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 第172章

作者:月月捣药 标签: 情有独钟 系统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至于这些嘛……就是一些植物的种子,我看看,咦?竟然有花生?还有向日葵?”

  童启眼睛一亮,顿时蹲了下来。

  身后紧跟着的曹时序与吴韧听见他的语气,也顿时紧张了起来。

  “这可是榨油的好东西啊,出油量远比芝麻之类的要多得多,而且香气扑鼻,完全可以替代食用油!”

  可替代食用油?

  这个消息,令不少人精神一振。

  如今的油类获取,普遍还是以大豆与芝麻居多,底层的百姓们用的仍旧是肉类炸出的油,原因就是香,且更实惠一些。

  而花生和向日葵则打破了这个油类的短缺,为不少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很好,起码可以把油价打下来了,非常棒!

  童启挑挑眉,顿时有了一种从古着市场寻宝的感觉,他晃了几眼,满意的让人收起来,走过去,又顿时走回来,从一个灰扑扑的布袋下面,刨出了几袋金黄色的玉米粒。

  童启:???

  他近乎震惊的看着那金黄色的种子,忍不住脱口而出,“卧槽,你竟然找到了玉米?”

  “玉米?”

  曹时序见他这个样子,茫然的解释道。

  “这种作物山长认识吗?它原本并非这个样子,而是被包裹在一种极其大的叶子里,如同粽子一般,成熟之后就会结成一排排的米粒状,成为金黄色。这还是我在一处岛上发现的,上面只有少许的原始居民,拿了几个陶器,便换了一批!当地人称其为‘马西日’,说是可食用,但我们不知道要如何吃,所以便晒干后,一直存放在了箱底里。”

  “原来这学名是叫做玉米吗?倒是个好名字,它成熟后拨开外衣,的确如羊脂玉一般漂亮……”

  “这可不只是漂亮,这也是一种高作量产物!它与土豆、红薯几乎是一类的,不仅饱腹性极强,亩产也极高,而且耐旱、耐寒,还不挑地,其秸秆,对于土壤甚至有改良的用处,与大豆轮作的话,还能减少不少的病虫害,实在是非常适合百姓种植的类型……”

  童启越说越激动,看着对方压根不知道这有多么的跨时代意义,他忍不住眼皮狂跳,口出狂言道。

  “这么说吧,就这些种子,你能够让全国三分之一的百姓粮仓整体翻上一翻!保存好了,用此物封王封爵,也大有可能!”

  听到这话,曹时序和吴韧等人瞬间震惊在了原地,半个身子也不由发麻了起来。

  他不明白,自己不过是按照童山长的建议去寻找植物而已,竟误打误撞,能够把这样的神物给带回来,若真的像山长所说的那么厉害,那……那岂不是天下再无饿死的人了?

  周围围观的群众们听到这,再也忍不住,跟着上前了两步,一同兴奋起来。

  而后排之中,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却有几个乡民,悄然退出了人群中。

  然而这寻宝的惊喜,仍未结束。

  后续,童启又在那一堆的箱子里,发现了可可、橡胶树以及辣椒的种子……

  甚至还发现了几匹布料,用的是靛蓝的颜色。

  简直收获颇多!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就连童启也叫不上名字的东西。

  可以说,但凡大奉朝没见过的,曹时序都囤了一些,此刻一股脑堆到童启这边,让他鉴定,似乎毫不担忧对方不知道这是什么。

  童启花了近乎一整日,唯恐遗漏,一一看过去,其中仍旧是药材与香料居多,更多的还是珠宝玉器之类,船上笼子里甚至还关了两只鸵鸟,称之为吉祥物,准备送给圣上,那两只鸟病恹恹,一看便跟着流浪了不久,在其食槽里,他竟然还发现了番茄的残汁!

  “你们竟然拿这个来喂鸟吗?”

  他太阳穴一阵胀痛,忍不住竖了个大拇指给对方,然后让身后的人小心翼翼将那剩余的种子收起来,莫要再随意糟蹋下去。

第128章 栽赃嫁祸

  广州府有大船停靠的消息并没有隐藏太久。

  童启将几个箱子里带回来的东西统一看过一遍之后,确认没有遗漏,便将所有物品的清单交给了曹时序。

  此时,已经有不少广州府附近的州府人员得到了消息,派人来询问到底什么情况。

  吴韧强硬的按下所有窥伺的目光,仍旧选择先询问曹时序的意见。

  是要将这些东西统一变现为金钱再次出海,还是借由发现“玉米”的功劳,入京向圣上邀功,借此洗刷他们曹家全族流放的命运?

  “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们都会充分尊重的。”

  童启点点头,与吴韧一同看着他。

  望着两人无比信任偏重的目光,曹时序犹豫半晌,终究还是选择了带人入京。

  毕竟这才是他一开始出海时真正的目的。

  哪怕已经过去了三年,无比适应了海上的生活,天高地阔,见识了再多新鲜的事物,可洗刷他们曹家的冤屈,重新夺回圣上的谅解,回归京城,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童启沉默两秒,并没有打消对方想法的意思。

  回京虽难,但也并非无可操作。

  尤其是他深知曹家一系在此事上的执念。

  不解开的话,只怕永世都难以挣脱。

  只有亲自去碰一碰墙头,感受那份天家的无情与冷漠,才能看清楚一些事情,彻底顿悟。

  更何况,对方手中还有新得的粮种,只冲着这个,圣上也会比往常多开几分薄面的吧?

