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月捣药
“现在还未营业,要等到三日后……算了,你们跟我来吧。”
毕竟是未来孩子们读书的地方,想要进来看一看,也属正常。
童启邀请函一共递出了八份,而这八个人竟无一缺席,全部到了现场,就冲着这份殷勤,他也不忍心负了大家的意。
从怀里掏出系统递给他的钥匙,童启上前将书院大门上的铜锁打开。
众人这才知晓原来童启就是这所学院的人。
汪平川和刘明皓无声的对视了一眼,纷纷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异之色。
这么小的孩子管理书院的大门?这山长也未免太放心了些!
难道就不怕钥匙遗失吗?
紧随而后跟上来的汪家小厮见状,已经悔的肠子都青了。
天哪,这小童竟真的是这家书院的人,且看起来地位还不低,这下完了,他算是彻底替少爷得罪死人了。
连忙跟家主使了个眼色,还不等详细说明,童启已经率先抬脚进入。
没法,大家只能连忙跟上。
吴韧看着门槛后干净的如同大理石一般发白的地面,紧张的握了握手,刚越过前厅走廊,便听到一阵惊呼声,他顺着众人的眼光看过去,只见右方一栋灰瓦白墙大概三层之高的小楼正亭亭矗立在那
里,在山光的照耀下,令人挪不开眼来。
那是怎样一所建筑啊?
几乎用琼楼玉宇形容也不为过,晨起的微光洒照在重檐垂脊之上,云蒸霞霭,艳光四射。楼内每层都设置了繁丽的栏杆,任由人心情畅快之下凭栏远望,描金的门窗雕饰着华美的彩绘,如织锦般,包裹着那闪耀着透亮的琉璃窗,澄净的似能看清人的倒影,饶是走南闯北,见过无数奇珍异宝的两位大商人,都忍不住愣在了原地。
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是书院?
你跟我说这是书院?
确定吗?这简直比闻名遐迩的百鹤楼还要富丽堂皇啊!
童启并没有太顾及他们的震惊,随手推开就近的一间教室门,走了进去,四下打量。
很好,虽然外表古色古香,但内在和现代的教室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水泥地、白灰墙,宽阔大方,打开头顶白炽灯,明晃晃的光瞬间照亮了整间屋子,令几个古代人再次吓了一跳。
“这是何物?天哪,竟然能自动发光,难不成是什么夜明珠吗?”
童启:……
“并不是,只是电罢了。”
他无奈的解释,不想说太多,却不料这话反而让身后的人更加震惊。
电?
这小童是说,这如同夜明珠的东西竟然用的是雷电之力吗?
一时间,几个学生震撼无比,而两位商户主也在心里默默下了决定。
不管如何,都必须得留下!只凭这雷电之力,这所书院背后的山长便不可能简单!
定是什么得道高人!
此时不抱大腿,何时抱大腿?
童启不知道几个人心里的揣度,简单转了一圈,确认除了这座教学楼,剩下的部分已经全都被施工的围栏围了起来,无法看到里面,这才心满意足的收回了目光。
虽然这系统性格有点不太靠谱,可其他的功能倒是蛮稳定的。
多少慰藉了些他穿越到陌生朝代的不安感!
几名学生见识短浅,早已经被这书院的装潢阵势惊得说不出话了,两名商人家主却没忘记来的目的,赶紧提起精神,对童启询问道,“这位童子,请问学院的山长何时有空方便拜访,若想读书,除了普通束脩,还需要交其他的什么东西吗?”
“对对对,我们虽家产微薄,但也懂得世俗常理,只要山长愿意,我们可以为学院建设添光加彩,还请童子,不吝赐教,多多提携。”
两人语气明显更加敬重了几分。
他们虽不知童启身份,但能管理书院钥匙的孩子即便不是山长亲戚也定是山长徒弟,多讨好几分,只会百利而无一害,于是十分上道的将袖中一张小额银票递了过去。
童启挑了挑眉,没收,直接推了回去,道。
“不急,学院招生是统一的,束脩自然也一样,三日后有意者皆可来这里面试,通过后,便可入学。只是还有一件事可能需要提前告诉几位,还请大家权衡一下,再做决定不迟。”
似没想到这还能有选择的余地,两人愣了愣,连忙道。
“您请言。”
童启转身踏上两级台阶,稍稍提高了一下自己的站位,两手往后一背,看着在场的几名学生和学生家长,露出一个“慈祥”的笑容来。
“这所学院的山长目前并不在此,所以一切招生事宜暂时由我统一管理。凡是入学的学生,皆属于我的弟子,由我选择,通过后,自然也由我教导。如果大家能接受,那尽管来,我非常欢迎,若是不接受,只怕暂时和我们书院,并无缘分。”
他一个小小孩童说要建起一座书院,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可若是往这后面树立一个神秘大佬当师父,他只是徒弟配合干事的,多少就令人好接受了一些,但教导学生,却是长久的事,无法隐瞒。
所以童启选择一开始就说清楚。
众人顿时难掩惊讶。
急脾气的常仕进早大喊起来,“荒唐,你才几岁,怎能做我们的老师?再多些年纪,我都可以做你父亲了,休得胡言!”
