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死遁后,新帝抱娃夜夜痛哭 第53章

作者:就吃亿点点 标签: 古代言情

  小夏子震惊又惶然,他下意识将小晏青搂在怀中。

  锦盒上的茉莉宣纸,每一个都是他亲眼看着陛下贴上的,皇后娘娘收到后也说过很是喜欢。

  既是喜欢,皇后娘娘为何不拆锦盒呢。

  又为何诓骗陛下呢……

  小夏子越想越心惊,他忍不住搂着小青晏后退了几步。

  小晏青只觉自己父皇的脸色越来越差,到最后都快冻成冰块了,他咽了咽口水不敢吭声。

  这时,小夏子看见屋外远远走来的沈郑,他咬了咬牙,轻声提醒宋玄:“陛下,是沈丞相往这边来了。”

  他猜测此事关系重大,陛下并不想让沈丞相知晓。

  宋玄闻言三两下便将锦盒重新收入柜中。

  沈郑这时提着衣摆忙不迭的走了进来,他眼底闪着慌乱,连忙跪下行礼:“陛下。”

  宋玄幽深眼眸在沈郑身上一寸寸划过,语气间带冷然:“今日乃皇后生辰,不曾想沈丞相府中却歌舞升平,莫非往日的爱女心切都是装出来的?”

  此话一出,沈郑只觉后背发凉,他连连解释:“陛下,皇后娘娘在世时,很是喜爱热闹,她每年生辰微臣也会请京中戏子入府为她唱曲。

  因此皇后娘娘离世,微臣依旧是请了戏子入府,想为她热闹一番。”

  这话完全是他胡乱说的,他哪里还记得沈青念的生辰?今日也过是闲暇出来,想要瞧一瞧京城名妓的歌舞罢了。

  宋玄闻言冷笑一声,有些意味不明道:“沈丞相当真是费心了,既是皇后生辰,却连她住过的闺房都不曾打扫一番,倒是朕贸然前往,影响了沈丞相的好事!”

  方才穿过院落时,那戏子唱的分明不是戏曲,而是那青楼中的靡靡之音。

  “皇后娘娘骤然离世,微臣实在难以接受,便只好命人将皇后娘娘生前的闺房封存。

  所有东西都不动,如此既保留了微臣心中的念想,又让微臣心中能好过一些,”沈郑跪下满脸悲痛的解释着。

  这时,一直站在后头的管家上前,他跪倒在地,开始用力扇自己耳光。

  他一边扇一边请罪道:“陛下,都是奴才的错,是奴才偷懒没将皇后娘娘的闺房好生打理,还请陛下恕罪……”

  宋玄眼神阴冷,并不出声。

  旁边的小夏子有眼色的上前,他言语间带着些许悲痛:“陛下,沈丞相想必也是悲伤过度,故而才会这般疏忽。”

  宋玄眸中冷意不减,却是放缓了语气:“如此,沈丞相便起身吧。”

  说罢,他又似想起什么般,又开口道:“朕不日便会前往霖城,还请沈丞相在朕回来前,将江南粮仓一事平定。”

  随后他便领着小晏青离开了沈府。

  待宋玄离去,沈郑便腿脚一软瘫软在地,他神色带着慌张与惶恐。

  他看向同样瘫软在地的管家,连声开口:“去!赶紧派人前往霖城,必定要先陛下一步到达,将沈青念母女灭口!”

  陛下突然来府,又说要前往霖城,难不成是发现了什么?

  想到这,沈郑心底涌起一阵惊惧,若是被陛下发现丁点端倪,怕是整个沈府都会被极刑处置。

  沈青念母女被他送去霖城后,那边的人便来了封信,说是已将人安顿妥善,好在他有先见之明,并未真正放走二人。

  管家咽了咽口水,提醒道:“老爷,皇后娘娘的尸首还未处理,今日一事恐怕陛下会有所疑心,那冰殿中的尸首要加紧处理才是啊!”

