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小林啊,把沙发清一清,把炉子升起来,这天气冷冰冰的。”
周教授进门后交代助理收拾位置给几位客人坐,又转头对苏渺他们说:
“不好意思啊,平时很少有客人来,所以都是乱糟糟的。”
助理将火盆拎过来,大家一起围坐在炉边取暖。
蒋旭搓着手,好奇地打量着这间充满年代感的办公室,斑驳的绿漆墙面,老式木质文件柜,桌上那台拨号电话看起来也是用了很久了。
“周教授,您在这里工作多久了?”苏渺轻声问道,目光扫过墙上泛黄的合影和手绘的长沙老城地图。
周教授推了推黑框眼镜,从热水瓶里给他们倒茶:
“其实没有很久,10年而已。61年从A大毕业分配到星城,80年因为身体原因办了内退,之后就一直在这里了。”
苏渺从包里拿出学生证,对周教授说:“周教授,我也是A大的学生,您是我的学长呢!”
周教授惊喜地接过她的学生证看了看,说:
“真是太巧了,竟是同门!哈哈哈哈!小学妹,你现在的班主任是谁?你们现在应该还是有班主任的吧?”
“有的,我们班主任是文禹教授,文化的文,大禹的禹。”
周教授一边回想一边念叨着:“文禹……文禹……啊!是他啊!是不是很喜欢唱英文歌,喜欢吃巧克力!”
“对对!周教授您认识我们班主任。”
“哈哈哈哈!!以前我们都是一个社团,我大四的时候他才大一,没想到,当时看起来那么不靠谱的小伙子,现在都能当班主任了!”
小林在一旁笑道:“老师,您别在小同志面前揭人家老师的短嘛,文老师该有的威严也是要保留的嘛!”
受到学生提醒的周教授神色一敛,正经地说:
“是啊是啊,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活泼的,现在算算,他也是退休的年纪了,肯定是靠谱了的。”
在了这层关系,周教授对苏渺几人更和蔼可亲了,再聊了一会儿就带他们去看贾太傅故居。
就从办公室门口往旁边走了十米,众人停留在一扇乌漆嘛黑的大门前。
“这……就是贾太傅的故居?省级保护?”
眼前的景象,都让大家十分吃惊。
他们原本想象的气派的门楼,如今只剩一扇斑驳的木门。
门楼上的雕花早已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一片焦黑的痕迹,好似历史无声的悲叹。
周教授点头,遗憾地说:“抗战时期的文西西大火,烧了五天五夜,把星城烧成了空壳子,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很多文化传承就此中断了。 ”
走进故居,庭院里荒草丛生,齐膝高的野草在寒风中肆意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
地面的石板大多已经破碎,缝隙间积满了厚厚的尘土和落叶。
正对着门楼的主殿,残垣断壁、焦梁炭柱,屋顶塌陷了一大块,阳光毫无遮拦地洒进屋内,照亮了满地的碎瓦和腐朽的木梁。
“原本太傅故居占地有十几亩,各个朝代都有在保护和修缮。大火过后就仅剩下太傅殿、神龛、古井和石床。
但是因为没有专人看管,后来石床也被盗走了,星城重建,周边的建筑慢慢蚕食过来,现在仅剩两亩的面积了。”周教授的声音满是沉痛。
跟在后头的苏元正听到“抗战时期”四个字,压抑着眼中的怒火,压低声音对女儿说:
“小日子烧的!太可恨了。”
可苏渺满脸复杂神色,低声对父亲说:
“爸……是自己人烧的。”
“啊???”苏元正一脸的不可置信。
蒋旭不解的问道:
“周教授,这里不是已经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了吗?为什么不修复呢?这么重要的历史人物故居……”
周教授苦笑一声,回答:“哪有这么简单,已经烧得这么彻底了,修复比重建还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现在都还刚脱离饿肚子的行列,哪有这个心思。
这些年,我和前辈、同事们也都没有放弃申请。
五七年就报过修复计划,当时省里说财政困难;六二年再报,说是要'勤俭建国';到了七九年,改革开放了,结果……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
蒋旭一边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破败景象,一边问道:“周教授,那这故居还有可能恢复往日的荣光吗?”
周教授长叹一声:“难啊!以现在的情况,修复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且文物修复讲究‘修旧如旧’,每一处细节都要严格按照历史原貌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就在这时,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从院外传了进来。
刚才出去撒尿的小林,像被老虎追一样屁滚尿流的跑进来,着急地对周教授说:
“老师!他们又来了!张经理!还带着一大群的人!”
话音刚落,一群人出现在大门前。
领头的中年男人穿着笔挺的西装,约莫四十岁的样子,也不知道这个天他冷不冷,梳着大背头,手里拿着一个鼓鼓的公文包。
那人假笑着走进来,眼睛却冷得像冰:“周教授,我们又见面了。哟!这是带人参观古建呢?看吧看吧,再过段时间就都推平。”
第606章
这话说得让苏渺心里一咯噔,这块地要被征收开发了?
