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年代文中真少爷的养母 第71章

作者:木子程 标签: 种田文 年代文 正剧 穿越重生

宋庄,中午十点多,卫民回来,身后扛着一头猪。

他走进宋庄,就被人围住,有人问他是谁,哪里来的,怎么扛着一头猪,到宋庄来是卖肉的吗?

宋庄很多人不知道宋兰花回来,更不认识卫民,但昨天跟着去王家的人认识卫民,当即喊了声兄弟,领着他往宋保柱家走,心里猜测到什么,脸上的喜悦掩饰不住。

一路走来,又围上来不少人,其中就有宋兰花的堂哥。

卫民认识大堂哥,当即说宋兰花答谢大家,特意让买的猪,回头给大伙儿分分,回家添个菜,过年了让孩子们吃顿好的。

大堂哥嘴上埋怨宋兰花花钱,心里别提多高兴,宋兰花此举不仅给宋家挣脸,更增进同族之间的情谊,以后宋家做什么事,都不会有人质疑。

宋兰花正给侄女外甥女扎小辫儿,看见卫民扛着猪回来,让他把猪放一边,叫侄子去喊大爷爷他们过来杀猪:“告诉大爷爷,昨天跟着去的人都分二斤猪肉,回去给孩子们包饺子。”

宋兰花的大堂哥跑出去:“我去,我知道都有谁家。”

不到一小时,宋保柱家围了不少人,宋大嫂出门拾柴火,看见门口围了不少人,问那些人怎么在他们家门口。

有人告诉宋大嫂,宋兰花买了一只猪,要杀了给大家伙儿分肉。

宋兰花没说这事儿,宋大嫂不清楚,但她不是傻子,分肉也是分给昨晚忙活半宿的人,不可能是个人都分肉:“分肉也没你们的份,赶紧走,别在俺家门口,一会馋哭俺可不负责。”

“俺们不白要,俺们拿钱买。”有人实在馋肉,过年想给家里添个菜。

大队里也养猪,一半要上交给供销社,一半村里人分,那么多人,就一头猪,毛重刚够称,一人分二两肉,初一一顿饺子,都不够撒牙缝的,都眼巴巴看着宋保柱家里的大肥猪。

宋兰花委婉拒绝:“不是不卖给你们,是真不能卖,昨天跟着我去王庄的有不少人,要是不够分,谁都不好看。”顿了顿说,“我知道大家不容易,这样吧,我们那边的水产便宜,还不要票,要是大家想要,我让人买一批,给你们捎过来,保证让大家都吃到肉。”

二姐夫要去岛上,需要人手,到时候带上大堂哥,让他带些咸鱼,海货回来不是问题。不过要以村里的名义买东西,开介绍信,不算投机倒把。

宋庄的人一听,还有这好事,当即感谢宋兰花,让兰花大堂哥组织收钱,他们一定买,二月闺女结婚,桌上多个海鱼,面子里子都好看。

大堂哥更佩服宋兰花,心想,不愧是上过学的,这脑子就是好使。

宋梅花小女儿今年四岁,头发枯黄稀疏,只扎了一个小揪揪,小姑娘臭美,问宋兰花好看吗。

宋兰花摸着她的头,满脸赞美:“好看,小丫喜欢吃肉肉吗,小姨给你做红烧肉好不好?”

小丫头没吃过红烧肉,问宋兰花红烧肉好吃吗,是不是比白面馒头好吃。

可怜的娃,长到四岁,还没尝过红烧肉的滋味,两个哥哥也没吃过红烧肉,听别人说过,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

宋兰花心里难过,不仅是为了姐姐的孩子,也为这个时代的人,过得太苦。

卫民从别的村买的猪,猪不大,堪堪一百二十斤,刚刚够称。这个时候的猪不吃饲料,长到一百二十斤算够称,能卖给供销社。

猪放了血,掏出内脏,净猪肉不到一百斤,昨天去了二十几个人,一人两斤猪肉,还剩不少猪肉,有邻居想买,宋兰花大方,留够自家用的,和宋大伯家的,剩下的全卖给邻居。

邻居们得到想要的,都夸宋兰花大方。

猪肉刚卖完,宋父和葛二妮过来,见了宋兰花就说:“听说你要了一头猪回来,年礼没给我们,这次一起,给我们十斤猪肉就行。”

宋兰花让几个孩子都回屋,对着宋父直接开怼:“咱们都断亲了,你找我要猪肉,你脑子有病,还是早上出门忘记带了。”端着留出来的猪肉往厨房走。

宋大嫂就在旁边,忍俊不禁,想起宋父因为葛二妮不回来找茬,她觉得宋父该,便没帮腔,问宋兰花中午做什么。

“红烧肉,多做点,让几个孩子解解馋。”宋兰花越过宋父去厨房。

“我是你爹,你必须给我二斤肉,昨天我也去了。”宋父不依不饶。

葛二妮也在一旁帮腔:“兰花,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昨天去的人都有肉,凭什么你爹没有,就因为你们断绝了关系?要是断绝关系,就更应该给,不然别人说你报复心重。”一副为宋兰花考虑的样子。

