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221章

作者:爱丽丝爱吃糖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们发现彼此都有很多共同话题,也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就这样,两人和家里说了,相中了对方。

  不久后,林庭和周清就结婚了。婚礼虽然简单,但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婚后,两人一起操持家务,一起种田种地,一起照顾老人孩子。林庭依然是村里的会计,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村民的信赖。

  而周清则成了林庭的贤内助,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林母照顾得无微不至。

  很快,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林慧。

  生林慧的时候,恰逢三年经济困难刚刚结束,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林庭看着面黄肌瘦的妻子,和因为奶水不足经常饿的嗷嗷大哭的长子,只能咬咬牙,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去林场那边,找偶然认识的李老头,换了一只老母鸡回来。

  半夜切了几块放到瓦罐里,然后拿到黄地主家破败的牛棚里把鸡炖好,悄悄端回去给周清吃,连林母都不知道。

  周清接连喝了十天鸡汤,奶水这才充足起来,勉强能把林慧喂饱。

  经了这事,夫妻俩的感情变得更好了。但悲伤的是,周清连续怀了两胎,但由于营养不良都被流掉了。

  林庭在伤心之余,只能尽量想法子宽慰更加悲伤的妻子以及到处淘换东西把她的身子养好。

  随着国家对于经济政策的调整,村里的情况也逐渐开始好转。

  周清在1966年十一月又怀上了一胎。这一次她尤为注意自己的身体,林庭也上山下河到处摸索,寻找吃食,尽量把她和肚子里的孩子养好。

  幸运的是,在第二年秋天,周清生下了他俩的第二个孩子,也是他们的长女。

  因为孩子生在秋天,所以林庭给她取名叫做林秋。

  大概是盼望已久才得到的孩子,即使林秋是个女孩,但林庭和周清却看得比林慧还重,虽然表面上,两人对待他们兄妹是一视同仁。

  接下来五年,周清又生下一儿一女。

  家里老老小小七口人,但是能挣工分的只有林庭两口子,虽然林庭是村里的会计,周清也家里田里一把抓,但家里的条件还是日渐拮据,尤其是林庭坚持让家里所有的孩子都上学。

  别人劝林庭,让两个大的别上学校了,留在家里挣工分,林庭咬紧牙关死活不同意。

  一有空闲,他就去资县的大舅子所在的煤矿做临时工。

  周清也不甘示弱,她在家里打草包、做草鞋,搓炮竹,虽然挣得不多,但也能换取一些生活费用。

  虽然日子依旧拮据,但夫妻俩齐心协力,为了这个家努力奋斗着。

  等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湘省这个偏僻的农村时,林庭及时抓住报纸和广播上接收到的信息,大着胆子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他夜里打着手电到处抓泥鳅、黄鳝,然后天光就挑着走到镇上,搭客车去市里,卖给那些饭店。

  等慢慢地攒下了一些钱,他又开始从乡里收鸡蛋、收腊肉、收菜干,然后跳去市里卖。

  一来二去,攒下了不菲的家底。

  他见林慧初中毕业后连着复读了两年没考上高中,他又花钱送礼把儿子送去镇上跟着泥水匠身后学手艺。

  等到林慧出师之后,乡里镇上开始流行盖砖瓦房了。他瞄准时机,偷偷和人合伙办了一个预制厂,生产水泥砖、水泥板。

  大家只知道林庭是个本事人,供出了四个初中生不说,还花钱把四个孩子都送去跟人学手艺,病逝的老母亲也被他风光大葬。

  等孩子该成家了,他又帮着操持儿女的婚事。

  当小儿子也结婚后,林庭就做主分了家。

  他和周清也总算闲了下来,含饴弄孙,享天伦之乐。

  林庭以为未来的日子自己和妻子就会在这个村里终老时,妻子偶然被儿子媳妇气得离家出走,跑去鹏城投奔女儿,自己放心不下,也跟着去了。

  他们跟着女儿见识了这座繁华的城市,感受到村里与这里仿佛是两个世界。

  他们最初只把自己当做这座城市的过客,只是过来看望久未回家的女儿一家,顺便长长见识。

  但女儿女婿的请求以及外孙女可怜巴巴的眼神,让这座城市成为了第二故乡。

  慢慢地,林庭和周清开始适应城市的生活,他们学会了使用各种现代设施,也结交了新朋友。在这个新的环境中,他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他偏爱的大女儿,眼光长远,青出于蓝。

