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刀裁素
萧妧妧撇嘴,扫一眼身侧的宋瓷:“您是说,您这七八十件‘汝窑’都是真古董?”
老板哑然。
他挠挠头,没什么底气的追问一句:“只要钧窑和官窑的?汝窑龙泉窑一起看看呗?”
萧妧妧:“不挑,有合适的我就买,只要仿得够真。”
老板一听,蹲下身从架子下方的柜子里叮铃哐啷搬出一木板箱子,往萧妧妧脚边一推。
没等她看仔细,又一筐钧窑的碗、盘送过来。
她来不及感慨东西真多,一箱龙泉窑盘子和一箱珐琅杯、碟相继出现。
萧妧妧:……
“这些都是精品,十成十的像。”老板脸红,有点自打嘴巴的窘迫。
一眼假的东西她能看出来,看不出来需要靠系统的,萧妧妧就挑出来。
在她眼里稍微需要点技术辨别的假货都算好东西,几个筐子里一共挑出十三件。
老板再三强调:“我这是艺术品,不是假货。”
萧妧妧嗯嗯两声敷衍,又从这十三件里选出五件仿得最逼真的艺术品。
“多少钱?”
老板不情不愿报价:“元青花3000,粉彩花卉瓶6000,钧窑变釉盘8000,成化斗彩婴戏碗算你4500吧,永乐青花碗2600。”
萧妧妧赞叹,批量生产的假货到底比不上手工拉坯的高档仿品。
原材料极尽所能的还原,多种手段模仿老化痕迹,工艺细节分毫不差,别说萧妧妧这个刚入行的人,专业从业者都得犹豫一会。
“您放心,这些都是高档定制仿品,肉眼看不出来,有经验也没用,得靠科技手段才能检测。”老板说着说着语气竟然得意起来。
“您别听到是仿品就觉得不值钱,说实话,这几件高仿和原版的差距除了时间造成的变化,绝大部分都和原版一模一样。
其实现代水平先进,能造出更好的瓷器,不过大家都喜欢老玩意,要说工艺和技术,真不差多少,甚至很多假货显假的原因就是因为技术太先进,没有老玩意的‘技术有限’和‘误差’。”
老板后半段话萧妧妧非常认同,能制作出高档定制仿品的匠人本身手艺已不俗,如果脱离仿制,从高档艺术品方向深入研究,大有可为。
要不是提前知道南市古玩交易市场容易踩坑,或者没有系统帮忙确定,她真的会当成真货买走。
“它们都包起来吧。”
老板嘀咕道:“你这丫头眼睛真厉害,不会是同行吧?”
能从一堆假货里挑出最像真货的,怎么不算一种本事呢。
萧妧妧笑笑,没承认也没否认,一分钱没还,爽快转账。
“老板,加个联系方式吧,再有这种高档艺术品,我还买。”
老板狐疑看她,大多数人是幻想着捡漏买走假货,怎么有人明知是假货非要冲着假货买的。
“没问题,你要唐三彩的骆驼和人物佣是吧?过两天调货,到时候你来看看。
景泰蓝瓶子要不要给你留点?这个卖的好,不给你留你买不着。”
“都要,越逼真越好。”
老板喜不自禁,唉一声。
加上好友,萧妧妧满意眯眼,又问:“老板,定制青铜器的店您熟悉吗?有没有推荐的?”
这可把老板问住了,他这一排档口全是做瓷器的,青铜器的没见过。
萧妧妧失望垂眸,转身离开。
先让苏娇娇试试看,这五件高仿到底能不能混过汇司拍卖的鉴定师眼睛。
【作者有话说】
感谢读者“虫子太多好可怕”,灌溉营养液 +3
感谢读者“梦里啥都有包括男人”,灌溉营养液 +34
223
第223章
◎萧阿姨的故事◎
一旦定下主意,萧妧妧火烧眉毛似的,根本待不住,立即往回赶。
夕阳西下,她骑上史努比,一路风驰电掣回小卖部,身后跟着瓷器店老板安排的送货车。
这时,一直等在南市准备接汉锦的安保团队,已经按照约定时间等在院子门口。
萧妧妧把汉锦封存好转交出去,再接高仿瓷器进店,一通忙乱后甚至来不及喘口气,锁上院门联系苏娇娇。
苏娇娇这两天特意空出时间打听文物拍卖的事,出去转了一圈,刚回到酒店就收到萧妧妧的召唤。
她若无其事请苏管家继续安排拍卖行的行程,能参加的尽量参加,最好可以以物易物。
匆匆交待两句后,打发走管家便径直去找萧妧妧。
“你看这几件真不真。”
苏娇娇前脚进院子,萧妧妧后脚拆开箱子扔出一堆防撞泡沫,一件件瓷器摆在桌上。
她一天时间没打听出什么结果,也没认识几个股东贩子,萧妧妧这里反而有了大进展。
苏娇娇夸赞她一句效率高,当即坐下捧起其中一件,以严苛的挑剔的标准端详它。
“钧窑?你确定是仿的吧?”
