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57章

作者:MM豆 标签: 平步青云 科举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林氏看懂了官人的心思,上前劝道:“她们也都好,二姑爷性子粗但心思细,会照顾好兰丫头的,竹丫头前几日也刚传信出来报平安。”

  沈姨娘顺着林氏的话道:“竹儿知晓老爷回京,特意给老爷留了信,奴婢一会就给老爷拿来。”又说了竹姐儿的近况。

  上个月竹姐儿升了六品女史,待顺平公主出嫁后,将调至皇后宫中任职,因涉及□□事务,许多事她在信中不便细讲。

  裴秉元听后心情好了一些。

  一家人用膳叙话,和和美美,饭后,裴秉元将长子唤至房内,单独谈话。

  “为父要感谢你,你在信中写的建议都很奏效,发挥了大作用,玉冲县的功绩理应有你的一份。”裴秉元赞道。

  若非裴少淮建议种白油麻,那些覆沙地可能已经长满芦苇了。

  “孩儿所提的,都是纸上得来,父亲躬行实践,才是成功的关键。”裴少淮谦虚应道,又说,“孩儿上回在玉冲县,看见父亲书案上摆着《水经注》《两河经略》等书,深受感触,知晓为官治民靠的是真才实干,回京后找来《齐民要术》等许多书籍,也是偶然知晓北直隶一带适宜耕种白油麻,实属歪打正着。”

  知道和做到,是两层境界,裴秉元所做的,更难一些。

  “秉性纯良,心思通透。”裴秉元欣慰道,“为父当年若是能有你这样的见解,也不至于十数年不中举,文章只从书里写,终究只是文章,只有加入了见识,才能称之为略。”

  ……

  ……

  翌日,裴秉元入朝,与其他任满的官员一同参加文考,午后,又来到御书房前,等候圣上一一召见。

  裴珏来了,众官员纷纷向尚书大人问好。

  “你随我来。”裴珏对裴秉元道。

  宫殿一角里,裴秉元草草作揖,言道:“不知尚书大人找下官何事?”

  裴珏本就神色复杂,听此一言,面色更沉了几分,犹豫了几息之后,还是开口道:“只有留在皇城里,你所做的功绩,才能呈到天子案前,而不被人贪天之功……一会儿面圣,你要谨慎选择。”

  意有所指。

  似乎在提点大侄。

  谁料裴秉元丝毫不领情,言道:“尚书大人外派为官二十余载,方才悟出来的真知灼见,还是传授给自家的子子孙孙罢,恕下官无法领会其中深意,也用不到这样的真知灼见。”

  裴秉元想到尚书府做的那些事,心中又多了几分怒意,遂讽刺道:“尚书大人有心思指点下官,不若把时间留着,想想如何求得圣上谕旨特用罢。”

  大庆有例律——诸职官年满六十者,神衰力减,应听令致仕。

  唯有圣旨特用者,方能不拘此例。

  裴珏二十岁中进士,一路摸爬滚打,此时已将近六十,离致仕只剩一两年的时间。除非圣上无人可用,多留他十年八载。

  言罢,裴秉元甩袖愤愤离去,独留裴珏在原地生怒。

  ……

  轮到裴秉元觐见圣上。

  圣上先是夸治理玉冲县有功,又称赞他身为伯爵世子,身份尊贵,肯扑下身子修水利、劳农务、富庶民,十分难得。

  “圣上过誉,臣惶恐。”裴秉元谢恩道。

  “爱卿当得起,短短数年治理好穷荒农县,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圣上道。

  圣上重视农业,也看重肯躬身务农的臣子,又道:“有功必赏,朕赐你从五品官衔。”

  “臣谢主隆恩。”

  文官官衔升迁不同于武官,即便有大功,一次也不会超过两个品级,裴秉元从七品直升从五品,已是大赏。

  其次,与官职相比,官衔并不是那么重要。譬如六科给事中不过七品,因身有监察弹劾的权限,朝中众臣不得不多敬着他们几分。

  圣上继续道:“江苏府直隶太仓州薛知州因丁忧离职返乡,朕欲派你去接管太仓州,任太仓州知州。然则,朕转念一想,景川伯独你一个儿子,朕亦不忍叫你远赴他乡,与家人分离……恰好,来年春,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荣退,你颇具治水才略,可胜任此职。”

  最后问道:“爱卿觉得如何?”

