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宋 第241章

作者:九州月下 标签: 宫廷侯爵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因为驯养鸽子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一旦被合并到驿站里,很快就会浮于人事,不是成了肉鸽就是失去传递消息的能力。

  而且在这个生态环境超好的世界里, 一次需要至少放飞三只, 才能避免被鹰隼吃掉、迷路等失信问题。

  为了这点钱因小失大, 赵士程当然不会干的。

  打开陈行舟送来的消息, 其中除了金国的变动,便是他的准备组建一只船队,在渤海猎杀大鱼, 用增加的收入来储备粮草等, 言谈之中, 那全心全意为陛下服务忠诚, 跃然纸上。

  赵士程当即微微皱眉, 他其实是不太想动鲸鱼的,在后世, 石油科技才是发展前景, 但他又想如今的石油分布带,微微皱眉, 回信把舟儿夸奖了一番, 并对他的行为表示了支持。

  石油开采是需要很强大的工程水平来支撑, 在蒸汽机的稳定性还没确定之前,他并不想在这方面投钱。

  但若是不动石油化工,那么肥料与农业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先用鲸油撑着吧,海洋捕捞也是航海业发展的源头之一,当年北美的纽芬兰渔场可是给欧洲提供了大量廉价蛋白质,若是能把沿海渔场用起来,也能填补工业占据人口对农业影响。

  把给辽东的回信写完,让人送出,赵士程继续处理政务。

  在暂时没有外敌之后,他的臣下们便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

  最近朝廷提得最多的事情,居然是涨薪……

  这么一会,他就已经翻到两本奏书,都是要求涨薪的。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朝廷里,官员俸禄一般只发三分之二的钱币,剩下三分之一,是用布料、炭火、粮食、草料来折现。

  他们对应的是服装补贴、供暖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补贴。

  问题出在哪呢,出来如今除了粮食价格保持稳定外,布料、炭火、草料的价格都大幅度下降了,也就等同于他们的薪水跌了20%左右,一些中下层官员,便开始觉得承受不住了。

  按理来说,物价有所下跌,但他们的薪水不变,收入其实没什么波动。

  可如今开销也大了啊,官家弄出来的玻璃、羊毛、调料、药剂、还有新出的各种报纸、因为陈留铁路开通,京城周围新鲜蔬菜供应大涨,还多了许多水果糖蜜,油料也不贵,铁锅大家都有了,生活成本自然也就上去了。

  尤其是一些京官,家中没有土地,却有着一大家子人,开支轻轻松松地就飙了上去。

  而与之相对的,是朝廷的收入上涨,去岁,朝廷的收入超过六千万贯,且在有了燕京府、大同府后,北方的军费开支骤然下降,又没有每年的岁币支出,加上当今皇帝不修园子、祭天、赏赐朝臣,户部的盈余甚是可观。

  所以,便有大量官员上书,希望调整一下收入。

  赵士程在朝廷上,对此是表示支持的。

  但他也不是全部支持。

  他是有条件的。

  “什么?”张叔夜悚然而惊,“不收丁税?!”

  “不错,”赵士程坐在花园里,品尝了一下加冰的酸梅汤,“官员有免役、少纳之权,皆是大族,占田无数,若能摊丁入亩,便不必再忧虑朝廷粮草难以为继。”

  如今大宋是既按人丁户收税,也按田亩收税,两份税一起压下,加上无地的佃农,占六成以上,他们还要额外付田租,负担极重,一些大户有良田千顷,却是雇人租种,如果按人头收税,他们一家几百口也收不上多少,但若只按田亩收税,便大不相同。

  张叔夜眉头紧紧皱起:“官家三思,如此,怕是要有大风浪啊,前朝也曾有过抑制之法,但……”

  大宋并不是没看到大户占田的危害,仁宗、神宗,甚至上一任的荒宗都曾经规定了官员占田数目,比如荒宗就规定一品官员占地一百顷,二品九十顷,到九品十顷,这些土地是免税的,超过了这个数目,那就要按普通土地缴税。

  可是并没有什么用,各地世家大族该占还是占。

  如果只是取消人头税——那是不可能,如果这样,朝廷立刻会有严重亏空,但将人头税纳入田亩税混着收,无疑是找田税的麻烦。

  “我自然是三思过了,”赵士程淡然道,“当初清除童贯等人时,拔起了不少朝中大族。”

  “可是,”张叔夜低声道,“那些才占多少田产,这占田最多的,是勋贵与宗室啊!”

