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这几头猪仔看起来也不算很小的,这一片没有什么豺狼虎豹的,他们自己也能活得下来,就放过它们吧。”
“要不然让狗把它们赶得远一点,不在这一块吧,要不然大了又要下山来了。”
“行!那就把它们赶到远一点的林子里去。”
第384章
转回来说村子这边,吃过早饭之后,虎子就领着一众小朋友去地里窑红薯和玉米。
今年村子里突然流行起了养鹌鹑,于是大人杀鸡的时候顺手杀了几只,让孩子们随便弄,只要弄熟别拉肚子就行。
孩子们年纪不大,却是搭窑的好手了,苏渺唯一需要动手的就是给鹌鹑调味。
她用家里现成的调味料做了简单的酱汁,将鹌鹑整只抹匀之后包进厚厚的粽叶里,接下来就交给温度和时间了。
有了这个火窑,孩子们连午餐也不用回去吃了,就田间玩几个小时。
下午三点,通往山里的路上出现苏元正他们的身影,一边扛着猪,一边大大声的聊天,远远就能听到声音。
孩子们看到他们都是激动的跳起来。
“回来了!猎猪大队回来了!”
“好多头大猪!!我要去告诉我妈!”
苏渺也跟着跑过去,看到父亲提着一只约20斤的小猪。
好奇的问:“爸,连小猪也打回来吗?”
苏元正笑着回答:“原本是不打小猪的,想把他们赶得远一点,这头有点笨,跑错了路,把腿给摔折了。反正放它在那也活不了了,还不如捡回来。”
二伯美滋滋的说:“渺渺,今天大黑和大黄可是立了大功的,大家商量过了,这只小猪格外奖励给我们家,你想怎么吃?”
“小猪的话……烤乳猪!烤乳猪好吃!”
“行!它现在还没死,先养起来,明天让你七伯来做烤乳猪,以前你七伯的这门手艺可是很出名的!”
所以等“猎猪大队”回到村里时,已经得到消息的村民们都涌了出来。
孩子们兴奋地在人群中奔跑,大人们则满脸惊叹地看着这五头体型庞大的野猪。
“原来山上真有这么多的野猪啊!太厉害了,打了这么多!”
“哟!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要不然哪天一起闯到村子里可不得了。”
一些没去的村民看到这么多头猪,也开始懊恼了。
心想要是自己也跟着去就好了,这么多的人,自己混混水也能分到不少的肉了。
几头大猪被一字排开摆在村委办公室前,四伯大声说道:“今天大家伙儿上山一共打到了5头大野猪,经过商量,我们决定这样分配。
三头猪给今天上山的人平分,剩下来的两头拿来摆席面,大过年的让全村都同乐。”
四伯的话一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与欢呼。
四伯摆了摆手,让大家听他说完:“但是要摆席面,光有猪不行啊!还要有米有菜有其他的肉菜,锅碗瓢盆和柴火也都要有。
这些大家要出出力,就等于是全村一起过年了!”
“这简单!每家把自己吃饭的大圆桌拿出来,搬到晒谷场上去!然后把自家准备着今晚吃的肉菜拿出来,这不就够了!”
“是啊是啊!我今天刚去网的鱼,多的很,一会儿全拿出来。”
“我家拿一只鸡和两只鸭。”
“我家出鹌鹑来炖汤行不行,今年养了一大群,还有菜地里的菜随便来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瞬间乱了起来,四伯赶紧说:“这样吧!谁家能拿什么东西的,到德飞这里来登记,然后统筹安排,要不然闹哄哄太乱了。
这几头猪扛到河边去处理,阿裕,你带上今天上山的名单,我们来分肉了!”
因为猪已经没动静了,所以不算血腥,孩子们便没有被赶走,所以苏渺也跟着去看分猪肉。
村里的宰猪好手都出动了,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随着长辈们稳健的动作,猪肉被一块块分割开来。
一头猪,除去脏物,能分的能有一百多斤,三只猪加起来能有将近四百斤,三十个人,每人能分十来斤。
当然,猪身上的部位不同,价值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团结的村里这都不是大问题,一切商量着来就行了。
分好了那三头猪,另外两头也分解好了,清洗好用大筐背到晒谷场上。
这边巨大的铁锅被架起,干柴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燃烧着。
大家已经把家里的食材搬了出来,且分工明确,有的搬桌椅布置位置,有的忙着洗菜切菜,有的在准备调料,为即将到来的杀猪宴做着准备。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他们好奇地看着大人们忙碌的身影,时不时伸手摸摸那新鲜的猪肉,眼中满是新奇。
一些大点的孩子还主动帮忙,跑去提水,或是给灶膛添柴。
傍晚时分,阳光开始变得金黄,给忙碌的晒谷场营造出一层温馨而又美好的氛围。
袅袅炊烟从大铁锅下的灶膛中升腾而起,与天边的晚霞相映成趣。
餐桌上渐渐摆满了各种美食,主角自然是用野猪肉,有红烧肉、野猪炖粉条、小炒野猪肉、粉蒸肉等等,香气四溢,引得众人垂涎欲滴。
终于,杀猪宴开始了。
二伯站起身来,端起酒杯,大声说道:“今天是初三,比往年更特别的是,今年一开年,我们就解决了山中的隐患,将骚扰我们村一段时间了的野猪打回来了。
我们要感谢今天一起上山打猎的汉子们,也希望我们村子将来也能一直这么团结和睦。来!大家共饮这一杯!”
