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 第16章

作者:鸩离 标签: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正剧 穿越重生

  女人又问:“有油么?”

  “有。”

  肖窈不用多想也知道她想要的是食用油,这年代的城镇户口居民,每月每人只有半斤油的定额,说是半斤油,实际因为经历过三年饥、荒,今年各个城镇又在逐渐精简职工回乡,半斤的定额实际落到手只有三、四两。

  这么点油,炒菜做饭随便弄点就没了,哪里够吃。

  要没油做菜,菜难吃也就算了,长此以往缺乏油水,会让人饥饿过度,营养不良,走路都打飘,哪有力气上班干活。

  很多家庭为了顿顿有点油腥,每回都往锅里滴两滴油炒菜,吃个油腥味就成,有那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则会来黑市,想办法偷偷摸摸买点油用。

  肖窈空间里有许多类型的油,食用油、柴油、汽油甚至猪油什么的全都有,这些油类,一部分是她末世之前存的,大部分是末世后趁次序崩溃抓紧时间搜寻的,还有部分是末世后期,和她的小伙伴们从一些恶势力手里抢的。

  可以说,她空间里的物资不管什么种类,应有尽有,她一辈子都用不完。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空间里得物资都带有后世物资特有的包装,她想卖东西,还得把包装牌子给毁了,小心行事。

  她压低声音问:“带油壶了么?”

  “带了。”女人精神一震,从自己拎得挎包里拎出一个挺大的油壶问:“你有多少油?要是价钱合适,有多少我买多少。”

  肖窈:......

  我有上万吨食用油,你买得起么。

  她把手伸进自己的麻袋里,作势从里面掏食用油,实则从空间里掏出一个五升的食用油出来,还趁黑把油桶外的包装给撕掉。

  巷子黑漆漆的,为了避免动静太大引起公安的注意,人们自带手电筒,只有交易的时候才把电筒打开照一下货。

  肖窈把货放在女人面前,“十斤油够不够?”

  她其实想多拿一点油出来的,又怕拿多了,目标太大,惹人嫌疑。

  “你有这么多油?”女人惊讶不已,从包里掏出一个手电筒,蹲下身看油桶:“你这是什么油,看着不像是豆油、菜籽油啊?”

  肖窈心说当然不像了,这是后代工厂加工的调和油。

  “这是苏联那边特产的调和油,里面有大豆、菜籽、花生、胡麻之类的作物混合压榨的油,又香又有营养,在苏联那边可受欢迎了。”肖窈面不改色地拿苏联说事,还拧开油桶盖,让女人闻。

  六十年代初,华国跟苏联闹掰,两国各种针锋相对,从前在华国大受欢迎的苏联制品成为了抵制品,亲苏份子也被打成苏修份子,不是枪毙就是坐牢,人人自危。

  不过上面再怎么严,也无法阻挡两国人民想要交易的心,尤其是华国实行票据购买制度后,全国人民物资都很紧缺,于是就有不少人铤而走险,干起了走私行当。

  肖窈拿苏联当幌子,尽管女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心里也完全相信了她所说的话,有些犹豫道:“这么多种类混合的油,卖得肯定很贵吧,我身上没带多少钱......”

  肖窈道:“价钱不是问题,我主要是缺票,你看看你手里有什么票,要是钱不够,可以拿票抵。一斤油不要票的话卖你两块钱一斤,如果你有票,比如粮票、布票、糖票、工业劵啥的,价格便宜一半。”

  有票卖这么便宜?!女人震惊不已,赶紧翻自己的包裹,看看自己有什么票。

  这年头国家定额分配的油,比如豆油卖七毛八分钱一斤,上等花生油卖六毛钱一斤,一斤油除了拿钱,还要给相应的斤数油票,通常是有价无市,供不应求。

  哪怕黑市有卖油的贩子,通常都卖得很贵,一斤得三五块钱,还大把的人抢着要,对比之下,眼前卖油的人简直是良心价!

  女人是国营单位的小领导,跟丈夫是双职工,手头不差钱票,她家上有老下有小的,每月就分一两斤油炒菜吃,压根就不够用,老人小孩因为缺油水,一个比一个瘦。

  她心疼自家孩子,每月都会来黑市逛逛,看能不能买到一些油,回家给孩子们做些油大的菜给孩子们吃,给孩子们补补身体。

  现在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良心商贩,女人把兜里花花绿绿的各种票据一股脑拿出来,递到肖窈面前:“同志,你看这些票,你有哪些用得上的?”