蒋旭一脸莫名其妙的说:
“推平?怎么能推平?即使是要修也得是按着原有的遗址,对保留下来的地方修缮,其他地方再重建嘛。”
那人嗤笑一声:“周教授,您还没同意呢?您看这破地方,还有留着的必要吗?
我们公司已经给上头做了详细的规划,这片地一旦开发成商场,不仅能带动周边经济,还能让这一带重新热闹起来。”
周教授气得浑身发抖:“张经理!你们眼里就只有钱!这是贾谊故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象征,是历史的见证!你们要是敢拆,就是历史的罪人!”
张经理讽刺的说:“历史?历史能当饭吃吗?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发展,谁还会在意这些破砖烂瓦。
您看看,这地方现在还有几个人来?留着也是浪费资源。
现在连上头都说了,要振兴商业,搞活经济,只有把经济搞上来了,大家口袋里才能有钱,才能过上好日子。
老周!你可别因为这些封建残留而拖国家的后腿啊!”
周教授的手微微发抖,但声音异常坚定:
“这不是什么封建残留,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即使你们拿到了市里的批文,也无权拆除!”
“文物保护?”
张经理突然大笑,转身朝后面的下属说:“听见没?周教授跟我们讲文物保护!”
随后笑声戛然而止,他猛地脸色一沉:
“老周,别给脸不要脸。现在是什么时代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步,在谁的地界就归谁管,市里要发展你觉得省里真会保这几根木炭?
别以为你抢先一步把那间办公室买下来,转为私有,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大不了拆掉了多赔点钱。
你再不搬走,到时候我们动工,你里面的资料少了哪份我们可不负责,都已经给你安排到更大环境更好的地方办公了,劝你见好就收。”
苏渺忍不住插话:“可是张经理,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啊!况且省级文保单位的拆除必须报省级政府批准,请问你们有省级的批文吗?”
张主任这才正眼打量起苏渺三人:“这几位是……”
周教授迅速说:“我的学生,代表母校来看我,马上就离开了。”
张经理点了支烟,吐着烟圈说:
“年轻人,知道星城去年工业产值增长多少吗?知道我们商业网点缺口多大吗?一个破房子,烧了五十年了,留着有什么用?
还不如拆了把地方腾出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而且,我们并不是只针对这里,是这一整片都规划到了,大部分的居民都同意迁走进行改造,这是民心所向。”
蒋旭突然往前两步,说道:
“张主任,我是杂志社的记者,我认为按照规章制度做事才不会乱套。请问这次拆迁是否符合国家文物保护法?市里有没有征求专家意见?如果没有,是否涉嫌违法违规?”
张经理脸色一变,随即又堆起笑容:“小同志,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啊。”
然后,他走向周教授,压低声音:
“老周,管好你的人。这事是王副市长亲自抓的,闹大了对谁都没好处。
再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搬出去,只要你不再联合其他专家反对这次开发项目,在钱上绝对不会少了你的,你只管拿了钱去新办公室,其他的都和你没有关系!”
说完他又朝苏渺三人咧嘴一笑,带着下属离开了。
苏元正有些担忧的说:“周教授,如果这开发工作是得到市里批准的,那就有些麻烦了呀,俗话说民不与官斗……”
周教授重重地叹了口气,靠在残墙上:“大火烧不毁文化的魂,可这经济浪潮……”
他望向贾谊故居的方向,目光中满是忧虑,几人都静默着,不知要说什么好。
苏元正突然抽了抽鼻子,惊醒地问:“小林,刚才出来的时候,你把火盆灭了吗?”
“没灭,因为我们一会儿回去还要用,但是我已经挪到房子外头了,办公室的门也锁上了。”
“我当厨子的鼻子比较灵,总觉得有什么烧焦的味道。”
几人神色一凛,慌慌忙忙往办公室跑。
“哎呀!门怎么开了,着火了!”
刚到办公室门口,就发现门户大开,火盆放在靠窗的位置,已经把窗帘一脚烧了起来。
周教授和小林赶紧脱下衣服冲上去扑打窗帘,苏元正眼尖的看到门口廊下放着一个铁桶,里头的半桶水应该是这几天接下的雨水。
他提进去参与到灭火的行列,而苏渺和蒋旭则把靠窗的一些资料搬到远一些的地方,以免火势控制不住将资料损毁。
好在他们回来得快,人手又多,火很快就扑灭了,烧毁了半张窗帘。
小林擦了擦额上惊出的冷汗,说:“真是奇怪!我明明是把火盆放到室外去的,到底是谁放进来的,太危险了。”
周教授咬着牙说:“还能是谁!不就是那些想把我们赶走的那些人!”
小林建议道:“这……老师,我们是不是要先把资料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免得他们趁晚上没人的时候再来放火,要不,我干脆留在这守夜好了。”
周教授一脸欣慰地轻拍他的肩膀,说道:
“好孩子,这么危险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考虑自己的安危,而是担心这些资料,我没有看错你!之前他们只是口头压迫,现在已经上升到放火了,看来的确是急了。
不过他们还算客气,只是先烧烧窗帘给我们个警告,今晚我们把资料都收拾好,暂存到我以前同事那里去,之后你就回家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