  沈郑又何尝不明白,但眼下他想不到半点法子。

  管家见状,他小心提议:“老爷,东宫是后宫,外男很难进入,更是戒备森严,奴才觉得何不派夫人一试?”

  沈夫人至今缠绵病榻,还吊着半口气。

  沈郑闻言立即吩咐:“听闻京中有神医,快去将神医请入府中,务必要在陛下回京前,将夫人的病治好!”

  徐御医早已因病辞去御医一职,两年前京城中有位声名鹊起的神医,可请来一试。

  管家连连应下,连滚带爬的跑了出去。

  ----------

  江南,烟雨城。

  在私塾中,沈青念一身青绿长衫,她长发束成利落发髻,明艳五官很是夺目。

  此刻的她正坐在一众小学子前方,她手中拿着戒尺,正朝着面前七八岁的小豆丁掌心打去。

  ‘啪’地一声,戒尺毫不留情落在小豆丁掌心。

  “可是还要逃学?”她语气淡淡中带有几分冷厉,令她明媚相貌都染着几分令人惧怕的冷然。

  那小豆丁忍着眼泪开口:“沈夫子,我不敢了,我再也不敢逃学了。”

  座下一众学子正襟危坐,他们看着小豆丁掌心红痕,连连咽下唾沫,眼底皆是惧怕。

  沈夫子是城中有名的夫子,更是一位女夫子,偏偏她最为冷冽严苛,治过不少淘气的学子。

  叮叮叮——

  下学的铃铛声被摇响,沈青念将戒尺放回桌上,将书籍拿起便直接离去,学堂内的学子这才松了口气。

  沈夫子虽严苛,但她的不拖堂也是出了名的。

  天空飘着细雨,沈青念拿着书籍出来时,便瞧见撑着油纸伞等在外等着的沈希与小菊。

  “娘亲,娘亲!小希来接你下学啦!”

  小沈希蹦蹦跳跳,整个人显得十分可爱,那白嫩的面容就跟观音坐下童子似的。

  而她的模样与宋玄有七八分的相似——

  【男主是发现真相,在跟女主相见呢,还是跟女主相见后,在发现真相,宝子们?】

第84章 宋玄,我不爱你

  沈青念将书籍递给小菊,弯腰将小沈希抱了起来。

  小团子才三岁,软软的身子还带着奶香,叫人见了心头欢喜,沈青念没忍住在小团子脸颊亲了一口。

  “娘亲,”小沈希搂着自己的娘亲,在自己娘亲怀中奶声奶气的撒着娇。

  小娃娃本就长得粉雕玉琢,这般撒娇起来,让人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给她。

  沈青念抱着小沈希心底软成一片。

  小菊为两人撑着油纸伞,笑着说道:“小姐,我们快快回去吧,夫人今日命人做了烤肉呢。”

  三年前,沈青念几人一路颠簸来到江南,最终买下一个小院子,又买下两个婆子由小菊管着。

  之前攒下的钱足够她们余下过得很好了,日子虽过得平淡,却十分快乐,沈青念很喜欢这样的日子,细雨绵绵,江南水乡。

  三人撑伞回到家,这是个两进两出的宅院,虽算不上大,但住上五人也是绰绰有余的。

  小沈希从沈青念怀中下来,便迈着小短腿儿去院内寻柳玉柔了,柳玉柔是柳姨娘的名字,来到江南后,她也重新做回了自己。

  “外祖母,外祖母,”小沈希的奶音回荡在宅院内,小豆丁也不顾飘着雨的天气,就这般跑了进去,头上钗环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

  小菊见小沈希跑了进去,她赶紧将油纸伞收好,也快步追了上去,嘴里还在嘱咐着:“小小姐,您慢一些,当心摔着!”

  沈青念则是跟在两人后头,慢悠悠的走着,她神色放松,表情虽是淡淡的,眸底却是含笑。

  绵绵细雨依旧在下,她穿过院内时并未撑伞,青绿色的长衫被细雨沾湿,晕出点点深色。

  她走到吃饭的屋子,柳玉柔已经抱起小沈希在轻哄着了,见她进来立即皱起了眉头,出口的话也有带着几分严肃:“怎地淋雨过来?你的身子都还未好全呢,快快回屋换件衣裳!”