  肖窈拿出一个小电筒打开,照在她手里的票据上,低头一看,她手上除了粮票布票,还有什么煤票、点心票、肥皂票、奶粉票、酱油瓶等等,肖窈用手一扒拉,甚至看到了洗澡票、粪票、豆腐票之类的票卷!

  这还是真一个全民票据的年代,什么东西都要票据,要没有票,想买什么都买不着!

  肖窈挑挑拣拣了一会儿,选了三斤粮票,一斤肉票,一斤点心票,还有其他一些票据,最好按照说好的价钱,把那桶油卖给了那个女人。

  女人麻溜地付完钱,看她面前的大麻袋鼓鼓囊囊,又问她:“你袋子里还卖什么东西?”

  肖窈故意压低嗓音,让自己的嗓音听起来有些苍老道:“啥都有点,最主要的是精细大米面粉面条,这可是我费劲力气弄来的,错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了。”她说着,从口袋里抓出一把散装的大米给那女人看。

  女人借着她比这年代亮许多的手电筒光芒,看到那大米脱壳脱得干干净净,每一粒米都是白白净净,颗颗饱满,跟粮站那些壳没脱干净,米打得又碎又黄的大米完全不一样,凑近还闻到一股淡淡的米香,一看就是特等的好米。

  女人神情激动起来:“这米卖多少钱一斤?”

  肖窈道:“没票一块钱一斤,有粮票肉票之类的价格便宜一半。”

  她来黑市之前,找两个表妹,还有大院一个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调查过大部分商品价格。

  普通的大米在这个年代卖两毛钱一斤,精细米要贵个一两毛钱,黑市的价格通常会翻一倍以上,这种价格一般附带相对应数目的粮票,如果没有粮票就得往上涨好几倍的价钱。

  这么好的精细大米,要不是这个年代极度需要各种票据,她还真舍不得卖这么低的价钱出去。

  女人一听她喊的价格,知道今天捡到便宜了,拉着肖窈的手说:“同志,我现在手头没有这么多钱票,你能不能在这等等我,我叫我一些亲朋同事过来,把你的东西一道都买了,你可不要卖给别人。”

  “可以。”肖窈提醒,“我卖得东西有点多,光米就有五十斤,其他都是帮我老大,咳,朋友卖的,你得搞快点,要不然他们等急了,说不定会卖给别人。”

  在处处实行票据的年代,但凡有多一点的物资出售,都会引人注意,尤其她一个女人卖上百斤物资,哪怕用了走私借口,也难保树大招风,引人怀疑。

  为了保险起见,她还是要无中生友,吹嘘一波。

  “嗳,我晓得,你放心,我很快就回来。”女人说着,拎着油桶一溜烟儿地跑了。

  肖窈在原地等了一会儿,期间有几个人过来问货,她陆陆续续卖了十几斤米面,等到那个女人再回来时,她带了十来个人过来。

  这么多人过来,吓得周围的卖家都拎着各自的货品,准备随时跑路,主要是怕这么多人里混着一两个治安的。

  肖窈也有这种想法,不过这些人真是女人的亲朋好友同事,都是有工作,手里有钱票的主儿,他们上来也不说话,这个要十斤米,那个要二十斤挂面......不到十分钟,就把肖窈放在麻袋里上百斤的粮食全买光了。

第28章 工厂进行时4 火车再遇

  肖窈卖了东西, 没有在黑市多停留,她出了东郊火车站,又沿着道路, 去了市中心附近的火车北站的黑市继续卖东西。

  榕市作为一个省的省会,占地面积极广, 光火车站就分东南西北四个站,还有好几个大的汽车站。

  黑市也不止一个, 通常就分布在这些鱼龙混杂的车站附近,一般晚上开市, 天亮撤市,有人抓的话,可以趁乱四处逃。

  时间还早,天色依旧黑,肖窈想着既然已经到黑市卖物资了, 不如多去几个黑市卖物资,多换一些钱票,她才好在这个世界买东西,做人情。

  当然, 她卖东西也不能大张旗鼓的卖很多东西, 毕竟树大招风,她要卖得太多, 肯定会被有心人记住,给自己惹来一身麻烦。

  因此她到火车北站卖得是成衣,比如衬衣类的衣服,一次卖个十来件,一件卖十五块钱,有票的话价格往下压个两块钱, 厚实一点的羽绒服、棉衣之类的,要价则在五十到一百块钱左右,卖得数目也不多,一拿出来就有许多‘顾客’围了上来,实在是她卖得价钱适中,又不要布票,而且衣服的料子明显比这个年代的料子要好,衣服很快就卖光。