可惜宋兰花不吃这套:“别人自愿,你是被迫,性质不一样,想吃肉可以啊,拿钱买。”

白嫖她的肉,没门。

宋父无法,知道要不到猪肉,又怕别人笑话他一个当爹的,没分到肉。最后咬牙拿出一块钱给宋兰花,让她赶紧给切二斤肉。

宋兰花接过钱,给宋父切了一块肉,过称二斤整,又切下来一点,还不忘算账:“猪肉五毛二一斤,你给一块钱,该你一斤九两猪肉。”再次过称,分毫不差,找草绳绑好,递给宋父,“您的肉,请拿好。”

宋父:“……”想打人。

葛二妮见宋兰花丁是丁卯是卯,不敢再恶心她,拿着肉拉着宋父准备回家。

宋兰花倚在门框上,笑着看向葛二妮:“宋春兰嫁给沈团长有些日子了,肚子怎么还没动静,在岛上都不敢出门,真是可怜呢。”

葛二妮回头瞪宋兰花,看见她似笑非笑的脸,冷哼一声离开,回家路上没少给宋兰花上眼药。

宋父心疼肉,一句没听进去,气得葛二妮在心里直骂人。

宋兰花才不管他们,给孩子们做了一大盆红烧肉,炒一盆酸辣土豆丝,配上热馒头,就着紫菜蛋花汤,美美吃了一顿。

几个孩子捂着肚子露出满足的笑容,说下次还想吃,宋兰花答应他们,下次回来,还给他们做。

宋大嫂担心宋梅花和宋保柱,忍不住念叨:“也不知道你大哥和梅花咋样,王老四的手术咋样了。”

宋兰花没去看,也不打算去看,王老四的腿最好维持原样,不然王家人还要闹幺蛾子,等到了岛上,她再给王冬生看腿,药浴配合针灸治疗,就算不能恢复如初,也能像平常人一样走路,这点儿自信宋兰花有。

午饭后,宋兰花找到卫民,问他事情办的怎么样。

卫民笑着道:“我办事嫂子放心,王家的家具里有东西,我已经举报了,很快就有人来查。还有冯有才,这事有点复杂。”

“怎么复杂?”宋兰花忐忑,害怕冯有才找顾来喜,更怕他对孩子不利。

卫民道:“除了冯有才,冯家人都死了。”

第73章 我想你了

“都死了,怎么死的”宋兰花有些不可思议,都说祸害遗千年,冯家人都是坏种,怎么可能舍得死。

卫民笑了:“警方认为是冯有才杀人纵火。”

他夜里盯着王家,发现了王家的秘密,先去了城里武装部,那里有团长的战友,把王家私藏黄金的事告诉那人,又去了冯有才家,刚走到村口,遇到了两个公安同志。

公安同志以为他和冯有才一个庄上的,就问他,是否见过冯有才。

卫民就问,冯有才不是在西北农场改造,难道是跑出来了,他怕公安人员误会,当即便拿出身份证明,又问冯有才到底怎么回事。

公安同志敬重当兵的,又得知冯有才和顾家的关系,也没瞒着,就把冯有才的事说了。

冯家被送到西北农场改造,干得最脏最累的活,吃得最差,西北冷,大人孩子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渐渐心生怨气,他们不敢怨国家恨政府,就把怨气撒到冯有才身上,夜深人静时,再诅咒顾家人早死。

冯家人觉得这一切都是冯有才的错,要不是冯有才勾搭寡妇,折磨顾来喜,顾家人就不会报复,他们一家就不会被发配到西北农场。开始时数落,冯有才断了子孙根,失去男人的尊严,变得沉默寡言,家人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他越是沉默,冯家人越是变本加厉,从怨言到怒骂,又演变成拳打脚踢。

冯老太心疼小儿子,开始还阻拦一二,后来被其他儿子儿媳呵斥,也再没管过冯有才。

最后冯家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后来有人看见冯有才怒打哥哥,他几个哥哥也不是吃素的,将人暴打一顿扔在外面,冯有才是死是活他们毫不在意。

夜里冯家失火,风势很大,连着烧了好几家,其他家反应快,都从屋里逃了出来,只有冯家人,除了冯有才,一个没出来,全部葬身火海。

冯有才又趁乱逃出农场,具体去了哪里,公安系统的人也在查,却找不到人。

宋兰花肯定,那天看见的就是冯有才,他去海市,很可能去找顾来喜,必须给顾南城说说这件事,如果他在海市,找不到顾来喜,公安又再抓她,他很可能逃到香江,国内不少人都偷渡到那边,一旦人去了那边,再想抓回来千难万难。

宋兰花想了想,让卫民再去趟公安局,把冯有才出现在海市火车站告诉工作人员,再给他们提个醒,冯有才很可能会逃往香江。

卫民不确定:“嫂子,你怎么知道的,来的路上你沉默一路,难道是看见了冯有才。”这就说通了,他以为嫂子担心姐姐,可不就是担心姐姐,不仅担心自家姐姐,还担心姑姐。他不敢耽搁,急忙朝宛城去。

