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蒙小茶
第716章
下午正好有文教授的课,苏渺带上了照片。
下课铃响起,学生们鱼贯而出。
苏渺让何蓉先回去,自己故意放慢了脚步,等其他向文教授请教问题的同学离开后,才上前对文教授说:
“文教授,我有几张关于文物的照片想让您看一看。”
文教授推了推老花镜,和蔼地笑了:“是你之前说的那件'未确定'的事?”
苏渺点点头,从书包里取出那叠照片:
“我有一位出国留学的高中同学,在一个鹰国贵族家里拍到的,我觉得...很像是真品。”
文教授接过照片的瞬间,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他的手指突然颤抖起来,不得不把照片放在讲台上才能看清。
“这...这是...你朋友在哪里拍到的?”老教授的声音变得异常尖锐,他猛地抬头看向苏渺。
苏渺被教授的反应吓了一跳:“就上个月,她的校友是家没落贵族,住的城堡里有很多藏品,世界各国的都有,这是其中一件。
文教授……这是真的吗?”
文教授没有立即回答,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放大镜,仔细检查每张照片的细节,特别是底足和釉面的特写。
过了足足十分钟,他才深吸一口气:
“我需要找几位同事一起确认,你现在有空吗?还是去办公室吧。”
文教授让苏渺在办公室里稍坐,自己出去摇人去了。
不到二十分钟,文教授就带着三位教授回来了。
苏渺认出其中一位是上周刚刚在学校开过讲座的瓷器专家马老,另一位则是考古系的系主任。
西位教授围着那张铺满照片的桌子,轮流用放大镜检视,不时低声交换意见。
苏渺安静地站在角落,心跳快得几乎要蹦出胸膛。
“釉色纯正,开片自然,支钉痕特征完全吻合……尤其是这两件酒托上的莲瓣纹,刀工流畅……”马老的声音激动得发颤。
文教授指着盏托照片上细密的裂纹,说:“多漂亮的冰裂纹,太标准了。”
系主任拿起长颈瓶的照片,皱眉道:“那两对儿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两件……不大对啊。”
另一个陈教授转头问一直乖乖“听课”的苏渺:
“苏同学,你朋友说这是一套?”
“她在信里是说的一套,但因为她不是考古专业的,对这些器皿的了解不太多,所以并不怎么能辨别。我自己觉得这两件盏托和酒杯明显是一套的,但长颈瓶和水仙盆看起来不太一样。”
陈教授赞许的点头:“是啊,汝窑传世品中,确实有盏托和酒盏配套使用的,至于水仙盆和长颈瓶,我曾经看过台B博物馆的藏品照片。
这个的釉色和形态都差点意思,很有可能是仿制的。”
苏渺在一旁等着,一边翻看课本上对于汝窑的部分。
宋代有五大名窑,汝、钧、官、哥、定,其中以汝窑为公认之首。
因朝代更替,汝窑的开窑时间只有二十年左右,所产为宫廷御用瓷器,造型有盘、碗、瓶、洗、盏托、水仙盆等等。
也是由于烧造时间短,工艺难得,存量很少,到了南宋时,就己经非常稀少了。
更何况现在距离南宋己经过去了这么久,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就更难得了,可以说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
半个小时过去,教授们得出了结论。
两套盏托和酒杯是宋代汝窑真品,另两个是后世仿造的。
苏渺问道:“老师,那是不是就意味着那两件是假货,并没有收藏的价值。”
苏渺心里想的是,如果那两件没有价值,那就可以将注意力集中真品上就好。
文教授摇了摇头,说:
“汝窑瓷器从北宋之后就一直受到世人和藏家的追捧,有句话是‘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
这两件虽然是仿品,但不是现代仿制的,而是清朝早期的出品,有着比较明显的朝代工艺特色。这依旧属于文物,也是有研究价值的。”
马老兴奋地说:
“太好了,又发现了新的汝窑藏品,可以在名录上又增加一笔了。苏同学,这个汝窑瓷器,己知的现存只有七十余件,在国内的只有二十多件啊!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找到就很好啊,知道下落,以后总归是有盼头的。”
苏渺将小蝶推测的,查尔斯的祖辈是“八土匪”成员的事情和教授们说了,教授们却意外的平静。
系主任苦笑道:“我们干这行的,无可避免的天天接触那段屈辱的历史,己经从一开始的气愤到现在的麻木了。
历史过去了,我们不能忘,唯一能做的就是我们的专业进行补救,挖掘历史真相,保护追溯文物。”
马老也开口说:
“是啊,提到八土匪每个华国人都咬牙切齿,但是在理智上我们要保持清醒,认真追溯文物的来源。
因为这个流失海外的文物,并不都是八土匪抢走的,还有很多的复杂路径。
除了这个战争掠夺,还有宫廷赏赐与外流。
也就是在晚清时期,部分宫廷文物因赏赐、抵押或变卖流出。
那个时候真是憋屈,外国人稍微一生气,就要拿金银珠宝去塞,塞得他们胃口越来越大,后来恨不得把我们国家一口吞下!”