“就是,小童,你才读了几本书,怎么能拿此开玩笑?”
大家似都觉得荒唐,可汪启元却并没有急着下论断,反而上前客气的行了一礼,谨慎问道。
“不好意思,可否问一下阁下的身份……”
童启站在寒风中,如竹一般挺直了腰杆,笑容客气。
“当然,在下姓童名启,无字,是这家书院目前的总负责人。”
童启?
一旁吴韧突然想起什么,瞬间亮起了眼睛。
“你便是今年的县案首?沧澜山童启?”
第4章 编背景
“正是。”
童启欣然承认。
听到县案首的名头,大家这才稍稍冷静了一些,起码这证明童启不是在无的放矢,什么都不懂只是纯粹想羞辱他们。
可即便如此,大家却仍旧没一个敢就这么轻易的把所有未来全押在一个十岁孩童身上。
——尤其是汪刘两家。
他们本身是不缺钱的,纵然受到王举人打压,可那也只是在伊川县不好找老师罢了,出了伊川,倒也不是完全不行,只是麻烦些。
况且,这个年代,老师可不是随随便便教点东西就行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拜师不只拜一个人而已,还包括了这人背后的势力、前景等等一系列的东西,属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区区十岁的孩童,便想做他们几家的夫子,属实有点荒唐了些。
传出去,岂不是摆明了让整个县城的人笑话嘛!
“不急,你们可以慢慢想,反正还要三日才能正常开学。”童启并没有逼迫的意思,他也知道自己这是在强人所难,可系统任务就是这样,他能怎么办?
这还只是第一批,五个名额,时间紧急,没得选,所以免试入学,等明年人多了,再想进书院,说不定还没这么容易呢!
几个学生和学生家长原本还以为童启会再废点口舌,尝试着说服他们,或者跟他们讲一下拜师之后有什么好处,可谁知看完学院后,对方直接大门一锁,便匆匆下了山,什么也没交代。
仿佛只是通知了一下信息罢了,爱来不来。
这让他们有点心里别扭起来。
一路沉默的回了家,汪家夫人远远见到丈夫和儿子归来,连忙上前追问,“如何?那书院是真的吗?位于山里是不是环境特别简陋?师资力量如何,你们可见到夫子、山长了?他们有说要收下咱们的孩子吗?”
汪启元复杂的和汪家家主对视一眼,不知该如何回答。
怎么说?好是好,环境也没得挑,可就是有点像是戏耍我们?
能这么说吗?
可人家县案首,即便戏耍也总比他们这些落榜的强吧?再加上那神乎其技一般的书院设施……
唉,怎么偏偏是个十岁的孩童掌管书院呢?
不少人忧愁着陷入了纠结之中,唯独吴韧,不到半日的功夫,便直接整理好了所需的所有东西到童启家报道了。
别人犹豫,各有理由,他能理解,可唯独他自己,没有任何退路。
不去华夏书院,他就只能留在哥嫂家,比起每日天不亮就要开始干农活,日日夜夜遭受着冷嘲热讽与欺凌,只是拜一个十岁小孩为师而已,有什么可为难的?
就连孔子都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而且他相信自己的判断,这童启虽年幼,却眼神清亮,说话富含逻辑智慧,并非普通的孩童可比,背后山长敢将这么大一所书院交给他,那人身上定有什么引以为傲的东西,不然怎么会站在他们面前神态自若,毫无畏惧?
只要能学习,跟谁学不是学?华夏书院敢收他,他就愿叩谢师恩。
吴韧坚定着心里的想法,加速向童家走去,一路问了几户人家才终于找到位置,可推开门,对方的母亲却说童启不在,去了县城里。
原来,自县试过后,沧澜山童启的名字便瞬间扬名伊川县,不少人家开始打听童启背后的师承。
得知他似乎并无师长,且自学成才后,便有不少人动了心。
谁都知道一个优秀的徒弟能够给师父带来多大的助力,况且还是这种一看就前途无量的寒门,稍微施一下恩,便能够轻易收获他们的忠心,谁说徒弟没有考上县案
首,就不行的?反过来,县案首是他们徒弟,不也可以?
几乎垄断了整个伊川县教学的王举人,更是大手一挥,直接给童启下了贴,邀他上门拜访,美其名曰交流学问。
-
伊川县,拙政园。
王举人轻捻着胡须,翻看着手中的县案首试卷,微不可查的点了点头。
“虽然基础不牢,又出身糟糕,可胜在言语质朴,一手字写的倒也还算不错,有些风骨。”
座下学生闻此,连忙跪坐起身附和道。
“正是,听说其父乃是普通镖师,其母也是农家小户出身,并无支撑,虽有两个叔父经营着些铺子,略有钱财,但走动较少,对于童启那是一概不管的。若不是老师良善,谁会在意他?整个伊川县谁不想投身到您门下?想必这次收到请帖,对方一定会欣喜若狂,难以自持!”
王举人矜持的抬了抬手,制止住学生的拥捧,目光看向一旁始终沉默的徒弟,温叶辞。
“叶辞,你觉得呢,本师若是收童启为徒,你可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