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80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从这天起,杨盼娘便天天的跟着老二杨士林往外跑。数着手指头,盼着自家姐姐杨蔓娘的旧书完结,新书刊登的日子。

  很快。

  便到了正月的最后一天,也是《霸道王爷心悦我》刊登最后大结局的日子。

  《霸道王爷心悦我》这本书到了尾声,如今该交代的也交代了,最后豫王和白绾绾毫无疑问,最终自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一家三口甜甜蜜蜜。

  但是男配怎么办?很多读者都非常喜欢男配陆逸尘的,写信给杨蔓娘,要求把男配陆逸尘的结局也交代清楚。

  杨蔓娘想了很久,按着一般的言情套路,男配应该在男女主身边,做女主婚姻的保护神,顺便监督男主,让他始终担心女主被自己抢走,从而对女主好一辈子。

  但是杨蔓娘不忍心,总觉得既然完成了任务,那应该给男配一个更自我的结局,而不是把他一辈子束缚在女主的光环下。

  所以,杨蔓娘在最后,为男配陆逸尘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在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

  鲜花盛开的陆家庄园。

  白绾绾带着儿子白天赐,来送别即将远行的陆逸尘。

  虽然六年过去了,陆逸尘还是如初见时候一般一袭白衣,衣冠胜雪,只是主宅的那株海棠花树已经不见了。

  杨蔓娘听庄园的仆人说,似乎是三年前的一个雷雨大风天,被风给刮折了。

  陆逸尘骑在高大的白马上,一双浅褐色的眸子,依旧如春日的清泉,澄澈而透明,眸光温润如水,却又充满了善意。时光没有让他变老,反而让他比以往更从容沉静了。

  “绾绾,保重。”

  陆逸尘说完这句话,便没有再回头。

  “陆大哥,你......也保重。”

  这一刻,白绾绾心里五味杂陈。

  “娘,陆叔叔还会回来吗?”

  “娘也不知道。”

  望着陆逸尘远去的背影,白绾绾的眼眶湿润了。

  她紧紧的抱着儿子。

  良久,语气低低的道:

  “他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这最后一句,是杨蔓娘借鉴了沈从文先生《边城》里的话,让男配陆逸尘的离开,弥漫着淡淡悲情的底色,彻底击中了读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

  不光白绾绾哭了,无数大宋的小娘子和夫人们,读到这里,泪水都打湿了帕子。

  这句话,也让陆逸尘这个人物的离开,彻底升华了。

  成了大宋闺秀心目中,真正的意难平。

第50章

  这天是二月二, 龙抬头的日子。

  三天前,杨蔓娘的话本儿《霸道王爷心悦我》,在大宋读者的一片依依不舍中, 画上了一个句号。

  新书《梦回盛唐》, 正式刊登。

  今儿个难得天公作美, 阳光明媚。老三杨盼娘一大早, 吃了象征长命百岁的龙须面,一脸兴奋的跑去巷子口的开源书肆里,买了最新的朱雀门小报回来。

  《梦回盛唐》的四字标题, 被报房特意印刷的大大的,旁边便是她的笔名“公子墨瑾”。

  开头第一章 ,章节名是《滴血莲花玉佩》。

  “书我写的时候你不是都看过了么, 怎么还买?”

  龙除了皇权的威严, 还象征着雨水和丰收。在二月二这一日,大宋家家早晨都吃龙须面, 祈求龙王赐予土地丰沛的雨水,保佑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有个好收成, 也保佑全家生活长久, 健康长寿。

  杨蔓娘吃着瓷碗里细细长长的龙须面,见状语气有些不解的道。

  “大姐,虽然我早就看过了,但是再看一次, 这开头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哪!”

  杨盼娘说的不错, 这一日,全汴京城买了《朱雀门小报》的人家,都和她一样, 被新书这离奇又惊人的穿越开头惊到了!

  穿越!

  一个大宋的小娘子,竟然能因为一枚莲花玉佩,就穿越到唐朝武德年间!

  天哪,这怎么可能啊?这是真的吗?简直大胆离奇又不可思议!

  穿越这个新颖的概念,才刚一在大宋出现,就让无数的大宋读者震惊又好奇!才读了话本儿前三章,便不约而同的开始期待后续的内容。

  而拜杨蔓娘之前写的书所赐,朱雀门小报的大部分读者都是女子,尤其是年轻的小娘子居多。

  这个年代的娱乐种类,当然不少。比如相扑,蹴鞠,投壶,马球这些比赛,各大瓦子每旬都有,但一开始精彩,看完了也就完了,不会一直纠结和期待,而去瓦子里听书听曲儿看杂剧,去多了腻了也就那么回事儿,不免索然无味。

  而小娘子们除了这些时候出门,多数时间还是要在内宅里度过的,所以,看各种小报,是每日必不可少的消遣。

  吃饭喝香引子的时候,游园赏花的时候,和闺中密友闲聊的时候,小报几乎都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杨蔓娘的忠实拥趸,曹三姑娘曹韵和曹溪姑娘,自从墨瑾公子的《霸道王爷心悦我》完结之后,已经无聊了很久。

  虽然,其他小报每日也会连载小说,但是读来还是觉得缺点儿什么,没有意思,没有太多追读的欲望,总觉得不如墨瑾公子的话本儿有趣刺激。

  曹韵喝曹溪姐妹俩每日里,族学里放学后,光是和姐妹们游园赏花,听戏作诗,喝茶逛瓦子也是烦了。最近几乎每日一早,都要打发贴身丫鬟去朱雀门小报报房问一问,墨瑾公子什么时候开始发新书呢。

  没想到,今儿个一早,就盼到了。

  丫鬟送来的最新的《朱雀门小报》,上面竟然刊登了墨瑾公子的新书,顿时激动了。

  才看完前三章《梦回盛唐》,曹溪一下子就迷上了。

  “哎呀,天哪天哪,这果然不愧是墨瑾公子的书,还是一如既往好看哪!别人根本没法子比!这开头写的也太神奇了,怎么会有人,就因为一个莲花玉佩,竟然就穿越到了大唐,阿弥陀佛,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啊!”

