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差两岁,老二像我不长个,看起来比老大小四岁。我担心老大初中毕业十四五岁就被弄下乡,特意让他在小学留两年级。”吴双说起这事脸上的尴尬一闪而过,小声说,“其实我能想到这样做还是因为宋老师。
苏笑笑没听明白,关人家什么事啊。
“宋老师家的老大不是大娃,是钟自立。自立是她和钟团长收养的。人家把孩子托付给她和钟团长,宋老师就得对孩子负责吧。宋老师担心自立太早下乡被人欺负,就说他十七八岁再下乡。当时我就想不如让孩子留级,十六周岁初中毕业不小了,可以下乡,说出去也好听。”吴双说完一脸得意,就像她比宋老师聪明。
苏笑笑很无语,心说你直接说孩子小过两年下乡,也没人在背后说三道四吧。
用得着这么迂回吗。
苏笑笑看在她的几个孩子经常领团团玩的份上没有直接吐槽,“您可能想多了。宋老师是农村人吧?要是钟团长托关系把他弄回老家,姥姥姥爷还活着,谁敢欺负他?”
吴双脸上的笑容凝固,讷讷道:“只是心疼孩子啊?”
苏笑笑:“凭她每月拿出全部工资买鸡鱼肉蛋就可以看出来,不是怕孩子到乡下被人欺负,是希望孩子跟着她多享两年福。如果上面允许,宋老师能让自立在家待到二十岁不得不下乡的时候再下乡。”
吴双瞠目结舌:“那那——他这几年在家吃闲饭啊?”
苏笑笑:“闲饭也是吃她家的,谁能说什么?”
“可是这么大的孩子不上学也不下乡不当兵,传出去多难听。跟城里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有啥区别。”
苏笑笑叹气:“宋老师都不介意当后妈,还介意别人怎么说她?嫂子,人家的思想境界跟咱不在一个层次。”
吴双仍然觉着人言可畏。
苏笑笑道:“不说她,你怎么想的?听团团爸说革命结束部队会有变动,要我说,不如叫你家老大在家待一年,看看明年啥情况。”
“你说的变动是啥变动?”
苏笑笑摇头:“我哪知道。可能对咱们有利,也有可能是坏消息,不管结果如何,还能比下乡干农活辛苦?”
吴双仔细想想:“万一到时候让他去西北援边咋办?”
“以前肯定辛苦,像北大荒,石河子,荒无人烟。经过支边青年和军人二十多年垦殖,现在应该好多了。听说那边很多农场都是机械化。”
吴双不清楚外面的情况,平时也懒得看报了解,“拖拉机收割机吗?”
苏笑笑点头。
“要是这样也还行。”
苏笑笑想到她刚才说她家老二长不高,又忍不住同情孩子。明明当妈的不舍得,言语间反而怪儿子不会投胎,于是小声说:“双姐,别怪我说话难听,无论过几年,无论你家老二下乡还是当兵,都有可能有去无回。不是说老兵或老乡欺负他,而是他的小身板,您觉着他能割一天小麦,还是能跑五公里?”
吴双听到苏笑笑的前半段很生气,紧接着听到后半段瞬间气消,“不瞒你说,我也在愁这事。你说,老二怎么就随了我?”
苏笑笑一阵无语,你是他妈,不随你随谁。
吴双大概也没指望她回答,又问:“你说这事咋办?”
“你给他和老大补补。就算不长个也长骨头长肉。骨头结实身子骨就结实了啊。就算一个月花五十,一年也就五百。周参谋一个人的工资也花不完吧?”苏笑笑故意吓唬他,“要是永远留在部队或农村,你再后悔就晚了。”
吴双顿时心疼的难受。
苏笑笑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便言尽于此。
翌日清晨,苏笑笑起来看到吴双在菜园子里摘菠菜,无奈地摇头,微微叹了一口气,拉着团团逛副食厂。
来得早,苏笑笑买到王素芬口中冒着热气的豆腐。豆腐放她带来的盆里,苏笑笑给了钱就捏一块递到团团嘴边。
团团不讨厌豆腐,因为苏笑笑做的豆腐没有豆腥味,见状他张大嘴巴,浓浓的豆香跟浓稠的豆腐脑似的,团团抿抿嘴唇咽下去又张嘴。
苏笑笑失笑:“喜欢吃啊?”
“回去跟鸡蛋炖着吃。”
团团拉着她的手臂:“再吃一块嘛。”
苏笑笑又捏一块塞他嘴里,“早上吃豆腐,中午吃什么呀?”
团团左右看看,指着猪肉摊。
苏笑笑摇头:“今天没有肉啊。”
团团收回视线,拽着苏笑笑光海鲜摊。他看到螃蟹凶狠地瞪一眼,嘀咕:“丑八怪!”
卖海鲜的职工习惯了他对海产品的嫌弃,听了这话还是想笑:“团团,要不要大虾啊?让你妈做海鲜面,给你蒸虾饺?”
团团连连点头。
苏笑笑买两斤大虾。
这个时节天寒,中午吃不完放到晚上也不会臭。
苏笑笑又问团团:“只要虾啊?”
团团拉着她的手到各种鱼摊位上,指着大鲈鱼:“炖豆腐!”
苏笑笑前年用菜刀不熟练,做鱼只敢整条清蒸或者剁成段红烧。两年多过去,熟能生巧,她敢把鱼头鱼骨和鱼肉分开,鱼头鱼骨煮汤,煮的时间稍微长一点,鱼汤淡白色再下豆腐和鱼肉,汤至奶白色,鱼汤里放了猪油,又鲜又香,所以团团很喜欢喝鱼汤。
苏笑笑指着石斑鱼:“那个好!”