  柳玉柔挽着妇人发髻,她如今面色红润,精神头也十分好,半点都瞧不出三年前虚弱的模样。

  沈青念在生产时,因服用过那碗安胎药,这三年来身子都不大好,好在家中不缺银钱,经过这几年的调养,她的身子虽说未恢复如初,却也好了七八成。

  饶是如此柳玉柔还是日日叮嘱着,生怕她的身子又不好了。

  “娘亲不听话,羞羞脸!”小沈希捂着嘴笑,她缩在柳玉柔怀中,垂下的小腿晃啊晃,那黑葡萄似的眼睛像盛着星辰。

  小沈希的脾气很是活泼,街里街坊就没有不喜欢她的,虽然才三岁,但每次出门都会被其他小娃娃追着宠了,甚至连学堂里头的小学子,都要追着跟她玩呢。

  谁让她长得好看呢,那模样谁见都喜欢极了。

  沈青念看了眼小沈希,挑眉道:“今日字帖练了没?”

  “娘亲,吃过饭后我会做的!”小沈希鼓了鼓软软的腮帮子,像只小金鱼。

  她才三岁,都不到上学堂的年纪呢,偏偏她娘亲已经让她练字了。

  沈青念挑眉还想再说两句,却被小菊给拉回了屋子:“待会儿小小姐吃过饭后,我便带小小姐练字。”

  在江南安顿下来后,她便没再让小菊自称‘奴婢’,小菊的卖身契也在她给沈夫人下药后,找机会取了回来,在买下这个院子后,由她亲手烧毁。

  “你们便娇惯她吧,”沈青念有些无奈,沈希长得可爱,小嘴儿也甜,不过才三岁的年纪,便将家中所有人都哄得团团转。

  小菊一边从柜中拿出衣裳,一边笑道:“小小姐钟灵毓秀,自然是该娇着些的。”

  如今的小菊卸去一身丫鬟装扮,换上了姑娘家的打扮,显得活泼灵动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许多。

  沈青念接过她手上洁白衣裳,将她推了出去:“你回饭厅去吧,衣裳我自己换便好。”

  如今的她只是个普通夫子罢了,也无须这般精细的照顾,换衣裳这些事她已习惯亲力亲为。

  小菊也没多说什么,只笑着退了出去,想必是一颗心都飞去了小沈希那里。

  窗外细雨绵绵,微风浮动,洁白的花瓣落进屋内,扬起一阵清香,是茉莉的香气。

  江南的天气要比京城好上许多,那茉莉的花期也长上一些。

  沈青念嗅到熟悉香气,她动作顿了顿,院外有两棵很大的茉莉花树, 刚住进来时小菊还想着要将那树给拔了,却被她给制止下来。

  在离开京城后,她便不再使用茉莉熏香,此刻飘来的茉莉香气令她有些恍然,清雅香气唤醒被她刻意埋藏的记忆,更提醒着她这来之不易的自由。

  小菊想要拔除茉莉花树,是怕她触景伤情,而她却不这么认为,那个人她再也不会遇见,心底的那份情谊,又何尝不是一种缅怀呢。

  沈青念将身上沾着雨水的青绿色长衫换成月白色素衣,这颜色纯净洁白,她是喜欢的。

  将衣裳换下后,她来到案几前,将旁边的柜子拉开,里头静静躺着一个木雕……

  离开京城后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宋玄亲手雕的这只木雕。

  沈青念定定看了两眼木雕,随即便将柜子重新关上,将房门拉开走了出去。

  饭厅内一片欢声,大家都在等着她吃饭,小沈希见她过来,更是从凳子上跳下,小跑着扑进她怀中:“娘亲,小希都要饿死了,快些开饭吧~”

  小沈希奶声奶气的声音,令人心头发软。

上一篇:龙王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