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一宇
“我往日里就说,林妹妹仙女下凡似的,自然又好福气,如今可不是应了我那句话。”王熙凤又高高兴兴恭喜一阵黛玉,见时间不早,就起身告辞。
黛玉还亲自送她到门口,又让紫鹃替她送王熙凤出去。
不一会儿紫鹃就回来了,她一进门看见雪雁在黛玉跟前,但也没避讳,现如今,她和雪雁,是黛玉最信任的两个人了。
“姑娘,奴婢虽然不知道二奶奶来说了些什么,但奴婢想着,这家里头,多半人都在算计姑娘,所以无论她说什么,姑娘千万别相信。”紫鹃直接就说出自己的想法。
黛玉忍不住笑了:“你们二人,看来是心有灵犀,都来说这样的话。”
紫鹃一听,就明白,雪雁已经说过同样的话了,也不禁一笑。
“你们且放心,我要是现在还看不明白她们,那不是都白活了。”黛玉很是感动,两个丫头,都一心向着她,“但我们现在还住在这儿,面上总该要过得去,有些事儿,心底知道,现在也不是发作的时候。时间到了,我自然知道怎么做。”
紫鹃雪雁都深信黛玉,因此黛玉这样说,两人也就放下心来。
黛玉将王熙凤送来的礼物交给紫鹃:“好生收起来,将来有用。”
若说王熙凤的礼物是别有用心,那么,三皇子送来的礼物,则让黛玉又喜又悲。
这次不同于上一回宫里赏赐,而是三皇子差了自己身边的田嬷嬷来。
田嬷嬷带了四个小太监,先去拜访贾母。
贾母听闻是三皇子身边的,不禁多想:看来真如传言,是皇子殿下本人看中了黛玉,特意求了皇后娘娘。
如此说来,日后三皇子,定然是会维护黛玉的。那么,玉儿对府上的态度如何,只怕会很大程度决定三皇子对府上的态度。
三皇子送来的礼物,有时令水果,也有宫廷糕点,但其中有一样,让黛玉眼前一亮。
那是一卷诗贴,田嬷嬷转述了三皇子的话:“这是庆丰二十五年,恩科取士后,春恩殿诸位老爷们联句唱和卷。”
庆丰是先帝爷的年号,而庆丰二十五年,正是黛玉的父亲林如海高中探花的那一年,所以,这一卷联句唱和的诗贴,中间定然会有父亲的句子。
黛玉忙打开来,“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后头果然是父亲的名字。
黛玉差点儿就要落泪,好歹忍住了。这上头有好些句子,都出自父亲,曾经父亲还给黛玉讲过,当年在春恩殿内联诗的情形。
这样礼物,真是送到黛玉心坎上了。
黛玉想了想,亲自起身去书架上,将自己旧日无聊时候,亲手做的花笺纸拿出一些,做了回礼。
紫鹃不解,待田嬷嬷等走后,才问黛玉:“姑娘,怎么就送三皇子这些,会不会太简薄了?”
“他若是嫌弃,那就不是知己了。”黛玉存了故意试探之意,自打被赐婚,黛玉思索了许久,也不太明白,为何选了自己做三皇子妃。
虽然那些流言她听到了一二,所谓三皇子迷恋美人,但黛玉总觉得,不该如此,背后定然有些缘故。
但无论如何,女子总归希望自己得获良人,这花笺纸上头的每一朵花,都是黛玉亲手绘上去的。
田嬷嬷回宫,立刻将黛玉回赠的礼物,送到三皇子跟前。
第18章 皇子兄弟心思各异
本朝规矩,皇子启蒙读书开始,就不许留在生母跟前,全部住进紫宸苑去,甚至在未封爵位未开府前,便是娶妻生子了都得挤在里头。
紫宸苑里头,是一个一个小院子,每个皇子会分配住进其中一个院子。如今三皇子萧霆钧,就住在名为‘竹韵’的院子里。左边是二皇子萧廷锴住的‘蕉风’,对面是四皇子萧霆锋住的‘桃夭’。
田嬷嬷没想到的是,进去,居然二皇子萧廷锴、四皇子萧霆锋、五皇子萧霆钊,都在萧霆钧的房内。
而且,他们好像等的就是她。
“田嬷嬷,快,说说,未来嫂子收到三哥的礼物是什么反应?”萧霆锋迫不及待先问。
他们兄弟都在,是因为,他们都知道萧霆钧送礼的事儿,就那联句唱和的诗帖,可是萧霆钧向天子求来的呢。
前两日天子到书房来看皇子们的功课,当场表扬了萧廷锴的策论写得好,又赞扬了萧霆钧的字写的不错,而后问他们想要什么奖赏。
萧廷锴借机表现了一番兄友弟恭:“六弟前些日子想要西洋来的那望远镜,不如父皇就赏了六弟。”
天子一听果然十分高兴:“不愧是当哥哥的,知道友爱弟弟们。准了。”当即吩咐小太监去取了来。
萧霆钧则开口道:“父皇,儿臣听闻南书房内,收着历届进士们的联句唱和的诗贴,不知道父皇能不能将庆丰二十五年的诗贴,赏给儿臣。”
这话一说,几个皇子都一头雾水,他们虽然知道,所谓的联句唱和诗帖,就是每次恩科高中后,天子会在春恩殿赐宴,这些人为谢恩,会联诗唱和,但里头的句子,多半都是颂圣的,没什么意思。
天子起初听见这个要求,也是呆了呆的:“为何单单想要庆丰二十五年的诗帖?”
