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烟萝
“苏蓉,十年前我在晨星百货工作,现在我是新星百货的老板。”苏蓉朝叶薇伸出手,自我介绍完便道,“姓林的是我前夫。”
这段自我介绍不长,但信息量很大。
叶薇一时不知道该做出怎么样的表情,只能呐呐道:“刚才没听林经理提起。”
“他不仅没提,还说了我不少坏话吧,”苏蓉冷哼一声,摆手说,“我之前听说过宝贝星球,前段时间又在电视上看到了你们,当时就猜到姓林的可能会联系你。但他这个人恨不得占尽天下便宜,给你的条件肯定只是看着好,不能细想,你从对面过来,这是没有上当?”
叶薇不打算跟晨星百货合作,就没有藏着掖着,把林经理开的条件大致说了一遍。
苏蓉听后有些惊奇:“这条件,倒是比我想的好不少。”
叶薇苦笑说:“看着好,但实际上除了宝贝星球入驻,林经理不打算在其他方面费心思增加客流,他提出的要求,估计很难达到。”
“那倒是。”苏蓉点头,又问,“你是看中这里了?”
叶薇说道:“这条街人流量大,我听说附近还有小学,觉得很适合开儿童乐园,但不知道楼上有没有被租出去,如果没有,想租的话是要联系谁?租金又是多少?”
“楼上本来租给了几家公司办公,三楼那两家最近都搬走了,如果你有意向可以租给你,租金的话……”
苏蓉笑了声说,“姓林的指着你的店铺给他引流,跟我打擂台,要是知道把店开在我楼上,肯定要气死,所以租金好说。”
叶薇听出她话里的意思,露出惊喜的表情问:“苏姐,这栋楼其实都是您的?”
“嗯。”
苏蓉应声,领着叶薇上楼。
三楼基本从中间分开,左右各有一家公司。
苏蓉拿着钥匙打开左边的门,里面灰尘很多,呛得她咳嗽两声,赶紧进去开窗,等灰尘散了才说:“另一边面积跟这里差不多,墙都是后来隔的,可以砸掉。”
叶薇看了一圈,发现这边层高比对面晨星百货似乎高一点,至少有三米五,整层面积要小一些,加起来可能四百平左右。
四百平,比叶薇预期中大不少。
第七百货那家店只有两百多平,她装修都花了几十万,这边大了快一倍,装修费就算不翻倍,五六十万也是要花的。
而这边客流量虽然不小,楼下新星百货生意也很好,但毕竟在三楼,投入这么多资金风险更大。
但面积大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能安装更多游乐设备,提高小朋友们的游玩体验,家长的休息区也能装大一些,家长体验也更好。
主要是她黄浦的各大商场看过,很少有空置店铺,就算偶尔有一间,也不仅租金高昂,店铺面积还很狭窄,不适合做儿童乐园。
而这里紧挨着黄浦区,那边的顾客过来一趟很容易。
叶薇想着,提出去对面看一看,确定没什么问题,便询问租金多少。价格自然不便宜,但考虑到地段和面积,苏蓉开的价确实比较优惠。
而通过旁敲侧击,叶薇得知苏蓉从晨星百货辞职后,就下海做生意了。
最开始是开小超市,因为生意好,很快开了分店,一家接着一家,成了连锁,她因此积攒了巨额身家,才有钱买下这栋楼。
至于为什么偏偏买下这一栋楼,是苏蓉和林经理之间的恩怨,叶薇没有多打听,盘算过后说:“我可能需要考虑几天,三天后给你答复可以吗?”
