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宠天下 第414章

作者:素律 标签: 穿越重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大概就是如此吧!

  陛下说太子不听话,其实太子已经够隐忍了,否则他和玉娘不可能到现在还保持着这么远的距离。

  他知道自己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婚姻大事关系整个朝堂的安稳,所以并没有放任自己的感情肆意发展,只是默默的远远的守望,甚至都没有让玉娘发觉。

  玉娘也是个能忍的,又能忍又懂事,从不让自己的感情外露,也没有主动对太子表达过什么。

  换了别个爱慕虚荣的女子,有这样绝佳的机会,恐怕早就挖空心思主动出击了。

  所以说,太理智的人,感情路注定艰难。

  效古先生唉声叹气,找到太子,打算和他促膝长谈。

  然而太子却没给他促膝长谈的机会,一句话就把他打发了。

  “先生不必多说,孤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孤视先生为师长,亦为知己,孤的心只有先生明白。”

  知己个屁!

  明白个屁!

  效古先生心中暗骂,打了一肚子的腹稿终究还是没说出来,悻悻地回了家。

  回家之后,左思右想,还是不妥,劝太子吧,那孩子也怪可怜的,不劝吧,九族的脑袋都在皇上的小本本上记着呢!

  这可如何是好?

  效古先生愁得不行,思来想去只能去找玉娘。

  他认为,如果还有一个人能把太子劝好,这人只能是玉娘。

  他知道这对玉娘来说很残忍,但是,两人就这样耗着终究不是办法,这层窗户纸无论如何都得捅破。

  至于捅破之后是迎难而上还是一刀两断,就看他们怎么选择了。

  只是,这个话题终究太伤人,即便他身为先生,也找不到一个委婉的说辞去和玉娘沟通。

  正在发愁之际,玉娘却先找到了他,说自己如今已经二十出头,总这样形单影只也不是办法,为免老无所依,想请他帮忙寻一门亲事,早日成家过安稳的日子。

  效古先生愕然,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图。

  这个心思玲珑又敏感的姑娘,当真懂事得让人心疼,恨只恨情深缘浅,造化弄人,有情人终究不能成双。

  看着女孩子平静无波的脸,效古先生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他已经很多年没有过热血的感觉,此时却冲动地拍案而起。

  “你别管了,这事交给先生,先生就是拼了这条老命,也要让你们如愿以偿。”

第614章 欺君之罪

  效古先生去见明昭帝,说自己已经和太子殿下谈过,太子并非只是对女孩子不感兴趣,对男孩子也同样没有兴趣。

  明昭帝当场懵圈:“怎么会呢,他又不是和尚,也不是太监,二十岁的人了,怎么可能什么人都不喜欢,难不成是有什么毛病?”

  效古先生差点笑出来,陛下可真逗,不但拿自家儿子和太监和尚比,还怀疑儿子有毛病,不愧是太子的亲爹。

  “毛病倒不至于。”他忍着笑说道,“男孩子本就情感迟钝开窍晚,殿下从小被严格约束,所学皆是君子之行,治国之道,陛下的后宫又太过清静,没有乌烟瘴气之事,殿下不开窍也是正常的。”

  明昭帝听他说得正经,品了半晌才觉得有问题。

  “照你这么说,他之所以这样都怪朕没有广纳后宫了?”明昭帝眉头紧锁,一脸不悦,“韩效古你少来这套,明明就是你把朕的儿子教坏了,现在居然倒打一耙,扣朕一顶大帽子,你是不是找死?”

  效古先生早有心理准备,一看这招不行,随即使出第二招。

  “陛下息怒,陛下误会臣的意思了,臣是说,太子对感情的事反应迟钝,可能需要人为的引导来刺激他的情感反应,比如像民间有些大户人家,给孩子选个启蒙娘子什么的。”

  “启蒙娘子?”明昭帝小声重复了一遍,突然啪一拍龙案,“朕差点没反应过来,什么启蒙娘子,不就是暖床丫头吗,太子乃国之储君,身边岂能有那种狐媚邀宠之人,亏你想得出来!”

