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第73章

作者:木头山 标签: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有人给报纸上投稿,大致意思就是,犯罪就是犯罪了,如果因为他做了好事,就原谅了他曾经的犯罪,那受到伤害的人怎么办。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他做好事值得表扬,做坏事也应该受惩罚,功过不能相抵。

  也有读者注意到,这个故事,好像就是前段时间报纸上报道过的初中生杀人的故事。

  三个凶手,两个枪毙,一个二十年,《我的少年奋斗》应该就是针对这个故事写出来的。

  他们觉得,李稻花应该是认为,这样的刑罚对未成年来说太严重,这些未成年还有无限可能。

  而且未成年下手没轻没重的,也很容易造成过失杀人。

  有些人开始呼吁,对待未成年犯罪,不应该跟成年人同一量刑。

  因为讨论的人太多

  ,有些法律专业的人士也出面开始发言,首先是解释《我的少年奋斗》中最开始写的这个未成年保护法是什么。

  都有哪些国家已经有了未成年保护法,这个法主要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有这个法,我们国家是否有,是否需要。

  以往,他们想给大家科普这个,大家都没兴趣,写了也没人看。

  现在挂上《我的少年奋斗》,被断章没得看的读者们恨不得逐字学习,然后自己脑补接下来的剧情。

  有些人觉得自己补充的差不多了,稻花老师这次应该要翻车,她可能没想到,北平知道这个案件的人还不少。

  几方印证之下,这部分人就觉得,自己接下来就不用看李稻花的后续了,他们自己脑补的十分完美,说不定比李稻花写的还要合自己的意。

  就在这样的议论中,《我的少年奋斗》中篇,在一月份的人民文学上正式亮相。

  “恐怕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啊。”编辑部的编辑们喝着热水,等待着接下来的暴风雨。

  “你还看《我的少年奋斗》啊,我觉得都没什么意思了,还不如先看别的,没什么看的时候,最后看它。”

  听到旁边人这么说,女孩不高兴,稻花老师是她的偶像,她不允许任何人说她。

  许久之后,女孩哭着朝人民文学编辑部打电话,电话里一直是忙音,打不通。

  哪怕这样,女孩依旧锲而不舍地打电话,听着那边的忙音,用哭腔断断续续地说:“为什么……要这样啊,太过……分了,他们怎……怎么能这么过分,那是个人啊!”

  三人当庭释放之后,还兴高采烈地拿着从小光身上搜刮来的钱买冰棒庆祝。

  言语里都是对小光和他家人的不屑。

  打不通是很正常的,不止是她打不通,这会儿很多人都打不通。

  女孩属于看的比较慢的,再加上感情比较丰富,先是哭了一会儿才开始打电话。

  只有最先看完,最先打电话的一小部分人成功打进电话,剩下的人都是忙音。

  每个打电话进去的人,都不是只想简单问候一下编辑部的人,他们是发自真情实感的,想要怒喷,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

  如果不是不知道李稻花家的电话,他们还要打电话去直接喷李稻花。

  上一期断章钓鱼,他们现在已经可以忍了,甚至觉得,这算什么啊。

  说好的,《我的少年奋斗》呢?奋斗在哪里?就是撒谎成性,投机取巧,背信弃义……

  身上是没有哪怕一点闪光点啊!

  说好的会改过自新呢?说好的会忏悔,会愧疚一辈子呢?

  哦,你没跟我们说好啊?那就现在说!我们需要这个!

  他们甚至还幻想过,活埋那里,是不是会突然出现一个人,把小光给解救出来,毕竟,那时候小光还没死,还有机会。

  没想到啊,你是一条路走到黑不算,还要把人眼珠子挖出来,问,这下够不够黑?

  有读者实在是不吐不快,就在报纸上写长篇读后感,要求李稻花给个说法。

  给说法这种东西,李稻花向来是不怕的,《我的少年奋斗》上发表之后,有很多人写过读后感,还有许多延伸。

  李稻花随便找了几个,比如说功过不能相抵,比如说报纸上介绍的未成年保护法,比如说呼吁未成年量刑不应太重……

  有太多太多,这些他们自己写出来的读后感合在一起,就是最有力的反击。

  对于这样的未成年人,对于这种有清晰认知和自我意识的未成年犯罪人员,保护了他们,谁来保护那些弱小的孩子?

  法律,是为了惩罚坏人,不是保护坏人。

  看到李稻花的回复,给大家科普未成年保护法的人眼前一黑,提前写读后感的人也眼前一黑。

  大意了,谁能想到李稻花后面是这样的大转折啊。

  感情稻花老师不是觉得判刑太重,是觉得判刑太轻。

  但是这样又延伸出来另一个讨论,那就是怎样判断这个人是否有清晰认知和自我意识。

  李稻花觉得,未成年保护法是好的,确实有小孩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意外犯罪,但是主观犯罪的也不少,尤其是后来。

  很多大人总是觉得,小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懂。

  这其实是不对的,别的不懂,危不危险,很多孩子,上小学之后就知道了。

  他如果觉得,这样的打是开玩笑,那他怎么不对着自己开玩笑?

