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糖的七零小日子 第41章

作者:林芷筠 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甜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现代言情

第59章

  ◎锄禾日当午◎

  从学校回来后,棠棠在家休息了几天,就开始跟着一块去生产队出工了。

  棠棠虽然平时没少在家里干活,但大多数都是洗衣服、拾柴、做饭、喂鸡这些家务活,真正出山劳动跟在家里料理家务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就拿割小麦来说,天蒙蒙亮就要出工了,左手拢麦秆,右手镰刀要贴着地皮斜砍,那尖锐的麦芒扎得手背生疼,不到一会儿,手就被麦芒扎得又痛又红了,日头升过山头时,那麦秆上的露水被晒成水汽,混着汗珠子顺着额发滴进眼睛里,咸得她直眨眼。

  穿着黄胶鞋的脚踩在泥地里,弯着的腰像在背上栓了一块石头,不到一个小时就腰酸背疼了,每直起一次都牵扯着后脊梁的筋脉发酸。

  最难受的就是午后风停了,麦田里像口密不透风的蒸笼,麦芒扎得脖颈都起了红疹,镰刀一茬茬沙沙的擦过麦茬,两条腿像是灌了铅似的,眼前直冒金星。

  她现在算是深刻体会了,什么叫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棠棠和她娘喻娟芳被分到了两块隔着距离的麦田割麦,她三哥苏觉胜负责运麦子,喻娟芳割完了自己那边的麦子,就赶过来帮棠棠割她负责收割的那一片麦子。

  喻娟芳瞧见棠棠虎口磨出了血泡,镰刀柄上的竹纹里渗着血丝,鼻根一酸,“我都让你别来了,这割麦子又苦又累,你在家里待着帮忙料理点家务活,这就蛮好了,家里还能缺了你那两个工分不成?”

  “娘,我总得学会自食其力吧,我不能一直靠着你跟爹养活,我也能靠着自己挣工分养活自己,这割麦子您能干,我怎么就不能干了。”棠棠拿起田埂边上的水壶咕噜咕噜喝了一大口放凉的白开水,但因为喝得太急了,不少水从嘴里撒了出来,滴落到脖颈上,缓解了一丝被麦芒扎的痛痒。

  她干脆往脖子处倒了半壶凉水,水顺着锁骨渗进蓝布褂子里,麦芒扎出的红点遇着水刺啦啦地疼,但把皮肤上的麦芒冲掉之后,清凉舒服了不少。

  棠棠一家虽然她爹苏会民在门外工作,但她娘喻娟芳却没有固定工作的,只能靠着在生产队出工,等到了年底分粮的时候再用记下来的工分来换粮食。

  喻娟芳心疼地叹了口气,“我该提醒你穿上一件厚点的长袖衫,再戴上袖套的,我割麦子习惯了,但忘记了你是第一次割麦子,又细皮嫩肉的,真是遭罪了。”

  她看着棠棠和觉胜这两个孩子毕业后只能待在家里,心里别提多难受了,要是俩孩子也能像觉生和觉孝那样被招工就好了。

  “娘,我没事的,这麦芒虽然看着尖,但其实挺软和的,也就痒那一阵儿,过了一会就没事了。”棠棠故作豁达地笑,“而且我现在割麦子割得可快了!我估摸着再过个两三天,我就成割麦子的老把式了,您瞧,我割得快不快……”

  棠棠说着话,还给她演示起来,哐哐地割倒一大片麦子,但那割倒的麦子歪七扭八,像被顽童胡乱啃咬过的书页。

  喻娟芳被她这模样逗笑了,“好了好了,既然要割麦子就好好的割,瞧你这东一茬长西一茬短的。”

  太阳已经开始西斜,母女二人相帮着割完了这一片的麦子,拿上镰刀、水壶和草帽,才一前一后相跟着回家去了。

  晚饭吃荞麦疙瘩,喻娟芳从面袋子里舀出一瓢荞麦面,加上半瓢水之后就开始搓捻成大小适中的圆疙瘩,夏天吃荞麦疙瘩是最好不过的了,性凉败火气,吃起来口感清爽,还有一种独特的清苦香气,还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一味荞疙瘩,与五味相配,几乎可以供给全身所需营养。

  晚上七点,苏会民、喻娟芳、棠棠还有苏觉胜,一家四口坐在院里的葡萄架子下开始吃晚饭,苏觉胜卖了一天的力气,人都晒黑了一个度,饥肠辘辘,也顾不得粗不粗鲁了,抱着碗呼噜噜的吃。

