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五,自助粥火爆了 第94章

作者:蒙小茶 标签: 穿越重生

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专的报考热度比高中还要高些。

因为这会儿高考难度大,录取率低,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夸张,高中虽然已经是高学历,但是万一没有考上大学,是需要自己找工作的。

而考上“中专生、中师生”的话,不但学费全免而且享受粮油配给以及生活补贴,毕业后国家还包分配,享有干部身份。

如果是农村户口的考生,还可以实现"农转非",相当光荣。

这么好的待遇,使中专成为很多优秀学子,特别是农村户口考生的首选,如此一来增加了报考生的竞争压力,也加大了中专考试难度。

以至于一度出现了中专的录取分数线甚至高于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据苏渺所知,一中重点班里就有不少的考生选择报考中专。

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考上的几率高,与大学毕业后再分配相比,可以早几年进入单位工作。

而家庭条件好有一些,又有一点关系的,则会继续供孩子上高中,考大学。

毕竟中专生和大学生毕业后即使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岗位也是有参差的,中专生一般是基层岗,大学生进去很多就直接是领导岗位或管培岗了,再稍微走动走动,妥妥的仕途路线。

李圆圆家里都是有单位的,他们很有可能是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安安稳稳的工作,不要太辛苦,平安顺遂的生活就好了。

如果能分配到长辈所在的单位,有他们看顾着,那这辈子就稳了,所以没必要去考大学。

按照一般人的观念来看,苏渺家里已经拥有了一个稳定的产业,就算她不再继续读书,也不会对生活产生太大影响。

毕竟,他们并不依赖学历来获得工作机会,做生意更看重实际能力和经验,对于他们来说,文凭和知识只是一种额外的优势,而非必需品。

然而,苏渺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想法,在上一世,当她进入A大学习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她置身于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中,努力汲取着每一份养分,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她不得不分出心力来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因此错失了许多宝贵的学术交流和提升的机会。

重生之后,她从来就没有抱着老本不进步的思想,世界广袤,瞬息万变,她必须不停进步。

这一世,没有经济上的压力,她要好好享受在顶级学府的求学时光!

第173章

录取通知书得过段时间才会发出,但是苏渺已经通过班主任,和一高做了不进重点班,并想和叶嘉音同班的申请。

一高的领导对于这个申请也是觉得闻所未闻,平时只有托关系想挤进重点班的,还没有过能进不想进的。

他们讨论着是不是她年纪小,和其他多大的同学一起会害怕,所以想和熟悉的姐姐一个班,如果是这样他们可以安排叶嘉音也进重点班,毕竟叶嘉音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

班主任费了好大的气力给他们介绍了这个特殊的天才学子,并且把之前对她的教学计划,和她从进一中开始,所有的试卷都带了去,最后总归是如了苏渺的愿了。

叶嘉音回京城过暑假去了,交代苏渺不要对运动的事情懈怠,还留下了一张运动计划表。

苏渺知道叶嘉音是为她好,怕她体质上不来,熬不住高中的入学军训,所以每天都坚持锻炼。

至于是不是按着表上的计划来,那就得看当天的心情了,毕竟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产生懒惰的心态,坚持不下去。

