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朕看不是来提醒,是想看太子妃的笑话吧?”天子很清楚,老二媳妇绝不会那么好心。
“儿子没听玉儿说什么,玉儿只说让我好好办事,别担心她。”萧霆钧如实回答。
毕竟二嫂到底说了什么,萧霆钧也没问,但猜测的确是来看笑话的。
天子哼了一声,对太子和太子妃越发满意起来,反倒是主动告诉萧霆钧:“这事儿你不用担心,朕有安排。既然他们如此认真,朕不配合配合,怎么能让他们满意呢。”
一听这话,萧霆钧心底就提前替二哥那边默哀一把。
天子本就计划好了,不过他原本只是让督察院白忙活一场,但现在就改了主意,打算让督察院的人和扬州那边的人,跳到自己的坑里去。
如今刘继善去了苏州做同知,此外天子在扬州、苏杭等地都有人,这些人都是能给天子上呈密折的,他们表面是地方官员,实则也担着监察职责。
最先发现事情不太对劲的,是户部尚书宋明时,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久经官官场之人,宋明时还是十分敏感的:林如海扬州的账目做的如此出色,按理说,不至于留下这么大的一个把柄。
在配合督察院查了几天之后,宋明时觉得他该找瑞郡王谈一谈。
萧霆锴对着宋明时这个户部尚书,还是相当客气尊敬的。
“王爷,这事儿只怕得细细琢磨一下了,督察院和户部这边,完全没查到任何问题不说,臣总觉得这里头有几分古怪。”宋明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萧霆锴,“一查,就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查证往一个莫名其妙的方向在走。”
萧霆锴听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才告诉宋明时:“按理说不该呢,这事儿,是两江总督王大人那边查证的,而且还有人证。”
毕竟王子腾是侧妃的父亲,宋家是正妃的娘家,所以萧霆锴一开始并未将王子腾那边查到的信息告诉宋明时。如今宋明时有疑虑,他才不得不将始末告知了宋明时。
一听王子腾那边有人证,宋明时这才放下心来,并建议萧霆锴:“人证一档要保护好。”
毕竟当初贾雨村,可不就在进京途中被人灭口了。
然而萧霆锴和宋明时都未曾料到,督察院和刑部这边查的越多,反倒是将苏州知府孙敬佑的问题给查了出来——证据确凿的贪污。
督察院那边直接将这人的罪状递交到了御前,天子当即很是生气,直接罢了这人官职,且根据其贪污钱财狠狠罚了一大笔钱款。
这可算是直接给了王子腾一巴掌:这人是王子腾亲信,和王家往来密切。
只不过吏部还要重新选派官员,萧霆锴当即也动了心思:要是能安插自己的人,那才好。
不过如今吏部尚书是皇后哥哥,萧霆锴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法子,他只好寄希望于继续查林如海的案子,坐实林如海贪墨。
如果说这一位官员落马还未引起王子腾重视,等着叶家和陈易舫家先后出事,王子腾才终于醒悟。
首先出事的是陈易舫。
陈家在江南一带富商中其实不大排得上号,当初也是上赶着去给林如海那儿‘主动捐款’的。
陈易舫这人是个好色之徒,家中有位妾室,是通过了见不得光的手段抢来的,如今苦主递了状纸,证据确凿,陈易舫直接被关入大牢。
而紧接着就是叶家。
叶家的情形就更为复杂了,作为江南十大富商之一,叶家家底雄厚,在商场官场都有些人脉。
叶家当年和甄家有密切往来,如今和现任主管两江盐政的汤戎,那更是往来频繁。
所以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等被翻出来后,不只是汤戎,还牵扯上了两江好几个官员,一下子,本来是查林如海的案子,变成了彻查两江大小官员。
王子腾深感事情不妙,但他在短时间内除了接招,完全不知道到底为何会这样。
难道,天子就如此偏爱太子?此举只是为了包庇太子?
第198章 瑞王损兵得罪他人
无论王子腾怎么想,天子让彻查两江的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不止要查现任官员,还要查天子登基后的几任官员。
如此一来,不管查证结果如何,已经让不少人不满意了:督察院觉得此番工作量太大,一个一个加班加点辛苦非常,自然十分抱怨。连带着刑部户部不少人,也得跟着加班。
再者,有些官员已经卸任,这会儿居然还要被查,有问题的自然胆战心惊,没有问题的,也会觉得不满,自己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好不容易卸甲归田安享晚年,还时不时来个查案的叨扰一番。
众人当然不敢埋怨天子,埋怨起督察院那位沈俊,以及叶家。
这么大动静,萧霆锴自然明白过来:父皇似乎并不乐意查林如海这案子。可既然不乐意,为何又扩大查案对象?父皇就这么偏心老三?
