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371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十三个大夫,其中不乏两个国手级别的。

  多吗?

  真心不多!

  而且中医大夫,哪里不能问诊。

  不等医馆建好,他们都是能干活的。

  听老爷子一一给她介绍了家族成员,原来,这一家子最擅长的就是妇科和小儿科。

  当然,到了黄老御医这个级别的,什么病都能看。

  她之前还没想好请谁给女校医学课做先生,七十岁高龄,行医五十年的全科老御医,不正是最佳人选么?

  这些小娘子们哪怕学个一星半点的,今后都是受益无穷的。

  真是盼什么来什么!

  优待。

  必须给黄御医全家优待。

  熟悉她面部表情的亲兵们,都看出了家主此时的心情有多飞扬。

  住什么地窝子?

  先前不是有两个插阡过桑树枝的暖房么!

  赶紧让芦叶他们带人去把这两个暖房收拾出来。

  转头,甘明兰又让人把甘明福叫了来:

  “你让建学堂的工匠们先停一停,多找些人手先把医馆和黄御医一家住的院子给建起来!这样的医学世家,对住房和家中布置应该都是有些讲究的,你去问问老御医有什么要求。”

  甘明福很理解他姐的激动,好大夫对一个卫所关军和军属们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他忙不迭的应承了下来。

  老黄御医是个很和气的人,他对自家的住宿环境要求不高。

  在看到沙盘上医馆的模型图时,忍不住咋舌:“五进院啊,这个规模是不是大了些?”

  商都可都没有这般大的医馆。

  甘明福却道:

  “照甘将军的意思,医馆会分了几个区域。前面一进的院子的叫做门诊室,主要是接待病患的,到时候根据大夫擅长的科目再细分。

  二进院是药房。三进院和四进院都是住院部,有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可以在住院部住到病情彻底得到控制后再出院。

  五进院是妇产科,甘将军倡导待产的军属都来医馆生孩子,孩子和产妇要是底子较弱的,还能在这里坐月子调理身体......”

  老黄御医的弥勒佛脸,渐渐变成震惊脸。

  既震惊于一个卫所医馆功能的细化,又震惊于对医患的重视程度。

  活到这个岁数,自然知道民间疾苦。

  他唯一担忧的是:“这么一来,有病的住院,生孩子也来住院,医药费和看护费怕是不低的。”

  很是稳重的甘明福,嘴角带出了几分得意的笑:

  “医馆隶属卫所,医护人员、关军以及烈士的子女、妻子和父母问诊治疗都是免费的,其余人看病只收医药费。医馆的大夫的、医护人员的工钱、药材采购等,皆由卫所承担。”

  “嘶......”

  老黄御医差点揪断了为数不多的了几根胡须。

  他对甘露川这个卫所的实力,具象化了。

  甘露川的实力远不止这点。

  当天晚上,一沓子聘书就摆在黄家人面前。

  聘书里,邀约黄御医做卫所医馆的馆长。

  主要负责医馆的大夫、医护人员、以及药材等管理工作。

  于此同时。

  摆在老黄御医跟前的聘书有两份。

  一份是医馆的专家,无需坐诊,只负责疑难杂症,另一份聘书是女校医学课的先生。

  其余的聘书上,有全科、妇科、儿科主治大夫的头衔。

  每份聘书里,都给出了相关职位对应的薪酬和福利。

  就比如。

  专家的月俸是十二两,如果兼职女校医学课先生,还可以拿双倍月俸。

  医馆的馆长,月俸是十两银,年终有四个月的奖金。

  主治大夫月俸八两,普通大夫月俸五两。

  药房的药剂师、煎药师、学徒、杂役等都风别都有三两到一两银子不等的月俸。

  且医馆明文规定,作五休一,每天上工只需四个时辰,分三班轮岗,没有特殊重大病情发生可以不用加班。

  此外,医馆的所有人员一年四季能得八套工作服,每天三餐由食堂免费供应。

  黄老御医和黄御医面面相觑。

  太医院没有卫所的待遇好。

  三十六人行医十三人,不过是老御医比较谦虚的说法。

  黄家是医学世家,就连六岁的曾孙,都能一口气背出几十个药方来。

  没有资格坐诊的,还不能去药房部当药剂师或打杂吗?

  就连黄夫人,在生产一道上也比很多稳婆强。

  几乎全家人的就业问题都被解决了哟!

第380章 事业心

  大河下游的砖瓦窑,十二个时辰的连轴转。

  烧不完砖头,烧不完的瓦。

  甘露川的基建正在疯狂进行时,连带着甘明福忙得团团转。

  甘千夫长固执的认为,这些施工的活计就不该让甘明兰这个大将军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费心。

  而左文康呢,十几张桑叶上的蚕卵前些天已经陆续孵化了。

  室外夜里的气温还是很低的。

  刚刚破壳的幼蚕的身体呈黑色,像小蚂蚁一样,身上布满了细毛。

  养在了一个专门腾出来的地窝子里。

  夜里,还离得不炕。

  但也不能气温过高。

  他还在摸索中......

  不少人担忧,把山沟沟里的野蚕养在室内,能成吗?

  左文康绝不允许这件他擅长的事情搞砸。

  根据前世的记忆,还写了一本关于养蚕的手册,还偷摸做旧,说是无意间购买的。

  总之,任谁问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弟弟和男人爆发了强烈的事业心,甘明兰也表示自家有正事要干。

  亲兵们的体能训练和文化课需要她操心的并不多。

  只阶段性的关注考试成绩,并给与奖励即可。

  小金呢。

  对它的特训进行了两个月。

  然后就派上了用场。

  大金带着小金,隔天要往哈密城的总兵府送一回信。

  好不容易,才把送信地址给改在总兵府。

  小金比它爹机灵,见了熊总兵两回,之后单独送信就能找到正主了。

  两百里地,它两刻钟就能飞一个来回。

  它家主人如此频繁送信,都汇报了些啥?

  没啥好汇报的。

  就是撺掇着熊总兵向怀庆府的军器监要工匠,尤其是会造大炮和震天雷的工匠。

  哈密新城的城墙都建好了,城门炮台上的大炮武装迫在眉睫。

  那么,你哈密新城装完了。

  其它几个卫所难道就不需要吗?

  而甘明兰更想要的,却不是那些笨搓搓的被固定在炮台上,射程不远,还容易炸膛的土炮。

  当初看《康熙王朝》这部连续剧的时候,清朝的红衣大炮射程已经超出了五百米,且能被马车拉着运到战场。

  按照轨迹,邶国的历史离大清也没早几百年。

  咱有创意和想法,离成功改造出红衣大炮还会远吗?

  更何况。

  关西又不缺铁矿和煤矿,原材料充足呀。

  熊总兵:甘将军总是能急他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