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神状态感到担忧
白若松不敢确定,便决心在确定之前假装什么也没发现一般,维持如今表面的客气。
“大人到底比我官高一级。”白若松找了个合适的理由拒绝道,“万一教御史台的老古董知晓了,弹劾到圣人那里就不好了。”
一旁的差役见状自荐道:“要不下官来背郎中大人吧,反正下官是习武之人,有的是一把子力气。”
白若松相信她说的是真的,毕竟才走了一半的台阶,这位差役就已经停下来三四次等她和徐彣赶上了。
她又抬头看了一眼还有一半没走的阶梯,妥协道:“那就辛苦你了。”
三人至寺门,但见山门巍峨,气势恢宏,其上悬一巨匾,书“大兴国寺”四字,笔力遒劲,金光闪闪,彰显着古刹的庄严与辉煌。
一位着浅绯色官服,腰系十銙金带,脚踩六合靴的中年女人站在寺门口,有些焦躁地左右踱步。
见有人从台阶口上来,她立即目露喜色,疾步迎了上来,几乎是以一个痛哭流涕的姿态抓住徐彣的手:“徐大人,您可来了,清平县主的人来要人了啊,我快顶不住了!”
白若松知道清平县主在封地,没有入京,而且路途遥远,一时之间也没法赶到玉京,所以女人口中所说的“清平县主的人”,大概率是清平县主不放心独自上玉京的嫡女而安排在她身边的某位心腹。
左谏议大夫是位高权重,可清平县主也不差。
他身为男子虽然没有一官半职,可仅靠一个封号和承袭自靖亲王的血脉,就足够让人忌惮了。
换句话说只要这江山没有改名换姓,还是姓姒,清平县主就永远拥有高一等的权力。
徐彣努力想抽回自己的手臂,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无奈道:“寺正大人,您冷静一点,清平县主并不是一位蛮不讲理的人,只要我们好好解释,是不会被迁怒的。”
大理寺寺正点头称“是”,用自己的袖子抹了抹眼角不存在的眼泪,一抬眼,看见白若松,尴尬地愣了一下。
白若松看清她的脸,深感有趣地笑了起来,因为这位大理寺寺正正是三堂会审的时候,对她一口一个“罪臣”,想要把谋逆的罪名结结实实安到她身上的那位。
“寺正大人。”白若松主动打了一声招呼,“真巧啊。”
大理寺寺正汗都快下来了。
她与何同光私交好人尽皆知,何同光入狱之后,她因为那件案子的事情被御史台弹劾了好几次也就罢了,毕竟在朝堂上混的,哪个没被御史台那群老疯子找过麻烦,可连大理寺少卿也过来朝她发了一通火,直言:“你位子做腻了有的是人顶上!”
救命,大理寺寺正答应帮忙的时候,那何同光说得明明白白,白若松不过是一个因为得罪了圣人,被下放到刑部司做主事的芝麻小官,翻不起浪来。她哪里知道这个芝麻小官不但有翰林院的人帮忙作证,还能得太女和云麾大将军亲自来给她撑腰啊!
现在好了,大理寺和刑部的职责有重叠的部分,两边的人都抬头不见低头见,要一起办案尴尬了吧,何况对方还是连升两级的圣人面前的大红人。
“郎中大人。”大理寺寺正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没有这么真心过,拱手道,“从前之事都是下官的不对,大人千万不要与下官计较。”
“寺正大人言重了。”白若松可完全不吃这一套,“你我都是五品大员,何来什么下官不下官的呢?”
白若松生了一张无辜的好面皮,无论这肚腹里头有没有什么弯弯绕绕的黑心肠,只要她用她那双无辜的小鹿眼看你一下,你就会天然地相信她是一个心地善良且毫无心机的人。
大理寺寺正忍住了倒吸一口凉气的冲动,谄笑道:“郎中大人年纪尚轻就已经是人中龙凤,得圣人青眼,今后有的是升官的机会,哪像我一把年纪了……”
“大人。”白若松笑眯眯打断了她,提醒道,“不是快要顶不住了吗?”