这天她晨跑回来,打算回院子里做拉伸,偶然看到隔壁家的铺子上贴着“旺铺转卖”的红纸。

苏渺眼前一亮,这个铺子紧贴着自家铺子,如果可以买下来,等于将目前的店铺扩大了一倍。

到时候可以征求叶阿姨的同意,将两个铺子中间开一个门,这样就方便了。

这一排临街的铺面格局比较特别,除了可以在前面的铺子进入后院,铺面旁边还会单独开一个入院门。

但是这个入院门不是一铺一门,一铺一门的排列顺序。

先是一铺两门,再是两铺一门,简单说就是两个院门挨着,两个铺子挨着。

而这个要转卖的店铺正好就与叶家贴着,特别合适他们。

这个铺子原本是裁缝店,一个老裁缝带着自家孩子和徒弟做了很多年了,手艺非常的好,不少人愿意跨半个市区来找他做衣服。

但是老裁缝两个月前去世了,这家店也失去了活招牌。

苏渺没有在他家做过衣服,所以也不晓得新师傅的手艺是不是真的不如老裁缝,总之客流量下降得很明显。

这里的店铺很抢手,租金也是年年攀升,除了苏渺一家,其他店铺的租客没有不抱怨的。

裁缝店大约是真的撑不下去,就此关张。

但是令苏渺觉得疑惑的是,这个租客做不下去了,房主可以再招租呀!这么抢手的铺面一下要卖掉,应该是有原因的,她得向八卦小分队打听一下。

大榕树下的大叔大婶们果然没有令她失望,她只拿着一包炒瓜子坐下,什么都还没说,大家就像倒豆子似的,把事情都说了个一干二净。

吴大婶问:“渺啊!你家旁边的铺子要卖了你知道吗?”

苏渺点点头:“我有看到牌牌,之前的裁缝店不做了吗?”

“害!做不下去了,房租涨得太高了!一百五一个月,他家老师傅不在之后生意本来就大不如前,房租涨到这个程度,还要发工钱,根本就没有赚头了。”

还不知情的林大叔说:“一百五?有点高了吧,他家对面才租一百二,这样确实是不划算,不如找新的地儿,反正现在来他们家做衣服的都是老客,不用开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也行。”

苏渺诚心发问:“裁缝店不租了,张二伯可以出租给别人呀,怎么要卖呢?好像很少看见这边的铺子出卖的。”

几个人也很好奇:“是啊是啊,我们这片区无论是房子还是铺子都抢手得很,能租这么高的价格,卖掉多不划算啊!”

吴大婶压低音量,神神秘秘的说:“你们真不知道?”

“哎哟!你卖什么关子呢!赶紧说。”

“张二家那个败家儿子,赌博输了八千块!自己没钱就去借了高利贷!每天都在利滚利,听说那边下了最后通牒,月底前还不上就要把人抓去北方矿上做工!”

“老天哟!听说矿上都是拿命换的钱,特别是那些黑矿,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你想什么呢!被人抓了去还想挣钱?还想回来?等于是把命直接赔给人家了。”

“怪不得要卖铺子,光靠租金哪里来得及救命。”

苏渺问道:“欠了这么多的钱,那铺子要卖什么价格才能抵得上呢?”

吴大婶说:“也不光是靠卖铺子的钱,估计老两口的积蓄全给掏空了,还去找女儿借钱,但是女婿不让,说赌徒就是无底洞,拖累了自己父母家,别再来拖累他们家,反正闹得挺不愉快的。”

“造孽啊!本来多好的日子啊,有房子有铺子,每个月除了租金老两口还有退休金,硬是要弄成这样。攒家业要花三十年,毁家业三个小时就够了。”

林大爷说:“我们这边的房子铺子不愁卖呀,应该很快就能卖出去了,至少把张家小子先救下嘛!就怕他以后再赌,以后就真的要卖房子,流落街头了。”

吴大婶摆摆手:“不好卖!不知道他们急用钱的事是怎么传出去的,那些来店铺的都压价!别说高价卖了,压得比市场价还低,有两个能给市场价一万三,但是没办法要分三个月付清,这他们家哪里等得及啊!”

苏渺默默地想,事情传出去还不简单,他们现在不就全知道了嘛,那些有意向的买家,肯定也会打听的呀。

回去后,苏渺和父亲商量着想把张二伯家的店铺买下来。

“爸爸,买下张二伯的面门,我们的店铺就能扩大一倍了,而且是自家的铺子,想怎么改都成,我们再加建个厨房,到时候就不需要用小院那边的了,也省了好多事。”

苏元正也觉得好:“能扩大面积好呀,现在店里的座位根本不够坐,即使我们人手够了,单量也上不去。张二伯他们家铺子就跟这里挨着,扩大铺面,他们家是最合适的!”

“爸爸,我听说张二伯的儿子欠了赌债,所以他们家急用钱,不少买家都来压价,不压价的有没办法在月底前全额付清,你去找张二伯谈谈看,我们能一次性付清的话,最少能卖到多少?”

