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06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提前囤“认购证”,购股的入场券,入股盈利,转手也可获暴利。

苏渺将自己中那些有关的记忆碎片一一翻找出来记下,为之后的购买股方向做参考。

写着写着来到了96-97大牛市与大熊市。

97年回归概念股被爆炒,1-5月绩优股全面高潮,苏渺画下重点,5月前清仓撤离。

她看着97两个数字,仿佛又回到了重生前那个至暗之夜,这一次,她不会再停留在那个夜晚。

苏渺把存折和计划书锁进抽屉时,发现学校发的粮票还没用完,那是计划经济最后的遗存,而她现在要纵身跃入资本市场的洪流。

看了看时间,现在已经是凌晨3点了。

苏渺这时才发觉自己的手脚冻得冰凉,赶紧窝回床上去,做着日入万元的美梦沉沉睡去。

次日早上,苏元正起床特地放轻了动作,让女儿好好睡个懒觉。

晨光透过冰凌花的窗玻璃,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胡同里传来扫帚划过积雪的沙沙声,早点摊的煤炉"轰"地燃起,蓝橘相间的火苗舔舐着铁锅,像极了红荔路证券部门口那些躁动不安的期待。

晚上吃饭的时候,苏渺开始向父亲说一些股市的概念。

但是传统的苏元正一时间并不能拐过弯来明白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苏渺只能像一些比较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

“爸,如果我们想开分店,但是资金不够怎么办?”

苏元正不假思索的说:“那就攒够了钱再开呗。”

“机会不等人,也许在攒钱的时候,已经被人抢先一步,被市场淘汰了。”

“那……找亲戚朋友借?可是谁能平白借这么多钱呢?”

“没有获利自然少有人愿意,但是如果不算借,算投资呢?赚了钱按出资比例分。”

苏元正想了想,说:“这不就是合伙做生意?”

苏渺眼睛一亮:“对!股票就是这个理。只不过把股份分为成千上万份,谁都能买,今天10块一股,明天可能涨到12块……”

“等等!”

苏元正突然打断苏渺的话,皱着眉头说:“这不就是旧社会的'打会'?我小时候见过,后来回头卷钱跑了……”

“不一样的!”

苏渺急得把筷子一放,拿出自己的存折说道:

“现在国家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就像……就像东风市场,政府给搭的棚子,买卖都在里头公开透明,也受监管,我打算进去试一试。”

苏元正盯着存折上两万块,更不解了:“你要拿这个去买……一个市场摊位?”

苏渺噗嗤笑出声:“不是买摊位,爸,您记得前年王大伯倒腾国库券吗?开始五毛钱收,后来一块钱卖。”

这话一出,苏元正坚决地摇头:“那不一样,国库券是国家发的,股票是资本家!这个盈利幅度也太大了,当时好多人都说是投机倒把!

渺渺,赚钱固然是好事,但是遵纪守法是前提!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你不要着急,你爷爷说过,钱要像揉面团,实实在在攥在手心里。”

第569章

苏渺将早已准备好的报纸在饭桌上摊开,指尖轻轻点在一篇报道上。

报纸油墨的清香混合着饭菜的香气,在温暖的灯光下氤氲开来。

“爸,你看,现在国营厂也能发股票了!您看,真空电子厂,正经的国营单位!还有一些公私合营,中外合资的企业。”

苏渺轻轻握住爸爸粗糙的手,能清晰地感受到父亲手掌传来的温度,还有那些细小的伤痕,继续说:

“爸,时代变了。现在国家允许老百姓用闲钱参与经济建设,就像……就像往发面里加酵母,能让钱生钱。”

看着父亲沉思的模样,苏渺突然想起一句话: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在经历最剧烈的变革。

此刻,她正亲眼见证着父亲这一代人面对新时代的困惑与接纳。

次日傍晚,暮色四合,吃过饭,苏渺就要回学校了。

车子到手后苏元正将里外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灰尘也没有异味。

现在终于有机会开车送女儿上学了,为了这事,他还买了地图好好地研究了一番。

然后觉得光看地图不一定认得路,还特地练习来回了一趟,不过这事儿他倒是没有和女儿说。

车停在校门口,苏渺准备下车时,父亲突然叫住她:

“渺渺,你说的那个什么股,爸爸还是不怎么明白,但你如果想去买,那就去。

我们来京城带了十万块钱,除去买房买车开店的成本,再加上这几个月的盈利,现在还剩五万。

你要用便拿去,不够的话邕城还有,寒假我们再回去拿。”

看着父亲递过来的存折,苏渺嗓子有些发紧:“爸爸,你不怕我把钱都赔光吗?”

苏元正粗糙的大手拍了拍女儿的肩膀,笑道:

“你打小就聪明,比爸爸有见识多了,我老了,跟不上时代了,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想去做什么就去做。

要是没有你,我们家也赚不到这些钱,即使赔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爸爸再给你赚就是了。”

苏渺眼眶有些热热的,“爸爸,不用这么多,我用自己的小金库足够了。

这股票可很抢手呢,还不是随便就能买得上的,到时候得累您跟我一起去柜台抢购,我可挤不过这么多人。”

“好!爸爸别的不行,一身力气还是有的,保准能帮你抢上!”

