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149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机械主要可以运用在几个环节,第一是削皮切条,第二是热力烘焙,第三是调料搅碎,第四是自动包装。

热力烘焙不管在口感和成本上都不如现阶段自然晒干来的出色,只能在阴雨天的时候作为补充,目前的烘焙房已经可以满足。

而她们家的包装有点麻烦,得将木瓜丝装罐,还得贴进卡片,光是装罐的精准度上,一般的机器就很难达到,因为木瓜丝与酱汁调味料的具体克重与比例上就有要求,她们平时都是用电子小称看着装的。

也许现在已经有可以满足这个要求的包装机器,但是价格肯定很高,不划算不划算。

那现在就剩削皮切条和调料搅碎这两个步骤可以发展一下了。

这种需要资源的问题,请找万能的小胖哥,苏渺一个电话,小胖哥立刻到店。

其实现在外头的人已经不喊他小胖哥了,改口喊小潘哥,因为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健康饮食和运动,已经没有那么胖了,只是有些微微丰润而已。

不过咱们渺渺是经过他特许不用改口的,毕竟情分在这呢,和别人不一样。

苏渺塞给他一把炒花生,直接把他带到了作坊。

小胖哥在晾晒架中间转来转去看了一圈,回到屋檐下对苏渺说:“行啊!小苏老板!闷不吭声搞了这么这么大个作坊,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你,我还不知道你们木瓜丝的生意都已经做得这么大了。”

对小胖哥,苏渺也不用像在人前一样谦逊有礼,直接骄傲的说:“嘿嘿!厉害吧!这还只是开始,我要将木瓜丝发扬光大,多多的卖到外地去!”

“厉害厉害!真有你的,还能想得出集卡兑奖这样的活动,现在我们公司员工好多都在集,有几个就差那么两三张了。”

苏渺偷偷笑了笑,可不是嘛,两张稀有卡可不是那么好得的。

苏惠和三个员工正在干活,她和一个正在弄调料,另外两个在处理新一批的木瓜条。

苏渺向小胖哥简单说了一下制作木瓜丝的大致流程,然后单刀直入的说:“小胖哥,我这发展道路上可少不了你啊!我也不拐弯抹角,今天找你来就是有事想请你帮忙。”

小胖哥毫不介意的回答:“有事说呗,吃人家嘴软拿人手短的,我吃你家东西可不少了。”

苏渺指了指放在一旁的搅碎机,说:“我们目前做木瓜丝除了用这个搅碎机,其他程序都是纯手工的,我觉得这样的效率有些慢,想托你帮问问有没有合适我们用的机器。”

小胖哥细问:“那你具体想要什么功能的机器。”

“按目前的工序,我想要一个自动切条机,和一个自动搅碎机,切条机是用来将木瓜切成条之后方便晾晒,搅碎机是将辣椒蒜头之类的调料打碎,这两个工序现在费人又费时。”

小胖哥看了看正在呼呼转着搅拌机的婶子,点了点头,说:“确实挺费劲,这么多的调料,即使你惠姐和这个婶子轮流,转一天下来产量也有限,手臂也得抬不起来了吧。”

“对啊!你说有没有那种电动的搅碎机?把调料往里一倒,插上电就能自己工作的。”

小胖哥拍了拍脑袋,说:“欸!还真有!你知不知道丰收食品厂,之前我和我舅去参观过,他们那就有电动的搅碎机,不过他们是用来打肉沫做香肠的。”

他停下来又想了两秒,笑道:“巧了不是!你要的东西他们全都有,有一个车间是做红薯干的,就是要把红薯切成条之后烘干,我进去看过可快了,往里一扔两秒钟就切好了,不过他们切的那个条比你们的要大好多,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用。”

丰收食品厂?苏渺尴尬了两秒,之前被他气走的那个郑经理,不就是丰收食品厂的吗?而且为的就是这木瓜丝。

苏渺将之前的事跟小胖哥一说,小潘哥也朗声笑了起来:“哈哈哈哈!原来这么巧啊!你们都已经打过交道了,这有什么要紧,他们用的机器也是买的,又不是他们自己造的。”

苏渺摸了摸鼻子,说道:“大厂子就是不一样,有这么先进的设备,要是我当时真的和他们合作,那现在产量肯定了不得,不过放弃合作我有自己的考量。”

“我知道,你从来都不做没有原因的事情,选择自己发展也好,能做话事人谁愿意去当小弟嘛!你们家又不是没有这个发展空间,看看你这几个人的作坊,做出来的木瓜丝红遍了半个邕城,之后肯定势头更猛。”

苏渺自己吹牛不脸红,别人来夸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小胖哥,别夸我了,我都遇着难题了,那机器,你有没有办法帮我弄到?”

小胖哥说:“这不难,我们和他家是有合作的,经常去和他们老板喝酒,这几天我再去,直接问这机器他们是在哪买的,要了路子来我们自己去买不就成了嘛?反正我和他们家生意上没有冲突,他不会有什么防备的。”

“小胖哥!这事儿可全靠你了!哎呀呀!我就说没有我小胖哥解决不了的嘛!都是小场面!”

