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311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对!香吧?我们家老师傅可是几十年的手艺了,很多本地人都慕名而来呢!”

于是,在服务员的推荐下,苏渺点了九转大肠、把子肉、锅贴和奶汤蒲菜。

把子肉是锅里现成的,上得最快,长方形的五花肉块足有巴掌大,肥瘦相间,酱色的肉皮油光发亮,夹在筷子上颤颤巍巍。

说话如机关枪的服务员介绍到:

“最过瘾的把子肉来了!这个煮法古时候就有了,干力气活的人,用稻草捆着大块肉煮,既方便携带又能顶饱。

现在虽然不用稻草了,但这豪爽的吃法保留了下来。”

苏元正仔细看了看,说:“这有点像我们的扣肉,不过用我们是蒸,这个是煮的,用的香料应该也不同。”

“爸爸,吃到嘴里才能品出哪里不同呢!”

苏渺咬了一大口,嗯!肉质鲜嫩,入口即化,味道醇厚,再往嘴里扒进米饭,真是绝了!

这时九转大肠也上了桌,红亮如琥珀的肠段整齐排列在白瓷盘,每段都裹着晶莹红亮的酱汁。

“渺渺,这个摆得真精致,和我们家的卤大肠还真是不一样,快尝尝!”

大肠入口,外层经过油炸的肠衣发出"咔嚓"的轻响,而内里却像吸饱汤汁的棉花,轻轻一压就有咸鲜的汁水渗出。

苏渺惊讶地发现,原本想象中的油腻感完全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烤鸭皮的酥香与红烧肉的丰腴的结合。

“爸爸,这个九转大肠炸过的,里外口感不一样,好吃!”

苏元正蘸了蘸盘中琥珀色的酱汁,说:“这勾芡做得也好,稀稠正好能挂住肠子,不过这算是甜口的菜,我不太习惯,估计吃几段就要腻了。”

此时,苏渺注意到桌上有一小瓶子醋,对父亲说:“要不试试蘸醋吃怎么样,酸甜口应该可以综合一下。”

刚才服务员上菜的时候给他们搭了一碗芝麻酱,说是店里自己做的,一桌只送一碗,再要就得加钱。

而苏渺伸手去够醋瓶时,不小心碰倒了装芝麻酱的小碗,深褐色的酱汁一下子洒在桌上,还溅了几滴在她浅色的外套上。

第577章

“哎呀!”苏渺惊呼一声,手忙脚乱地从口袋掏出手绢来擦拭。

但是棉料的衣角已经将芝麻酱吸收了一些进去,留下几点小印子和香味。

服务员闻声赶来,看到这场面却笑了:

“姑娘别急,常有的事儿。”

她麻利地用抹布收拾着桌面,然后说:

“我们这芝麻酱浓,溅到衣服上可不好洗。等着,我去后厨拿点豆腐浆来搓一搓 。”

不一会儿,服务员端来一碗豆腐浆和一块湿毛巾。

“用豆腐浆水来搓一搓,可管用了,这是我们用泉水点的豆腐,去污还养衣料呢。”

说着动起手帮苏渺清理起衣角来,在污渍的地方撒一点豆腐浆,搓一搓,再用湿毛巾轻轻擦拭。

原本颜色较深的污渍被擦去了大半,只剩下一点点印记。

因为不是浸泡到水里搓,所以衣服并没有很湿,又是在衣角,所以不怎么碍事。

苏渺好奇地说:“这是点豆腐的水吗?真神奇,还能洗衣服。”

“这是豆腐浆水,我们泉城最多的就是泉水了,做豆腐也用的泉水,豆腐做好之后剩下的浆水,第二天可以继续用来点豆腐,用来清洗一些难搞的污渍也不错。

很多老人家都知道这个方法,以前用不上洗衣粉的时候,就来豆腐坊讨浆水洗衣呢!”

听她这么一说,苏渺倒是对这个泉水豆腐感兴趣了,特意点了一碗泉水豆花来试试。

豆腐按“点”的形式分为三种:酸浆豆腐、卤水豆腐、石膏豆腐。

这种用前一天留下的酸浆“点”出来的就是酸浆豆腐,纯天然,细嫩甘甜。

“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

要是光从豆花本身评价,既具有北派豆花的香气浓郁,又兼具了南派豆花的细嫩爽滑。

但是,问题就出在苏渺忘了各地之间的口味差异,点菜点错了。

这边吃豆腐花是要芝麻酱和韭菜的!

苏渺尝了一口后,为难地说:“还是点个炖豆腐,香煎豆腐什么的,也许会更合适我们。”

苏元正摆摆手说:“不点了,已经吃饱了,要是吃不惯就算了,下回我们再换别的菜色。”

点的肉菜都是浓油赤酱,就连奶汤蒲菜也是鲜香够味的,都很能下饭。

将桌上的饭菜吃得七七八八,父女俩已经觉得很饱了,付过了饭钱,沿着热闹的街道慢慢的逛。

从泉城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天然泉水是生活命脉。

这里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即使是在居民区,处处有泉,泉水汇合成溪流,不少人可以直接在家门口洗衣服。

出来洗衣服的大多是女人家,一边用棒槌捶打着衣服,一边笑着话家常,苏渺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平静安乐的场景。

逛了一圈芙蓉街,已接近五点半,记得招待所前台和他们说的灯会,父女俩开始往趵突泉公园走。

公园位于市中心,其实里头并不止有趵突泉,还有不少名泉。

可趵突泉名声太甚,还曾被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

接近月亮的星星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失一些光芒,与趵突泉一并被称为趵突泉群了。

因着举办灯会,公园门口已经开始排队入场了,不过人也不算得很拥挤。

各式花灯将公园四处装点得流光溢彩,苏渺拉着父亲的手,随着人流往里走。

突然只见门楼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鲤鱼灯,鱼鳞用琉璃片镶嵌,在夕阳余晖中闪烁着金红色的光芒。

“爸,快看!那条鲤鱼的尾巴像是会动!”

