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157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珠城除了海滩,最有名的就是珍珠了,这里的珍珠被称为南珠上乘品,自秦始皇时代起,南珠就成了朝廷贡品,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价值,也衍生出了不少古老传说。

历史上称"珠城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而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古时南珠也被称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这很好的体现了南珠圆度好,粒粒放光,颗颗走盘。

所以父女俩在珠城最后的一站就是赫赫有名,游客必到的珍珠市场,其实珠城有不少卖珍珠的地方,有陈康平带路,他们自然是找到了规模最大、款式最齐的那个。

一踏入市场,苏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简直是一派珠光宝气,像坠入璀璨星河。

一个个摊位上摆满了珍珠,或散放着,或串成串,制成首饰,大小不一,色泽各异,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顾客。

她能理解为什么传说中的龙为什么是住在海底了,因为它们喜欢闪闪发亮的东西啊,还有什么能比这些明珠更亮呢!

市场里有专门做批发的,珍珠按大小,光泽和圆润度分为不同的等级,极品大珠被挑出来单买,而大多“泯然众珠”的,也按不同的等级包在袋子里称斤买。

自然还有很多店家是卖首饰成品的,雍容或娇俏的项链,不同样式的耳饰,精致的手链和华丽的珍珠胸针,每一件都散发着温润而迷人的光泽,工艺更是巧夺天工。

因为数量实在是多,没办法像百货大楼精品柜那样一样一样的摆放整齐,很多时候是在一堆珍珠里空出一块地摆着,一副配不上售价的“随意感”。

苏渺拉着爸爸在各个展柜间穿梭,时而驻足惊叹,时而轻声细语地和父亲分享着自己的喜爱,苏元正也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对这些珍珠制品的赞赏,他细细观赏着,时不时点评几句。

陈康平则只是双手抱胸,一脸淡定地跟在后面,对于这样的场面已是见怪不怪了。

苏渺看中了一条珍珠项链,珍珠大小中上,正圆,光泽度好,款式是最简单的满串。

摊主是个年纪不算大的阿姨,脖子上也带着一串珍珠项链,那些珍珠比苏渺手上这串的要大上一圈,她招呼苏渺:

“姑娘你眼光真是不错,这个大小的珍珠项链最适合你这样的年轻人戴,活泼!你看看这珠子多亮啊!是精品来的!”

苏元正问:“老板娘,这串珍珠多少钱?”

“先不说价格,先给姑娘戴上试试,戴得好看,喜欢了再买嘛!”

摊主动作快得很,一下子就把苏渺手中的项链撸走了,随后戴在她的脖子上。

戴好后,从椅子下方抽出一面大镜子对着苏渺,说:“哟!你可真是白,肯定不是本地人,你这么白再配上这珍珠太漂亮,欸!你们说是不是。”

她转头喊旁边相熟的摊主,好几个摊主转头过来看,都纷纷点头:

“这姑娘是真好看,这条项链衬得上你的!”

“是啊是啊,再配一串手链就更好了。”

……

苏渺并没有在她们的称赞中飘飘然,而是淡定的摘下项链,朝陈康平使了个眼色。

陈大伯!接下来就是你的主场了!

陈康平接过苏渺手中的珍珠项链,仔细的看了看,用本地话问:“多少钱?”

摊主一愣,说:“不贵不贵,88块。”

“哦哟!你抢劫啊!10块!”

摊主被陈康平的砍价吓坏了,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下,咳了好几声才停住。

“大哥!你倒是让我赚点钱啊!10块我船都要被亏掉了!这是你外地的朋友?看在你面子上,68块拿走!”

陈康平一步不退的说:“10块你还不赚啊?这又不是什么难搞的设计,珠子洗一洗钻个洞穿起来就行了,还能蒙得了我?”

“没有设计但是这个珠子难得啊!我们都是去捞野生珠,很辛苦的!”

陈康平指了指摊子里堆积的珍珠,说:“屁咧,你捞野生珠能捞的起这个多的货,都是养的,而且这串上面细看还有一些小生长纹,不是极品珠,10块卖了得了。”

“真不行!大哥你们再加一点吧,48我就卖了。”

“48?这么难听,最多12,不卖就算了,我往前面走一点有熟人,和他拿批发价。”

说完他将手里的珍珠放回桌上,往前走,苏元正和苏渺也很配合的跟着走。

等他们走了几步,像是真的不会回头了,身后的摊主才着急的大喊:“卖了!卖了!哎哟!就当交个朋友了!”

从68砍到了12块钱?苏元正乐滋滋的掏钱。

摊主一边念叨一边把项链交给苏渺:“大哥你也太会砍价了,我真的是大出血啊!亏死了!”

陈康平可不听她的鬼话,说:“盒子呢?袋子呢?”

“什么!12块钱还要配盒子和袋子?那些都要钱去进货的窝!”

“这不废话,哪有卖项链不配盒子的,那让姑娘回去放哪里啊?放桌子上刮来刮去的不坏了?”

“你……你可真是周扒皮!”