  有些小孩他确实是不知道,就比如说,李稻花上小学的时候,班里就有同学,手拉手要趟过一条几百米宽的河,原因是,他们觉得他们能

  趟过去。

  这就属于没有危险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个同学出意外,其他同学都不构成犯罪。

  《我的少年奋斗》断章处是断在“我”接受心理辅导之后,乖巧地跟心理医生告别。

  现在看到李稻花的断章,大家都已经有后遗症了,总觉得李稻花是准备再坑大家一次。

  按照正常的情况,接受过心理辅导,应该会变好吧,应该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吧,应该会长大吧……

  可是按照上一次李稻花的不正常发展,他们觉得,后面还是个大坏蛋的概率上升很多。

  “不至于吧?要不要赌?”

  “拒绝黄赌毒,小心被打。”小说里,“我”赌博的爸就是靠着被“我”打,最后戒掉赌博的。

  准确说是强制戒掉,心里是向往赌博的,恨不得住在赌场不回家。

  身体上实在是怕,只要被“我”发现,真的是往死里打,打完还要被“我”羞辱。

  二月人民日报,刊登的是最后一部分。

  “果然……”看到“我”,接受过心理辅导之后,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变本加厉。

  甚至因为学习了文化知识,变得比以前更会钻空子,看到“我”的做法,把自己带入到他的对手身上。

  很多人绝望的发现,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同归于尽。

  《我的少年奋斗》,主角就是这样,一步步,功成名就。

  林金凤一直要求李稻花把主角写死,李稻花在投稿之前还是加了几句话,主角最后在病房老死,好歹是死了。

  “你还不如不写他老死!这是做什么啊!”

  另外两个少年罪犯,同样是不思悔改,因为犯罪没有成本,自然也就不会畏惧犯罪。

  在刚开始询问“我”,要不要救还活着的小光的张龙,在经历过这次事情之后,仿佛打开新天地。

  他不知道别的,他只知道,自己是未成年,杀人不犯法,从此胆子越来越大。

  常年手上带刀,一言不合就亮刀,两句话不对要要死要活的。

  小说完结后,就这个小说,就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个新名词,很多人开始讨论。

  在这之前,他们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玩意,不知道国外有,也不知道国内现在正在建设中。

  看完,他们觉得,这个东西,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还需要更加严谨的建设。

  如果建设出来,真的是像小说里的这种情况,那这还有什么意义?有孩子的家庭岂不是人人自危?

  甚至别说孩子,大人也是人人自危,张龙后来不就是,在自己过年龄之前,想干票大的,威胁的就是成年人。

  成年人无可奈何,知道自己没办法,反抗他确实真敢杀人,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未成年人也是需要约束的,不能一味保护。

  国内未成年人保护法也确实在建设当中,大

  体参考的是西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这次被大家热议后,很多人都记住了这部小说,也记住了这里面体现出的问题。

  有专门的调查小组开始对未成年犯罪展开针对性调查,就是想看看,西方国家,有未成年保护法的那些国家,是否真的有类似的案例。

  那些犯罪后,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而免遭处罚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概率有多少……

  在这个年代,信息还没有整理成数据,想要调查这些东西,要花费很长时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可是,对于国家来说,这是值得的,一次错误的裁决,足以改变很多人的人生,甚至是人们对法律的看法……

  对此,官方在报纸上发布消息,会将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提上议程,也会慎重对待这项法律的建设。

  但,《我的少年奋斗》引起的议论并没有结束,之前有人写,这部小说,参考的是之前北平的三初中生杀人案件。

  看完小说,有人真的相信,这个看似无辜的人,其实才是最大的坏蛋。

  小范围内有人呼吁,要求重新改判,把那个二十年刑期的罪犯也枪毙。

  刚开始李稻花还没放在心上,随着越来越多地方都看到最新一期的人民文学,要求改判的人也越来越多。

  导致李稻花不得不发稿,声称该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要代入现实。

  怕了怕了,溜了溜了,去港岛参加文化交流去。

第74章 团结就是力量港岛的《天台之上》……

  港岛的《天台之上》,是少有的现象级电视剧。

  同样的,《天台之上》后,也有其他影视公司看到,职业剧如此受欢迎,纷纷推出自己的职业剧。

  甚至有些剧,直接就是模仿《天台之上》,拍摄的房地产电视剧。

  有一点,这些剧,都达不到《天台之上》的水平,也没有《天台之上》的影响力。

  靠着《天台之上》,内陆家具厂直接进军港岛,成功打开自己的高端家具市场。

  《天台之上》为数不多参演的港岛明星,也都火的一塌糊涂。

上一篇:当气运之女死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