大理寺寺正那些准备好的奉承之词一下全都没了发挥余地,一口气噎在嗓子眼里,半晌都出不来,最后只得讪讪道:“大人说的是,快,快请。”
她侧开身子,给白若松和徐彣带路。
众人入门则见青石小径,两旁经幢林立,古木参天,香烟缭绕,一派肃穆祥和之气。
即便是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差役与各种官职人员来去匆匆,可都没有影响到寺里的比丘尼。
她们素衣披裟,神色平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只有几个看起来年纪尚小,拿着笤帚在院子里扫落叶的比丘尼在白若松一行人路过的时候,略带克制地抬起眼来悄悄瞧了一眼。
路上,大理寺寺正抓紧时间简略地和白若松解释了一下发生了什么。
原来大兴国寺有一位十分有威望的主持比丘尼,法号慧心,据说是勘破红尘,半步成佛,有一颗七窍玲珑的“慧心”,能观前尘后事,点拨过大桓的开国女帝桓高帝,说她身上有紫光,可创崭新的盛世。
当然,后来桓高帝也的确推翻了腐朽不堪的旧朝廷,开创了神话一般的大桓朝。
桓高帝大手一挥,帮当时还籍籍无名的寺庙修筑庙宇,重塑金身,扶慧心比丘尼为主持,并赐下亲笔所题的“大兴国寺”的牌匾,奠定了大兴国寺得地位。
此次,左谏议大夫家与相府结亲的事情被太女薨逝过后的国丧耽搁了,在国丧过后,姜仲临便带着自家年幼的弟弟以及几位仆人共同上了大兴国寺祈福,同时请求慧心比丘尼给姜言二家的婚事重新拟定良辰吉日。
结果坏就坏在,闵仟闻也在同一日上了大兴国寺,并且同样是请求慧心比丘尼拟定良辰吉日。
姜仲临是个比佘武还要肆无忌惮的纨绔,在得知慧心比丘尼在会见其他客人的时候,不顾其他比丘尼的劝阻,执意闯入,结果恰巧在屋外偷听到了闵仟闻与慧心比丘尼的谈话,得知了闵仟闻要成婚的对象居然和自己的居然是同一人!
她当场怒不可遏,闯入禅房与闵仟闻对峙。
闵仟闻不想在慧心比丘尼面前失态,好言相劝,二人单独进了隔壁的客房详谈,结果姜府家丁听见屋内异响,破门而入以后,就只看见了呆愣的闵仟闻和口吐白沫,失去气息的姜仲临的尸体。
第252章
“这些具体情况都是听谁说的?”白若松在大理寺寺正话毕之后问道。
“是统筹了姜府带过来的几个家丁的证言得出的情况。”大理寺寺正答道,并且在白若松问出下一个问题之前又补充道,“当然,我们是分开询问的,没有串供的可能性,并且也求证了姜府的小嫡子。”
白若松发现大理寺寺正虽然之前做了一些糊涂事,但是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也还是有一些业务能力的。
“那闵大人那里呢?”白若松又问。
大理寺寺正先是疑惑地看了一眼徐彣,想着她怎么没同白若松解释过闵仟闻的事情,见徐彣却只是含笑不语的模样,又立即明白了兴许这是某种试探,硬着头皮答道:“闵员外郎表示除非可以见到白大人,否则什么也不肯说,而且我们也不能强行逼迫于她……”
她环视四周,压低声音道:“白郎中应当也知晓闵大人的身份,我们开罪不起清平县主。”
