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第97章

作者:蒹葭是草 标签: 爽文 轻松 读心术 穿越重生

“什么?娴妃剪了自己的头发?”鄂婉听说之后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娴妃又没做继后,还没到断发的时候吧。

在清朝,剪头发非同小可,也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说法。按清代礼仪,只有皇上或太后去世,皇后和众妃嫔才可剪发表示哀悼,便是“国丧断发”。

如今皇上、太后健在,娴妃忽然剪头发,可以解读成“咒皇帝和太后早死”,属于“大不敬”之罪,且情节非常严重。

“这事宫里都传遍了。”

不用打听,靖秋去外面转一圈就听得满耳朵:“有人说娴妃疯了,也有人说是意外,还有人说娴妃本来想要自戕,被绯婉她们拦下才只是剪掉了一绺头发。”

这么刺激的吗?原来娴妃并没有她想象中的坚强,有耐心,也不过是个纸老虎。

中午用膳的时辰,皇上没过来,派人带话说政务繁忙,在南书房吃了。

下午靖秋又带回来一条消息:“娴妃被禁足了,绯婉和丹若还是被送进了慎刑司。”

然而鄂婉根本没心情关注,因为明玉昏睡了两天两夜,到现在都没有苏醒。

三格格倒还好,有奶便是娘,已经把“大奶瓶”鄂婉当成亲娘了,每天晚上都跟着鄂婉睡,抱走就哭个不停。

好在双生子有彼此就够了,并不怎么黏鄂婉。小九一直跟着皇上,吃住都在养心殿,非常省心。

夜里皇上过来,见三格格又又又睡在了鄂婉床上,眉心蹙了蹙,倒也没说什么。

“这几日若是忙,皇上不如把永琛送去寿康宫。”见皇上蹙眉,鄂婉不动声色将三格格往床里挪了挪。

皇上看了熟睡中的三格格一眼:“永琛聪慧,性子沉稳,已经在南书房开蒙了,每天跟着侍讲学士读书。”

鄂婉闻言吓了一跳:“永琛还不到两岁,已然开蒙了?”

有五阿哥做例,鄂婉隐约摸到了宫里皇子的培养顺序。

三岁开蒙,六岁进上书房读书,十三、四岁一边读书一边学着办差,十五岁上朝站班,二十岁左右独当一面。

提到永琛,乾隆舒眉展目,勾着唇角说:“永琛还不到两岁,却比五岁的永璇会读书,认字也多。”

永琛满周岁便被皇上带在身边,由皇上亲自指导学业。太后不止一次感叹,说皇上在永琛身上倾注的精力,不比永琏少,几乎可与圣祖爷在时的废太子胤礽相比。

八阿哥早早被送去阿哥所,他身边都是些不识字的宫女、内侍。

这样比较有失公允。

似乎被皇上看穿了心思,听他微微笑说:“今日朕让永璇先学识字,过一刻钟再让永琛学,最后让两人默写,永琛全对,永璇错了一半。”

好吧,智力上的差距确实存在。

鄂婉又问了永琪的功课,同样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永琛很聪明,但年纪太小,怕他被底下的奴才们糊弄了,朕让永琪在南书房陪他读书。”皇上十分心大地说。

永璇五岁,明年进上书房读书。永琛不到两岁,让永璇陪永琛读书还说得过去。

永琪今年都十岁了,正是读书进益的好时候,怎么能让他放下学业陪永琛这个小娃娃读书?

鄂婉想要说什么,转眼见皇上梳洗去了,等人回来才接上话头。

听她说完,皇上挑眉看过来,直白道:“陪太子读书,多少人求都求不来,永琪被挑中是他的福气。”

永琛刚出生的时候,皇上便流露过类似的意思,并未明说。今夜当面锣对面鼓地讲出来,唬得鄂婉赶紧让屋子里的人都退下。

翌日,鄂婉叫了愉妃过来说话,与她说起了皇上对永琪的安排,没提太子的事。

愉妃闻言先是吃了一惊,进而大喜:“娘娘在月子里,不知道阿哥所的事也正常,四阿哥、六阿哥和八阿哥争着给九阿哥当伴读。皇上先挑了与九阿哥年岁最近的八阿哥,永琪羡慕得跟什么似的。”

鄂婉好奇:“这有什么好羡慕的?”