  效古先生假装吓一跳,撩袍伏跪在地。

  “陛下息怒,也不一定非找那种狐媚女子,选一个知书达理,温柔知趣,添香的不也挺好吗?”

  “不行不行。”明昭帝摆手道,“朕还是希望他能选一个命定之人,从一而终,像朕与皇后这样,既能省去那些令人头疼的后宫争斗,还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最重要的是,他们将来的孩子都是一母同胞,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兄弟反目,手足相残。”

  “陛下的意思臣自然明白,可是万一生个像殿下这样什么人都不喜欢的孩子,大周江山岂非要后继无人?”效古先生直言不讳。

  “大胆!”明昭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沉着脸道,“朕算是看明白了,你绕了一大圈,还是想为自己推脱责任,信不信朕现在就先砍了你的脑袋。”

  效古先生一看他又要发火,忙磕头作惶恐状,“陛下息怒,其实臣还有一个想法,不敢和陛下说。”

  “还有你不敢的事?”明昭帝冷笑,“你要说便说,少在这里装可怜。”

  好,大鱼终于上钩了!

  效古先生暗叫一声好,趁机使出第三招:“回陛下,臣曾听过一个说法,正常人都有七情六欲,但也有些人投胎的时候出了点岔子,导致七情六欲有所欠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有成亲的欲望,这种情况就要请高人相看,设法为他寻回缺失的情欲,方能成就美满姻缘。”

  “……”明昭帝默然一刻,随即又皱起眉头,“你是不是又在胡说八道?”

  “陛下圣明,臣没有胡说八道。”效古先生道,“臣只是提出一种思路供陛下参考,陛下自个也说了,殿下二十岁的人了,无论如何不该对谁都不感兴趣,所以,所以臣就想,万一是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明昭帝又沉默下来,思考半晌才道,“民间当真有这种说法?”

  “当真。”效古先生道,“臣的看法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已经这样了,不如试一试,死马当作活马医……”

  “你说谁是死马?”明昭帝气得抓起镇纸就要砸他。

  “陛下先别砸。”效古先生喊道,“听闻三清观的青云道长修为了得,臣愿亲自前往,将道长请来为太子相看,实在不行陛下再砸不迟。”

  “……”明昭帝思忖片刻,收回手,没好气道,“那你还不快去,等朕给你备轿子吗?”

  “是,臣这就去,这就去。”效古先生连声应道,爬起来就走。

  一口气出了乾清宫,才扯着袖子给自己擦了一把汗。

  好险,幸好陛下忧心太子,没发现什么破绽,否则他的脑袋可真要搬家了。

  这样想着,他又觉得自己可笑,一把年纪了,居然冒着欺君之罪的风险去成全一份不对等的感情。

  朝效古,你真是疯了!

  第二天,效古先生果然带了三清观的青云道长前来面见明昭帝,明昭帝和道长论了两个时辰的道,确认他的确修为了得,非寻常道人可比,这才让人去请太子来与之相见。

  道长见了太子,神神道道地看了一番之后,却说太子并非七情缺失,而是命格异于常人,类似于民间传说的童子命,若不及时破解,终身都会保持童子之身。

  明昭帝原本还怀疑道长会不会和韩效古串通一气,听他这么一说,倒是对韩效古放了心,便诚心向他请教破解之法。

  青云道长说,破解之法倒是不难,只须在道观里做一场法事,将写有太子生辰八字的童子像在三清尊神面前供奉五年,此命格便可破解。

  “五年啊?”明昭帝第一反应就是时间有点长,但转念一想,太子今年二十岁,五年之后不过二十五岁,倒也不算太老,何况自己也正值壮年,并不是太急于一时。

  反正眼下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不妨试上一试。

  为免引起皇上疑心,效古先生事先并未和太子通气,太子听青云道长说自己是童子命,差点没忍不住把他揍一顿。

  明昭帝由此更加相信他们三个没有相互串通,当下命效古先生把太子带走,把青云道长留下商议做法事的具体细节。

  效古先生拉着太子走出乾清宫,两条腿都是软的,行至无人处,才对太子道:“为师为了你,可是把自己和道长的脑袋都寄存在了阎罗殿,五年的时间你若再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我便和你断了这师徒情分。”