白若松发现刚刚背自己上到大兴国寺的那名差役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偏头动作,看起来像是对这种官场秘辛非常感兴趣的样子。
她在这种时刻居然还能略微出神了一下,面无表情地想着大理寺寺正就算再怎么压低声音也没用,这群习武之人耳聪目明到令人害怕。
考虑到兴许别人并不知道她和闵仟闻之间的关系,白若松还是表现出一副有些为难的模样,犹豫了许久才装模作样地叹气道:“那我去见见她吧。”
大理寺寺正松了口气,抬头看见徐彣嘴角的笑意也加深了一些,还以为她和自己一样是为事情能顺利继续下去而高兴。
闵仟闻被关在一处僻静的禅房内,不过这种僻静只是相对于香客的,因为禅房的北面就是案发现场,正被腰后跨着横刀的大理寺差役们团团包围,严密地看守着。
白若松看见面覆白帕的仵作正在院子里给自己熏艾,明白验尸已经差不多结束了,接下来应该填写验尸单了。
她并不对这个时代的验尸有任何期待,毕竟技术落后,但若是能剖尸的话,还是可以看出很多蛛丝马迹的。
但问题就是这个时代的人讲究一个入土为安,赐死的时候赐全尸都是一种奖赏,仵作估计不敢真的解剖左谏议大夫家的嫡女,只是做做样子验验外伤的话,能得到的消息实在太有限了。
“开门。”大理寺寺正挥手,示意守门的差役道。
那差役从腰后摸出一把巴掌大的钥匙,咔嚓咔嚓捅了一下门栅上的锁头,三指粗的锁链哗啦啦落在了地上,门栅也被顺利推开,里头没有点灯,有些黑漆漆的。
老实说,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无论是门上的锁链还是黑漆漆的房间,都让白若松想起了在青东寨的时候的事情。
她在门槛前头犹豫了一下,还是大跨步走了进去。
因为闵仟闻的要求是单独见白若松,所以大理寺寺正和徐彣并没有跟进来,门栅在她背后“吱呀”一声被关上,坐在屋内桌案后头的闵仟闻动了动,缓缓抬起头来,与白若松对上了目光。
闵仟闻看起来没有吃什么苦头,她甚至都没有被控制起来,双手双脚都十分自由,只是呆呆愣愣地坐在那里的时候,看起来像遭遇了什么精神攻击以后脑子坏了。
“你……”白若松尝试开口,“你没事吧?”
闵仟闻摇了摇头。
这种几乎没有思考性的下意识动作不像是在回答白若松的问题,更像是一种报喜不报忧的习惯性动作。
很快,闵仟闻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抿紧了嘴唇,最终艰难地点了一下头。
“白郎中,我……”她缓缓开口,只是一个称呼就让她有些喘不过气来,顿在原地喘息了半晌,才终于说出了下面几个字,“我好像杀人了……”
白若松倒吸一口冷气,刷地大跨步到闵仟闻面前,伸出手掌捂住了她的嘴。
闵仟闻已经在油灯都没点的屋内静坐了一个多时辰了,浑身凉透,而白若松才刚刚爬了大兴国寺前头的台阶,掌心很热,猛地接触到闵仟闻的凉唇,一个哆嗦,咬牙道:“你没和别人提过这回事吧?”
闵仟闻有些懵,摇了摇头。
白若松心道她也不是太蠢,提醒道:“刚刚那话你没说,我也没听过,晓得了么?”