想到陪九阿哥读书的人换成了永琪,愉妃脸上全是笑:“上书房里的先生都是翰林院的老儒,如何能与南书房里的侍讲学士相比?那些人可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平日跟在皇上身边答疑解惑,所知所讲全是实打实的经略治世的文章。”

“可永琛还不到两岁,永琪跟在他身边能学到什么?”南书房里的先生虽好,奈何学生太小,鄂婉不理解。

愉妃朝她眨眨眼,压低声音说:“娘娘可听说过陪太子读书?”

鄂婉:“……”

明玉昏睡几日终于醒来,正在她苏醒的那一日,娴妃因谋害皇嗣、断发大不敬等罪名,被降为贵人,迁居畅春园与纯贵妃、嘉贵人作伴去了。

与此同时,傅恒查出娴贵人的阿玛讷尔布参与了伪抄邸报,令皇上震怒,将辉发那拉氏全族流放。

鄂婉想替明玉求贵妃之位,被明玉婉拒了:“别费那个力气了,我并不得宠,携一女求贵妃位太过勉强。”

于是鄂婉求了皇上,把明玉的功劳加在三格格身上,封了她做固伦公主。

两人做完双月子转眼到年关,在这期间明玉的身子一天一天好起来,可不管她怎样讨好三格格,三格格都只认鄂婉。

“咱们三格格有福,注定是固伦公主的命。”在明玉想要抱三格格又一次被无情拒绝后,常欢苦笑着给自家娘娘解围,顺便奉承鄂婉。

妃嫔所生的女儿通常被封为和硕公主,只有皇后生的公主才有资格成为固伦公主。常欢所说的“固伦公主的命”,暗指鄂婉将来封后。

这时永琛撩帘跑进来,身后跟着一长串人,瞧瞧额娘怀里的小妹妹,再看看炕上相拥而眠的两个弟弟,和一脸落寞的敏娘娘,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利索脱鞋上炕,扑进敏娘娘怀中,嘴里说着:“额娘只疼三妹妹,我给敏娘娘当儿子好不好?”

明玉感动得热烈盈眶,抱着永琛儿一声肉一声,鄂婉看着好笑:“我把永琛换给你了。”

明玉抱着永琛,脸上全是为人母的满足:“那敢情好,算起来还是我赚了。”

众人都笑。

三格格缠着鄂婉这件事,为之烦恼的不止明玉,还有皇上。

鄂婉生永琛的时候,出了双月子便能侍寝。等到双生子落地,产程同样顺利,月子里恢复得也很好,不出意外很快便能侍寝。

谁知半路杀出一个三格格来,日夜都要跟着鄂婉睡。

“敏妃在御花园替你挡了一下,你也竭尽全力护住了她,和她的孩子。现在敏妃做完了双月子,三格格也缓过来了,总住在翊坤宫算是怎么回事?”又一次夜里被三格格踢醒之后,乾隆有些烦恼地说。

鄂婉将三格格换到靠墙的那一边哄睡了才道:“敏妃的孩子,难道不是皇上的孩子吗?三格格跟臣妾亲,跟皇上也很亲呢,晚上总要挨着皇上睡。”

“鄂婉,朕是不是太纵着你了?”

乾隆还是宝亲王的时候,福晋怀了孩子,他便去别的格格屋里睡,直到孩子出了满月挪到耳房去住,福晋的身体也恢复如初,他才会跟福晋同.房。

现在可好,他成了九五之尊,反而沦落到要与襁褓小儿抢媳妇的地步。

因屋里有孩子,鄂婉让人在墙角点了一盏宫灯,借着朦胧灯光,抬眼见美人肤白如雪,丰盈如上好的羊脂玉,低头拍哄孩子的时候,眉眼低垂,仿若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

仙子此时鬓发松散,衣衫凌乱,莫名让人心情悸动,想要将她拉入万丈红尘。

手抚上她凝脂般的脸颊,从脸颊滑到脖颈,拨开寝衣,露出下面醉人的春光。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美人如斯,春光无限,他不由触景生情,轻.吟出声。

