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月捣药
“呸,你是谁,敢挑拨我们的甥舅关系!”
二嫂子跳起来,恨恨的呸了一声,村民们顿时哄笑一片。
童启眼神微冷,没有说话。
“我们家的事,就不劳烦各位操心了,你就是启儿?”一个身穿长衫,脖子上围了一圈兔绒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上下打量了一通,表情严肃,看起来,估摸着就是所谓的“二舅”。
“正是,不知有何贵干?”
“听说你在沧澜山开了所书院?你两个表弟正好到了启蒙的年纪,有机会跟你师父说一声,一起收了罢,束脩少不了他的。”张贵颇为自傲的说道,一点没有求人的模样。
在他看来,一个十岁的小孩子罢了,能做得什么主?装模做样,终归还是他那背后的师父想要借机扬名罢了。
能将童启教成县案首,那他家的两个孩子一定也行。
而他儿子还远比童小子嘴甜哩,说不定哄一哄,那什么书院就成了自己家的了。到时候卖出去,不比留在童小子这蠢孩子手里强?
明显的轻蔑态度,令童启有些好笑,他客客气气道。
“抱歉,家师已经离开伊川,归期未定。”
“啧,怎么这么不赶巧?那算了,你先带着启蒙也可以。”
“我今年学生已经收够,如果明年想来,可以到时候参加书院的考试。”
一连几个要求都被驳回,张贵这才反应过来,童启是想要拒绝,登时就拉下了脸。
“什么意思?你这是不听我的话?那什么高人知道你如此不孝,忤逆长辈吗?”
读书人最怕名声不好,张贵故意将这大的罪名直接搬出,想看童启害怕的模样,可还不等童启回应,一旁的沧澜山村民已经皱着眉围了上来。
“怎么着,你是想欺负我们村子里的人?”
“我呸,还忤逆长辈,你算哪门子的长辈?童小子是我们童家的人,他的长辈是我们童家的祖宗,跟你有什么干系?”
“就是就是!”
“童小子别怕,这可是在我们沧澜村,他算个什么东西?”
张贵被沧澜村村民们怼的步步后退,见童母和童启皆冷静的站在一旁,没有任何维护的意思,顿时咬咬牙,不敢再言,悻悻的拉着自己媳妇离开了。
走之前还撂下话来,说会再来。
童启冷哼一声,没有理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几个极品亲戚,那还能叫正常的东南亚家庭吗?反正到时候他们就搬到学院里去了,也遇不到,何必在意?
且说另一边,童启简单的告知了学院后续的计划,令所有学生回家整理东西。
分发下来的物品,自然也被几位学生家长所看到。
绸缎庄汪家和全胜镖局刘家皱着眉头聚在那堆东西旁,深感诧异。
“这便是那童案首所谓的校服?做工倒是精致,可这质地……摸起来不似绸罗,也不似丝麻,且上面的印花也不是刺绣,倒像是被人凭空画上去似得,怎么做到的?”
“还有这钥匙,我走南闯北护送了那么多东西,还是头一回见到如此精巧单薄的模样,得是多久的锁匠才能做到如此工艺?也太神奇了些!”
第8章 买厨娘
童启站在屋内,面对着童母的疑惑,有些无措。
“启儿啊,他们说的那什么县案首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突然就要开什么书院了?还要雇佣继本兄弟?你哪里来的钱?”
童母抱着小女儿,忧心忡忡问道。
没办法,童启只得将在王举人那里说过的故事再次重复了一遍。
“竟有这样的奇事?哎呀,你该早点告诉我的!这样的神人,难怪你才学了一个月,就考上了县案首,若是再久一些……”
“母亲!”童启连忙打断,小心翼翼的关上门,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道,“还请以后不要告诉其他人,我只学了一个月的事,您也知道,师父的来头有点神秘,我怕被有心人盯上,会因此受到嫉恨……”
“我懂,我懂!”
