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七郎
一脸兴奋的道:
“要不,咱们就买那只白猫吧!”
不怪杨盼娘这般激动,这小娘子其实也是个猫奴,她一直都很羡慕别人家里可以养猫。
以前在南熏门那边儿住的时候,家里没有猫,她夏天就常常去街口的皂角树下,和邻居家跑出来的小猫玩儿,很多时候都到了天黑才依依不舍的回来。
其实不光老三杨盼娘喜欢猫,在大宋,喜欢猫的人很多。
撸猫这样的时尚之举,也并非现代人所独有,而是在千年之前就有了。
可以说,大宋几乎一半还多的人家都养猫。
而且,人们宠猫儿的程度,比之现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就连邻居之间,互相串门儿说话的口头禅都是:诶,你们家的猫怎么样啊?
可想而知猫儿在家里的地位。
而且,不光普通的市井百姓养猫,时下文人士大夫也尤其爱猫,而且文人士大夫养猫,除了用来保护家中的藏书之外,还喜欢时不时地赏玩猫咪。
士大夫们常常欢聚在一处,讨论猫咪的品种、或是谈论着猫咪的毛色瞳色,亦或者是赞叹猫咪的可爱,为猫咪写诗。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宋时养猫和赏猫这项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文人士大夫之间交往的雅事。
之前。
在李氏小报上,还刊登了一则官家的红颜知己李师师养“狮猫”的轶事:
“矾楼大家李师师者,方十六七岁,爱一狮猫。亡之,官家限令开封府访索。逮捕数百人,致猫百计,皆非也。乃图形百本,张茶坊、酒肆,竟不可得。”
大概意思就是说,矾楼大家李师师丢了一只宠物狮猫,官家为此竟然出动了开封府协助寻找,而且,还真一下子找到了百余只和其相似的狮猫。
单单一个模样儿相似的猫就有这么多,可想而知在汴京城里,养宠物猫的人家该有多少了。
当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大宋,什么事情,最后都被经商头脑发达的宋人会变成一连串儿的生意,养猫之事自然也不例外。
有人养猫,自然就有人卖猫粮啦。
杨蔓娘姐妹在狸奴舍,跟店主讨价还价,花了一百九十文钱,定下了那只水蓝色眼睛的白色波斯猫。
这还不算完。
又花了六文钱,在对面的小张猫食店,购买了猫粮,小鱼干儿,还有逗猫棒和猫窝。
你以为,这样就可以带猫儿回家了嘛?
当然。
不可以。
在大宋,养猫,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呢。
“小娘子已经下定了,那这只猫儿我就不会再拿出来迎客。后天便是个好日子,到时候您带上聘书和聘礼,来店里把狸奴接回家去就是。”
聘书?聘礼?接回家去?
瞧见杨蔓娘一脸吃惊的神色。
胖乎乎的宠物店掌柜收了银钱,笑眯眯的解释道:
“好叫小娘子知道,如今的人家养猫儿,和过去不同了,都要先从聘猫开始。要是想要养好猫儿,主人就得看一看,选一个好日子,写一封聘书,备上聘礼,再把它带回家。”
杨蔓娘也是头一回知道这个规矩,但作为一个猫奴,她倒是并不排斥这些新奇的规矩。
就像是玩儿养成游戏似的,反而觉得很有趣。
便央着掌柜详细说一说。
这会子时间还早,倒是没什么别的客人光顾店里,闲着也是闲着,掌柜的便耐心的给杨蔓娘解释起来:
“这聘书便是纳猫契,大概意思呢就是主人与猫儿之间要有个约定,要让东王公和西王母做见证人。契约上要详细描述自家猫儿的长相和毛色瞳色,主人给猫儿起的名字,收猫的吉日,还有主人对猫儿的期望和要求,比如从此之后,要积极捕鼠,不伤害家畜,不偷窃食物这些。至于彩礼嘛,就是一串小鱼干咯。”
杨蔓娘听着便觉得很有趣。
这纳猫契怎么弄得跟现代的结婚证似的。
不过,她倒是很乐意用这样的仪式去养一只小猫的。
“那,之后还有什么讲究的嘛?”
“自然是有的。等小娘子后日来带走小猫的时候,还要向我这个主家讨要一副碗筷回去。然后回家的一路上,若是有什么坑,娘子都要用石头填上。回家之后,要抱着猫儿去祭拜灶神,让灶神保佑猫儿和你们一家人能和睦相处。然后,便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把一根竹筷子插进去,告诉猫儿以后就在这里便溺,这样,从此以后,猫儿便和你们是一家人了。”
“唔。”
杨蔓娘听完。
不禁有些赞叹的道:
“见识了,原来,养猫还有这么多讲究哪!”