  尤其是军中勋贵,当年太祖为了收回兵权,给勋贵们广赐良田,让他们当一富家翁,如今让他们以田亩纳粮,那是在断他们的根基。

  “不需要太多,只是要开一个口子。”赵士程笑了笑,轻声道,“否则,我为何要裁撤禁军?”

  一瞬间,寒意直直冲向张叔夜的天灵盖,他瞬间明白,皇帝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有所准备。

  赵士程轻叹一声:“降丁税,升田税,才能抑制一下如今占田盛况,否则,那么多的工坊货物,给谁买?”

  大户收入高了,可是他们本身能消费的有限,大多去购买那些奢侈的织料,杭州、密州的大量织户就是为他们的服务的,但他们的钱放在那里,能做的事情,除了继续买地,就是囤积起来。

  如今倒是多了一个投入工坊的选择,但那毕竟也是少数。

  赵士程也明白其中的困难,所以,他一手大棒之余,也拿了一根萝卜——那就是提高中低层官员的俸禄,大宋有大量选人,就是候补官员,这些人的生活其实比平民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是一些贫瘠州县的县令、主簿们,也就是刚刚能糊口的程度。

  张叔夜知道陛下已经决定,只能应是。

  赵士程于是同他谈了一下官员俸禄问题,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便也没有挽留,让他先回去想想。

  见老张有些的沉重的背景消息在宫门之外,赵士程喝了一口冷汤,撑起下巴,陷入沉思。

  他是知道的老张为什么纠结的。他们张家就是典型的勋贵之家,曾祖张耆是真宗年间的大将,他祖父、父亲、兄长、族弟都是官身,如他们这样的官宦之家在朝廷随处可见。

  同时,这些大族大家还以师生、联姻组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是大宋官场如冰山一样庞大的势力。

  不过,赵士程却并不畏惧,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因为这个时候,大宋那让人诟病无数的选官制度就展现出他的优势了——简单说,你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上万的候补官员等着上位呢,大宋的科举制有一点是非常不错的,世家大族没办法占据这条渠道,大部分的新兴官员,都是中层或者贫民出身,他们哪怕和大族联姻、有师生关系,但在真的有机会取而代之时,是不会迟疑的。

  也正是因此,历史上在靖康年间,钦宗下达让人搜刮东京城所有人家的银钱,抢了无数民女,包括官员的钱财给金人,这种完全侵犯官员人生财产命令,还是有人为他执行。

  “做事,总要提前预备着啊。”赵士程笑了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安排,西军已经在对抗金国时,被他打散拆进了新军的队伍里,北军已经在燕山府一役中被全数裁撤,南边的诸军在方腊之役后并未重建,西南的军队是打那些夷人的,算是最弱一环。

  嗯,没有问题,京城的最强大的新军都在他手中,殿前军稳如泰山,张叔夜看来是不支持的,他需要让他去河北代替他族弟,同时张克戬调到大同府,把宗泽调回来。

  这种大事,以宗泽的品行,很容易就名留青史,他也是绝对会支持的。

  他告诉张叔夜,也是透个风声出去,让这些人有所准备。

  如果他们愿意将手里的土地出手,他还准备好好收一笔交易的契税,连这笔钱怎么用都已经在计划中了。

  小小一碗梅汤喝光,赵士程伸出手,给自己重新倒了一碗。

  “这么热的天,不喝一碗就直接出去,老张也不怕中暑。”他摇摇头。

  李凝在一边踌躇了一会,终于忍不住小声道:“官家?”

  “怎么?”赵士程回头看她。

  “若是将丁税摊入田税中,是不是要重新清查田亩啊?”李姑娘问。

  “那是自然,”赵士程笑道,“但这事不会那么快完成,我能给他们一年的时间,把需要藏的土地藏好了。”

  “这……”小姑娘实在没忍住,主动上前,给官家倒了一碗水,讨好地问道,“为何呢?难道不是土地越多越好?”