百思不得其解,萧霆锴只好一边去信给王子腾,一边亲自上门求教宋明时。
宋明时其实也不比瑞郡王知道的更多,但他曾经跟过先帝,现在又跟着天子,对皇帝的心思比瑞郡王要了解的多一些。
所以听着瑞郡王问,天子是不是不乐意他们查林如海的时候,宋明时肯定的点了点头:如果说一开始宋明时只是怀疑,但现在,就很肯定了。
“既然父皇不想让查,为何不明说?”问完,萧霆锴自己也觉得自己幼稚了。
是呀,天子不能公开包庇一个臣子,否则就不能让其他臣子信服。
“臣想,不只是查不查林如海的问题,天子对两江,只怕有些不满,所以王爷该去信王大人,一定要谨慎些。”宋明时一直不大喜欢王子腾这人,首鼠两端的典型,且心狠手辣。但如今,因为瑞郡王,他们反倒是被绑在了一一艘船上。
“王爷对吏部尚书李大人,怎么看?”宋明时反问萧霆锴。
李大人?皇后的亲哥哥,萧霆锴也曾试探过拉拢对方,无果,于是哼了一声:“一个滑不溜手的老泥鳅。”
“李大人曾经也担任过两江总督,他受先帝爷赏识,而且还是科举出生,所以王爷想一想,要是林如海真有把柄,还是这么大个事儿,李大人是真的不知道呢?还是不方便知道?”宋明时也是后来仔细思考,才察觉出其中的不对劲来:若是皇后支持三皇子,但当初选太子妃,若林家真有问题,那皇后只怕会出言干涉的。
萧霆锴听了不免瞪大了眼,好一会儿才问:“那,此次该怎么办?”
“既然陛下让彻查两江,臣等只能等结果了。”宋明时想,依着王子腾做事风格,只怕他不会有事,他没事,那就不会太影响瑞郡王了。
“王爷,老臣还有几句话,今儿就僭越了,对王爷您说说。”宋明时心底其实一直在衡量,二皇子到底能不能成大事,但孙女儿已经嫁给他了,“如今既然太子已经册立,王爷就要比往日,更为沉得住气才是。”
萧霆锴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知道要沉住气,但若是什么都不做,岂不是白白浪费机会。”
宋明时却讲起了天子:“在先帝爷的几个皇子中,当今圣上年纪小,一开始也不那么出色,太子和其他皇子都很厉害的时候,先帝爷还在念书。”
这段往事,萧霆锴不止一次从母妃那儿听过,甚至他也曾经感受过:当年太子被废以后,先帝对所有儿子都带着怀疑,年幼的他和弟弟们一起,过了一段相当谨慎小心的日子。
“当今圣上就一直兢兢业业,无论是念书也好还是骑射也好。所以,等待、忍耐,什么时候该表现,什么时候不表现,都是一门大学问。”宋明时很用心,说话时候语速也比较慢。
萧霆锴慢慢静下心来,他开始意识到,自从老三被册封为太子之后,他的几步棋都下的太匆忙了。
比如这一次,王子腾这事儿,虽然有证据,但还是操之过急了。何况,上一次宋明时就来找自己,觉得不对劲,自己居然还没有反应过来。
“老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王爷要多一些耐心。”宋明时见萧霆锴有感触,也就没再多说。
萧霆锴反倒是起身,郑重向宋明时鞠了一躬。
从宋家回到王府,萧霆锴一个人去了书房,他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了。
一个人在书房待了整整半个晚上,萧霆锴终于理清了一些思路:一直以来,对皇位有野心的,并不只有自己和老三,老四也有想法。何况,父皇还年轻,不用那么着急。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的的确确也让萧霆锴明白,他得缓一缓了。
两江彻查工作从年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年末,这场规模浩大且深入细致的调查行动犹如一场风暴席卷而来,给两江地区的官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
此番彻查,那些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官员们纷纷落马,有的被革除职务,失去了曾经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有的则被降级使用,受到了应有的惩处;还有一部分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处以巨额罚款,让他们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沉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一些清正廉洁、能力出众的官员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王子腾这个才上任一年多的两江总督,好不容易拉拢了一套自己的班子,被彻底解散了。而新提拔上来的官员,都不属于王子腾派系。
不只是官场,两江部分富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叶家,这个曾经显赫一时、富甲一方的家族,如今竟然直接从腰缠万贯的富商沦为了一贫如洗的穷人!而且其内部也是混乱不堪、四分五裂,昔日的团结与繁荣早已不复存在。
除了叶家之外,还有另外四家同样遭受了重创,损失惨重。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些原本风光无限的富商们个个惶恐不安,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他们此时恨不得能立刻与所有的官员断绝一切联系,哪怕只是沾上半点关系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个遭殃的会不会就是自己,这种未知的恐惧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笼罩着整个两江地区的商界。