团团仍然嫌丑,使劲摇头。
“好吧,妈妈听团团的。”
团团仰头问:“妈妈喜欢吃丑八怪?妈妈买一个吧。”
苏笑笑摸摸他的小脑袋:“妈妈一个人吃不完啊。改天爸爸回来,妈妈买这个丑八怪,再买几个大螃蟹 。”
接过职工递来的鱼,苏笑笑给了钱,就和团团回家。
早两年团团只能走到菜市场,回去的时候需要苏笑笑抱。这两年他长高了,身体结实,一口气能走两三里。偶尔跟苏笑笑去上班,连走带跑到单位都不累。
吴双还夸过团团身体好。苏笑笑想说吃得好。感觉像嘲讽吴双,这话在苏笑笑喉咙里过一遍又咽回去。
不定哪天就走了,何必跟人结仇。
苏笑笑到家,吴双在隔壁院里洗菜,看到苏笑笑她起身问:“买菜去了?”
“是呀。院子里这些青菜团团吃够了。”
吴双又问:“买的什么?”
苏笑笑:“两斤虾一条鱼和一块豆腐。”
以为就此为止,没想到吴双又问:“这么多啊?咋吃啊?”
“鱼肉用猪油煎一下炖豆腐,大虾红烧或者蒜蓉清蒸吧。还没想好。”苏笑笑不待她开口,“嫂子,我先收拾鱼,回头聊啊。”
吴双听了这话笑着说:“你忙吧。”
王素芬从隔壁厨房探出头,看到吴双盯着苏笑笑家打量,忍不住跟自家闺女嘀咕:“这娘们想干嘛?不会又跟以前嫌弃宋老师一样,嫌小苏不会过日子吧。”
第43章 尖椒干豆腐爸爸不会说人话!……
苏笑笑也搞不懂吴双想干嘛。
该说的话都说了,也懒得在乎她咋想。
苏笑笑到家粥还没煮好,于是先收拾鱼,让团团在她身边看书。团团一脸忧愁:“妈妈,我都上一年级了,咋还不会算账啊?”
苏笑笑没听懂:“什么账?”
“我知道鱼多重,知道一斤多少钱,可是加加减减都不对。”
苏笑笑的呼吸停顿片刻,半无奈半好笑地说:“数学很高深,除了加减法还有乘除法。算鱼多少钱要用乘法。如果你知道鱼多重,一条鱼多少钱,想知道一斤鱼的价格要用除法。”
团团跟听天书似的一脸茫然:“乘除法是啥法啊?”
苏笑笑:“你开学前邮局都不忙,上午跟妈妈去邮局,妈妈教你乘法,下午你在家玩儿?”
团团对她说的乘除法很好奇,毫不犹豫地点头。
娘俩到邮局,苏笑笑趁着岛外的邮件还没到,在她的记事本上写下乘法表。苏团团看不懂,也无法理解,怎么二乘二就等于四了呢。
苏笑笑先告诉他这是先辈总结出来的,接着把乘法表拆开,三乘三就写三个三相加,苏团团琢磨片刻懂了。
晚上张怀民回来,团团让他坐下,听他背乘法表。
张怀民十分确定年前他还不会,听他背到“四”,怀民惊得语塞。团团一脸疑惑:“爸爸,我背错啦?”
张怀民清醒过来,把儿子抱到腿上:“怎么这么厉害啊。”
团团好得意:“比爸爸厉害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团团又糊涂了:“啥意思啊?”怀疑爸爸骂他,朝厨房喊,“妈妈,爸爸不会说人话!”
张怀民揪住儿子的小耳朵:“你就欠吧。自己听不懂还敢骂爸爸!”
苏笑笑出来说一句:“这话的意思你虽然是你爸爸的儿子,但比他聪明。”
团团睁大眼睛,真的吗?不许骗我!
苏笑笑:“你以为会背几首古诗就了不得了啊?这是古人写的文章里头的一句话。你,有得学呢。”
张怀民趁机说:“学无止境。算数也不止这些数字,还有很多符号。”
团团很好奇:“还有什么?”
苏笑笑:“先学会走再练习跑。如果把你学的知识比作小孩,你还是个需要大人牵着才会走的小小孩。妈妈让你跑,跑得起了吗?”
团团摇了摇头。
苏笑笑:“所以先背会乘法表。过几天妈妈教你乘除法。但有一点,妈妈教的这些不可以显摆。你会的人家不会,别的小朋友会的你不会,你们要相互学习。”
团团不会玩,经常被他的同学许小军带着玩儿。听了妈妈的话,团团没有丝毫怀疑:“我教同学,同学教我。”
苏笑笑:“这就对了。”
早上买的虾没做,苏笑笑切一个年前挖的笋,用笋、青菜、泡发的香菇和一斤虾煮面,剩下的一斤虾做蒜蓉粉丝虾。
原先苏笑笑打算中午做海鲜面,可惜早上买的鱼太大,她和团团吃了两顿。
苏笑笑本想煮挂面,估计张怀民在部队吃够了挂面,而吃过晚饭也不用加班,早一点晚一点都没关系,干脆和面擀面条。
苏笑笑家厨房常备姜汁驱寒,她煮面的时候就加了一点姜汁,姜汁味不重,微辣开胃,团团的面吃完汤喝干净,鼻头上冒汗。
苏笑笑抹掉他额头上的汗:“舒服吗?”
团团点头。
苏笑笑给他夹一点粉丝,张怀民给他剥个虾。团团吃下去忍不住打嗝。张怀民想笑,团团转向他威胁:“不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