  童启不确定的想到。

  为增加其北上的安全性,他头一次以自己的印章写了几封信给京城里的齐承胤齐大人,以及胡丞相等,为其作保,还令派了镖局的人一路护送。

  曹时序感念其恩情,无以言喻,只得从怀中掏出几本书来,偷摸递给了童启。

  “山长的救命之恩、赠银之恩,关照之恩,我曹家百死不足以报答,没什么可送的,这是我个人在海外时偶然得到的书籍,里面记载着一些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具体讲什么的,我也不太清楚,放在我手中也没什么用,索性以此送给您作为研究,增添书院的藏书阁一用吧!”

  因为不怎么能够看的懂外邦的文字,所以外邦的书籍文化之类的东西,曹时序几乎一个也没有

  带回来。

  唯一的这一本,他却选择了送给对方。

  童启惊讶的接过,打开,却发现这乃是一本讲述拜占庭帝国占星文化的书,其内涉及到了不少天文历史,甚至还有半本机械钟表的制作与原理说明!

  他顿时眼睛亮了起来。

  这可是个好东西啊!

  不仅能清晰的了解外面历史到底进行到了何种时期,还能看一看他们此刻科技最发达的程度到达了哪里。

  这简直不亚于那些从海外带回来的一箱箱粮种的价值!

  见童启一脸兴奋的翻阅着,明显能够看得懂的模样。

  曹时序心中不由得暗暗感叹起来。

  不愧是童山长!他就知道,纵是天下人无人能够看得懂这本书,对方也一定能够看得懂,毕竟其可是不出门便知道天下事,懂得天下之言的童山长啊!未出过海,却能够将整个航海的地图错漏无疑绘画给他们的人!

  一路上,船上的几个船员们不是没有人想要过这本书,即便看不懂其中的内容,可只是看着那些图画,便觉得必是重要之物。

  可曹时序皆拒绝了,为的,就是将此物留给真正识得此价值的人。

  幸而他做下了这个决定,这才不愧一路带回的辛苦。

  见童山长欣喜,曹时序也乐得跟其多多讲述一些海外的风情。尤其是那些奇葩的文化与风俗,更是得到了不少人的好奇!

  “行到西处,其实也有那蓝眼睛黄头发的家伙想要跟着我们一起回来,说什么大奉朝就是他们传说中的金色王朝,我本还有些犹豫,可才几日下来,他们便跟着我船上的船员们讲述起什么宗教来,那表情狂热的就像是癫狂一般,我觉得不妥,便寻了个就近的地方,将他们搁下了……”

  童启心中嘟囔着,幸好没带回来,不然,传教的第一批人就直接登录大奉朝土地了。

  他立即肯定了曹时序的想法,同时心中也长松了一口气。

  如今的西方仍旧是混战之中,暂时还没有崛起的意思,可大奉朝各方面却已经是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了,没必要一再引入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思想,倒是这科技粮种之类的,倒可以多多益善一些。

  “若你们今后打算要开港口的话,也一定要极其小心,避免这些从西方来的人,干扰老百姓的认知。他们个个对宗教有着无与伦比的狂热,虽不必驱赶,但也万不可退让允许他们传播。就像是曹公子这样避之不及,只进行物品交易,促进商贸即可,至于其他的,则大可不必,明白吗?”

  吴韧忙应答了下来。

  所有的物品被重新分类再次装上了新的航船。

  一些不太稀罕值钱的东西,基本上都被留了下来,卖给了当地的乡绅,或者是赠给了童启,以作为其新分院校区的创建庆贺,剩下的,则全部被曹时序打包起来,送往了京城。

  曹家这事,原本已经在三皇子面前过过了招呼,但其的态度只是假装不知晓罢了。

  在圣上那里,曹家仍旧是被流放,惨死在西夏人手中的逆党。

  这件事一日不解决,曹家便需隐名埋姓一日。

  就像是那始终悬在脑袋顶上的刀,令人心存隐患。

  尤其曹老连伊川县都不能出,那些旁支被流放各地,一辈子龟缩在方寸之中,三代不允许科考……而曹时序,此刻便形同于他们唯一的希望。

  眼见着扬帆起航,曹公子缓缓驶离。

  吴韧与童启并排而站着,轻声询问道。

  “山长,您说这一次皇上会因为曹公子的功劳而赦免他们的罪过,以此饶恕他们一家吗?”

  “我觉得应该会的。”

  童启回答。

  这么久的接触,平心而论,他已经感觉到了当朝圣上并非一个贤君,但也并非什么弑杀痴愚之人。哪怕只是看在新粮种的份上,应该也不会过于责怪曹家。

  “那……曹公子以后,还会有再出海的可能吗?”

  童启沉默两息,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

  毕竟,不责怪与任用,两者之间,还隔着很远的距离。

  圣上也许会赦免曹家,既往不咎,但朝中的大夫们已经闻到了鱼腥味,还会再将这出海明晃晃的利益拱手让人给曹家掌管吗?这谁也难以说得明白。

  见到曹时序等人走远,童启也即将准备返回。

  分院校正在火热筹备中,压根离不开人,他听到大船来港的消息,连继本叔都没来得及带,只匆匆孤身一人便来了广州府,再不回去,恐怕孩子们就要等的着急了。

  可还没走,却又再次被吴韧所叫住。

  作为最关注山长动态的徒弟之一,他自然也听闻了其要在潭州府开设华夏书院分院校的事情,他本身是十分支持这件事的,只是这分院校开设的地点嘛……恕他不太能够理解。

  “为什么一定要在潭州府呢?”

  吴韧疑惑的问道。

  当初伊川县开设华夏书院的时候,童启的目标十分清晰,就是构建寒门的上升路途,要不也不会将书院建在学风不胜的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