文教授接话道:“除此之外,还有非法交易。
清末民初,政治环境复杂,有大量的文物通过古董商走私出境。
部分汝窑瓷器可能经港城、沪城等地转售至海外藏家或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都还好找到,就是那些流入个人藏家手里的,如果他们不拿出来,那我们是无从得知的了。
现在我们国际地位起来了,舆论压力也大了,那些曾经用不光彩手段窃取我们文物的人也渐渐低调起来。
可坏处就是,他们藏起来了,我们就找不到了。”
苏渺听着教授们说的话,想了想,说道:
“对于大环境来说不是好事,但对于今天我们遇上的这一遭,不见得是坏事,说不定这个舆论还能帮我们一把!”
第717章
“舆论能帮我们一把?渺渺,说说你的想法。”文教授摘下了老花镜,若有所思地看着苏渺。
其余的几位教授,也都转头齐齐看向这个年轻的大学生,让苏渺有些脸颊发烫。
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后说道:
“教授,您刚才也说现在的国际舆论对我们有利。查尔斯一家虽然顶着爵位,但己经没落多时了。
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条件都一落千丈,与一般民众相差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都不愿意公开出售祖传藏品,原因就是不想对外释放出自己家族真的不行了的信号,从而被彻底挤出上流圈子。
而且,据我朋友的观察,他们并不觉得祖辈参与掠夺的历史很光彩,对那一屋子的藏品也是很不上心,东扔西扔的,还拿抹布来乱擦。”
“什么?!暴殄天物!真是暴殄天物啊!本来汝窑瓷器的挂釉就己经很薄了,怎么能拿粗糙的抹布来擦?
当年周先生带团队复原时,光釉料配方就试了三百多次,他们倒好,随便招呼,果然!偷的抢的就是不知道珍惜。”
马老听了苏渺的话忍不住痛心疾首的大喊,震得窗外的梧桐叶扑簌簌落下,有一片贴在玻璃上,叶脉像极了汝窑瓷器的开片纹。
“老马,先别激动,听渺渺说完。”文教授说道。
苏继续说:“他们不想被人知道是出售,那如果是以文化交流的名义,甚至是‘赠予’而非‘出售’呢?”
马老猛地拍了下大腿:“妙啊!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但是……你说他们经济状况不好,真的会赠予吗?”
“现在查尔斯一家最缺的,除了钱,还有荣誉和地位,按照他们现在平庸的作为,想要得到他们皇室的嘉奖基本是不可能,那如果我们来给呢?
我们可以以什么什么协会的名义,给查尔斯家一个荣誉头衔,比如'中鹰文化交流使者'之类的。
这样他们不仅能保住面子,还能获得社会认可,说不定还能上个他们那边的报纸什么的。
至于实际价格……既然有了荣誉称号做补充,和他们杀杀价,争取打个骨折。”
系主任和陈教授交换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文教授则露出欣慰的笑容:“渺渺,你这主意很有创意。不过这事关重大,我们需要向上级汇报。”
苏渺连忙点头:“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不,这是个很好的方向。”文教授站起身,开始在办公室里踱步。
“老马,我记得你在文物保护协会还有职务?做两手准备,我们向上级汇报这件事情,寻求支援,你们也开会讨论看看,能不能给出这个头衔。
如果,之后协会的含金量他们看不上,我们可以再升级一些,去外交部备案,参照86年‘中法文化交流奖’得模式嘛!”
马老点头:“好!我明天就和那帮老家伙谈论一下,问题应该不大。对了,苏同学,你和那位留学的朋友是怎么联系的?
如果能尽快给她回个信最好,麻烦她切记不要走漏风声。国际文物黑市的水太深,一旦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苏渺回答道:“平时都是发传真的,这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她说发不进来,所以先发去了港城,她舅舅在转发过来的,而照片是航空邮寄的。”
老马又拿起那些照片看,说道:“发不过来?大概是因为你给她的传真号是等级不够的商业性质的,有授权的机关单位还是可以发的。
能直发是最好的,毕竟港城还没有回来,以前可是文物外流的中转站,你们的传真又不是密码的,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文教授想了想,问:“渺渺,你明天上午是上什么课?”
系主任在一旁举手,保温杯里的枸杞在水中浮沉:
“上午两节是我的课,苏渺超前自学了,不来也没关系。”
既然有了任课老师的保票,文教授便提出带苏渺去外事局,给胡小蝶发传真。
“在那里包能发过去的,还不花咱自己的钱。你先回去,明天上午第一节课的时间,到在这个办公室来找我。”
离开办公室时,校园里己经安静下来了,大多数同学己经去食堂吃饭。
秋风吹动校园里的梧桐,发出沙沙声响。
苏渺骑着自行车驶过,金黄的梧桐叶粘在车轮上,随着车轮转动时,叶脉在阳光下透出细密的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