宋兰花想给顾南城打电话,结果宋庄没电话,回去时遇到王大队长,来送户口本的,王冬生没房子,他做作主把村南挨着大山的茅草房给了他,到时候给点钱就行。

“真是谢谢王大队长了,想的太周到了。”宋兰花挺感激他,作为村干部,他还算称职。

王队长嘿嘿一笑:“宋家闺女,交公粮时和刘队长说一声,别落下我们村。”

宋兰花瞬间明白卫民说了什么,这时候交公粮不容易,稍微不达标就让人拉回去,费时又费力,要是认识人,交公粮省时省力,能省去不少麻烦,她笑着应承。

王大队长满意,还向宋兰花保证,以后会照顾王冬生一家,绝不让人欺负他们家。

宋兰花道了谢回来,找个了筐子背着猪头回刘家屯,宋大嫂知道她有重要的事情做,要送送她,宋兰花没让,让她照顾好几个孩子。

顾大花知道宋兰花回来,本来要去接,宋兰花没让,说办完事就回刘家屯,于是顾大花让小闺女青玉注意村头,要是看见宋兰花,就回来和她说。

刘青玉一直在村东拾柴火,看见宋兰花,先喊了一声,又说告诉娘去,背着柴火往家跑,刚到门口就喊:“娘,俺舅娘来了,背着筐在村东头呢。”

顾大花在洗衣服,听见这话,把衣服扔盆里,在围裙上擦擦,就往外走。

宋兰花刚到家门口,就看见了顾大花:“大姐,我回来了。”

顾大花一脸笑容,过来接过宋兰花的背篓,看见里面有个猪头,还睁着眼看人,吓一嘚瑟:“妈呀,怎么是个猪头。”迎着宋兰花回家,他们住的是顾家的院子,正房东间一直留着,她让宋兰花去那里歇着,她把猪头收拾了,一会儿焖猪头,晚上喊婆婆过来吃。

宋兰花跟着进屋,见房屋干净整洁,院子里也整整齐齐,比她收拾的好,笑着说:“大姐真会收拾家,有你们住着我就放心了,我回来还没给南城打电话,我想去打个电话。”

顾大花让青玉带着宋兰花去大队部,她在家收拾猪头。

青玉亲宋兰花,就要带她去。

路上宋兰花问青玉,村里有没有趣事,尤其是老宅那边的事,她很喜欢听。

青玉和她娘一样,对老宅那边没好感,撇撇嘴说:“上次您给我家邮寄的海产品,姥爷知道了,非要说有他们一半,俺娘没给,俺奶也说俺姥爷脸皮厚,要是有他们的,包裹上怎么不写他们的名字,还说,舅舅说了,以后不给老宅一分钱,东西也没有,让他们甭惦记。”

宋兰花觉得,以顾大山和赵萍的性子,要东西做得出来,又问她还有吗。

青玉又说顾微微和顾向东处对象的事,不过她也是听别人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顾微微和一个刚来的知青好上了,那知青是帝都人,家里挺有钱。

顾向东的对象没着落,周围不少媒婆都知道赵萍,一听是赵萍的儿子,都不乐意。

赵萍的名声响,还得感谢铁蛋娘不辞辛苦宣传,主要是顾大花的东西起了作用。

宋兰花想着,要是遇见铁蛋娘,她也得好好感谢一番,有些人不禁念叨。

铁蛋娘听说宋兰花回来,连忙出来找人,想和她说说赵萍的情况,去了顾大花家,才知道宋兰花去大部队打电话,转脚跟过来,疾走追上宋兰花。

宋兰花回头,见是铁蛋娘,热情和她打招呼,还说一段时间不见,婶子变年轻了,可见家里有喜事。

铁蛋娘更高兴,对着宋兰花竖起大拇指,可不是有喜事,闺女找到了婆家,那家人挺好,给六十八块钱彩礼,还给买衣裳,打家具,是附近几个村最好的后生。

当初说给顾微微,顾微微嫌弃人家是泥腿子,看不上人家,铁蛋娘听说后,给媒婆塞了些钱,让媒婆说给自己闺女,本来想试试,谁承想,第一次见面就成。

自从有了这门婚事,不少人羡慕铁蛋娘,都说铁蛋娘眼光好。

宋兰花见到了大队部,让铁蛋娘先去忙,她打完电话忙完再找她叙话。

她打的是顾南城办公室电话,顾南城正在等宋兰花的电话,媳妇没在家,家里有孩子,林师长没让他出海,派别的团去了,他们过几天再去。

电话响了一下,就被接通,听到宋兰花的声音,顾南城问:“路上没什么事吧?”

“能有什么事?”宋兰花先问孩子好不好,又说了王家的事。

顾南城忍不住夸赞:“还得是小宋医生出手,要不然二姐一家真被净身出户了,既然事情都解决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来?孩子们都想你了,我也想你了,快点回来。”

这时候的电话需要通讯连转接,那边听到顾南城和宋兰花的电话,挤眉弄眼和战友学顾南城说话,说完还不忘调侃:“顾团长面冷不近人情,没想到是这样的人。”

她的战友说:“你们没听说吗,顾团媳妇买了个围巾,顾团带着炫耀,被人群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