  喻娟芳心疼地叹了口气,把那盆里剩下的那点荞麦疙瘩往俩孩子碗里舀,“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棠棠,碗端过来,娘再给你添点。”

  棠棠嘴里塞着荞麦疙瘩,含糊不清地道,“谢谢娘。”

  吃完晚饭,喻娟芳打了一盆水把乌梅、山楂、陈皮、干草都泡进去了,打算趁着晚上熬点酸梅汤,放在井口冰镇一个晚上,明天早上带到地里去喝。

  就看见张桂香走了进来,一脸亲近带着嗔意的笑容,“哟,老三媳妇,准备熬酸梅汤呢?”

  喻娟芳皮笑肉不笑,“稀客啊大嫂,平日里你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大晚上来寻我?有什么事?”

  “瞧你这话说的,虽说咱们分了家,但好歹都是妯娌,本来就应该勤快走动些,说起来,我这次是有件好事要跟你说呢。”张桂香腆着笑,但看到喻娟芳只顾着把洗干净的乌梅和山楂拣进罐子里,一个眼神都没往自己这边落,有些讪讪的。

  “好事?”喻娟芳可不信,张桂香有什么好事能想起来他们一家。

  张桂香捂着嘴笑,“想着这棠棠也高中毕业了,这虚岁也有十八了吧,这小姑娘啊,嫁人是一辈子的大事,你这当娘的可得早点为她规划起来,你瞧瞧我家春妮,嫁了个城里吃商品粮的对象,这下是彻底摆脱在土里刨食的命运了,现在日子可是过得美滋滋的,那春妮她对象的大哥,前两年媳妇死了,带了两个孩子,也在粮食局工作,虽说是二婚,但有经验会疼人啊,你家棠棠要是能嫁给他,以后那可是享不尽的福气了!”

  张桂香看到三房家的觉孝和棠棠高中毕业后回村从事了农业生产,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念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得回来继续扒粪种地?她的两个儿子铁蛋和狗剩都没念多少书,早早就辍学回家挣工分了,现在看来还是他们大房明智。

  喻娟芳本来想到张桂香没安好心,但没想到她打的是这个主意,用棠棠去给她侄女做人情,瞬间像是吃了一碗放了三天的馊饭,恶心得想吐。

  喻娟芳冷笑了一声,“那春妮她对象都三十有六了吧,她对象的大哥,那不是得四五十了?!”

  “哪有那么夸张,也就不到四十……”

  “这都能赶上当棠棠她爹了,既然大嫂你觉着这门婚事不错,那不如大嫂你就和大哥离了婚,自个去嫁吧,你跟那春妮婆家大哥的年龄差,比棠棠跟那张春妮婆家大哥的年龄差还要小呢,你要是实在不好意思张口跟大哥提离婚,我跟你去提!”

  张桂香离开后,喻娟芳忍不住朝着张桂香的背影狠狠地呸了几口,她连这村里最好的后生都瞧不上,更别说这四五十岁带两个孩子的鳏夫了。

  棠棠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刚才在屋里已经把她们的对话都听到了,“娘,别生气了,大伯母就是专门过来恶心咱们家的,你要是气坏了身体,就正好如了她的意了。”

  “我知道,但这张桂香打的主意也太腌臜了!”喻娟芳刚才恨不得抓起笤帚给扫到张桂香的脸上。

  “娘,别气别气,我去给你熬酸梅汤泄泄火气。”

  棠棠看她娘已经把酸梅汤的材料都洗干净了,就端着那瓦罐放到炉子上,往里添了几根小点的柴火,开始熬酸梅汤。

  这熬酸梅汤没什么技巧,大火熬开了转成小火,熬上四十分钟就好了,往里搁两粒冰糖,再撒上一把干桂花就能喝了,棠棠端起碗尝了一口,这酸梅汤酸甜交织,温润柔和,虽然没有冰过的酸梅汤那么好喝,但喝起来滋味也不错,酸酸甜甜的,温和醇厚。

  棠棠给她爹娘和觉胜哥哥都端了酸梅汤。

  ……

  瓦妮刚把一把干瘪的稻谷给撒到鸡圈里,就听见有人问,“请问这里是吴芳妹家吗?”