苏蓉一口答应:“当然可以。”
……
从新星百货离开,叶薇又去黄浦区看了两个中介介绍的商铺,但一个地段不好还狮子大张口,一个面积太小,都没看上。
徐汇区倒是有合适的商铺,是杨倩帮忙找的。
她今年生意不错,最近也在计划开分店,看商铺的过程中,顺便帮叶薇也问了问,还真问到了合适的。
叶薇去看过后,很快将那套商铺定了下来,回去再考虑两天,把新星百货三楼的商铺也租了下来。另外再从联系她的国营百货中,选了一家地段还行,且开的条件相对优惠的签下合同。
店铺设计还是找的焦平,去年完成宝贝星球的店铺设计后,他又接了几个类似的私活,收入非常不错。
再等月初宏达玩具的版权费用到账,他心一横,就从设计院跳了出来,组了个团队打算自己干。
他的工作室才刚筹备好,暂时没生意,叶薇一找他就是三笔订单,他心里当然高兴,不但亲自操刀,还给了大大的优惠。
同时也联系了宏达玩具那边,这家工厂规模虽然不大,但生产的设备质量很好,而且叶薇没催他们就把版权费用打了过来,可见老板信誉不错。
合作对象,叶薇当然愿意找信誉好的。
而对宏达玩具来说,叶薇要求虽然多,但她提供的创意确实不错,凭借她的创意焦平的设计,改良生产出来的那批游乐设备,上半年他们赚得盆钵满溢。
而且宝贝星球名声大噪后,宏达玩具在沪市也算是打开了名气,最近接到了不少订单。
虽然受合同限制,叶薇提供创意的那几款游乐设备不能卖到内地,但其他产品的订单已经能让他们赚不少钱。
这么大个财神爷,他们当然愿意再合作,不等叶薇要求,就安排了设计师来沪市出差。
三家分店都要设计装修,琐碎事情不少,但因为叶薇身边多了两个助理,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忙。
两个助理一个叫黎欣,是今年毕业的大专生,因为不是沪市本地人,而她又不想遵循分配回老家,所以才会自己出来找工作。
她专业热门,读书时成绩也不错,想招她的单位不少,宝贝星球在其中规模不算大,但因为前景不错,叶薇开的工资又高,她考虑过后选择了宝贝星球。
另一个叫田学丽,是从宝贝星球童装玩具店调岗过来的。
她学历不高,只上完了初中,不想等到年纪胡乱嫁人,就跟着别人来了沪市打工。因为性格大方,能说会道,她来宝贝星球应聘后被安排去了童装玩具店。
宝贝星球开业后,连着两个月,她都是销冠,叶薇有意让她接手其中一家分店,就把她调过来当了助理。
两个人中,黎欣是应届生,做事略有些生涩,但学历在这里,文字工作上手速度更快。田学丽文字工作上手没那么快,但工作好几年,交际能力不错。
两人能力互补,关系又处的不错,知道互相学习,所以两人陆续到岗后,叶薇工作量大大减少。
至此,叶薇终于能抽出时间去学车。
叶薇是去年九月报的驾校,原本觉得三五个月,她肯定能拿下驾照。结果报名没多久,机械厂领导层就大换血,新厂长到任后财务科全员复工。
之后先是机械厂股份制改造,后是宝贝星球开业,她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时间去学车,到现在,她连之前学的内容都忘差不多了。
原本叶薇近期没准备买车,所以无所谓多久拿到驾照。
可她虽然有助理,但分店装修甚至是以后开业,她都不可能当甩手掌柜,隔三差五需要去看一眼。
再加上九月份她要去进修,学校在其他区,而叶芳马上高三,不好在这节骨眼转学,叶薇又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所以这一年打算继续在家属院里住着。
这样的话,未来她会频繁需要用到车,叫计程车需要提前打电话,浪费时间价格也不便宜,还不如自己买辆车。
虽然车买了,请个司机开就行,可靠谱的司机不好找,熟人容易把握不好分寸,陌生人风险更大。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叶薇考虑过后,还是倾向于做两手准备,先考驾照,确定考不下来再招司机。
好在她在这方面还算有天分,请了几次假,苦学一个多月,终于在八月底把驾照考下来了。
第75章 九三年沪市认购证 一九九三年八月,沪……
一九九三年八月, 沪市再次发行股票认购证。
这次认购证发售和去年有些不同,分成了两步,有意者可以八月十四到二十号填写预约登记表,八月十八到二十二号再带着填写好的登记表去销售点购买。
虽然流程复杂了, 但这没有打击到群众购买认购证的热情, 消息一出来, 大街小巷就讨论开了。
财务科的几人, 除了今年新来的实习生龚秋萍,哦,龚秋萍在六月份已经毕业, 也已经过了实习期, 现在是正式工了。