她倒是在大宋开了一回眼界。
拱了拱手笑道:
“那就依您所言,我们姐妹就后日再来聘她回去,这两日就麻烦掌柜的好好照顾她啊。”
“那是自然,小娘子尽管放心便是。”
虽然没有能一次性的带回小猫。
姐妹俩却都很兴奋。
辞别了店掌柜,便带着新买的猫窝,猫粮,小鱼干儿还有逗猫棒回家准备了。
“大姐,不如,猫儿的聘书就让我来写吧。”
一回到家。
老三杨盼娘便笑嘻嘻的央求道。
作为一个家里即将拥有猫咪的小娘子。
她可是浑身干劲儿十足。
“好。”
杨蔓娘想了想,便点头允了。
虽然她也愿意亲自为猫儿写聘书,但是她的时间不允许。
出门玩了一上午了,等会儿还要继续赶小说的稿子。
“对了,大姐,咱家的猫儿,以后要叫什么名字啊?”
杨盼娘一边研墨,一边问道。
毕竟。
聘书上都是要给猫儿先取好名字的。
“你觉得呢?”
“不然叫白绾绾吧,毕竟她的毛色那么白,像雪一样,还又恰好是一只小母猫。”
老三杨盼娘眼珠儿一转,笑眯眯的道。
“噗......”
杨蔓娘出门回来本就渴的不行。
才刚喝的一口水,闻言瞬间全部呛进嗓子里了。
“咳咳......你”
杨蔓娘无语。
少女,你在想什么。
给家里的猫儿取这个名字,你问过豫王和陆逸尘的意见了嘛?
......
话分两头儿。
却说杨蔓娘姐妹俩这边儿回到家,正在兴致勃勃的讨论着猫儿取名的事情。
那边的老二杨士林在报房里,可有些为难了。
原本一大清早,他带着杨蔓娘写好的稿子来到报房,准备交给大掌柜朱贵。
结果偏偏今儿个不巧的很,大掌柜朱贵家里的小孙子朱佑昨儿个晚上着了风寒,要请大夫,所以,大掌柜请了假今儿个没来报房。
然后当杨士林和之前几次一样,敲响了二楼东侧的大掌柜的书房的时候,开门的便是穿着粉色襦裙,外罩橘红色夹袄,容貌甜美的东家小娘子朱秋雨。
朱秋雨见他拿来了稿子,先是高兴,之后便开始好奇,追问杨士林跟墨瑾公子是什么关系,怎么会有他的新稿子的,又兴致勃勃的问他见过墨瑾公子本人没有,他长什么样子之类的。
杨士林不擅长骗人,但又被大掌柜嘱咐过,无论如何都不许对任何人透露自家大姐的身份。
所以,面对好看的东家小娘子的追问,只好默不作声装哑巴。
偏偏朱秋雨小娘子,是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子,见他一言不发的样子,心里倒是越发的好奇起来了。眼珠儿一转,转而开始笑眯眯的追问他家里的情况,问他住在哪,家里还有谁,怎么来的报房。
这一连串儿不按常理出牌的追问,逼得杨士林大冬天的额头冒汗,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不过好在后面东家朱旭到了,直接打发杨士林去做事,才算把他从朱秋雨手中给解救了出来。
“爹爹你干嘛啊,我就随便问问,你干什么打发他走呀?”
见杨士林走了。
自己还没得到想知道的答案,朱秋雨顿时撅着嘴儿,有些不高兴的道。
“我早吩咐过,墨瑾公子的消息不许随意打听,就算就问他,他也不会告诉你。再说你问了也是白问,这样的事儿,报房里只有你贵伯知道,他一个跑腿的学徒,能知道什么。”
虽然疼爱女儿,但事关生意,朱旭还是狠下心板着脸教训道。
“哦......知道了。”
朱秋雨调子拉的长长的。
显然是不服气的。
朱旭对此视而不见,继续教训:
“还有你一个东家小姐,怎么能跟报房的学徒同处一室,随意嬉笑,让人瞧见了成何体统!”
想起刚进来的时候,看见自家的宝贝闺女,居然和一个穷小子共处一室。
朱旭心里就不高兴。
他自然知道杨士林是杨蔓娘的弟弟,但是,在朱旭的心里还是配不上自己娇养长大的女儿的。
上一篇:全修真界都穿来给我打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