  太子愕然,好半天才明白过来,顿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先生放心,我定会想到办法的,先生和她,我决不辜负。”

  “哼!”效古先生冷哼一声,表示不屑。

  太子欢喜过后,又郑重道:“孤从未对她表露过心意,她一心向学,想来并不知孤的心意,所以,请先生暂时不要告诉她,以防万一有变,会令她无法承受。”

  “……”效古先生忍不住想翻他个大白眼。

  人家为了他都要委曲求全去嫁人了,他居然说人家不知道他的心意,是他不知道人家的心意还差不多。

  反应这么迟钝,不会七情真有欠缺吧?

第615章 相逢在那个春日

  效古先生回到家,把玉娘叫进书房,和她简单说了自己哄骗皇帝的事,而后郑重道:

  “先生拼了老命才为你争取到五年的时间,身份悬殊是你和他之间唯一的障碍,所以,你要利用这五年的时间,尽一切可能提升自己,缩小与他之间的差距,若你能在五年之内做到掌院的位子,先生便收你为义女,并亲自为你二人向陛下请旨赐婚,不知你可愿搏上一搏?”

  玉娘闻言大为震撼,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先生为了她居然连圣上都敢欺骗,她便是粉身碎骨也无以为报。

  “多谢先生成全,玉娘愿意一搏。”她含泪下拜,向效古先生郑重保证,“玉娘一定会拼尽全力,决不辜负先生的良苦用心。”

  “嗯,先生相信你,也相信自己。”效古先生将她扶起,故作轻松的打趣,“有我这样的大儒亲自教导,拿下一个掌院不在话下。”

  玉娘含泪而笑,随后又道:“玉娘还有一事相求……”

  “求什么?”效古先生道,“求我先不要把你的心意告诉他,是吗?”

  玉娘愕然,瞪大眼睛看他:“先生怎么知道?”

  “哼!”效古先生气得翻了个白眼,“幼稚!”

  没见过这么幼稚的人。

  他不让告诉她,她不让告诉他,不是两个傻子是什么?

  玉娘不知太子也说过同样的话,红着脸向先生解释:“虽然奴婢一定会全力以赴,但世事难料,谁也不知五年的时间会有什么变故,万一到时天不随人愿,他不知道我的心意,也就不会因此难过,可以没有负担地另娶他人。”

  “知道了。”效古先生无奈地答应。

  第二天的早朝上,明昭帝对众臣说了请青云道长为太子破解童子命格的事。

  大家乍一听都觉得有点扯,可青云道长是当朝最有名望的道家仙长,他的话又不能不信。

  于是,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朝臣们一致认为,道长的话要听,太子妃也要接着选,以防万一道长的仙法不灵,白白耽误了五年时间。

  唯一的妥协就是他们不会再逼迫太子,不会再为了选太子妃的事每天向皇上递折子。

  太子还能说什么,只好随他们去,只要父皇不逼他,他才不在乎那些大臣会怎样。

  为了不让有心人发现他对玉娘的心思,他比以前更加克制,非万不得已,绝不去效古先生家,也不会主动寻找与玉娘见面的机会,只是对女子学堂的事比从前更加上心,每每听到学堂有关玉娘的消息,都会陷入长久的沉默。

  而玉娘也在暗中努力,废寝忘食地学习,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便从蒙学教习升为了大学教习,并在学堂担任了好几个职务。

  太子将她的每一次进步都看在眼里,打心底里为她骄傲,在她升任大学教习时,终于压抑不住心中思念,特地安排了一天时间,想要和她好好见上一面。

  然而,就在太子安排好一切,准备送信儿给玉娘时,边关传回军报,西戎人集结二十万大军进犯大周边境。

  军情紧急,见面的事就此搁浅,商讨出兵的朝会上,太子请求随定国公一起上战场。

  朝臣们都不同意,大周总共就这么一个皇子,二十多岁还未成亲,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将会直接影响到社稷安稳。

上一篇:七十年代之千里嫁夫

下一篇:青闺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