  知州属正五品,辖直隶州,太仓州又是富庶的江南地区,而工部员外郎是从五品官,明眼人都知道该如何去选。

  圣上若真有意让裴秉元留京,直接赐员外郎即可,何必大费周章多问他一句?

  裴秉元又想到妻兄林世运说松江府已经开海,紧接着登州、潮州、漳州、泉州,还有太仓州,估摸也会一一开放,如何规范商贾出海、治理海贼、抵御委人涌入,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

  圣上意属让他去太仓州任职。

  拿定主意后,裴秉元回禀道:“微臣家中有二子,可替臣尽孝,微臣愿意南下太仓州任职。”尽自己所能造福一方百姓,也是裴秉元的初衷。

  “善,朕准了。”

  ……

  ……

  裴秉元南下太仓州,继续外派为官一事,伯爵府内又喜又愁,此一去,未必三年就能回来。

  老爷子率先发话,道:“圣上隆恩不可辞,秉元升至从五品是光耀门楣的事,咱们理应高兴才是。”

  老太太不想让儿子担心,强忍着泪,对裴秉元道:“我们两个老的身子都还硬朗,你无须担忧甚么,只管做你的事业去。”

  想了想又道:“三年又三年,你身边不能少了伺候的人,此番世珍她们一块跟着过去罢。”至于伯爵府的产业,能经营的继续经营,不好经营的便换作细软,让儿子带着傍身。

  靠着水田、庄子,也够伯爵府维持体面了。

  夜里,裴秉元来到逢玉轩,沈姨娘犹豫了一会,终于开口道:“老爷,奴婢想留在京都……”怕裴秉元误会,沈姨娘马上解释道,“奴婢不是怕吃苦,而是竹儿还在宫中,少津三年后要参加秋闱,奴婢实在舍不得他们,奴婢愿意留在京都伺候老太太。”

  裴秉元轻叹一声,道:“叫你受苦了。”这是答应了。

  沈姨娘说得十分在理,岂可勉强她,叫她忍受思儿之苦?

  ……

  几日后,圣旨到,圣上留裴秉元在京都过完年,春节后赴任太仓州知州。

  此事传遍京都各名门勋贵。

  又过两三日,锦昌侯爷和侯爵夫人拜帖上门祝贺,无他,因裴秉元要远赴江南,原想春闱后再提的亲事,只能提前了。

  不仅要提前,还要在裴秉元上任前操办完婚礼。

  时间有点紧了。

  听了锦昌侯的来意,老爷子、老太太和裴秉元惊喜又意外,他们都不知晓侯府陈三郎钟意于英丫头,林氏曾看出点苗头,并不敢声张。

  裴秉元看着气宇轩昂的陈行辰,知晓他已经中举后,愈相看愈是满意。

  既是侯门嫡出,又是读书人、有功名,门风清正,妯娌和气,这门婚事真是打着灯笼都难寻。

  锦昌侯和侯爵夫人看英姐儿也是愈看愈满意,门第、样貌、学识、性子,样样的都是合适的。

  上有父亲任知州,跻身清流,下有两位出色的弟弟刻苦读书考功名,长姐嫁入徐家,品行名声俱佳……这些又给英姐儿添了几分彩。

  郎才女才,郎貌女貌,这门婚事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婚事定下以后,双方换了红帖八字,取吉日十二月初九,行大婚之礼,锦昌侯府送来近两百担的彩礼,在京都城里传为佳谈。