  她不仅自己趁着房价低,早早地在鹏城安家置业,让一家三口成功落户,还带着哥哥和妹妹也顺利在鹏城找下了根。

  最开始,他们老俩口秉承着儿孙自有儿孙福的思想,没怎么管儿子的家务事,后面发现大孙女的思想好像有了些偏差,于是还是决定亲自引导孙儿孙女们。

  每年寒暑假他和妻子都会把孙子孙女们接到鹏城来增长见识,又或者趁着假期回老家去督促孩子们学习。

  渐渐的,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成人了,他和周清也慢慢变老了。

  人老了,就想着落叶归根。

  林庭和周清时常会坐在阳台上怀念起在农村的生活,那里有他们熟悉的土地和乡亲。

  大女儿见他们心心念念想回去,于是决定带着他们回到家乡。

  女儿女婿将老房子翻新,又开辟了花坛和菜园子,领着老俩口过上宁静的田园生活。

  在老家,他们种了一些蔬菜和果树,养了几只鸡鸭。每天早晨,他们会一起去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傍晚时分,他们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西下,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虽然年岁已高,但林庭和周清的身体还很硬朗。他们享受着悠闲的生活,也享受着儿孙们的孝心和关爱。

  谁料,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打乱了他们平静的老年生活。

  疫情爆发后,林庭和周清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动态,他们担心在外打拼的儿孙们,他们嘱咐儿孙们要注意防护。同时,他们也积极配合村里的防疫工作中,学习防疫知识,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在林庭和周清在疫情缓解后还在为自己这么大年龄了还能熬过爆发期而庆幸时,却不知离别正在悄悄来临。

  2023年九月,林庭永远失去了他的妻子。

  他打起精神,认真操持着周清的后事。他想当年结婚的时候因为条件不好没能给她一个热闹的婚礼,那现在他希望能让她体体面面的走完这最后一程。

  处理完周清的后事,林庭整个人都苍老了许多,他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回忆着和周清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

  儿女们担心他的身体,大女儿更是去哪都把他带到身边。

  但无论是在鹏城还是在老家,亦或是去外地游玩,他总是不可避免的想起相伴六十多年的妻子,因为无论在哪里都有他们太多的回忆。

  在儿女们的陪伴和安排下,林庭忙碌起来,也逐渐走出了悲痛。他开始整理和妻子的相片,每当看到一张留影,他都会想起与周清的过往点滴。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慢慢接受了周清的离去。

  日子一天天不疾不徐的过着,转眼又是一个春夏秋冬。

  慢慢地,家里的孙辈们全都成家立业,第四代也慢慢长大。

  林庭看着镜子里白发苍苍的老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岁月的痕迹以及生命的流逝。

  慢慢地,他走不动了,只能靠着儿女搀扶着挪动,或者坐在轮椅上被人推着走。

  瞌睡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时长吃着饭、看着电视就睡过去了。

  醒来时他看着儿孙脸上的担忧,只能笑着安慰他们:“没事。”

  外孙女来看他时,不知怎的,他心里突然涌出一个念头,然后问她:“珊珊,能不能把我和你外婆画到一张画上?”

  外孙女没有拒绝,很快就把画画好带过来。

  看着画中年轻的自己和周清,林庭满意的笑了,然后对着画喃喃自语:“老婆子,孩子们都很好,我也很好,我很快就来见你了。”

第297章 番外十三(王修仁)

  “爸,你和妈要不要上港市玩玩?”

  饭桌上,王珊突然停下筷子问道。

  “问你妈就成”王修仁努努嘴,“我都听她的。”

  王珊笑着揶揄,“爸,我怎么发现你好像什么事情都听我妈的?你就这么信任我妈呀?”