童母敬畏的拿起香,点燃,朝着四方土地恭敬的叩拜了一阵,再三承诺绝对不会将此事告知给任何人,就连童父也绝不透露。
童启这才放下心。
“至于那些雇佣的钱财……”
他将收来的束脩全部平摊在床铺上,展示给童母看。
实际上,他收的学费价格并不算高,和伊川县大多数的私塾价格是一样的,都是五两银子一年,但因为包吃包住,所以每个人还要额外再交五两银子的住宿费和餐饮费用。扣除吴韧家里有点问题,掏不出钱来,其他学生基本上都交的很爽快。
四个十两的银锭闪闪发光,让从没见过这么多钱的童母一阵眩晕。
“这……这么多,都是给咱们的?”
“嗯,除了需要留下一部分作为书院的水电费固定开销以外,其他的,还请您帮忙收起来,暂时保管。”
他将希望全家一起搬到书院去住的事告知给了童母,娓娓劝道。
“其实也不仅仅是为了教学方便,还有着安全问题,您想想,我虽拿下了县案首,但终究年龄尚小,每日上山下山的,万一被拐子盯上,咱们孤儿寡母,谁是对手?再说小淳如今也到了启蒙的时候了,与其让他留在村子里跟着孩子们胡闹,还不如让他住在书院里,每日耳濡目染,也更利于其以后的读书之道。”
“可是你父亲还没回来,若我们都走了,等他回到家……”童母有些犹豫。
虽说当了县案首的儿子,话语权已经大大增加,可比起童父来说,她更习惯于遵从丈夫的权威。
“那也没关系啊,”童启浑然不觉,“大不了跟邻居王婶说一声,若遇到了,转告一下,让他去书院找我们。”
“可这样……好吗?我不过一个妇人,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添乱……”
“怎么会呢?母亲,您如果去的话,我可是打算让您担当起书院的【钱粮官】呢,您也知道,我对这些经营俗务并不擅长,万一被人骗了……而且我还得负责教书等事,实在是分身乏力,正需要您的帮忙啊!”
“我可以吗?”童母惊异道。
“当然了。”童启认真的回答。
他可不希望童母一辈子只是生孩子、带孩子这样循环往复的生活,在他的记忆中,童父常年在外走镖,很少归家,童母除了照顾他们几个孩子之外,便是日日夜夜担忧着童父的安全。若能换个环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童母听完,低头思索着。
一旁的童淳听不大懂哥哥和母
亲的对话,但他知道,书院是读书的地方,而哥哥最喜欢的,就是读书,于是便跟着嚷嚷道。
“读书,读书!”
童母看看几个孩子,再看看床上放着的几枚银锭,终究还是同意了。
“好吧,那我就暂时帮你理一理这些。”
有着童母及童继本的上山帮忙,书院的管理人员一下子多了很多,但还缺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厨娘。
古代像这种专门的技术人员,都属于世家大族私藏的人才,很少外流,因此要想找,只能去县上雇佣。
可雇佣一个厨娘一个月需要花费5000文左右,但买一个,却只需要十几贯!
