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索性就把将军府隔壁的甘府,送给了方墨林。
三进的院子,最后一进住人,前面两进用来做书院,总够用的吧?
方墨林受宠若惊:
“够的,够的!老朽如今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学生贵精不贵多。”
方墨林最近天天混迹学堂。
之后,还在卫所走访过几百个家庭。
他是万万没想到,关西这样偏远的卫所,除了上年纪的老人,大人小孩基本都是识字的。
尤其是孩子。
虽然在他眼中,学堂里学的那些个技能与科举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对普通百姓来说,是真的很实用。
实用到,他都愿意让自家孙女去女校,专攻医学这个学科。
太医院国手亲自授课,教的内容通
俗易懂。
要能学个三五年的,于自己、于家人都是终身受益。
甘将军还让他在学堂里择优选学生。
在他看过男校所有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与这些孩子们交流过后,还真是发现了不少好苗子。
就是吧。
令这位在大名府都很有名望的山长,跌破眼镜的是,被他首批挑选出来的五十个学生,一大半都想留在学堂,不乐意去青山书院,接受他这个大儒的亲自授课!
方墨林可是曾经的两榜进士,他教过的学生,考中进士、举人的不低于一百。
居然被一群小家伙给嫌弃了!
老先生风中凌乱:这是为啥呀?
那个最被他看好,入学才一年,自带过目不忘本领的大头娃娃,反问他:“科举有啥用?”
方墨林老神在在:“科举可以为官啊。”
小家伙吸溜着面条子,头也不抬:“为官又如何?”
方墨林当即选用名人名言,格局大开:
“为官可以为民生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小家伙摇头晃脑。
几口把碗里的面条汤汁呼噜进嘴里,抹了抹油光的小嘴,质问他对面的老头子:
“那前朝的官员们不是科举出来的么?他们饱读经书,寒窗苦读十多年最后才学有所成,但在流民起义前,这些官员们可管过百姓的死活?”
方墨林停滞了几息,想从根源上分析:
“那是前朝,前朝老皇帝昏庸信任阉党,重用佞臣才使得朝廷上下乌烟瘴气,幼帝登基,皇权旁落......”
小家伙执拗的问:
“皇帝昏庸是谁之过?如果皇帝是昏庸的,臣子们为何要选他当皇帝?”
方墨林:“......”
皇帝还真不是选出来的!
这是人家的祖业。
但明显的,这个异常聪慧的孩子,对皇权和官场都没有丝毫的好感。
有过目不忘本领的聪慧孩子,就是圆通。
小家伙来了甘露川后,与肥仔同吃同住,肥仔上学,他也跟着上学。
师兄圆智教将军亲兵打拳也教得很愉快。
对这么一个武力值超强,十岁孩子心智的首领,绿沉、芦叶、虎头等人都是极其喜爱的。
师兄弟俩在甘露川混得如鱼得水。
圆通用他的双眼观察,他眼中的甘露川就是个桃花源。
这里的百姓,人人能吃饱饭、穿暖衣,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都能住上好房子。
入伍的,有军饷。
种地的,种出来的粮食和瓜果,可以直接卖给卫所换银子。
甘露川商铺的买卖很火红。
其他卫所的商人们,都会跑来这里进货。
家中有富裕劳动力的。
妇人们可以进棉布坊、织锦坊、蚕室、果脯加工坊等工坊里上工,挣的工钱一点都比男人少。
同样的,供男人们上工的地方也很多。
想卖苦力的,可以去砖瓦窑的干活。
甘露川出产的青砖黛瓦,价廉物美,不仅关西各卫所前来采买,本地的土著们都在排队。
有手艺的,木工坊、瓷器坊、酿酒坊里的大师傅,月俸最高的超过了五两银。
体力不足,也没有手艺的,插阡果树苗和嫁接果树,也是甘露川的一项特色产业。
甘露川没有穷人。
是真的没有穷人!
他经常听那些移民们说,这里的日子,比战乱前商都百姓的日子都要好。
而管理这些百姓的,不是科举出来的文官,而是文化水平只有半桶水的武人。
那些个伍长、什长、百夫长、千夫长,让他们去科举,估计连童生都考不过。
但,他们还是把甘露川上下六万九千多人,管理得井井有条。
即使对非军籍的移民,这些关军也不敢枉顾人命,有军规约束着他们的行为。
甘露川的军规,涉及的是方方面面。
三五不时的。
学堂里的学生就会去村里,给那些百姓们宣读。
他来的这一年时间里,从来没有听过一起关军欺负平民百姓的事件发生。
所以。
圆通有理由怀疑,那些只会读书的人,根本就不会当官!
第403章 关系户
再是聪慧,圆通的年纪摆着这里。
七岁多点,虚岁不足九。
方墨林的那一套为国为民的大道理,遇到这个年纪的孩子,很难被激起热血来。
方墨林是真的惜才。
这个孩子,比他关门弟子甘明福的资质还要好。
他为了这棵好苗子,完全不顾大儒的架子,一连围着小家伙转了好几天。
圆通:不去,就是不去!
最后,可怜的大儒只好找到甘明兰,一通为国培养人才的大道理,死命砸。
甘明兰本人对教育的重视,超乎了方墨林的想像。
一声令下,五十个被挑出来的优秀学生,都得乖乖的进青山书院。
束脩、免费的食堂、以及读书所产生的一切费用,照样由卫所支出。
给优秀学生定下的奖品,更是令所有人眼红。
而五十人学生中,有肥仔的一个名额。
这娃不是凭成绩入的学。
他属于关系户。
关系户.肥仔,对山长强行给他开后门塞书院的行为,很是怨念,在他祖母面前撒娇:
“祖母,祖母,偶想留在卫所学堂里,早上锻炼,下午骑马打拳......”
一天两堂文化课,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这娃还记得,大舅舅在青山书院读书的时候,一个月才回一趟家。
还有他爹在乐至县的时候,书房里点灯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
在他的印象里,科举太苦了。
一苦,就要苦十几二十年。
他不想吃读书人的苦!
他娘却不想惯自家崽:
“既然你喜欢卫所学堂,那就把锻体课放在学堂里,一早,一晚,早起和晚上各锻炼一个时辰。
青山书院的文化课,上午和下午各有三堂,只要按先生的要求完成当日的功课,骑马打拳这些技能兴趣课,还能穿插着上。”
小朋友,素质教育,了解一下?
肥仔双目圆瞪,听着他娘温柔的说出如此让孩子如坠冰窟的话!
上一篇:画风清奇小师妹风靡修仙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