闵仟闻又点头,白若松才松开自己的手掌。
她手掌背到身后,有些不适应地在后腰上擦了擦手心,擦掉了手心里那种冰冷的感觉,这才坐到闵仟闻的对面,道:“你先说说怎么回事吧。”
闵仟闻做了一下心理建设,开口第一句便是:“我应当是被佘荣害了。”
她没有称呼佘荣为“尚书令”,而是直呼其名,白若松敏锐地感知到她与佘荣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虽然不知道这种变化到底是什么,但总归是对白若松有利的。
白若松从喉咙里发出了一声“嗯哼”,表示自己能明白,抬手示意闵仟闻继续。
“你应当知晓大兴国寺得慧心比丘尼吧?”闵仟闻第一句话说出口以后,喉间的滞涩感就消失了,后面的话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倾吐了出来,“慧心比丘尼最大的本事便是通算,从前就有许许多多的达官贵族来请她算卦,从未出过错,但是她如今年纪大了,便不太见客了,实在是难约。而我在封地长大,玉京没有什么根基,找不到门路,想着父亲既然与佘府交好,说不定会卖我这个面子,便托佘荣为我寻个见慧心比丘尼的机会。”
闵仟闻抬起头来看白若松:“那日大朝会散会,在宣政殿前,佘荣叫住了我,说刚好有个机会可以见慧心比丘尼,让我在今日巳正来大兴国寺。”
白若松想起来了,她的确在大朝会散会的时候,遇到过佘荣叫住闵仟闻的场景。
她当时还想着等佘荣走了就找闵仟闻说话,谁知道闵仟闻和佘荣二人肩并肩离开了大明宫,没有给她寻到机会。
“当时我千恩万谢,认为佘荣能够这么快找到一个与慧心比丘尼见面的机会,是看中与清平县主府的关系,但刚刚在这里枯坐许久,我突然想明白了。”闵仟闻顿了顿,面色明显沉了下去,“佘荣想要除掉我。”
白若松手指在自己手背上点了点,也掀起眼皮子来看闵仟闻:“她为什么要除掉你?”
闵仟闻道:“因为圣人口谕,遣我去遂州调查私铸铜钱一案。”
白若松点手背的动作顿住了。
是,她是知道私铸铜钱这事佘荣肯定占大头,可那是因为案子是她办的,且她去遂州这次本就是拿着答案写过程,没有半分难度。
如今她带回来的证据尽数上交给了女帝,中途没有经手过其他人,女帝又因为身体的原因一直没有处理这件事,所以除了云琼和她自己,其他人并不知道白若松究竟带了什么证据回来,这些证据又透露了多少东西。
大概就是因为这颗炸弹迟迟没有爆炸,佘荣便误认为白若松根本没有带回什么决定性的证据,至少没有带回足够有力扳倒她的证据,才会急切地想要除掉将要去遂州调查私铸铜钱一案的闵仟闻。
考虑到闵仟闻的身份,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莽撞了,还会开罪清平县主府——除非私铸铜钱这事里头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重要到佘荣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把这事捂住。
这里头的事情,闵仟闻又知道多少?
易宁有一句很经典的口头禅是“我是刑部司的郎中,不是算卦的”。
这句话其实很大限度上纠正了许多人对于她这位算无遗策的易青天的幻想,一个人再是聪慧,也不可能凭空捏造事实,只能从已知的消息中去筛选判断,找出最佳的可能性。
闵仟闻一定是知道些什么,才会在这种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判断。
“你知道什么?”白若松没有丝毫婉转地直接问出了口。
闵仟闻却是躲闪一般地别过脸去,抿唇道:“我不能说。”
她这句话从正面上来说虽然是拒绝了白若松,但是从侧面来看,也透露出了不少讯息。
闵仟闻既然已经在心里同佘荣决裂了,就不可能还有替她隐瞒的心思,所以她是在替清平县主隐瞒,清平县主不说参与,至少也是知情之后帮佘荣隐瞒过什么。
白若松没有强迫闵仟闻,只道:“我知晓了。”
“我在京中待的时日尚短,认识的人本就不多,深交的更是少,这其中敢于和佘荣对着干的是少之又少。”闵仟闻有些不安,“我知晓我就这样向你提出请求,却又不肯详说的姿态很是傲慢,但我也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了。你不帮我脱罪也可以,至少把事情拖到我父亲进京……”
“怎么脱罪?”白若松打断了她的喋喋不休,“你有证据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么?”
上一篇:摆烂,摆烂,摆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