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头山
没想到,李丰收居然慌慌张张的往被子底下藏东西,李稻花看的真切,那分明是个包子。
“我还以为你出息了呢,拿出来吃吧,饿了就自己出来吃饭。”
“姐……”李丰收有些难为情,小说里不都是这么写的嘛,失恋,就要失魂落魄一阵,更何况,他刚来,就闹这么一出,更让人觉得不好意思。
“姐,其实,刚开始我还挺伤心的,下午去跟她见面,我问她,她也承认了,奇怪,她承认之后,我就没那么伤心了。”
“你们两个才接触多久,哪有那么深刻的爱情,更何况,你知道什么叫爱情吗,你就是看人家长得好看,见色起意。”
村子里的姑娘,就数李稻花最好看,那跟北平演艺圈这些从各个地方千挑万选选出来的女孩还有差距呢,更别说其他人。
李丰收刚从村里出来,就跟这么漂亮的女孩接触,心猿意马再正常不过了。
这次就算是换个人在剧里做他的媳妇,他一样会看上对方。
花花世界迷人眼。
“村里相亲,那都是相上就结婚的,我们认识两个月,不短了。”
“你再给我整这死出,你就别吃饭了。”
“我知道我知道。”
饭桌上,就数李丰收吃的多,中午的时候就没吃多少,下午又走出去那老远去见姑娘。
十七八的年纪,正是长个子,饿的快的时候。
“吃完别坐着,走路消消食。”
因为这事,李稻花坐车来的这个四合院,车是蓝色的大卡车,新买的,欧阳远他们每天都要擦干净。
“明天我们就要跑第一趟车了,是帮着郭为民他们厂里送货,这次就跟着车队一起跑,我们也好摸摸出车的流程。
这段时间,他们两个也把车学的差不多了,等上路之后,到没人的地方,让他们两个也试着开车。”
“你们这一趟要多长时间?”
欧阳远郁闷地说:“来回要十几天。”
等到回来的时候,学校也要开学了,到时候就让李丰获他们先找货源。
“等你回来,我差不多也要忙了。”
在拍电影的这段时间,北大中文系邀请她去演讲,主要是想让她讲讲,怎么打开对外文学的大门。
从李稻花的《华尔街奇遇记》在阿美莉卡爆火之后,不少人也试着往国外发展,也到班坦图书公司投稿自荐过。
也有人模仿着李稻花的奇遇记,试着写了类似的小说,也没成功。
现在,李稻花的第二部 小说都要拍成电影了,北大就想办个交流会,让她交流一下心得,也可以让学生们多学习学习。
她写了演讲稿,但是觉得恐怕没太大用处。
能在这个年代考上大学,尤其是北大的,可不是省油的灯,教导他们的老师,也都是倾囊相授。
他们之间,相比学生和老师,更像是师父和弟子,关系也更加密切。
单纯的演讲稿,到时候遇到突发情况,还得看她自己的随机应变,这个暑假,就是她的准备时间。
对于自己的作品,李稻花非常了解,大白话嘛,没什么可点评的。
要提防的就是一些阅读理解选手,他们总会在出其不意的地方攻击作者本人,让作者本人也哑口无言。
对于自己闺女要去北大演讲,虽然李稻花一直强调是交流会,但是李三柱和林金凤两人从来都是不听不听,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林金凤打电话回县里,告诉大家李稻花的小说拍成电影的事,到时候大家一定要去看。
其实她不说,大家也都会去看,因为除了免费的露天电影,他们也没什么其他的娱乐项目。
来北平之后,林金凤最爱做的事就是看电视,每天忙活完,就是看电视。
这让李稻花十分担忧她的视力,要不是现在的节目不多,她恐怕还得限制林金凤每天看电视的时间。
林金凤还打电话告诉她妯娌,也就是李丰收的妈妈,李丰收拍电影啦,有出息啦。
他们一家三口虽然已经不在李家庄,他们的消息在李家庄却一点都没少过。
暑假即将结束,学生们也逐渐返校,一些出去游玩的学生们也都回来了,他们的人脉最广,消息也精通。
他们带回消息,说李稻花即将到他们学校做文学交流,中文系的学生可以去参加交流,交流的内容就是对外文学。
“凭什么只让他们中文系的参加文学交流,写作又不是中文系的专属,我们也要参加!”