  接下来她如法炮制,又到其他地方卖这个年代紧缺的棉被、布匹、各种类型的糖、鞋袜等等。

  等到天亮的时候,她随身背的布包里已经装满一大袋花花绿绿的钱票。

  她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仔细清点钱票。

  这么东卖西卖的,一晚上她卖了差不多快一千块钱,收了快一百斤粮票,二十斤肉票,五十多张工业劵,十五尺布票,十斤点心票,若干其他稀奇古怪的票据,每种票据的数目不超过五个。

  在这个以一分钱为基础购买物资的年代,两分钱可以买一斤红薯,一毛钱的红薯可以让一家人吃饱一天,十块钱是许多农村一家人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开销,一千块钱无疑在这个年代是一笔巨款!足够肖窈在这个年代好吃好喝,到八零年代改革开放都不愁。

  这么多钱和票在手,肖窈底气十足,再也没有那种初来乍到,一无所有的恐慌感。

  眼见天亮在即,肖窈一路小跑回到姑姑家,钻进外间上下床的下床里睡觉去。

  肖翠兰的两个女儿从五岁开始就睡在外间的上下床,肖窈来他们家就挨着下床的洪雅睡。

  洪雅这小姑娘睡眠质量特别好,肖窈出去一晚上回来挨着她睡,她也没发现。

  忙活了一晚上,肖窈也困得慌,几乎沾枕头就睡了。

  等到天色擦亮,大杂院儿陆陆续续有人起床刷牙洗漱做饭,肖翠兰夫妻也醒了,把孩子们一个个喊起来洗漱。

  肖窈睡了不到两个小时的觉,精神还行,她在院子外面的水池洗漱完回屋,肖翠兰夫妻俩也做好了饭菜,摆放在桌子上。

  一家人安安静静吃完早饭,肖窈要帮忙洗碗,被肖翠兰拦住了:“大芳你坐着,让你姑父和丽丽去洗,姑有话要跟你说。”

  洪平友父女三人麻溜地把碗收拾出去,留她们姑侄俩在屋里说话。

  肖窈乖乖地坐在肖翠兰面前,“姑,你想说什么?”

  肖翠兰道:“也没啥事儿,就是你出事的时候,我想着以你爸的脾气,他肯定不会帮你,还会埋汰数落你,给你添堵,就没给你爸他们写信。你不要怨他们不关心你,实在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你出了事。现在真相大白,公安局的公安同志们还了你一个公道,我昨天也给他们拍了一封电报,说明了此事,你开的探亲介绍信时间快过了,你想留在市里找工作,还得回老家重新开介绍信,你这两天收拾收拾回家去吧,记得要跟你爸好好说话,别跟他吵架置气。”

  她说着,从包里掏出三张大团结塞到肖窈的手里,“这钱你拿着,你想什么时候走都可以,火车票自己去买,剩下的钱不要告诉你爸和后妈,留着自己用。”

  顿了顿,她接着说:“姑不是赶你走,你是我侄女儿,我一直把你当亲女儿看待,姑只希望你过得好。你岁数不小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妄为,崔天路的事情姑不好说你什么,以后你要想找对象,一定要告诉姑,让姑给你把把关。”

  肖翠兰工资不高,身上穿得衣服也是半新不旧的,仔细看得话,能看出来衣服都洗白了,下摆处还有几处不太明显的补丁痕迹,却舍得拿一个月的工资给自己的侄女用。

  饶是在末世练成铁石心肠的肖窈,看到肖翠兰如此掏心掏肺的对自己侄女这么好,她很难不为之动容。

  她已经周围人的嘴里得知介绍信在这个年代有多重要,它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没有介绍信,哪都去不了,也做不了事,更不能上班工作。

  介绍期是有期限性的,一旦过期,必须到当地的单位工厂部门或者街道生产队什么的重新开介绍信,才能继续出门。

  肖窈不是肖大芳,想留在榕市工作找份工作,买套房子住,过上自己想要的安稳日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户口问题。