苏渺吹捧的语气实在过于夸张,不止小胖哥,作坊内的所有人都忍不住低头偷笑了。

第284章

买机器的事情交给了小胖哥,苏渺又琢磨起了原材料的问题。

蒜头和辣椒之类的调料市面上一年四季都有,只是按这不同季节价格有涨跌,问题不大。

但是木瓜是靠二伯父在村里收,他们这里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木瓜种植的农户,都是零散种植,而且品种参差不齐。

木瓜收回来要经过去皮去籽,晾晒缩水,即使之后还要在进行略微泡发和加入料料,要制成一瓶木瓜丝,也需要将近一斤的木瓜才能制成。

随着销量和产能的增加,对于木瓜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还单纯用目前的收购方式,苏渺觉得有些被动。

于是她产生了能够以自家批量种植为主,向散户收购为辅的想法。

她和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苏元正觉得这是一个可行之策,但是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

“渺渺,首先我们家没有地,要种得租地,还得雇人来管理,而且如果从小苗开始种,得两三年才有收成,这中途的成本不少。”

“爸爸,我想回去问问二伯和二伯母愿不愿意负责这一块,他们有地也可以做管理,平时可以请帮工,祥哥和嫂子就挺合适的。

至于种植的话我不打算从小苗开始种,我们可以去向散户收成树或半成树来种植,前期投入会比较大,但是如果顺利,半年之后我们就能有稳定供货的木瓜基地了,不过专业技术我不了解,能不能这么种还得向农科站咨询。”

这是一件长远的大事,具体的落地实施还得靠二伯和二伯母,打电话一句两句的说不清,所以苏渺决定回一趟苏家村。

自从苏裕和江锋毅可以挑大梁之后,苏元正也自由很多,陪着苏渺回去了。

二伯接了他们的电话说要回去,也没具体说是因为什么,而几个小时后他们就到了。

二伯骑着三轮车出来接,问道:“怎么突然回来了,有什么事情要办吗?”

“二伯,我们有事要跟你和二伯母商量,电话里说不清,就直接回来了。”

“哦哦,好,那我们直接回家去,你二伯母在家呢。”

苏渺和父亲到了二伯家,先去看望了三婆,等二伯母也进来坐了,便将种木瓜的想法跟他们说了说。

批量种木瓜给作坊供货?这倒是新奇,木瓜不是经济作物,他们这里还从来没有人大量种植过。

这新思路让二伯和二伯母一时没反应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但是三婆开口就是称赞:“这法子好!自己手里有货,心里不慌,作坊的原料和成本也能稳定。”

苏渺笑眯眯的说:“三婆你也支持我的想法?”

“当然支持,我们渺渺就是顶聪明的,要想成事就得看得长远,凡事得做到别人前头。你能想着你二伯和伯母,肯交给他们来做,是你对他们的情分,至于他们想不想的通就看他们的悟性了。”

三婆直接在儿子儿媳前这么说,把两人都逗笑了,二伯说:“妈,您这是拿话点我呢!我也没说不干呐,我都已经在考虑该怎么干了。”

二伯母也说:“是啊,妈,您还不知道我嘛,这么大的便宜渺渺给了我们,那里有推出去的,我们有地又有力气,渺渺指哪我们就打哪!”

既然二位表了态,这事儿也算是成了一半了,不过三婆又开口道:“但是有一点,你们得和阿志两公婆分开来。”

二伯一惊,连忙说:“啊?妈,你要让我们和阿志分家?他是大儿子,以后要给我们养老的,这怎么分?”

“说是分家,也不是分家,现在时代不同了,也不像解放前那样一个大家长把着家里所有的钱,几个孩子们赚到的钱现在不都是在他们自己手上吗?

我指的是你们和阿正渺渺合作的这个事,这个种植管理是由你们来做,不是由我们一家来做,以后如果阿志两公婆要是去帮忙,就按帮工来算,不能让他们做主,也不能少了他们的工钱。

我们做老人的要把这些理清楚,以后等我们不在了,孩子们都不会因为这些吵架。”

苏渺在一旁听着,觉得三婆真是睿智极了,看得也通透,怪不得二伯一家的孩子都是好的,教育真的很重要。

二伯细想了想,说:“我晓得了,现在家里开了小卖部,也还有庄稼,就让阿志他们忙活这些就够了。村尾靠近溪边我们有块地,光线好浇水也方便,就是没那么肥,种木瓜树不用那么肥的地,那边就刚好合适。

之前种的菜,现在都长起来了,把菜一收就能空出地来,那我们这树要去和好几个村的人收才行吧,要怎么挖过来还是个技术活儿。”

苏渺微皱着眉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这些农业知识我不太懂,光靠自己蛮干不太行,我想明天去农科站咨询一下,那有专业的农艺师,可以给我们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这样成功率会更高。”

原本一直坐在旁边安静聆听的苏元正说道:“专业的事情还是得由专业的人来指导,来之前我联系了一农业局的朋友,他说已经帮找好了人,打过招呼了,一位也是姓苏的农艺师,大学学历!听说虽然才三十出头,现在已经是农科站的技术骨干了。”