有同学觉得这不公平,他也给报刊投过稿,也成功发表过,他也对文学创作十分感兴趣。
“反正是文学交流,学校也没说只允许中文系的参加,咱们也可以去嘛,只要打听好时间就行。”
准备这么做的学生还不是一个两个。
李稻花按照约定时间来到北大,北大老师张鸣带着她先在北大里参观。
参观的地点也包括布置好的文学交流会现场。
这是一个大的公共教室,阶梯式的布局,可以容纳更多人。
交流会在下午,这时候就已经有学生在周围晃悠。
李稻花的笔名和书在外面很有名,她本人却很少有人认识,她接受过采访,却从来没让人拍过照片。
拍照片之后,就有太多人认识她啦,不方便她发挥。
等以后出名,走在路上就能被人给认出来,万一哪天,她不小心在迷弟迷妹面前发疯,多影响形象。
显然,她觉得自己在报纸上跟别的作家对喷算不上什么发疯。
在交流会现场晃悠的学生们手里还拿着书,但是拿的都不一样,大家爱好不同,对李稻花书的评价也不尽相同。
有人觉得李稻花的改革三部曲最好,尤其是最后的《华尔街奇遇记》,觉得她后来写的《重回十八岁》颇有江郎才尽之感。
但是有人就喜欢她的《重回十八岁》,觉得她不仅敢想,还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在这些人当中,李稻花还看到有个人拿着《亿万富翁》的碟带。
“不止是学生们,我们也很期待这次的交流会,听说你的新书,《重回十八岁》也在阿美莉卡出版了,恭喜啊。”
李稻花惊讶了,这他们都知道,美版的《重回十八岁》国内很多人都不知道呢。
张鸣笑着说:“我在阿美莉卡有个朋友,也经常会打电话交流,这是他告诉我的。”
“他应该没告诉你,《重回十八岁》的内容吧。”
这次轮到张鸣惊讶了:“内容?难道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当然不一样,这也是我在下午的交流会里会讲到的,两国文化不同,有一些价值观念,给人的感觉也不同,这就是我写两版《重回十八岁》的原因。”
第38章 诺贝尔文学奖中午吃饭的时候,李……
中午吃饭的时候,李稻花觉得北大的食堂还挺好吃,菜品也多。
这段时间都在家里吃饭,突然换换口味,也挺不错的。
就是来吃饭的学生都来去匆匆的,这点在北邮也是这样,像李稻花这种慢悠悠吃饭的人,是少数,老师们吃饭都跟打仗一样。
张鸣是个年轻的老师,也正是因为年轻,才被派过来接待李稻花,年轻人之间更容易沟通。
“交流会结束之后可能会有学生让您给签名,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您能给签个名。”
“这不是问题。”
交流会是在下午两点准时开始,为防止出意外,李稻花他们是在一点四十的时候就开始往会场去。
还没到地方呢,就看到路上有不少学生跟他们往同一处去。
等到会场之后,两人只觉得自己来的太晚了,整个会场被学生们包围起来,来的晚的人,根本进不去。
“让让,让让,
让我们进去。”
“没看到我们也没进去吗,给你让路你也进不去,安心在外面听吧。”
“那总要让稻花老师进去吧。”会场就两个入口,都被堵着,他们只能从学生们中间挤进去。
周围听到这话的学生们纷纷转头,直勾勾的盯着两人。
“同学们让让,让稻花老师进去!”有学生大喊一声,然后站在前面,帮李稻花他们开路。
借着帮李稻花开路的名头,这个学生也成功挤进会场,当然,跟在他身后的李稻花也总算进来了。
九月份的天气还不算特别凉快,哪怕是头顶有风扇,四周的窗户也都被打开通风换气,那屋子里也十分沉闷。
李稻花穿的是一件白色波点连衣裙,脚上是白色的小布鞋,看起来比这里的大多数学生还要年轻。
学生们也是第一次见到李稻花,都是议论纷纷,整个会场嗡嗡嗡的。
讲台上有话筒,需要人坐着才能使用。
“喂喂?喂喂?大家静一静。”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么多人,很难同时停下。
李稻花换个舒服的坐姿,整个人身体前倾,胳膊压在桌子上。
“我其实是不愿意来做这场交流会的。”
啊?身边的张鸣大吃一惊:“稻花老师,这……学生们只是见到您一时激动。”
前排的学生最先听到李稻花的话,看到张鸣帮他们说话,义愤填膺的站起来:“稻花老师,您为什么不愿意来北大做交流会?”
其余的学生也在互相提醒下,安静下来,想听听李稻花的回答。
“我只是小学毕业,在座的都是大学生,难免会觉得,我在台上,学生们会不会不服气我。”
提问的学生瞬间觉得不好意思起来,之前他们一直说话,看起来确实有点不服气人的意思。
“稻花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您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这跟您的学历没有关系。”
李稻花笑笑,小样,拿捏你们还不容易,戴高帽就行。
“说得好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在来之前,张老师告诉我,希望我能讲一下对外文学,我想,大家想听的也都是这个吧。”
学生们点点头。
“其实,我的小说也不是所有的都在海外出版了,这说明,海外出版是有针对性的。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很多人都跟外国人接触过,接触次数多了,你们就会发现,他们思考问题,看待事情的方法和角度跟我们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