且更知根知底,安全有保障。
童启不希望学院那么鱼龙混杂,于是便让继本叔跟着,一起去了趟人力集市。
这个时候的人力集市还不算太黑暗,大多都是官员抄家之后流放的家奴,或者是过于贫寒,不得不自卖自身的人。
听到童启要给书院买厨娘,人牙子立马眼睛一亮,连忙推荐道。
“巧了不是,最近正好有两位抄了家的大人,他们府中的丫头都还算是有点本事的,您看您想要哪一位?这个年轻貌美,是太太的陪房,各样的餐点美食都会做,只要二十贯!另一个年龄就有点大了,今年三十五,还带着一个拖油瓶小丫头,但她家丫头长得还算不错,养大点再卖出去,或者当作妾室,也不算赔本。你若要的话,十五贯带走。”
一旁的继本叔闻言皱紧了眉头,“什么人竟要十五贯?你莫乱喊价格,打量我们不知道市价吗?你当自己在跟谁说话?这可是本地的县案首,再胡咧咧,小心带你去见官老爷。”
一听和官沾点儿边,人牙子顿时不敢再乱言,只捧着笑道,价格什么的,可以再商量。
童启终究还是不太适应这种把人当作牲口买卖的场面,因此没多说什么,只让请两个人出来看看。
不多一会儿,两位厨娘便被人带了出来。
正如那人牙子所说的,一位年轻貌美,一位长相普通,倒是身旁带着的那个小丫头明显更好看一些,可惜年纪极小,看起来大概也就7、8岁的样子,相当造孽。
他看了一下两个人的手,还算干净,又简单问了几个关于做饭的问题,然后便下了决定。
“就第二个吧,她可以带着小姑娘一起生活,但必须得自己照顾,书院里人多,不准乱跑吵闹,也不准嬉笑惹事,如果能做到的话,就签约,做不到,那就算了。”
“能做到,能做到,您放心,我一定好好管束她!”
被选中的妇人忙不迭道,连忙拉着小姑娘一起下跪道谢。
天知道,她都已经做好了和女儿一起被卖到腌臜之地的准备了,没想到峰回路转,竟还有书院这种清贵好去处,自是感恩不尽。
童启避开两人的跪拜,让继本叔将她们搀扶起身,在县里采购了一些做饭用的米面油蔬菜之类的,这才带着几人慢悠悠往书院回。
一路上,小丫头都非常懂事,帮着拎各种东西,乖巧不已。
童启将童母、妹妹、厨娘及她的女儿小花,一起安置在宿舍楼二楼,而他、继本叔还有学生们则住在一楼。楼层之间用一个木门隔开,作为遮挡,互不打扰。
王厨娘眼皮活,上来就帮忙接过了童母手中的东西,帮忙搀扶着。
几个人拎着包,进入干净的宿舍楼内。
小花仰起头悄声询问自己的母亲。
“娘,这就是我们以后住的地方了吗?好漂亮啊。”
童继本和王厨娘等人,望着四周,难掩震惊。
他们都算是见过市面的人,原本王厨娘是给五品之家的官员做的饭,而童继本随军时,更是王府也闯过几遭,但两人均未见过如此漂亮的住所。
澄净得琉璃窗,光滑无比的地板,明明是冬日,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任何烟碳,可屋内却暖洋洋,如同春夏!床铺平整崭新,水龙头一拧开,便能够自动出水,冷热交替,这究竟是什么神仙洞府啊?
童母忍不住拉紧了自家儿子的手,压低声音问道,“这便是你师父要你暂时管理的书院?也太……”
太奢华了吧?
童启笑而不语,任由各自猜测,消化着情绪,将钥匙一一分配给众人,重点说了一下几人的职责事务,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后,便任由他们自由摸索起来。
马上就要开学了,他的教案还没有准备。
只是凭借着脑海里残留的一些资料书籍,讲起来未免会有些不成体系,他需要先捋出一条框架才行,这样才能方便学生们更好更快的理解,那么,从哪一本书讲起,也成为了首要考虑的目标。
几个学生已经考过几次童生,所以启蒙书籍是暂时不需要了,倒是四书五经、三传三史、诗词韵律之类的可以再整体的带着过一遍;律法案例,随着后期讲策论的时候慢慢引入也可以;农桑镓作,偶然可以带着体验一番,剩下的便是体能锻炼、社会实践等,到时候配合着系统发布的教学任务,见招拆招,能塞再塞。
童启按照习惯,先从论语开始,以东汉何晏的《论语注疏》、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以及刘宝楠先生的《论语正义》为首要参考目标,剩下的,则按照自己能想起来的,有什么说什么好了。
密密麻麻整理出了几大页,直到半夜才算结束。
童启归拢了教案的本子,上床短暂的补了个觉。
另一边,天还未亮,几个学生家长便起来给自家儿子收拾起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