晚风拂过,工作人员轻轻拉动藏在鱼腹中的细绳,鱼尾便优雅地摆动起来,连带着鱼须也轻轻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跃入云端。

入园的小径两侧,挂满了竹骨纸灯,有憨态可掬的兔子灯,有含苞待放的荷花灯……

最妙的是一串用蛋壳做的装饰,每个蛋壳上都精心绘制着不同的花纹,在晚风中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

苏渺忍不住伸手碰了碰,才发现蛋壳里还装着几粒干莲子,难怪可以发出声音。

远处传来更为清脆的叮咚声,像是有谁在敲击玉磬。

趵突泉边,几个身穿蓝布褂子的老师傅正摆弄着“碗乐”,在大小不同的瓷碗里,装上不等量的水,可以用筷子敲击出不同的音调。

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蹲在旁边,大约是某位老师傅的小孙女儿,时不时偷偷调整碗的位置,惹得老师傅笑骂:“小妮子别捣乱!”

苏渺将视线投向整个公园的主角,趵突泉的泉池略呈方形,周围砌着石栏,大家或倚或靠的围着赏泉。

池内有三股清泉,喷涌如流淌的白雪,构成泉城八景之一的“趵突腾空”。

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苏渺赶紧拍了照片,天然泉水难得,要是她没记错,随着水文环境的变化,趵突泉之后有不少时间会处于断流状态,到时候再想看,便只有等待了。

“同志,要尝尝泉水茶汤吗?用的就是趵突泉水,三毛钱一大碗。”

路边支着个黄铜茶汤壶,戴白帽的老师傅在碗里装上似乎是多种谷类混合的熟面粉,用沸水从龙嘴壶嘴冲下,瞬间冲成糊状,再撒上青红丝和红糖。

这有是苏渺没有尝过的新鲜小吃,虽然不晓得是什么滋味,但秉持着都不白来的心态,她买了一碗和父亲分食。

浓浓稠稠,香香甜甜,有点像他们桂区刚开始风靡不久,将来要席卷全国的“南方黑芝麻糊”。

不过这个加入的材料比较多,口感上要更丰富一些,热乎乎的,让父女俩烫得直呵气。

天色暗得很快,为赏灯会布置的灯光开启,老师傅也用碗乐演奏起了《泉水叮咚响》。

主泉区人头攒动,三股泉水在彩灯映照下,如同三朵不断绽放的莲花。

忽然人群骚动起来,原来是要放“泉水烟花”了。

工作人员将特制的小烟花筒架在池里,点燃引线后,烟花喷洒出星星点点,然后化作无数闪亮的水珠落下。

苏渺忙举起相机,却忘了摘镜头盖,只拍下一片黑色的。

第578章

远处,有一盏孔明灯正飘向墨蓝色的夜空,灯纸上写着“但愿人长久”,映得泉水也温柔起来。

回程路过漱玉泉,月光和灯光下,泉底放着几个碗,瓷碗里头写着吉祥的字。

管理员拿着一篓子鹅卵石,解释说这是今天专属的“投石问路”活动,扔出去的中“福”字石头有奖。

苏元正兴致勃勃地尝试起来,可三次投掷,石头总是调皮地弹在写有 “寿” 字的碗上。

管理员见状,笑着打趣:“同志手气还是不错的,三次都打中了寿,以后肯定会康健长寿!”

这番话惹得周围人都笑了起来。

换苏渺尝试,则是三次全空,她尴尬的摇头,表示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游戏。

这天晚上,父女俩在招待所睡得格外香甜,昨晚在豪华酒店里所谓认床的局促感,在这里却丝毫不见了。

幸好他们休息得好,因为从泉城到金陵路程遥远,是一场硬仗啊。

出发前,他们又去饭馆美美的吃了一顿,换了一家店,也换了别的菜色尝试。

油爆双脆的脆嫩爽口、坛子肉的醇厚浓香、四喜丸子的软糯多汁、锅塌豆腐的金黄酥脆,一道道美味佳肴摆上餐桌。

父女俩大快朵颐,吃得肚子圆滚滚的,中途苏渺还去借了个厕所,排空后继续吃。

她这吃了就拉的直肠子真好,从来不便秘,还能再装多点。

临走时她还打包了草包包子,里三层外三层包好后,捂在被子里,一会儿在车上饿了再吃。

苏元正看着手中的草包包子,疑惑地问道:“怎么好好的包子要起个名字叫做草包包子,跟骂人似的。”

现在的草包包子店已经是承包经营制了,柜员笑着说:

“这是因为我们的创始人为人憨厚,不善言笑,整日里闷头干活儿,街坊们给起了个草包的外号。”

苏元正了然的点点头,说:“原来如此,看来这个草包并不是贬义,而是句夸奖了。”

上午11点,车子缓缓驶出泉城,苏渺摇下车窗,让冷风拂过面颊,泉水特有的清冽味道钻入鼻腔,这是泉城留给她的最后一缕气息。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