  瓦妮抬眼望去,眼前站着一个瘦弱的男青年,颧骨微凸,国字脸,大概是因为有些拘谨,一只手掌贴着裤边缝,另一只手里不知道提着什么东西。

  “是啊。”

  “我是吴芳妹的表侄子,今天家里磨了豆腐,我爹娘让我给她送一份过来。”宋小军也纳了闷了,他们家平时跟吴芳妹这个表姑也没什么来往,这门亲戚已经很远了,怎么会突然让他送豆腐过来。

  瓦妮把手里的木瓢给搁到鸡圈的围栏上,“但是她不在家,我可以帮你捎进屋里去。”

  “噢,那麻烦你了。”宋小军把豆腐递给她。

  于亚红从屋里出来,看见眼前的瘦高青年,眼睛一亮,“你就是老四媳妇的表侄子宋小军吧?”

  对比杨媒婆那边介绍的歪瓜裂枣,再看眼前这个后生,穿一身军绿色的劳动布制服,脚上一双黄胶鞋,削瘦高挺,于亚红现在那叫一个耳清目明。

  “是的。”

  于亚红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好后生啊!”

  宋小军走后,吴芳妹问于亚红什么想法,于亚红想了下白日里见到的那个年轻人,“人长得高高瘦瘦的,精神头也好,虽然学历不如我家瓦妮,但家庭条件不错,跟瓦妮倒是正般配!”

  于亚红本来不抱什么希望,但今天见到了那宋小军,的的确确是个不错的农村后生。

  吴芳妹捏着围裙角转悠,“我已经问过了我那表姐和表姐夫,他们对瓦妮这妮子满意得紧嘞,要是错过了这门婚事,那可是打着灯笼都再也挑不到这么好的了。”

  于亚红一点头,难得认同了吴芳妹的话,“说得是,我去给瓦妮做思想工作,一定要让她同意了这么婚事,绝对不能再这么错过了。”

  60

第60章

  ◎瓦妮的婚事◎

  棠棠给瓦妮端了碗酸梅汤,顺便搬了张板凳跟她一块在院里坐着看月亮。

  棠棠实在是难以理解二伯母对于瓦妮姐姐婚事上的急切,但于亚红是长辈,她也不好在背后说这些长辈的是非。

  “棠棠,你有什么理想吗?”

  “我还没想过以后的事。”棠棠垂眸,除非能被招工进厂,不然每一届的毕业生都得沿着“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路子走,农村学生毕业之后回本村务农,城市户口的学生到乡下去插队,她不愿意想那么多,想多了也是负担,“那你呢?瓦妮姐,你有什么理想吗?”

  “我厌倦了榆槐村的生活,一睁眼,四面八方都是山,耳边充斥的都是村民们的闲话、争吵和闹架,我想去更陌生广阔的天地,去看外面的世界,哪怕是到遥远的他乡去漫无目的的流浪。”瓦妮长这么大,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上学的县城,她渴望有一天,自己的双脚能站在除了原林县之外的地方,但一旦她结了婚,她将会在婆家的要求下,一两年内生第一个孩子,第二三年生第二个孩子……从此围着男人孩子打转,她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都会变成一场可笑的虚妄。

  棠棠听到瓦妮的这番话很惊讶,在她心里,瓦妮姐一直都是很内秀的形象,不显山露水,尽管她知道瓦妮骨子里是个非常坚韧的女子,但没想到她会有这么大胆出格的想法。

  瓦妮的指尖按在酸梅汤的碗沿上,月光把碗里的影子泡得发涨,“你说煤矿,离咱们榆槐村有多少远呢?”

  棠棠认真回想了一遍上次苏觉孝回来探亲说过的话,“我听觉孝哥哥说,从原林县到鹰嘴湾煤矿,得先从原林县搭三个小时的汽车到乡阳市,再从乡阳市坐五个小时的火车到铜陵煤矿总局,再坐一个小时的火车就能到鹰嘴湾煤矿了。”

  瓦妮忍不住叹息一口气,月色清清泠泠的洒在她的身上,“真远啊。”

  “那跟榆槐村一定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瓦妮刚把被褥铺到炕上,就看见她娘一脸神秘地走了进来。

  “瓦妮,你白日里见到的那个后生,你感觉咋样?”

  “白日里见到的那个后生?”瓦妮脑海里浮现那个穿军绿色劳动布制服的瘦高青年形象,“就一般般吧,怎么好端端突然问起这个?”