  “因为要尽可能地少些动荡,”赵士程也不卖关子,“这事,本就不是查一次就能查得清,我与他们,本就是在互相拉扯,以后日子还长,许多事情,不必急于一时。”

  他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一州一县地慢慢梳理。

  这事光有宗泽不够,还得把王洋招回来,如果能将土地流转起来,工业生产将会更加健康。

  唉,要是周围的邻居们再富有一点就好了。

  “谢谢官家指点。”小姑娘懂了,起身回到原位。

  “好好学。”赵士程微微点头,去工作了。

第331章 站出来给我看看

  皇帝陛下要动国之税本的消息并没有刻意封锁, 很快便传得尘嚣直上。

  而中下层官员俸禄调动的事情,也成为许多官员讨论的焦点。

  更让人无语的是,陛下私下透露, 决定把田税截留一部分, 做为各地官府的用度。

  也就是说,将来田税不但会成为各州县官府的考核标准, 还会成为他们的经济来源——因为按大宋祖制,各地田赋是要直接上缴中央,支出再由中央调拨。

  这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巨大讨论。

  朝廷里各种劝诫、支持的奏书堆积成山。

  赵士程让人将这些分成支持和不支持的, 把前者多看了一些的, 后者随便挑选了两本看看。

  两边都没有什么新意,反对者扯祖制说国本, 反正就是这样的做天下不宁,还把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旧事拿出来说。

  支持者当然就是愿意给官家带头冲锋, 想要在这一波大势里得到信任,获取高位。

  -

  八月,朝廷进行了人事调整,六十多岁的张叔夜以使相的身份被封为燕京宣抚使,他的族弟被调往太原,成为河东节度使,而宗泽则卸任被调动回京城。

  还有一些反对的朝臣, 因为反应太过剧烈, 已经上升到抵制的程度,被剥离了实职, 暂时保持着官阶, 去角落里冷静冷静。

  剩下的反对者则还在的位置上没有动弹。

  朝廷里的人都明白, 这波调整下来, 已经没有人能阻止官家的行为了,如果不想被官家冷落,那只能选择站在他这一边。

  至九月中旬时,宗泽带着一身风尘回到东京,被提拔为参知政事,这是丞相位,一时无数人羡慕。

  要知道和前几朝一次两三个甚至五六个参知政事同时在任不同,今上一朝,丞相十分值钱,前几年便只有张叔夜一人,如今终于换人了,有人私下里说,今上的丞相,只要不犯大错,必然是能一起配享太庙的。

  更让他们高兴的是,这位宗泽年纪已经六十五岁了,这把年纪,也当不了多少年的丞相,让壮年派官员们充满了遐想。

  而这位让他们羡慕的老人,如今正在接受官家的召见。

  “……金国大将娄室,多次攻打蒙兀部,此部去而复叛,反复数次,去岁草原上暴雪为灾,金国掠劫甚重,许多草原部族西迁南迁,意图内附。”

  花园里,一缕轻烟缭绕,宗泽正在为赵士程讲述草原局势变动,虽然纸上也有记述,但终不如面对面交流来得便捷。

  赵士程的对地改税的事情已经有了一个的大略的想法,但他到底不是基层出身的官员,十几位就已经登上皇位的他有对大势的把握,有对未来的规划,可细致到税改,他一个人是做不好的,必须要宗泽这等从县令做到知州,且在地方上沉浸了数十年的官员才能做出一套不脱离实际的东西。

  更让他看重的是宗泽的人品,不是谁都能到了地方上就踏实地做事的,宗泽不但能做事,还能不畏强权,在知州时,就敢不受荒宗朝廷的牛黄摊派,宁愿官途受阻,这样的品行,才是做事最重要的。

  如果不将民生放在第一位,那改起来,便又是一个青苗法,抱着“先苦一苦百姓”态度做事的人,哪怕初心再好,也是做不好事情的。

  他将自己的计划讲给了宗泽。

  宗泽听罢,竟怔忡许久,才缓过神来。

  “此事甚难。”宗泽沉吟之后,清楚地分析起其中关键。

  人丁税和田税是大宋税收基础,收税的小吏已经与朝廷形成了一套熟悉的惯例,骤然修改,必然会引起一大波小吏反对——去大户收税,和去小户收税,首先在难度上不相同。

  其次是各地大户必然分家,将仆役也加入户籍之中,比如常见的“认干亲”,便是民间为躲避“禁止蓄奴”的法令而来,从而摊平税本。

  再次是隐匿田亩……

  他为官三十余年,对这些小手段十分地清楚将其中的猫腻一一厘清。

上一篇:我带古人穿回现代

下一篇:不患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