如此一来,王子腾的财路,也被断了不少。
而一开始被弹劾的林如海,则反倒是获得了荣恩。
第199章 追封侯爵赏赐遗孤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初被众人弹劾指责涉嫌贪墨的林如海,其事件竟然出现了惊人的转折。
当初叶家等几家富商信誓旦旦、一口咬定的所谓捐款之事,经过一番深入调查之后,居然真的被证实确有其事。然而,这看似确凿无疑的证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
原来,那笔被指控为贪污所得的银两,实际上并没有落入个人腰包以供私欲挥霍,而是被林如海悄无声息地运用到了关乎民生大计的重要工程之中——整修路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桥是扬州的风景。青松影下夕阳晖,五亭桥边柳韵微,描写的就是美轮美奂的五亭桥。此桥设计巧妙,有十五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就能看到十五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
更有四桥烟雨的春波桥,每当微风拂过,桥下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组成春日胜景。
剪影桥则将扬州剪纸拉花融入其中,桥梁左右对称,中间镂空,就像是一只跃动的鲤鱼,实在让人感叹其精巧秀美。
此外,这里还有江都路和泰兴路等等道路,它们纵横交错,贯穿扬州。
而这些桥梁以及道路皆是在林如海主政扬州之时精心整修而成。
王子腾当然不相信,瑞郡王萧霆锴和督察院部分官员也同样不相信,但是户部、工部的账本,就那么清清楚楚的摆在了他们面前,让他们不得不相信。
结案的那日,天子甚至在朝堂上,先是狠狠斥责一番那些贪官污吏:“这些国家蠹虫,不顾百姓的死活,只知一味地敛财享乐,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其所作所为实在天理难容!”
在骂完贪官之后,天子又面露感慨之色,感叹起来:“林卿真乃我朝之栋梁也!他一心为民,鞠躬尽瘁,不辞辛劳。”说到此处,天子还伤感起来,“只可惜啊,天不遂人愿,林大人因过度劳累以致病倒,最终英年早逝,实乃我朝之大损失。”
言罢,天子眼中闪过一丝惋惜与悲痛之情,众大臣们纷纷低头沉思:看来此番,想借机陷害林如海甚至让太子夫妇受牵连的人,弄巧成拙了。天子说这些话,意思很明显了。
果然,随即众大臣就听见天子表示要加恩。
“林卿一生心怀天下,始终将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置于首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他的功绩有目共睹,堪称百官之楷模与表率。虽然林卿已然离世多年,但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绝对不容忽视,也万万不能被遗忘,朕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追封其为焯勤侯。以表彰他的功绩,并让后世之人永远铭记,让百官以林卿为榜样。”天子此言一出,虽然不少朝臣已经有猜想,但还是有些吃惊。
虽然林如海有功,但老实说真不到追封侯爵的程度。不过转念一想,如今林如海的女儿做了太子妃,天子此举,只怕有三个目的。
其一,警告那些想借林如海对付太子和太子妃的人。而往深了想,就是让皇子们都安分点。
其二,借此机会,给太子妃抬一抬身份。尤其是众所周知,现如今荣国府的爵位被褫夺,太子妃又在荣国府养了多年,怎么都有些牵扯。天子此番动作之后,日后太子妃那就是焯勤侯之女了,与荣国府可以说没有什么瓜葛了。
考虑到焯勤侯的焯勤二字,出自唐代韩公的《刘统军碑》:“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
那么,天子同时也在告诫所有官员,为人当勤勉,做官须有德。
“如今焯勤侯已经故去,就赏赐其遗孤。”天子又开口了,遗孤,当然就是太子妃了。
天子当即赐给太子妃紫檀嵌云石插屏两座、仲尼式虎啸琴一把、紫泥高潘壶并配套茶杯一套、十二匹绸缎、十二匹云锦、十二匹蜀锦、十二匹杭绸,另有西周簋、晋侯苏鼎等金文拓本一组,并笔墨纸砚。
赏赐了太子妃之后,天子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对于那几年众多富商们的慷慨解囊和大力支持,天子也要有所表示。
因此天子决定对他们也一并给予赏赐。然而,并非所有的富商家都能得到这份殊荣,像叶家、陈家这类家族就被排除在外了。
这次赏赐行动不仅仅彰显了天子的威严和恩德,同时也让那些有幸受到奖赏的富商之家都有了不同的心思:看来作为商人之家,也要看清形势才是。千万别自作聪明,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王子腾不得不消停下来,如今他这个两江总督还能做的稳,一来靠着之前东南打胜仗的功劳,二来还因为自己来这边时间不多,没有什么贪腐之事能被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