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北宋,吃瓜勿扰! 第92章

作者:南伍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炮灰 BG同人

  【嗯,让我看看是谁……

  我的天?还是个联合作案!】

  联合作案?

  “不是,究竟是谁能找到这样的一批蠢货,想着直接去抢贡院的卷子的?”

  “万一就是要这样简单,然后再塑造舆论,有人相信估计就达成他们的目的了。”

  舆论的重要性,大宋最近几年也是体会到了。

  他们每次有什么重大突破,都会告诉百姓,现在百姓对大宋的信任也是水涨船高,至少走在大街上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

  【大宋和辽国的人共同促使的……

  嗯,这难道就是上面的花两百万要求落实一个项目,然后一层层下去,最后的人变成了花两块去解决吗?这样两个蠢货是联合作案的关键人物之一,也是有点太抽象了吧?】

  苏景和的想法和很多人不谋而合。

  “就是啊……”

  “两百万到两文……这一层层剥削下去,变成两个蠢货,真是形象啊。”

  【嗯,大宋这边是文坛……文坛?这不是一个谁写诗作文更厉害,谁就有声望的地方吗?怎么还真的有这样的组织的吗?是明面上的吗?大宋居然这么……这么封建的吗?哦不,好像人家本来就是封建王朝。也太……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文坛……果不其然。

  对苏景和说“谁文采厉害谁有话语权”的事儿,欧阳修只能说原本是这样的,但现在和“原本”的差距实在是太大。

  有人仗着自己年少成名,之后侵吞别人的创作来维护自己的声望,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而维护好了声望之后呢?

  有人在各种学院里面当老师,带徒弟,收徒弟的“束脩”。

  有人则是当“文坛大儒”,开各种讲座赚钱,更有甚者是专门卖书赚钱。

  若是卖的是文章,是有用的书,欧阳修都不会想着先改革科举。

  这些人一个字一个词修订一层意思,就要卖一个全新版本,受众正是要参加科举的人,那叫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原来是欧阳修在朝堂上说要改革文坛的不正之风,于是这伙人就想着让他当主考官的这次科举成为笑柄?

  嗯……很有想法,那这个计划确实无论成功与否,都无伤大雅,计划没要求一定要成功。

  偷东西失败了,欧阳修办事不牢,居然能让人去贡院偷东西。

  偷东西成功了,欧阳修难辞其咎,一点没有防范措施的吗?以前可没有这样的事儿。

  至于偷出来了,也有两种可能,买了名额的人发现这些人的答案并不能得高分,于是打假,然后出名了。

  要是他们没发现,然后真的瞎猫碰上死耗子,真的让有些人中了,那更是欧阳修的错……】

  欧阳修听着一个接一个的“欧阳修的问题”,眼前是黑了又一黑。

  甚至苏景和说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真是最简单的阳谋……”

  有人代入欧阳修这个身份的话,也是后怕起来。

  “还好我们有苏景和……提前解决了这个问题。”

  【辽国是为什么,哦对,辽国现在自己在内乱呢,我们这边能乱起来他们不要太开心。】

  辽国的内乱和两年前大宋开始持之以恒地散播皇太弟有不臣之心有极大关系。

  还有就是送到辽国的那个“火药”,和计划中的一样,被那唯一幸存的“幸运儿”,高高兴兴、神神秘秘地一路带到了大定府!

  运气不太好的是,没有到耶律宗真的面前。

  这也在大家的考虑之内。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他们这火药是发挥了最大价值的作用的,炸死了一位附庸辽国的部族的部落首领。

  此人也是对辽国忠心耿耿,当时在耶律宗真身边,听说他们的幸运儿带回了大宋的秘密武器,但是要人去检查再送给辽帝,他二话不说,就跟着人一起去检查了。

  也直接被炸死在当场,是死的八个人里面最重量级的人物。

  他一死,这个部落的人自然是要向耶律宗真要说法的,部落的属性也从忠诚转为中立。

  又在听说辽国此时政权不稳,不仅耶律宗真的身体不适,估计活不了几年了,而下一任继承人又在太子和皇太弟之间“摇摆”。

  直接让他们无缝加入了皇太弟的阵营,为“辽帝的承诺”而战,想要向耶律宗真讨个说法!

  加上本来辽国就要平定萧耧斤的残余势力,现在耶律宗真是真的一个头两个大。

  而辽国自己也没办法靠自己养活诺大一个国家,原本是靠大宋,以战养战。

  他们和大宋打西夏,最后还要贴钱治理的状态不同。

  人家打大宋就直接当钱袋子再打,不管赢了输了都有钱,还不用后续维护,大宋自己会自己再茁壮成长继续给钱。

  但现在不行了,大宋不是这么好捏的软柿子了,他们要转向打周边的其他国家。

  这内忧外患,得到的钱还没有预期的多,百姓也开始怨声载道起来。

  总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大动作,让耶律宗真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

  【原来辽国还是有聪明人的……还是就在面对大宋的时候才有这样的脑子。

  居然能想到让大宋的科举失去公信力。

  要真的作弊被发现,不管真的假的,他们都可以渲染成真的,然后再造谣以前的科举可能也有这样那样的黑暗面……

  虽然文人造反,三年不成,但是文人的笔杆子也是最厉害的。

  到时候直接狂写大宋的不好,总有人会“揭竿而起”,再次让大宋失去现在的和平状态……

  嗯,真是很聪明的主意啊。】

  “原来!”