  要解决户口就需要用得各种介绍信,她一个身穿过来的人,没有任何身份证明,只能借用肖大芳的身份暂时用一用,但这不代表她要去接受肖大芳的便宜家人。

  肖窈把手中的钱推回到肖翠兰的手里,“姑,你对我的好,我都明白,你放心,我这次回去,一定会好好跟我爸相处,钱就不用给我了,我手里有钱,等以后我上了班,我会好好的孝敬你。”

  她其实想给肖翠兰塞钱和各种吃喝用的,转念一想,肖大芳是从农村过来的,她爸她后妈对她都不好,她又没工作,手里应该没几个钱,肖窈要贸贸然给肖翠兰一大笔物资钱财,肯定会惹他们怀疑,想想还是决定等自己上班以后,再找借口给他们物资,偿还他们的恩情。

  “你这孩子,你手头有多少钱,姑心里头能不清楚?你别跟姑客气,这钱你拿着,等你以后有钱了,再孝顺我。”肖翠兰又把钱往她手里推。

  肖窈推辞不过,只好把钱收下,不过在第二天早上,她离开洪家的时候,把那三十块钱原封不动悄悄地放在肖翠兰睡的枕头底下。

  肖大芳的老家在临市一个名叫清水村的小山村里,从榕市到平陵县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因此肖窈提前一天就买好了车票。

  她买的票是从榕市北站上车,北站位于榕市市中心附近,修建了两栋红色大楼,四处用红砖围了一个大围墙,门口安装着很宽的铁栅栏,从铁栅栏口可以看到站口里面好几条火车轨道。

  她的车票是上午九点发车,终点站在北京,途径平陵县,因为这辆火车的班次不多,车票极为紧张,座位几乎爆满,一大早就有许多乘客早早的在红砖修建的候车室里等着了。

  肖窈不喜欢提早去车站等车,觉得在那儿就是浪费她的时间,她一般都掐着时间去车站。

  奈何这年代的人们都十分注重坐车时间,生怕去晚了错过火车,她一大早就被肖翠兰叫起来,跟洪平友一道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到火车站等候。

  这会儿八点左右,不大的候车站已经来了很多拎着大包小包的乘客,肖窈看见一个空着的木椅,眼疾手快地拎着自己的小包裹坐过去。

  肖翠兰在她身边念念叨叨:“我给你煮了几个鸡蛋,烙了两张鸡蛋饼,嗨放了四个馒头在你包里,你在车上饿了记得拿出来吃。另外你包里我还放了一些罐头糖果糕点点心,你回家以后分一半给你奶你爸你后妈他们吃,另一半留着你们姐妹俩吃,其他的两罐麦乳精、一包大白兔奶糖、两颗人参是给你奶补身子的,你记得替我向你奶问个好......”

  “知道了,姑,姑父你们忙去吧,我会照顾好自己。”肖窈半眯着眼睛应下,目送他们离开。

  距离火车发车还有一个小时,时候尚早,候车大厅对面的墙上挂了一个大圆盘时钟,方便大家查看发车时间,墙对着的候车厅,摆放着一排排土褐色的木质长椅,供乘客坐。

  这会儿长椅上或坐或躺着不少人,身边都堆着好几个鼓鼓囊囊的麻袋包裹,麻袋上头用绳子捆起来,方便人挑或者扛,所有人穿着清一色的蓝灰黑衣服,绝大部分人的衣服都有补丁,各个黄皮寡瘦,精神不济,看起来像逃荒的难民一样贫穷又陈旧。

  偶尔有那穿着稍微光鲜亮丽点的乘客,手上都戴个手表,手里拎个公文包,一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看报纸,并不会跟身边的人多交流。

  这样的氛围下,本就没睡足觉的肖窈,只觉得昏昏欲睡,干脆靠在长椅上打盹。

  她今天出门,特意穿着不显布料,不显异类的淡蓝色双扣春长衫,同色长裤,还找了一双布鞋穿,梳着一对麻花辫儿,融入这个时代中。

  然而就是她这身简单的打扮,也显得她皮肤白净,头发乌黑,唇红齿白,一眼就能看出她没挨过饿,像是什么人家娇养的大小姐,漂亮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她的存在,舍不得挪开眼。

上一篇:八零文艺妇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