太真了,苏娇娇盯着瞅半天,最后用不确定地眼神看向她询问。
萧妧妧莫名其妙涌出一股自豪情绪,自信开口:“肉眼无法分辨,只有高科技手段才能检测出来年份。”
苏娇娇赞叹不已,放下钧窑仿品,转而看另外几件。
萧妧妧好奇打听:“它们大概能买到多少小黄鱼?”
苏娇娇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正在联系国外代理人,他们为政客、收藏机构、商会、博物馆服务,价格虽不如拍卖来得高,但十分稳定,100两金条差不多算底价。
如果汇司有合适的拍品,到时我再拿去换东西,价格就不太好说了。”
萧妧妧咂咂嘴,100两金条也就是3100克左右,220万元,而买下它们总共才花去25000不到,暴利啊。
果然,赚钱的生意都不合法。
萧妧妧把成本告诉了她,让苏娇娇自己看着办,两人目标一致,换来黄金买下更多盗掘走私文物。
东西摆在眼前,价格清清楚楚,不再是空谈,苏娇娇闻言稀罕的不行,抱着几件高仿爱不释手。
说实话,买文物的钱虽然由萧妧妧出了,但花钱的时候,苏娇娇肉疼的心情做不了假。
但凡有办法,苏娇娇都不会选择花金条去买文物。
不管怎么说,对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而言都是损失,富了那群趁火打劫的腰包。
苏娇娇一拍桌子,大声道:“五件不够,多买些,以后每款最少买四件。”
萧妧妧以为自己够轻狂了,苏娇娇更狂。
“太多了吧,每款四件卖出去被人发现怎么办?”
苏娇娇摇摇头,道:“四件而已,不多。除了特供、钦限的款,古代烧制瓷器都是大批量烧制,光是同纹饰的青花盘就有上千件之多,别提残片了。
少数大器型如天球瓶虽说是一批几件,但一年下来不知道烧多少批。
中等器型十几、几十件一炉,不说残次品吧,成品每年进贡的足有十几件。
普通盘碗更多,上百件一炉。
你且想想,宫里、王府办宴席,那些青花、珐琅、黄彩粉彩的杯碗碟盘,哪个不是上百件的用。
寻常日用、宴饮专用、祭礼专用……不同场合对应不同器具,数量只会更庞大。”
萧妧妧被她这么一点,当即转过弯来。
是啊,她眼里的珍稀古董,搁在古代权贵皇室手里,就是吃饭喝水用的餐具,属于日常消耗品。
坏了,换。
不喜欢了,换。
不流行了,换。
进贡了更精美的,换。
无论从礼仪规范、文化内涵、阶级体现、饮食习惯等,还是从老祖宗的中式对称美学几个方面考量,方方面面无不讲究成双成对,成批烧制并不奇怪。
多几件同款不算问题。
萧妧妧安心了,立刻联系瓷器店老板,今天买到的几款再各送三件来。
苏娇娇喂她一颗定心丸:“我心里有数,分开卖,*不影响它们的价格。”
萧妧妧没什么不放心的,一股脑把几件高仿塞给她带走。
苏娇娇抱着一堆东西,心情无比畅快。
将它们摆进保险柜,转头坐进沙发里,拿起话筒雪霁堂拨号,翘起的小腿轻轻摇晃。
雪霁堂私下里做走私文物的生意,她是听萧妧妧提起才知道,正好他们有现成的渠道,不用白不用。
“章掌柜,我刚得了几件宝贝,雪霁堂什么时候有新茶呀,我请大家赏赏……”
苏娇娇听到话筒那边传来叽里咕噜说话声,笑容越发明媚。
“好,我等着章掌柜的新茶。”
联系完雪霁堂,她又拿来今天的报纸,直接翻到后面几页,瞧瞧哪家拍卖行这两天办预展。
苏娇娇这里一刻不停歇地忙,萧妧妧也没闲着。
假期不知不觉过去一大半,剩下几天有两场小规模拍卖,萧妧妧原本不打算去的,临时改主意办理竞拍号牌。
这回不捡漏,只买假货。
萧妧妧买假货比买真货更挑剔,但凡有一点假得明显,再便宜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