摊主不情不愿的拿出礼品盒和礼品袋,盒子是粉色的丝绒质感,上面没有任何商标,是摊主们批量进来装饰品的。

苏渺开心的拎着精致的小袋子,又逛了好多家,又买了不少的饰品,没打耳洞也要买的耳饰,胸针,还给自己的小姐妹们每人买了一条珍珠手链,手链用的珠子更小一些,戴在女孩子纤细的手腕上很秀气。

还让陈大伯帮掌眼,买了一条“高货”项链。

有陈大伯这个砍价专业户在,自然要多买一些啦!要是平时自己来,是不可能有这个价格的。

还在最后一个摊主那里捞了一个大袋子将买到的珍珠饰品都装了进去,这么豪横,像是来进货的样子。

第300章

第二天上午,父女俩就要出发回邕城了,苏渺和父亲商量要多给陈大伯一些辛苦费。

毕竟这几天要是没有他,两人也没办法玩得这么尽兴,而且总是在他家吃海鲜大餐,省了不少的花费。

直接掏钱出来就不好看了,苏元正去前台买了一个信封,往里面装了一百块钱,然后在信封上写了祝福语。

陈康平来送他们去车站,还打包了一堆海产干货让他们带回去,连沙蟹汁都包了一坛。

用绳子绑好,放进有干草的纸箱里,一会儿放到行李舱。

苏元正见状,又悄悄往信封里塞了一百块钱。

到了车站门口,苏元正说:“陈大哥,就送到这里了,这几天辛苦你带着我和渺渺转了这么多的地方,我们玩得很开心,这是给你的辛苦费,别嫌少。”

陈康平看都没看信封,将他的手推回去,说:“这是干什么!都是朋友,招待你们玩一场我也高兴,要什么钱呢!”

“这不行,我们事先都说好了的!一定得拿!这么多天了,有吃有喝,还有钱!”

“诶!刚开始我不知道渺渺和光耀是同学嘛!再说了这几天我们都是兄弟了,不能拿钱!拿钱你就是看不起我这个陈大哥了。”

话都已经说到这了,再拉扯就不合适了,苏元正将信封递给苏渺,又和陈康平说了几句。

父女俩来时只有一个行李袋,离开时大包小包的,陈康平一边挥手一边说:“有空再来啊!还有好多地方没去,好多好吃的没吃。”

苏元正回应道:“好好好!有空一定!”

目送他们进了车站,陈康平就骑着摩托车回家了,到了院子陈婶子问:“怎么那么快?送上车了吗?”

“送到车站门口,小苏不让送进了。”

陈婶子嗔怪着说:“你真是的,人家说客气话你还真不送了,那么多东西怎么提啊,渺渺比你仔要小好几岁呢!”

陈康平摆摆手说:“不要紧,小苏不会在意这种的,渺渺也乖得很,以后要有大出息的。”

一会儿要去给商店送晒好的鱿鱼丝,陈光耀想着自己在家就去送,让老爸能休息一下。

搬着两大袋鱿鱼丝要放进车斗里时,看到里面似乎有什么东西,他放下鱿鱼丝将东西捡起来,朝老爸喊:

“爸!这里有个信封!”

……

大巴渐渐驶离珠城,看着一路上有几个工地,苏元正感叹道:

“珠城这是真的要发展起来了,那天听你陈大伯他们说,上头要招商引资,在这里盖商品房。

商品房,多新的词啊,以后大家只要有钱,不用苦苦的等分配就能买到新建的楼房。

渺渺,你说我们到时候抢先来买一套,之后会不会升值得很快。”

苏渺笑了笑,说:“爸,你还能投资房地产呢?我们又不常来海边,买了还难打理,不如努力赚钱,等我去京城念书的时候买一个四合院。

那里皇城脚下人杰地灵,而且我更喜欢这种有历史有年代感的房子,倒是没有那么渴望住楼房。”

苏元正向来是女儿要什么都答应的,他点点头,说:“好,那爸爸努力挣钱,等你明年去了京城读书,就去买一间四合院。”

苏渺将视线再次投向窗外陷入了沉思。

现在的几个工地还只是小打小闹,真正大刀阔斧还得在1990年以后。

1984年,被列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最后一站的珠城,还只是个与县城规模相当的地级市,建成面积仅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到14万。

因基础薄弱与各种条件限制,珠城起步发展之初就异常艰难。

一直到90年代初期,珠城的市容市貌、经济实力和规模大小都与其他十三座沿海城市相去甚远。

直到1990年新ZHENG策的出台,使得珠城掌舵者看到了发展的希望,这座南国边陲小城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

1992年开始,一场房地产热潮席卷了整个珠城,以土地“引凤筑巢”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涌入。

房地产进入白热化,全国有35个省份、城市来此设立办事处,共同参与北海的开发建设。

最多时全国有400多家建筑公司进驻珠城,142家甲级规划设计院来此开设分院。

90年代初的那轮房地产热,让当时只有20万人口的珠城成为与琼省、深城齐名的房地产热点地区。

短短两年时间里炒地越多资金也越多,房价飞涨,房地产开发规模足够200万人生活,但是珠城实际常住人口只有20多万,加流动人口不过50万。

没有强劲稳定需求市场和雄厚工商业为后盾,这个珠光色的泡沫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脆弱。

1993年6月24日,上头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全国信贷规模急剧紧缩,“击鼓传花”式的炒作资金骤然断源,400家开发公司自动消失,市场泡沫崩溃。

五个月不到,珠城依托房产经济支撑起来的繁荣景象,轰然坍塌。

与此同时,当宏观调控把地产业从珠城经济体系中强行剥离后,珠城非常规发展的经济奇迹就破灭了。

当时大学时她来旅游的时候,除了美丽的海滩,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在市区随处可见的“半拉子”工程,荒草没膝,风雨剥蚀,使城市显出一片颓败。

一场热闹非凡的“跃龙门”之后,珠城留下了130多万平方米的烂尾楼,潮退后的萧条,和外界关于“珠城现象”的复杂评价。

不过,上一世终归是上一世,既然她能够重生,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不会全无变数。

也许会有一群能人横空出世,能带领珠城避开那个旋涡。

但苏渺很清楚,这些人应该不会包括自己,有多大的胃就吃多少的饭。

重来的机会难得,她希望稳中求进,在守好自己一番小天地的原则下,尽自己所能为周围的人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