萧霆钧犹豫片刻后,老老实实躬身道:“林如海大人,是庆丰二十五年的探花。”
这话一说,天子当即明白过来:“你想看看你未来岳父的诗?倒是有心,罢了,朕既然说了赏你,那就让人去取了给你送去。”
天子说了几句训勉的话后,离开了。
兄弟几个都立马打趣起萧霆钧来,哪知萧霆钧也不介意,还很乐呵:“我正找不到东西送,这礼物一定很好。”
萧廷锴很是敏感:“你要拿它送人?送谁?”
问出口他自己也笑了,萧霆钊立马笑起来:“二哥这话问的,三哥肯定要送给未来嫂子啊。”
于是,当几个皇子得知田嬷嬷去送礼,就都跑来探听情况。
田嬷嬷见四皇子发问,连忙将黛玉的回礼呈了上去。
皇子们只看到是一个浮雕缠枝莲纹的捧盒,大家都催萧霆钧打开来看看,见到竟然是花笺纸后,兄弟几个都呆了呆。
萧霆锋啧啧两声后,打趣起来:“那看来三哥和未来嫂子看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弟弟可真羡慕。”
自打知道三哥的未来妻子是林姑娘,萧霆锋已经听他母妃徐淑妃念叨过好几次:皇后怎么想的,居然真同意了三皇子,三皇子也真是的,美貌顶什么用。
现在看来,三哥真的很喜欢那姑娘,这份心思,萧霆锋可是自愧不如。
同样也有这样想法的,还有二皇子萧廷锴。他是皇子中年纪最大的,如今迟迟不立太子,他有些着急。
几个弟弟里头,老三诗文书画最出色,但弓马骑射不大行,这些都还罢了,有两点是二皇子萧廷锴很在意的。
其一,老三是皇后娘娘养大的,皇后娘娘没有儿子,只怕要倾尽全力帮老三。
不过嘛,现在看来似乎也还好。
其二,老三的两个舅舅,都很厉害。
自打父皇挑了林姑娘指婚给老三,萧廷锴反倒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林姑娘父母双亡,虽有有个国公府的外祖家,可他和他母妃吴贵妃都很清楚,荣国府待这姑娘不大好,远的不说,就看贤德妃对那林姑娘的态度,就能看出门道了。
既然热闹也瞧了,该知道的信息也知道了,萧廷锴心情不错的向萧霆钧告辞。
出了紫宸苑,萧廷锴看了看西沉的斜阳,是时候去给母妃请个安了。
吴贵妃见儿子心情不错,笑问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吗。
“儿子是替三弟高兴,方才见了林姑娘给三弟回礼,送来的花笺纸,着实漂亮。”萧廷锴说着,就将他三弟如何向天子讨要联句唱和诗帖,又特意派人去送给林姑娘等全都说给他母妃听。
吴贵妃听了,也忍不住扬起嘴角:“看来三皇子和皇子妃,将来定然能夫唱妇随的。”
吴贵妃想起当初贤德妃的话,林家表妹诗才出众,可心眼儿小,不适合做她弟媳。
看来,贤德妃倒没有说假话。整天想着诗情画意的人,老三这对未婚夫妻还真是登对。
“儿子在想,三弟那头,也许可以试试拉拢?”萧廷锴觉得,如今他四弟定了葛家的姑娘,那比起来,四弟的势力还大些呢。
吴贵妃却摇了摇头:“别心急,先看看,你三弟到底怎么想的,还很难说。”
紧接着吴贵妃又说:“不过嘛,既然荣国府与林姑娘情分不太好,那,我们倒是可以尝试拉拢那些老臣的。尤其是现如今,贤德妃孤零零的一个人,她舅舅还是很得陛下重用的。”
王子腾,是了,萧廷锴倒是认识这个人,在官场上很有手段。