苏渺拎着“好菜”下了车,转身时看见父亲还打开了车窗看她。

“爸,回去吧!路上开慢点!”她摆了摆手,催促父亲回家。

暮色中,苏渺望着父亲的车渐渐远去,尾灯在拐角处一闪而逝,她捏紧了装菜的袋子。

校门口的报刊亭摆着最新一期《半月谈》,封面有个标题格外醒目:《1990: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远处传来隐约的歌声,是学生们在宿舍区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光荣属于九十年代的新一辈……”

歌声飘过校园,歌词原本的八十年代已被同学们换成了九十年代了,新时代的春风似乎已经扑面而来。

元旦过后的时间过的很快,再过一个星期,就在到期末考试周了,大部分的课程都已经停课,留给学生复习的时间多了起来。

期末考试前的图书馆总是人满为患,苏渺抱着《中国考古学通论》和《田野考古方法》,在二楼阅览室转了两圈才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

几位舍友都有社团活动,大约是放寒假之前最后的狂欢吧。

她心无旁骛地看着书,丝毫没有注意到原本坐在旁边的女同学已经离开,一位男同学从另一个位置走了过来。

“同学,请问这里有人坐吗?”男同学轻声问道。

被打断思绪的苏渺,茫然地抬头看他,映入眼帘的是一件雪白的衬衫,领口和袖口都熨得一丝不苟。

男生抱着几本金融期刊,站在逆光里,轮廓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

苏渺心中喊了一句:哇~好白的衬衫啊~肯定很难洗。

她转头看了看,没见刚才坐在这的女同学了,于是摇头道:“应该是没人坐的。”

男同学在她身边坐下,苏渺又重新沉浸在复习当中。

过了一会儿,她将今天计划复习的部分看完了,手表上时针已经指向5,又可以收拾收拾回去拿饭盒打饭了~

抱起书一秒都不停留的往外走,完全没留意到,身边坐着的男同学欲言又止的神情,毕竟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接下来的几天,苏渺像上了发条一样,白天在教室和图书馆之间穿梭,不过身边都有舍友相伴,一些想要靠近搭话的同学们倒也是没有再找到机会了。

考试周如期而至,校园里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轻轻摇晃,苏渺裹紧棉袄,呵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散开。

和她一起去考试的何蓉问道:“渺渺,你昨晚复习到几点呀?我看到关灯之后,你还打了手电看书,不过我太困了一下子就睡过去了。”

“也没有看很久,就在睡前把青铜器分期表又过了一遍。”

苏渺搓了搓手,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单独包装的糖,说:“给,我家的软姜糖,吃了肚子能暖和一些。”

何蓉打开包装,将糖块放进嘴里,糖纸在她指尖发出细碎的声响。

“谢谢!你家的什么东西都好吃,可惜木瓜丝和软姜糖在京城没得卖,你们有考虑在京城附近建厂生产吗?我听我爸妈说,现在羊城那边建了不少私人工厂。”

何蓉含着糖,含糊不清地说。

苏渺回答道:“目前还在考虑中,姜红糖的话就比较好安排,但是木瓜丝受原材料地域限制,所以比较难办。

之后应该会以集中生产,长途运输销售的形式进行。

从邕城到京城有货运火车,成本也没有很高,到时候再进行分销形式,就能实现产销分离。”

教学楼铃声骤然响起,打断了她们的对话,两人加快脚步,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拉出长长的轨迹。

考古学概论的试卷发下来,教室里安静地只剩下笔尖摩擦纸面的沙沙声。

苏渺先翻到最后一道大题——《试论商周青铜器纹饰的演变及其反映的社会变迁》。

嚯!昨晚刚看,下笔如神。

第570章

经过几天的密集考试,大家都交上了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学习答卷,紧接着而来的就是寒假了。

学生期待放假,老师也想好好休息,所以每科考试一完成,任课老师就开始紧锣密鼓的改卷,基本在考试结束两天内将试卷都改完了。

苏渺拿到自己的全优成绩单时,已经整理好了行李。

何蓉和郭晓洁已经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长途的旅程只能带上衣服和随身用品,将被子叠好,铺盖一卷就行了,苏渺和两个本地的舍友则要把被套拆回家洗一洗。

苏渺站在宿舍窗前,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在她刚拆下的被套上,她熟练地将被胎叠成整齐的方块,将席子卷起来后,再用一大块布盖上。

孟琳琳还在收拾她的诗集,问道:“蓉蓉,晓洁,你们的车票放好了吗听说放假的时候坐火车,小偷特别多。”

何蓉拍了拍自己的口袋,说:“之前我妈给我棉衣缝了个内口袋,把钱和证件全都放在里面,很安全。”

郭晓洁正费力地捆扎行李,闻言抬头笑道:“你妈真细心,我妈就只会说'丢了就爬着回来'。”

她模仿着母亲的语气,逗得大家都笑起来。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