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504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去打工圣地打工,不需要掏空家底。

  整个河西走廊这些天都是红温状。

  人群聚居处,温度尤高。

  符合条件的。

  怕这个条件出个什么意外,整个家族的成员都出动了。

  全家跑到登记处,为其站队。

  不符合条件的更麻烦。

  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有跟着他们爹娘来的,被拒绝后使出了浑身解数耍赖。

  还,各有各的理。

  这个小子的亲娘说:

  “大人,您甭看我儿户籍上是十三周岁,但他是元月生人,照我们老家的说法虚岁已经十五还多,他的婚期就在今年腊月。你说说,这都能娶媳妇儿了的小子了,怎能不算是成年?”

  那个小子的亲爹道:

  “官爷,我家老二这长相,这大体格子您瞧瞧成年未成年?我们逃难那年丢了身份文牒,到了凉州卫登记的时候记错了他的出生年月......”

  有那性子外向的小子,拍着鼓鼓的胸膛:

  “我们村那些个二十出头的都不如我力气大,凭什么他们不如我能干都能报上名?我不服,我要和他们比试!”

  “......”

  半大小子,愣头青。

  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主打的就是一个,胡搅蛮缠。

  负责派遣登记的衙门小吏,急赤白脸的怒吼:

  “镇国大将军本就因为我们三州离安西最近,每州多给了一万个名额,咱们知府大人早就叮嘱过,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弄虚作假。

  你们的孩子尚未成年,身子骨还没有长成,怎能去干长时间的重体力活?安西的工程又不是一两年就能做完的,你们就不能再等个两三年?”

  半大小子和他们的家人,急得嗷嗷叫:

  “官爷,不能等啊!这样的好差事谁不上赶着去报名?以前去了关西的那些人,就没有一个打道回老家的,错过了今年的招工机会,我儿这辈子恐怕都没了出头之日。”

  “干不了那些重体力活儿,还可以干别的呀!修卫所和城池都需要大量的砖块,和泥、摔砖、烧窑这些活儿七八岁的小子都能干。”

  “大人行行好吧,我们一家有七口人。爹娘年迈多病,我是老大,下面还有一对比我小一岁的双胞胎弟弟和小三岁的妹妹。家里现在种的粮食除了留下自家吃了,卖粮钱都还不够给爹娘抓药......”

  “官爷,我们这也是为了支援安西工程的速度,那些几千里远的布政司,等他们的壮劳力用几个月时间赶来,都耽搁多少事儿了?”

  “对啊,对啊!安西能干活儿就夏秋两季,早到早开工难道不好?”

  “要我说,那些动辄要走三五千里的,朝廷就该劝劝他们,让他们别来。这么远的路,没个十年八年都回不了一趟老家......”

  劝人不来打工?

  那是不可能的!

  想要被派遣去安西挣高工钱的,谁在老家日子过的不紧巴?

  粮食高产确实是好事。

  都能吃饱饭了。

  但,雍泰朝的粮价,创造了数百年来的历史最低。

  大部分产粮区,一石精米/面(一百二十斤)的售价才五到六钱银。

  粟米和豆类的更便宜。

  农人从春日到秋日从未闲下来过,口袋里却掏不出几个子。

  衣食住行、冠婚丧祭。

  哪一样不花钱?

  基本实现温饱后,百姓们就想过点富足的好日子。

  眼下。

  就有这么一个,由官府组织的外出务工挣大钱的机会摆在眼前。

  谁都不想放弃,也不会放弃。

  为了这些有限的打工名额,就是日子过得不错的富人都心动不已。

  河西走廊因着是近水楼台,劳动派遣双向协议的签订还真让他们抢了先。

  不符合招工条件的那些半大小子,人家可是长了腿的。

  速度快的,三五天就出了和平关。

  于关西卫所而言,到了地盘上的劳动力,甭管多少岁,都能有相应的活计。

  只要不作奸犯科,几乎是来者不拒.......

第529章 洋货内造

  石头城,雍泰朝如今最西端的边境

城之一。

  该城,地处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雪山交汇处。

  三面悬崖,仅一侧可通行。

  天然的易守难攻。

  整座城池的城墙、房基、防御工事均采用葱岭高原的天然石块和土坯垒砌而成,远望如巨石堆砌的堡垒。

  往来丝绸之路的商人,都把它叫做石头城。

  历史上,这里也曾是西域古国“蒲犁国”和“朅盘陀国”的王城。

  如今,是丝绸之路南道出入的国门。

  还有数千朅盘陀后裔生活在这里。

  他们的长相是典型的高加索人种。

  高鼻深目、肤色白皙、五官立体,高原红脸庞。

  关西军拿下西域后,这些重要的边境关隘,都各设有驻军一千户。

  高原的冬天,比之平原来得要早上一两个月。

  夏历八月下雪,也不稀奇。

  进入十月,气温更是冷得吓人。

  数千里外的八卦城,热闹了好几年的秋贸会已经到了尾声。

  如何形容今年的秋贸会呢?

  据说,交易额创了一个让人惊悚瞠目的额度。

  再次突破记录的源头产品有几样。

  纯色且透明的玻璃制品大量问世。

  有玻璃杯、酒杯、酒瓶、玻璃餐具。

  与之相关的,还有老花镜和硝酸银玻璃镜。

  打破传统的威尼斯工匠用汞齐镀银的方法(汞有毒且昂贵),采用了硝酸银和还原剂在玻璃表面沉积银层。

  这些,当然是甘大将军提供的方法以及试验设备。

  用这个法子做出的镜面不仅清晰度更高,还降低了成本,且对工匠的身体无害。

  在如今的欧洲,仅一块巴掌大小的镜子,也要花费一名工匠数年的工资。

  半身大小的,价格会超过三千里弗银币。

  被洋商运来中原,售价可想而知。

  绝对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而今年。

  过去被各大商行追着、撵着都要抢着买的洋货镜子,就这么水灵灵的摆在了关西商行的展示台上。

  品质,肉眼可见的更佳。

  售价,却还不到洋商去年卖价的五分之一。

  高下立见。

  各大商行,为之疯狂。

  同样畅销的,还有甘露川钟表作坊生产出来的怀表。

  这些怀表的种类繁多,造型自然更符合汉人的审美。

  有古朴大气的,还有精致华贵的。

  更是把洋人惯用的阿拉伯数字,换成了汉人习惯用的十二个时辰。

  大型座钟,准点还会有小鸟跳出来报时。

  大部分普货,只用去年洋商售卖价的一成。

  带金,镶宝石的高端货,就是另外的价格。

  最关键的是,普货的出货量不低!

  采买这些国产洋货的商行,都乐疯了!

  据说,相关作坊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五年后!

  仅内销,就创飞了去年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