别说寻常官眷们,就是皇子王妃们见了,那都得尊敬有加的。
虽然罗氏不识字,不知道请帖的具体内容,但长公主府上来的嬷嬷说的明明白白,邀请罗氏带儿女去长公主府上做客。
长公主什么人家,竟然给自己下帖子,罗氏很是忐忑。
等着刘继善从衙门回来,罗氏赶紧把请帖递给他看——其实女儿儿子都识字,但儿子去了学里,女儿还小,罗氏也不清楚里头写了什么,索性还是等着刘继善回来后,让他先看。
刘继善接过来,不看也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为了稳妥,他还是先打开来看。
果然如同自己想的那样,看完后刘继善又把帖子还给了嫂子,而后才说:“嫂子还记得我跟您提起前几日驸马爷找我说亲事的事儿吗?”
长嫂如母这话在刘家是货真价实的,刘继善父母早亡,哥哥后来也去世了,全靠嫂子拉扯他长大,所以这种事儿,他都会事无巨细的告知嫂子。
罗氏一听点了点头,也大概明白过来,她虽然不识字,但人情世故还是比较通透的,因此就问:“我听你说,那姑娘也没了父母,所以只怕长公主也请了那姑娘的嫂子?”
刘继善心下却在想:听说那姑娘与哥哥嫂子关系都不好,打小在荣国府养大的,长公主邀请嫂子去,虽然不知道到底见哪一个,但总归是那边的。
于是向嫂子道:“那边虽然以前是国公府,但现在也没落了,所以嫂子别怕。”
“这倒没什么好怕的,就算是国公府,也不怕。我听说了,长公主是个明白道理的。”罗氏虽然这么说,心底还是有几分胆怯,但为了弟弟的终身大事,必须壮起胆子。
长公主说了邀请她带着儿子女儿去,但一来儿子要去学里二来年纪也大了些,想了想,罗氏只带了女儿,另外准备了一些老家特产:长公主该什么都不缺,但这就是她的心意。
从入京到现在,罗氏也去过几户人家做客,他们之中没有人的府邸比得上长公主府气派,反而家里奴仆还有些狗眼看人低。可长公主府上,仆人们各司其职,对着罗氏同样礼貌周到,丝毫没有半点儿看低她。
就是长公主本人,也同样平易近人,叫人上茶上点心,问了她在京城可适应等闲话后,就将话题转到孩子们亲事上头。
“虽然这姑娘与我并无亲戚关系,但我着实喜欢这姑娘。”长公主将惜春的情况大概说给罗氏听了,而后叫丫头去请惜春。
不一会儿,惜春就牵着高鑫一起出来,罗氏顿时心生感叹,还真是个模样出众的姑娘,对方只穿粉红色交领纱衫搭配橘黄色纱裙,简直像朵花一样娇嫩。
虽然已经提前知道对方身份,惜春心底有几分忐忑,但还是大大方方向对方问好。
惜春很清楚自己身份的尴尬,明明是宁国府那边的,如今宁国府还没有了,自己这个所谓的世家千金也就变成了个普通人。偏偏又住在荣国府,荣国府虽然也败了,但看在贾母这个诰命夫人的份上,天子还是让他们住那么大个府邸,可天子也说了,等着贾母百年以后就会收回府邸了。
因此,对于自己而言,刘继善那样的人,她压根儿都不敢想。长公主垂怜,林姐姐照拂,惜春心中还是有不安的。
这会儿见了刘继善的嫂子,是个面相慈和之人,惜春就安心了不少:她听了刘继善的身世,感叹他可怜之余,十分佩服他的嫂子,一个女人抚养弟弟和儿女,就算有族人的帮扶,那也是相当困难的。
同时,也让惜春明白,曾经埋怨出身与家庭的自己有多幼稚:就算母亲早亡父亲去道观不管自己,但总归自己还是在一个不愁吃喝的府邸,平安健康的长大,还有那么些丫头伺候。
二姐姐出嫁后过的不好,也一度让惜春对嫁人有了恐惧,即便看着林姐姐出嫁后很幸福,惜春还是有担心:林姐姐那是运气好,能嫁给三皇子,自己兄长那副德行,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和二姐姐一样。
即便是后来那姓孙的去东南战死了,二姐姐过的好一些了,惜春仍旧有些怀疑。
所以当林姐姐派了紫鹃她娘来问自己的意思,惜春想起来那时候在林姐姐的万梅山庄,见过刘继善——那人当时亲自撑船,身姿如柏如松,兼之动作干净利落。
罗氏见惜春虽然言语不多,但却很是谨慎真诚,并无一丝一毫看不起她这个农妇,心底很是满意——老实说,听弟弟提到驸马亲自来问,提说的是这样一个姑娘,罗氏是很担心的,怕这些富贵人家长大的姑娘,自视太高看不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