  “那是必须的!”王修仁乐呵呵地说道,“我能有现在的好日子那是多亏了你妈。”

  “你这话倒是没说错,要不是有我,你估计这个时候还在地里累的跟条老黄牛似的,哪能像现在这么享福!”林秋也笑着接话。

  “这不是运气好让我遇到了你嘛!”王修仁目光温柔的看着林秋,“可见老天爷是疼憨人的。”

  “爸,你是怎么认识我妈的?”王珊目光炯炯的看着父亲,希望能听到他和妈妈之间的八卦。

  “相亲啊!”王修仁脱口而出,“那年头农村里大部分夫妻都是相亲认识的。”

  “不对啊,相亲不是讲究门当户对吗?外公家条件那么好,媒人怎么会把你介绍给我妈?我记得你说过老家条件怎么行的。”王珊把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王修仁没好气的瞪了女儿一眼,“怎么说话呢?难不成还觉得我配不上你妈妈呀?”

  王珊被瞪得冲他讨好地笑了笑,“没,我就是有些好奇。”

  王修仁被女儿笑得把眼神收回来,“说实话我当时也觉得奇怪,你外公家条件那么好,你妈还有手艺,怎么会有人会给我俩牵红线?关键而且你外公和你妈最后还相中我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穷小子。”

  林秋帮忙解惑,“还能为什么?你外公觉得你爸人品不错,而且还有一门不错的手艺,再加上你爷你奶在外的风评不错,所以才把我嫁过去,谁知道……”

  林秋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未尽之意王珊马上就心领神会了,“爸爸家里条件很差吗?”

  “条件差是一方面,但你爷爷奶奶的行事风格,啧啧……你让你爸说吧。”

  虽然家公家婆去世好些年了,但想起两人曾经的所作所为,林秋都不想评价。

  王修仁想起旧事也觉得对不起林秋,他叹了一口气,“你是知道的,爸爸在兄弟四个中排行老二。你大伯是长子,你爷爷看重他,你小叔是幺儿,您奶奶偏爱他,我和你大叔夹在中间,爹不疼娘不爱。你大叔比我好一点,聪明嘴甜会来事,而你爹我呀,就是个小可怜……”

  说起这些往事,王修仁发现自己还是心有芥蒂。

  他从小就知道自己不被爹娘待见。

  一桌吃饭,哥哥弟弟碗里多少有些米粒,自己碗里尽是红薯或者萝卜缨子,自己还没开口,娘就会用“哥哥正在长身体,弟弟年纪还小”堵住他的嘴,以至于所以到现在他见到饭桌上有红薯和萝卜缨子,那是从不动筷,实在是吃怕了。

  身上的衣服鞋袜也都是捡老大穿剩下的,虽说当时的风气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他不是瞎子,看不出弟弟们身上隔两年就会添件新衣。

  读书也是,大哥考中专没考上,爹娘让他复读了三年,等到自己第一年没考上也想复读时,爹直接以“家里没钱”给拒绝了。

  就连学手艺,大哥和弟弟们都是爹娘花钱让他们拜老师傅为师,只他一个人是跟着刚出师的老大身边学艺,要不是自己勤学苦问,估计手艺是学不出来的。

  最开始他以为是他不讨喜的缘故,所以爹娘才会不喜欢他,于是他后来才发现,不管他怎么听话都没用,原来爹娘一直都是偏心的。

  “不过好在,我遇到了你妈,她不嫌弃我家穷,也不在乎我爹娘偏心,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我。”王修仁看着林秋,眼中满是感激。

  “我那是不知道你爹娘能偏心成这个样子,否则,我才不来你家这个泥坑。”林秋忍不住搭话,“珊珊,你是不知道,我嫁给你爸的第二天,你爷爷奶奶就喊着要分家。”

  “那他们分了什么给你们啊?”王珊继续追问。

  “分了几百块钱的债和两间偏房!”林秋很气愤,“你奶奶说是为了你爸和我结婚欠下的债,要我们还。你外公给我带过来的压箱底的钱还没被捂热就拿去还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