除了龚秋萍,其他人都因为认购证受益过。
陈玲、孙淑兰和周荣不用说, 三人除了去年的沪市认购证, 下半年还去深市抢购过,除陈玲只买了五十份抽签表,其他人都是一百份起步。
深市抽签表一百份盈利在十万左右, 虽然到现在仍股票没有上市,但就算购买数量最少的陈玲,盈利也有近四万,周荣更是赚了十多万。
于晴家去年炒股虽然亏了不少钱,但如果没有厂里强制抵工资发的那些认购证,现在说不定得背债。
正因为有认购证的收益, 她家才能攒下几千存款,到今年机械厂股份制改造,才能投两千进厂。
虽然改造更名后的机械厂还没有上市,但明眼人都能知道信德电器越来越好了, 这点从自由市场上信德电器的股票从无人问津,到有人愿意翻倍入手可以看出来。
但去年过后,信德电器的职工可以说全员炒股,都是经过风浪的人,不可能在这时候着急忙慌地将手里股票出手,所以现在自由市场上,信德电器的股票有价无市。
因为通过认购证实打实地赚到了钱,这次沪市又要发行认购证,财务科的几人热情都很高涨,连刚毕业的龚秋萍都不例外。
去年沪市发行认购证时,龚秋萍已经放寒假回老家,根本没听说过消息。直到五六月份认购证越炒越热,偶然听同学说起,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但当时认购证价格已经涨起来,而她只是个学生,家境又普通,没有钱买,只能看着别人讨论得火热。
如今她已经工作好几个月,虽然这个月才转正,工资也不高,刚过三百,但机械厂家属院有单身宿舍,职工住宿不要钱,她平时最大的开销就是吃饭。
而吃饭有食堂,开销比在外面吃便宜不少,她工作几个月也攒了一两百。
认购证一份才三十块,她认为自己可以买几份。
得知龚秋萍只准备买几份,周荣说:“才买几份?那也太少了,去年我们市发行的认购证价格刚炒起来,八月份深市发行抽签表,数量就定到五百万了,后来因为人太多,最终发行数量有一千万份,中签率是固定的百分之十,你知道这什么意思不?”
去年这时候龚秋萍放暑假回了老家,不太清楚深市认购证的情况,周荣这番话说得她一愣一愣,问:“什么意思?”
“深市的抽签表,中签率是固定的,每十张有一张能中,也就是说,你买一张,能不能中全凭运气,但如果你能买十张,至少能中一张。”
周荣竖起一根手指说:“深市的抽签表,中一次签能买一千股,现在看一股差不多能赚十块钱,也就是花一千买十张,至少能赚一万块。”
龚秋萍惊叹:“这么多!”
“这算什么啊,去年我们市发行的认购证,平均一份就能赚五千,认购证价格还便宜,三千就能买一百份,躺赚四五十万。”周荣说着伸手一指叶薇,“你叶姐往厂里投的那两百万,就是去年买认购证赚的。”
龚秋萍又一脸惊叹地看向叶薇:“叶姐好厉害!”
叶薇咳嗽一声,没说什么。
周荣则继续道:“我听人说,去年我们市最开始也是准备发行五百万份认购证,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东西能赚钱,才只卖了两百万份。现在大家都知道认购证的价值,这一次,发行数量估计最少都有五百万,中签率估计不高。”
孙淑兰说道:“去年深市发行了一千份,中签率都有百分之十,今年我们市再发行认购证,中签率不可能比这个还低吧?”
“都是这么想的,但中签率到底多少,结果出来前谁能说得准?”周荣撇嘴说,“总之想要中签,肯定买的数量越多越好,你才买四五份,就算中签率有百分之十,中的概率也不大。”
龚秋萍虽然没买过认购证,但听他们聊到这里也基本明白了,表情苦恼道:“可我手里只有一百多,只够买四五份认购证。”
听出龚秋萍话里的期待,财务科办公室坐着的人都沉默了下来。
虽然他们都挺有钱,但这世上债主最难当,而且他们和龚秋萍共事才几个月,对她并没有那么了解。
当然,如果她主动提出想借钱又不一样了,毕竟是一个办公室的,一两百块大家凑一凑还是能借的。可她支支吾吾不好意思主动提,他们怎么可能善心泛滥,主动借钱给她?
但沉默没有持续多久,没一会,陈玲过来了。
副科长是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的,前任副科长是空降的,和财务科的几人关系都一般,很少来大办公室串门。
陈玲则不同,她在财务科干了十来年,又爱热闹,隔三差五会来找大家聊天。
今天出了这么大消息,她当然要来问问情况,进门就问:“诶你们听说了吗?市里又要发型认购证了!”
财务科几人或抬头或转头,脸上都写着“我们知道了”,孙淑兰说:“我们刚才正讨论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