循着男人的目光低头,鄂婉脸颊发热,抬手想要将被剥开的寝衣合拢,却被人捉住手腕,拉到怀中。

“皇上,这里有孩子。”鄂婉羞得不敢看他,只回头看孩子。

又拿这个搪塞他,乾隆连人带被抱起来,大步朝外间走去。

大约是相思太久,两人都有些难耐,直闹到三更天,听见屋中孩子的哭声才停下。

“等会儿让人把水盆端进去。”鄂婉来不及清洗,只抓起寝衣套上,趿鞋往里间跑。

快跑到里间门口,腿似乎软了下,脚步有些踉跄。

就是这一下踉跄,让乾隆心里莫名生出了一种偷.情的快感。

都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原来是这种感觉。

乾隆迷恋上了这种感觉,经常半夜才来,抱起鄂婉到外间欢.好,然后被孩子的哭声打断,仓皇收拾残局。

有一回闹狠了,鄂婉累得起不了身,轮到他匆忙套上寝衣跑去里间哄孩子。

更刺激了。

然而好景不长,三格格夜里总找不见额娘,似乎感受到了鄂婉被人分了心,不再只黏着鄂婉,开始接受明玉。

过年的时候,被明玉成功留在身边睡了一宿,夜里再不肯找鄂婉。

明玉就住在鄂婉隔壁,夜里皇上过来时动静不小,她如何不知。

宫里没有皇后,贵妃摄六宫事,过年这段时间鄂婉忙到飞起,晚上还要承宠,实在辛苦。

鄂婉在外头忙,明玉就帮她管着翊坤宫的大小事务,直到年过完才请辞,非要抱着女儿回储秀宫。

“反正住了这么久,索性等春日暖和了再搬吧。”

三格格在翊坤宫养得白白胖胖,别看是早产,在大动作上并不逊色足月落地的双生子。

反倒是明玉最近帮着她干这干那,都累瘦了,鄂婉想留她在身边补足了精气神再回去。

鄂婉的心意明玉领了,但明玉表示留下也补不了精气神,鄂婉问为什么,明玉看她:“晚上动静越来越大,睡不着。”

鄂婉:“……”

春暖花开的时候,鄂婉手握三子晋封皇贵妃,前朝后宫再无一人反对。

第78章

鄂婉怀着双生子的时候,太医院开始研究牛痘,到双生子快满两岁,首批牛痘疫苗问世。

相当于把后世的技术与当时的生产力嫁接,以太医院为据点,集结了全国人痘方面的专家,甚至一些旅居的传教士,终于做出了第一支可注射的牛痘疫苗。

恰逢南直隶闹天花,太医院立刻带上价值连城的牛痘疫苗赶往疫区,很快掐断了天花病毒的转播。

太医信心满满地去,敲锣打鼓地回,一度被南直隶的百姓视为神仙。

太医院不敢居功,把神仙的形象套在了鄂婉身上。等太医院派去的人返回京城,南直隶都传开了,说宫里的皇贵妃是痘疹娘娘下凡。

“江南好,好江南,痘疹娘娘下人间。西巡路上得妙药,挤出牛痘化金丹。小金簪,点臂间,孩儿不闹痘儿蔫。昔日红点爬满脸,今日笑涡映春帘。婆婆挎篮送莲藕,阿爹挥锄下田欢。都说娘娘手儿巧,种下平安满江南。痘儿圆,井水甜,歌声飘过十八弯。牛痘花开百姓家,岁岁安康乾隆年。”

永琛摇着小脑袋背完了南直隶传唱的童谣,一脸与有荣焉道:“舅舅说这首童谣是南直隶的百姓为额娘所做,舅舅还说南直隶好多个痘疹娘娘庙都换成了额娘的生祠。”

“舅舅?”鄂婉诧异地看向皇上。

不等皇上开口,永琛已然笑道:“是小舅舅,他被皇阿玛调来南书房教我和五哥读书。五哥可喜欢小舅舅了,每天缠着他问这问那。小舅舅去过好多地方,还写了一本游记,皇阿玛也在看呢,说很有趣。”

“皇上,九十四还年轻,哪里教过学生?”

真不是鄂婉谦虚,九十四从小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寄情山水,边游玩边读书,与宫里对皇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教育理念南辕北辙。

“朕试过九十四的学问,给永琛启蒙,教永琪读书绰绰有余。”

乾隆本人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受害者,当年为了完成皇玛法安排的学习任务,他背书背到喉咙破裂出血。

当时他就在想,还好他不是皇玛法的儿子,不然早疯了,可能都熬不到二伯那么大岁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