第56章

  婚期临近,伯爵府里忙碌了起来,既要忙送英姐儿出嫁的事儿,又要打点家里产业,该留的留,该卖的卖,筹备裴秉元南下赴任的事。

  老太太忙着拟定婚礼宾客名单。与侯府结亲这样的大事,她作为伯爵夫人,免不了要出面去请一些勋贵夫人来观礼。

  裴秉元外任在即,拜谢恩师、同仁应酬、人来客往……亦有许多要走动的地方。

  沈姨娘心细,跟在林氏身后帮她处理各种细事琐事,带着下人把伯爵府装饰得喜气洋洋。

  裴少淮有意替母亲分担一些,却被林氏严词拒了,林氏道:“你是个读书的爷们,哪能让你操持后院的这些小事?外人若是晓得了,不光要嘲笑你,还要嘲笑我这个主母,连个婚礼都办不妥当。”

  裴少淮讪讪,他光替母亲着想,倒把这一茬儿给忘了。

  林氏又道:“你和津哥儿只需同往日一样,好好读书温习功课……你还要养好力气,大婚那一日,由你背着姐姐出门上花轿。”

  “孩儿省得了。”

  这是裴少淮第三次送嫁,前两次没长大,牵着姐姐出门,现在长大了,要背着姐姐出门。

  一连半个多月,莲姐儿每日一大早就回到伯爵府,搭手帮忙,忙到入夜才回去。

  林氏有些过意不去,言道:“辛苦你日日往这边跑,娘家婆家两头忙。”

  “辛苦甚么,这都是女儿该做的。”莲姐儿笑着道,“这也是婆婆特意嘱咐我过来的。”

  当年徐瞻迎娶莲姐儿时,伯爵府风风光光送莲姐儿出门,帮初来乍到的徐家在京都城里站稳脚跟。如今英姐儿出嫁,徐夫人自然会多叮嘱儿媳几句。

  莲姐儿又问:“大礼那日,母亲打算找何人替英妹妹开面齐鬓?”

  开面,即去掉额上、下颌的一些细小绒毛;齐鬓,即把新娘子的鬓角梳理整齐,不再留少女碎发。

  意味着少女已长成,今日嫁为人妇。

  按习俗,需要由家庭和美、德高望重的中年妇人来替新人开面齐鬓。

  林氏早和老太太商量过,应道:“这事,我和你祖母想好了,打算辛苦一下亲家母,让英儿沾沾亲家母的福气。”

  前段时日,徐大人南直隶乡试监考、检举有功,已由礼部侍郎升至礼部尚书,官二品,徐夫人也得了御赐角轴,随夫君被封二品诰命夫人。

  加之徐家儿孙皆是读书人,门风清正,京都城里都夸徐夫人是持家有道的贤妻良母。

  “巧了,我和母亲想一块去了。”莲姐儿喜道。

  “我已经准备好礼件,过两日就去请亲家母。”

  二人又聊到兰姐儿身上,莲姐儿说道:“京都与蓟州镇相去不过一两日,父亲外任、妹妹出嫁这样的大事,兰儿本应回来一趟的,不过她如今身子不便,不敢长途奔波。”

  林氏压低声音问:“兰儿这是又……?”

  莲姐儿也跟着压低声音,应道:“她没在信里明说,我估摸着刚怀上,还未过头三个月呢,她不敢声张……只说身子不适,不好奔波劳顿。”

  司徒二军务在身,不能离开军营,兰姐儿怀着身子带着一对女儿,确实没办法赶回来。

  林氏欣慰道:“在边城的日子虽然苦了一些,但小两口能和和美美在一起,相互扶持体谅,比甚么都强。”

  莲姐儿亦点头。

  林氏又趣道:“前些日子,二姑爷来信同淮儿说,要送些大萝卜回来,祝英儿和妹夫白头偕老,淮儿纳闷了好久,以为真是甚么稀奇的萝卜。昨日礼件到了,打开一看,哪里是甚么大萝卜,全是上好的老人参。”边说边笑。

  莲姐儿也跟着笑,道:“山海关往北,有连片的山岭,确实盛产人参。”

  ……

  莲姐儿刚回去,这会儿林家大嫂蒋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