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似乎一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都在这一脉上。
没必要,他已经试过了,真的没必要。
官场上的事,不是考试就能解决的。
当然了,考试也很重要,否则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纪伯章似乎想到什么,又叹口气,知道纪霆确实没什么压力,也就放心了,不过他最后还是道:“不管你考成什么样子,都是我们俩的孩子。”
“虽说事在人为,却也要顺其自然。”
等纪伯章走了之后,青竹才走进来,就差哭出来了。
大老爷平时看着那样严肃,没想到对霆少爷这样好!
怪不得能把少爷养成纨绔?
纪霆心里也是这么想的,以前他不开窍的,家里管束也少。
他娘是明牌的溺爱。
他爹是暗戳戳的溺爱。
这要养不成纨绔,那才奇怪了。
纪霆愣了一会,继续去写文章。
不过眼前这篇已经被他爹圈点得不成样子。
再看纪伯章随手写的几个字,以
及前面补充的句子,还有后面的总结,看得纪霆直接傻眼。
同样都是对礼节的解意,怎么还能写出这般文采?!
他爹的文采,还不是故意张扬那种,就是一看便知是大家手笔,气韵非常。
再看看自己的文章,两者根本没法比。
这就是榜眼的实力吗?
怪不得教不了我们啊。
纪霆把这篇文章重新誊抄一遍,放在旁边。
什么时候能写出这等文章,也算他学有所成。
这么想着,纪霆学习动力更足。
什么全族的希望,全家人的压力。
根本不存在!
他就是单纯喜欢学习,不行吗!
这话要是让学渣听到,估计想当场跳湖。
这是人说的话吗?
文夫子发现,纪霆写文章的水平突飞猛进,再加上看了许多的书,文笔也有所提升。
这个速度让文一文二都感叹:“咱们文家书院,都没有这样的学生吧。”
谁说不是呢。
说出去都没人信啊。
文一文二忽然想到什么:“老爷,咱们文家书院正需要这样的天才吧。”
说起全国各大书院。
文家书院是最近几年才建起来的。
虽说以前的文家是教育世家,却未建起自己的私塾书院,子弟们多在外面教书。
也就这十几年里,由文夫子的叔父牵头,才有了文家书院。
虽说冲着他们的名声,也去了不少学生,但想要书院名气大噪,还需要一个契机。
纪霆,能不能是这个契机?
此话一出,就见文夫子笑。
文一立刻道:“老爷,您也是这样想的吗?”
“没错。”文夫子笑着道,“这样好的学生,肯定要拐到文家书院的。”
“若是让其他人知道,纪霆的天分,只怕咱们也留不住。”
也是,他们这一代学风极盛,而且朝廷极为重视科举。
再者,还有纪家一门两进士,难免会被人觊觎。
或者说,要不是纪霆他爹纪伯章得罪首辅,会有更多人主动教学。
文二颇有些担心:“首辅那边?”
文夫子直言:“我有一学生,曾在翰林院做过编修,他跟首辅大人接触过,首辅清正不阿,不是个小肚鸡肠之人。”
所以外面说什么,因为纪伯章会连累纪霆,倒像是没接触过首辅之人的臆想。
文夫子跟纪榜眼经常下棋,也知道他的为人,想来只是政见不合,说了不合适的话,不可能真的赶尽杀绝。
所以不管怎么看,纪霆都是极适合文家书院的。
说不定还真能一鸣惊人。
不过他家书院,现在只有秀才才能去。
纪霆如今,肯定是不成的。
最少也要考上秀才。
“等明年二月看看。”
文夫子给家里写信,说过年不回去,就是要等这个结果。
只要纪霆考上秀才,又或者成绩卓然,他就能带着他直接回文家。
因开这文家书院,故而各地文家名师陆陆续续都已经回去了。
多的是夫子教学。
之前他叔叔推脱不来,也多半为这事。
他要是离开了,然后纪霆再考上了,那怎么办?
而且以文夫子的眼光来看,虽说纪霆如今的水平还不行,可距离明年童试,还有半年呢。
这半年来会如何,谁也不知道。
反正他会尽心尽力地教学就是了。
纪霆这边自然按部就班读书。
每日浸泡在四书五经里,他爹那边的书也是借了不还,反正能看多少是多少。
不仅如此,文夫子还开了书单,让纪家多次采买。
当然,也有其他孩子们需要的。
对于这点,执掌中馈的二房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是读书的头等大事,缺什么,都不能缺书。
为此三房五叔还特意去州城一趟,算是把东西都买齐全了。
五叔回来的时候,还给纪晴带了一套画笔,估计是看她真喜欢,也让她高兴得不行。
小四纪阳想要的游记,却是不能带的。
否则二房三房肯定打起来。
五叔这次回来,还带了另一样东西。
“我买的书多,那书铺老板特意问我要不要这个。”纪五叔献宝一样,把书给了纪家三兄弟。
纪霆定睛一看,《南正国宝泽七年白台州童试题集》。
南正国是这个国家的名字。
宝泽七年不用说,是当今皇帝年号。
白台州就是他们这个州了。
这就是冯长庆所说的,收集本州所有童试题目,以及案首的文章,然后由州学编纂的书?
不是说要到年底左右才能出来吗。
纪五叔笑:“正式售卖是要到十月份的,你五叔我买的书多,所以把首印版卖给我。”
毕竟他买那书,都跟科举有关。
再加上五叔为人活络,那老板也愿意多卖几本书。
纪霆道:“这是好东西。”
至少能让他们看看童试是如何出题的。
各县的情况不用说,州试的情况更能明了。
纪阳兴趣缺乏,只知道自己又要题要做了,不过纪风却想起来另一件事:“既然这本书提前出来了。”
“那咱们县县学的摸底考试,是不是也快了?”
只怕是的。
这个考试,比想象中要来得快。
果然,不到三日,就有县学来人说:“九月十二,县学邀纪家三位公子前去做做题,也算热热手。”
这里的做题,就是县学教谕等人,从这本书里面抽出题目,让前去的学生作答。
以此来看看本县学生们的水平。
也不是谁都能被邀请的,多少私塾大比较为出众,又或者稍有才名的书生。
现在八月二十七,也就是十五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