“听说,王子腾安排了他侄女婿,也就是贤德妃的堂弟,去平安州做同知。”萧廷锴想起来一桩事,赶紧告知他母妃。
平安州,吴贵妃立马警觉:“平安州,记得那可是荣国公当年带兵的地方,看来,王子腾和贾家,都有联络旧部的意思。”
“那,我们需要做什么?”萧廷锴挑了挑眉。
“不必,先让你外祖父家去试探试探,荣国府那衔玉而生的公子,贤德妃的胞弟,马上要成亲了,娶的正是王子腾另一个外甥女。”吴贵妃立刻叫来袁嬷嬷,让她派人去吴家走一趟。
得了女儿消息的吴太太,赶紧重新看了一遍礼单,添了几样东西上去。
同时,还亲自去了荣国府吃喜酒。
第19章 金玉良缘表面风光
吴贵妃之母,吏部尚书夫人,吴太太,并非头一次到荣国府了。贾府老太太过寿,她也曾来过。
因此她知道,四王八公往来亲厚。如今荣国府又出了一个皇子妃,此番来吃喜酒的人家,比起贾母过寿,还多了些。
但吴太太明显感觉出来,这番酒宴安排,远不如老太太过寿。旁的不说,单说缺少了那个善于说笑调节气氛的琏二奶奶,就让人觉得失去了活泼劲儿。
甚至,吴太太还感觉,贾府的老封君,似乎不大高兴。
吴太太的感觉并没有错,贾母看到新娘子家送过来的嫁妆,就已经十分不高兴了。
当初她之所以松口,点头答应让薛家姑娘嫁进来,有个不为任何人道的原因:她想着薛家皇商之家,家底丰厚,嫁女儿的话,嫁妆定然十分丰厚。
宝钗的嫁妆写着七十二台,看着倒是风光,但里头的东西,完全是中看不中用。
如今贾母正忧愁黛玉出嫁嫁妆呢,原想着宝钗嫁过来,有好东西就拿出来,到时候贴到黛玉嫁妆里头去,这下只怕是大部分都用不上了。
宝钗的嫁妆里,大部分东西,于寻常人家,自然是好东西,可真放在勋贵之家来看,就着实太寻常了。更别提作为皇子妃的嫁妆。连当年她嫁女儿贾敏,都比这些东西贵重精致多了。
因此贾母自然不开心。
王夫人呢,也不开心,因为王熙凤撂挑子跑路了,多年不曾亲自管家的王夫人,为着儿子的亲事,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这还罢了,最让她痛心的,是银子不够花,几番向老太太请示,老太太都不肯给一点儿。
不仅不给,还处处挑剔,话里话外都在指责她不如凤丫头机灵,办事儿不够热闹。
为了让儿子的婚宴好看,王夫人只能咬牙,掏出自己不少私房来。
甚至,连新郎官,也不见多少喜气。好在喜娘会活跃气氛,等着合卺酒、唱喜歌撒帐等环节都结束了,再没有人乐意闹洞房,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怎么看,今儿这洞房的气氛都有几分古怪。
众人都出去了,新郎官和新娘子之间的气氛更是古怪。二人呆坐着一动不动,仿佛都定住了似的。
直到袭人把怡红院所有丫头带进来给宝钗磕头,改口称呼二奶奶,莺儿便一一赏赐荷包,文杏在旁帮衬。
宝钗头戴礼冠只觉很累,有些撑不住了,见宝玉仍无动作,只好抬手揉捏脖子,莺儿见了,先看了一眼冷着一张脸的宝玉,而后才道:“二奶奶定然累了,先卸了这冠吧。”
袭人忙上来帮忙,却不想一旁的新郎官哼了一声后,也不管宝钗等人,直接抬脚出去了。
一时间屋内的丫头们都惊呆了,宝钗脸上也挂不住,她知道宝玉所念之人,但想着成了亲,慢慢来,宝玉本就怜惜女孩儿,日子久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