晚上,苏元正拎着两盒提前留好的卤味,和一个小“公文包”,就去隔壁敲门了。

第174章

过了两个半小时苏元正才回来,先去换了衣服漱了口,免得酒气熏到女儿。

他敲了敲苏渺的房门,说:“渺渺,爸爸回来了。”

苏渺正在奋笔疾书自己的新作《无花果》,写的是有关妇女被买进深山沦为生育工具的故事。

直到父亲敲门,才发现他回来了。

开了门出去,惠姐正好端了冰镇西瓜进来,苏元正让苏裕和苏惠也坐下来听听。

“张二伯家的铺子,按市场价在一万三左右,他给我们的也是这个报价,说如果我们可以一次性付清,那所有的手续费都由他来承担。”

苏元正想着刚才张二伯因为儿子不争气而酒后痛哭流涕的样子,觉得不胜唏嘘,黄赌毒果真是半点不能沾啊。

苏裕和苏惠听到苏元正要买铺子,很高兴,摩拳擦掌的想着今后扩大了铺子好大干一场。

苏渺想了想,说:“一万三不贵,我们现在因为位置不够,流失了很多不愿等位的客人。如果能扩大门面,盈利也会增加,不算现在店里的,只算那边增加入座率后可以增加的收益,很快就能将买店铺的钱赚回来。”

谈生意,其实只要价格谈妥了,其他的进程就很快了。

第二天,苏元正就去跟张二伯说就按着昨晚他说的价格和条件买。

张家确实急用钱,当场就和苏元正签了合同,后续的一切流程也在三天内都走完了,门面的钥匙交到苏元正手里,苏家继在邕城买了院子后,不动产上又多了个铺面。

和叶家这边不同,张家的前后院一直都是自住的,十几年来店铺都是单独出租,所以铺子并没有开门通向院子。

这也方便了苏家,不用再封上了,不过门面出租之后就没有整修过,所以现在店里也显得有些老旧了。

苏渺和父亲过来看铺子,裁缝店租了十几年,走的时候把所有东西都拆完了,只剩下一些糊在墙上的纸张,显得有些破败。

父女俩转了一圈,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个店面恐怕没办法和叶家的店面一样马上用起来了。

苏元正踩了踩脚下,说:“地板已经不太好了,坑坑洼洼的,墙砖也松了几块,要弄好才行,不然客人进来看着不高兴。”

确实是,墙面黄黄的,还有被小孩画画的痕迹,整个店面灰扑扑的,要是做餐饮店,客人进来第一感官,可能会觉得这家店的东西不怎么干净。

“爸爸,反正我们要新弄一个厨房,正好也就把整个店面简单翻新一下。”

“行,话说回来,这个月就是我们开业一周年了,之前你说要搞店庆活动,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我们店庆不一定非在开业那一天嘛,之前您看黄历月底不是有好日子嘛,我们就定在月底办,现在还有大半个月,我们只是简单翻新,不弄复杂的装潢,应该可以赶得及的。”

“行,那我们商量一下怎么装,然后爸爸去找包工头。”

最后,苏渺决定集思广益,在店里开个小会,讨论一下装修的事情,毕竟江锋毅和英子更熟悉邕城,可能认识比较好的装修队。

果不其然,事情说完后,江锋毅就推荐了一个装修队。

“元叔,我倒是知道一个还不错的装修队,工头以前也是部队的,活儿干得又好又快,我知道有几家餐饮店都是他们装修的。”

“那感情好呀!你帮我引荐引荐。”

江锋毅挠了挠头,说:“要不先这样,我带你和渺渺先去看几家他们装修的门店,你们觉得不错了,我就直接约工头到店里谈,你们也可以再去对比一下别的装修队。”

“毅哥,你介绍的人我们放心,那我们就一起看看,我也想知道现在的餐饮店,是不是有更新潮的装修。”

趁着下午休息的时间,三人骑着小三轮逛了一圈。

市中心有好几家店铺是他们装修的,这个看起来这个装修队在业界应该是有些口碑的。

大多数都是比较简单的装修,其中有一家就比较新颖,绿漆地板,格子玻璃,有浓重的港式茶餐厅风格。

苏渺好奇的进去看了看菜单,是卖港式茶水的,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上一篇:乾隆能听见我心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