  曹韵两眼亮晶晶的,说话几乎语无伦次。

  “对啊,那雪梦萧姑娘,竟然因为不小心将血滴在一枚莲花玉佩上,便回到了武德年间,当真是奇哉怪哉,这墨瑾公子是怎么想出来的啊,天哪,这写的也实在是太有趣太惊人了!”

  显然,没有人能抵挡穿越的魅力,杨蔓娘的新书只是一个开头,便引的人无限遐思。

  穿越的魅力,就是这么大,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看下去。两个小娘子正是喜欢奇思妙想的年纪,把这前三章来来回回的读了两遍,便按耐不住分享和交流的欲望,去找家族里的其他姐妹八卦。

  然后到了族学才发现,不光是女子族学这边儿,就连隔壁男子族学那里,也有七八个曹家嫡支旁支的小郎们,挤在一起讨论墨瑾公子的新书《梦回盛唐》。

  “嘿!这书开头可实在是太惊人了,穿越,没想到人居然可以回到过去。七哥,这墨瑾公子当真是个鬼才啊,我实在想不到他是怎么会想出这样神奇的点子的?”

  “是啊是啊,不瞒你说,我昨儿个看完之后,还试着往常戴的那块玉佩上滴了血呢!”

  “怎么样,最后结果如何?”

  “还能如何,你看哥哥我还好好的站在这儿就知道了......当然是什么事儿也没发生,一晚上倒是精神的很。”

  七公子曹璨指了指眼下熬夜青黑的眼圈儿,没好气的道。

  “嘿嘿,我还以为只有我这么干,没想到英雄所见略同,七哥你也是同道中人哪!”

  “哈哈哈,你小子!”

  ......

  俗话说。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

  前段儿时间的三九,就冷的人出门捂着耳朵跳蹦子。今儿个是六九的第一天居然更甚,早晨起来不光正屋的门和窗户被从外面冻住了,廊檐下更是一夜之间结了好多长长的冰溜子。

  一大清早起来,老二杨士林就把火盆儿端到门口,烤开了冻上的堂屋门,又拿火钳敲掉廊檐下的十几根长冰溜子,才去报房上工。

  杨蔓娘和妹妹杨盼娘洗漱梳头完毕,吃了朝食。便换好新衣裳,一起去街对面的韩家牛车行取自家的牛,准备套牛车去一趟昭庆坊的文绣院。

  杨蔓娘家如今租的公租房里,是没有建牛棚的。而且,店宅务对于出租房管的很严,是不允许随意乱搭乱建的,违者便要罚款撵出去。所以,她家的牛一直都寄养在附近的韩家牛车行里,每次需要用的时候再拉回家里来。

  之前,说要送老三杨盼娘去学个一技之长,并不是随口的空话。杨盼娘想了两日,最后说想去文绣院学刺绣。

  对此,杨蔓娘自然没有意见。不过,对于文绣院这个地方,她虽然也听人说过,却也不怎么了解,还是要亲自实地去看一下才放心让妹妹去。

  韩家牛车行不远,出了巷子口走个两百步,再过马路对面便到了。

  牛车行的门脸儿不大,招牌就最普通的蓝色幡子。牛车行的店主是个五十来岁头发发白的老伯,叫韩安源,在这一片儿开牛车行有二十多年了。

  姐妹二人到的时候,车行已经开门了,店主韩安源也正拿着长长的竹竿儿敲廊檐上的冰溜子。

  “韩伯!”

  杨蔓娘姐妹搬来保康门街这边儿也也快两个月了,周围的人也都大概混了个面熟。

  “哎呀,是杨大娘子和杨小娘子啊!”

  韩安源闻言,瞧见杨蔓娘姐妹两个穿着崭新的衣裙,心里倒是猜到了她们的来意。将人让到前厅坐下。

  笑着问道:

  “大娘子,今日来是要用牛了嘛?”

  一进牛车行前厅,虽然收拾的很干净,但隐隐约约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牛粪味儿。这种味道,在所有车行都难免的,杨蔓娘也不以为意,坐在前厅的方凳儿上。

  客气的回道:

  “正是呢,今日我们姐妹要去昭庆坊那边儿,路有些远,还是赶上牛车去方便些。”

  昭庆坊?

  韩安源倒是晓得,那一片儿似乎是属于直属于少府监的,专门做织染和刺绣的地方,有绫锦院,染院和文绣院,做出的织物也最为精巧,专供宗室乘舆服饰之用,每年都招收不少殷实人家的小娘子做学徒。

  他暗自猜测,两个小娘子大约是想去学艺,不过却也没有多问。

  转身吩咐儿子韩仪闽道:

  “二郎,去把杨大娘子家的牛牵出来。”

  随后,又招呼杨蔓娘姐妹俩喝茶。

  笑呵呵的寒暄道:

  “大娘子这牛在我这里,你们就放心罢,绝不会苛待的。”

  之前寄养牛的时候,韩安源就告诉过杨蔓娘,她家的牛因为不收寄养费,所有每日需要拉车两个时辰车,以此抵扣当天的草料钱和水钱,其余的时候,都是在后院的牛棚里修养,并不会过度损耗畜力,杨蔓娘也是同意的。

  “我自然信得过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