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纷纷响应,举杯欢庆。
随后,大家便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席间,欢声笑语不断,村民们一边品尝着美味的野猪肉,一边分享着今天打猎的趣事。
今天上山的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与野猪搏斗的惊险瞬间,听得孩子们眼睛都直了,不停地追问着细节。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村子里的老艺人也被请了出来。
他们拿出各自的乐器,一时间,悠扬的乐曲在村子上空响起。
有人开始起身跳舞,其他人也纷纷加入,晒谷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杀猪宴持续了好久,天黑之后又亮起了大灯,大家在这烟火人间中,尽情享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与团聚,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和疲惫。
第385章
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却显得有些落寞。
魏玉峰今年10岁,他们家是二十年前才迁来苏家村的外来户,在村子里没有什么亲戚,唯一的叔叔也在前些年带着妻儿搬到县里去了,这两年连年节都不回村了。
他们家人少,当时开荒的时候开得不多,分地的时候分得也少,魏玉峰的爷爷有旧疾,总是要吃药看病,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几年开放后,外面的工作机会也更多了,魏玉峰的父母心思也活泛起来,到外头去打工总比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有盼头得多。
特别是羊城深市一带的经济腾飞,让他们义无反顾的远赴他乡,只为了给自己和家人挣一个有未来的明天。
两省相邻,却也隔千山万水,去时艰难,归程不易。
父母每个月都会将大部分的收入寄回家里来,所以魏玉峰家论经济条件,要比村里大部分的家庭都好。
与此同时,损失掉的的父母的陪伴与呵护,魏玉峰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虽然爷爷奶奶很疼爱他,但那毕竟是不同的。
小小少年慢慢长大,心里的话多了起来,在村里一般同宗族的小孩会自成一个小团体,他没有亲戚,靠向那一边都显得突兀。
爷爷奶奶老了,不太能理解他的想法,父母又远在千里之外,连打个电话都是奢侈,所以太多的心事在心里,使他越来越沉默。
看着别人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他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吃着碗里的猪肉,眼神中透着一丝羡慕。
这时苏渺注意到了他,这几天也从大家的八卦中听了不少他家的事情。
在现在,他们家的情况还算是比较特殊的,大家更多的是羡慕他父母能在外面赚到钱。
至于什么陪伴,教育,谈心在他们都是没有概念,一句话概括,一切都要为生活让路。
苏渺知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他们的孩子被留在家乡由亲戚、祖辈抚养甚至是独自生活,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但她现在不知道的是,这个现象在千禧年达到顶峰,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被农村基层工作者发现提出,并得到一个专用词汇,留守儿童。
留守的少年儿童,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在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与父母相隔的距离,使他们无法享受到,在思想熟悉和价值观念上的更多引导和关心。
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怀和呵护,比较容易产生价值上的偏离和共性、心理进展的特别。
无论是隔代抚养或是亲属抚养,父母的爱是无法代替的,很多时候会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或寄人篱下的感觉。
从而极易形成两种相差深远的性格,一种是因没有底气产生的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一种是因想获得关注而形成的暴烈、任性,为不能所为的性格。
魏玉峰更特殊的一点是,他父母到羊城打工之后,又生了一个弟弟。
父母并没有将弟弟送回村,而是带在身边教养,这又产生了另一个现象。
对待亲自抚养的孩子,总会比对一年到头见不到一次面的孩子更偏爱与亲近。
魏玉峰在长久期待后,终于见到父母,然后发现,在父母与弟弟的“一家三口”中,自己就像是个外人。
弟弟肆无忌惮的撒娇,父母宠溺的包容,对比魏玉峰那份小心翼翼的生疏,甚至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家了。
这样的见面多一次,心中的孺慕之情就少一分,这才是最令他难以接受的。
看他一脸落寞的缩在爷爷奶奶身边,碗里香喷喷的猪肉像在吃苦药一样。
苏渺让虎子去问他要不要过来和他们一桌吃饭,也许和一群同龄人在一起他能开心些。
苏家的孩子多,今天大野猪又是他们家占的头功,所以单独开了两桌给孩子们,其他家的则是跟着家里人一起坐的。
魏玉峰收到邀请后,有些惊讶,他询问的看向爷爷奶奶。
他爷爷奶奶很高兴的点头,乐得自家孙子可以和其他孩子们玩在一起,而且苏家的孩子都是有出息的,他们更喜欢了。
魏玉峰过来后,坐在了虎子旁边,一桌小孩一边吃一边叽里呱啦的讲着话,他插不进嘴,但是神情肉眼可见的高兴了起来。
苏渺不止在大人堆里受照顾,在小孩堆里也是宝贝,比她小的侄子侄女们不停的往她碗里夹菜,嘴里甜甜的喊着“小姑姑,小姑姑”
“小姑姑,这块是最香的,给你吃!”
“小姑姑,听说你又考第一了?我爷爷说读书伤脑筋,再多吃一块补一补。”
“小姑姑,你之前是不是生病了,我觉得你比上次回来的时候瘦了一点,虽然好像又长高了,但是瘦了就是瘦了,得多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