  “娘跟你说嘞,那个后生叫宋小军,是你四婶她的一个远房表侄子,家里就住在离咱们榆槐村四里地外的望乡村,就是你三婶她娘家,那小宋初中毕业,他爹是大队长,他在队里当会计,家境很殷实,他爹娘也对你满意着嘞,我估摸着这十里八乡没有比这更好的亲事了。”

  “娘,你看你又来了……”瓦妮也是服了她娘了,有种无力感。

  “瓦妮,你就听娘的,这个小宋跟之前的后生都不一样,娘瞧着他面相好,一看就是个踏实肯干的人,你嫁到他们老宋家,就用不着吃那么多苦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娘操心那么多,还不是都是为了你,我得让你这往后有依靠啊,你以为我情愿拿热脸去贴那媒婆的屁股?你以为我情愿把自己家里都舍不得吃的糖拿去送人?我这都是为了谁啊……”

  于亚红说着说着,一股辛酸热泪涌了上来,“你们一天天的长大,我跟你爹年纪都大了,干不动了,娘不能让你蹉跎成老姑娘啊!”

  “瓦妮,你就听娘一句劝吧!”

  “难道你要娘给你跪下吗?”

  于亚红滚烫的热泪落在她的手背,瓦妮别开头,眼泪也控制不住簌簌地往下流,浑身上下被一种无力感笼罩着。

  “娘,你别再说了。”瓦妮的声音突然哑了,她攥出被发麻的手,把她娘脸上的眼泪给揩掉了,“不就是嫁人吗?我嫁、我嫁行了没。”

  瓦妮合上眼,像是被抽空了力气一般,她爹娘辛苦拉扯自己到这么大,还供她念完了高中,她总不可能让她娘真的给她跪下。

  今日不是什么宋小军,明天也会是什么李小军、王小军,她终究是没办法抗争这时代婚姻观念的桎梏。

  于亚红听到瓦妮的话,她忙把自己脸上的泪给擦干净了,由哭变笑,“行!只要你愿意嫁,这一切都好说,娘明天就让人去给宋家那边递话,挑个合适的日子商议事宜!”

  “她爹,咱们家总算要有大喜事了!”

  瓦妮看见她娘欢欢喜喜的背影,嘴角掀起一抹自嘲的笑,她跟这个宋小军也就见了一面,连话都没说过几句,这就要结婚了。

  ……

  夏收之后,村里的农忙期暂时结束了,轰轰烈烈的两场雨过后,宋家人就上门了。

  棠棠和觉胜也被叫了过来帮忙,两孩子和堂姐瓦妮一块,把老苏家这个旧房子收拾得利利索索,汤清水利,专门泡了新茶,还在桌子上摆了红枣糕来招待客人。

  宋小军是家里独子,这个文弱的青年看起来挺温吞的模样,新做的劳动布褂子浆得发硬,领口卡得脖子通红,长辈们说话时他就低着头,没什么自己的主见。

  宋大柱是个中年庄稼人,夏立兰的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看着就是精明利落人。

  两条村离得不远,宋大柱和夏立兰以前也是见过瓦妮的,他们对瓦妮这个有文化,又勤快的女子非常满意,觉得这么好的闺女就该是他们老宋家的媳妇,这次上门夫妻俩的手里拎满了礼物,有在公社买的点心,一罐金黄的菜籽油,还有一盒茶叶,还有一些从地里摘的新鲜蔬果。

  这些礼物对于第一次上门的人来说,可谓是很丰厚的礼了,夏立兰捏起一块枣糕往嘴里送,啧啧道,“瞧瞧这糕发得多暄腾,跟瓦妮这孩子一样,看着文静,心里有斤两!”

  苏老三和于亚红对夏立兰夸赞瓦妮的话受宠若惊,于亚红忙道,“看她婶子说的,我看咱小军才是有本事的后生,瞧着又高又俊,这在队里当会计,用不着在地里卖力气,工分还比普通社员高,这没文化的人还干不来,也就是小军有本事。”

  “我听说瓦妮这妮子读过高中嘞,我家小军啊,粗心大意,在生产队里记账时总写错字,往后有瓦妮帮衬,队里的算盘珠子也能少蹦俩!”

  夏立兰环顾了一圈这个不大的土坯房,“我记着瓦妮好像有三个哥哥?都娶亲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