苏渺惊喜又崇拜地看着父亲,嘴里还忍不住夸赞道:“爸爸!你好厉害!还认识农业局的人~”

“嘿嘿嘿,再怎么说也在厂里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在宁县也是认识一些人的。”

二伯拍着胸脯说道:“行!明天我骑三轮,和你们一起去!我把我这地的情况和专家说说,问问能不能种,要是可以我回来马上收拾起来。”

于是,事情大致先这么定下来,至于怎么开展,还得明天问过了专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规划。

毕竟这和在自己门口种一两棵木瓜树可不一样,要进行批量种植,选地,选品,栽种方式,后期养护,都是技术活儿。

第285章

农科站主要职能是直接面向农民,负责一个地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指导农民生产,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生产、振兴农村经济服务,在现在,农科站的农艺师们还是很有水准的。

因为苏家村是宁县下属的乡村,所以负责他们的农科站就设在宁县,第二天,三人吃了早餐,八点钟就出门了。

苏元正熟人介绍的农艺师小苏出来将他们迎进了办公室,小苏个头不高,身形也有些瘦弱,但是人很精神,平时对待来访的农民都很热情,下属乡镇的不少农民都知道他,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因为在科里担任扶农的组长,所以一般农户们都称呼他苏组长。

请几人坐下后,他十分感兴趣的问:“我听韦科长说,你们想大量种植木瓜?是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了吗?”

既然来了,又有求于人,事情肯定就要讲明白,苏渺说道:“我们家有个做木瓜酱菜的作坊,四季都需要木瓜供应,现在我们主要是靠向农户们收,因为农户们也都不是专门种植的,所以货源不太稳定。

为长远计,我们想自己种植一部分,不够的缺口再向农户们收,但是规范种植毕竟和以前的散种不相同,我们不太懂种植技术,所以想来和您请教。”

苏组长并没有因为苏渺看起来年纪轻就小看她,他在大学里见过不少年纪轻却很有想法的同学,他们的共同点是接受新事物快,想法大胆又新颖,是这个时代所急需的新兴力量。

见他们确实没有什么经验,苏组长详细的给他们说了说目前木瓜种植的情况。

“其实木瓜分为土木瓜和番木瓜,我们南方种的比较多的是番木瓜,也有少量种土木瓜的,你们用来做木瓜酱菜的应该是番木瓜吧?”

苏渺点点头:“是的,用的番木瓜,而且是用未完全成熟的青木瓜来做。”

苏组长肉眼可见的兴奋,他说:“这个番木瓜可生食也可熟食,也可切片晒干,营养丰富,还能以果实入药,其实是很不错的作物,不过前期培植时间比较长,你们有这么长期的预算投入吗? ”

“我们有个想法,如果进行成树的移植是否可行,移植的成功率如何,能否缩短前期种植时间。”

苏组长想了想,摇摇头说:“成树的确可以直接移植,但并不是看中了直接挖出来搬过去种那么简单,如果要保持较高的移植成功率,得提前选树,还要提前断根,之后再移植到新的种植地。从断根到中途运输,再到重新种植和后期养护都很讲究,要是中途出了差错,就前功尽弃了。”

二伯听后失望的说:“那之前想的就不行了,还得重新种,我家前面那棵木瓜是十年前种的,记得那时候种了两年多才吃上。”

就当他们觉得这个计划也许要泡汤了的时候,苏组长笑道:“大哥,成树移植困难,还有别的种植办法呀,以前种植的方式比较传统,现在都科学起来了,长得快,而且现在番木瓜有新品种,和以前的不一样了,可以实现早熟早采摘的。”

苏渺眼前一亮,说道:“苏组长,可以和我们说说新品种的种植吗?”

“你们稍等一下啊。”

苏组长站起身走到资料柜前,用钥匙将柜门打开,翻找了片刻后,拿出一份材料。

他将材料递给苏渺,说:“你们可以看看这一份材料,有一个叫穗中红的木瓜品种,是羊城果树科学研究所于1972年培育,它的特点就是早熟、丰产、优质,比岭南种早熟30多天,花性较稳定,前些年在羊城已经开始推广栽培了,成效是不错的,上面都有具体的数据。”

苏渺捧着资料,父亲和二伯凑上前去一起看,穗中红是以岭南6号作母本,以结果能力强的中山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穗中",再以"穗中"为母本,以"泰国红肉"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穗中红"。

资料内容很详细也很繁复,让他们这些门外汉看的有些眼晕,苏渺尽量从中提取出重点。

按照已有的种植经验看,这个品种营养生长期短,一年生株1.3米至1.5米,花期早,坐果早,从谢花到果实成熟所需的时间,因花期不同而不同,夏天开花时果实成熟期只需要4-5个月,冬天开花则需要半年,而通过控制花期和授粉可以达到全年采摘的目的。

花性较稳定,高产稳产,平均单果重约1.2千克,果形美观,口感硬度适中、味甜清香。

哇塞!这简直是苏渺的梦中情瓜啊!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