  “公信力,对,就是公信力!”

  有人听到苏景和的分析,更是醍醐灌顶,他大声附和着苏景和的话。

  “国家失去了公信力,那百姓就不会听我们的了!”

  欧阳修能不知道这件事吗?他本人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好官,信奉的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查,严查究竟是那些人,通敌叛国,联合辽国的人做出这样的勾当!”宋仁宗听着苏景和的话,也是觉得相当有道理,他当即就下令,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

  【哎,这事儿应该不会闹出来吧?万一闹出来要怎么办呢……

  要不要直接先带着刷一波皇室好感度,维护一下呢……】

  苏景和说得这话又让大家不理解了。

  “怎么刷?皇室好感度?又要怎么维护?你听明白了吗?”韩琦戳了戳就在他旁边的范仲淹。

  “应该是要做一点让百姓信任的事儿?但是现在做什么事儿会让百姓不相信科举作弊这样的事情……”

  范仲淹不理解,他想不明白其中有什么能做的。

  苏景和没有说文坛究竟是那些人在作祟。

  但是成功让本来是欧阳修一个人的战争,现在变成了一群人的。

  大家开始轰轰烈烈、八仙过海,用出各自的手段,不仅仅是在政治上开始限制被找出来的人的个人、宗族的权益,甚至在努力地写诗词作文章,试图让自己在文坛更有话语权,从而让一些没本事反而作妖的人被挤出文坛!

  大概是又过了五天,苏景和回家的时候终于又在家里刷新出来了自己的小叔。

  “嗯?怎么这次回来了?不是说在春闱放榜之前都不会回来吗?”苏景和有些惊讶。

  苏洵是真的相当靠谱的一个人,他说得事儿也很少会不完成的,特别是在他相当看重的学生上面。

  “他们的事儿我都已经帮他们看过了!”

  实际上苏洵也是懂自己的实力,没有过多插手,也就是把自己当年的备考流程当做范例,让学生们也都注意。

  甚至倒贴钱给不少人补充了文具、被褥这些,生怕他们因此在考场上受罪。

  至于现在回家嘛。

  “来,看看我最新的作品,你觉得如何!”

  苏洵拿着一篇文言文就往苏景和手上放。

  “近世之君宴然于上……”

  苏景和看了一眼,就知道,这是……

  他看不明白的东西。

  还好,还好没有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里面看到这一篇文章!

  哪怕已经在大宋过了这么久古代日子了,苏景和依旧在欣慰这一点。

  背不住,真的背不住。

  “怎么样?”苏洵对自己的新作相当满意,“这是《衡论》中的一篇,我已经想好了,一共写十篇,等我写出来,就……”

  “就统一著书,然后公开发表售卖!”苏景和一下就找到了自己能够参与进来的话题,“小叔你这个写得真的太好了,文采斐然,你的深刻见解从字里行间溢出来,让人不由得一起深思!如果著书,一定大卖!”

  苏洵听这话总感觉夸得很虚浮,但苏景和的表情又相当真诚,他完全被这话给俘获了,也是跟着一起哈哈大笑,“到时候估计卖不出去几本,只能留在家里吃灰了。”

  “怎么会!到时候我买一百本,见人就发见人就发!”苏景和的话让苏洵无语地锤了他一下。

  “也不用这么满大街地发,这样别人把你小叔我当什么人了!”苏洵开玩笑地继续说,“买个五十本就好了,往家里寄,一人一本,够看了。”

  也是从苏洵的嘴巴里,苏景和知道了最近掀起的一片新的“写词写诗写文”的狂热浪潮。

  “啊,我一直在教书,可能有点和社会脱节了。”苏景和有些假假地表示遗憾。

  “那没事,你可以现在开始写!”苏洵对苏景和的文学水平没有新的认知,他刚刚想到从春闱之后,他这侄子好像就没有新的作品创作。

  “太忙了,我真的太忙了,没时间的。”苏景和推脱着忙,“我明天还要和小殿下们去干一件大事儿呢!”

  “嗯?”苏洵震惊,这还能接着把两位小殿下往外面带。

  “上次的事儿……”

  “这次我们申请了很多很多的保镖!而且位置很得天独厚的,还是在开封府旁边,上次国子监的事儿,现在已经开封府已经提前加强了防卫了!”

  苏景和申请的时间很长,落实下来的时候,开封府确实已经做好了进一步的防卫。

  不说是查过飞来飞去的虫子的立场吧,至少所有有机会和苏景和、两位殿下接触的人,都查过,是清清白白的好人!

上一篇:系统是黑化超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