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420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至于是不是骗人的?

  他认为,堂堂威武大将军和巴蜀布政使,完全没有骗他一个和尚的必要。

  对方在信里说得很明白,他教过的纸匠,这回全家跟去关西的也有三十几户人。

  他当时真的倾囊相授了这些纸匠们的。

  没了他这个大师傅,这些人多试着做几回,也能顺利造出宣纸来。

  所以。

  只能是,威武将军发善心,想帮他治腿!

  一个在参禅之余热爱书画,并为了学造纸术能去产地学十年的大和尚,内心一定是个非常纯粹和热爱生活的人。

  甘明兰认

为,打动这种人的,唯有真诚。

  她在信里真诚的表示:

  大师到了关西若想继续礼佛,为您治好双腿后,可以请您去,中原高僧从陆路西行求法必经之地的千年古刹仙岩寺讲经。

  宏明禅师:将军施主,真是个好人!

  好人施主,离开巴蜀前的这些天,还在让人疯狂的抢购土特产。

  别的将军都挑的是些,方便携带又贵重的。

  比如:蜀锦和茶叶。

  自己用和送人都特别好,还耐储存。

  甘将军所买的特产,又多、又杂,听着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乾武帝都被其购买的特产惊动了。

  还特意找了新上任的巴蜀布政使女婿,前来问话。

  “关西的屯田不是搞得很好么?怎么卫所的日子还过得这般清苦?”

  事关他未来的粮仓和马场,一定要问个明白。

  甘明福回忆了下甘露川大营里的伙食,咽了咽口水,还真不知和清苦有何沾边。

  但还得自家姐姐买的特产,找出一些合适的理由来。

  他道:

  “回陛下,可能是关西的厨子,饭菜做得粗犷了些,本地人大多都用馕坑做的饭。那些个牧民放牧的时候,没有合适的厨具,就会把新鲜的羊肚当锅来用。

  往羊肚子里塞上羊肉、胡葱之类的放在火堆和沙子里烤了吃。调味的话,大多只有盐。胡椒不便宜,一斤胡椒比一只羊还要贵很多。

  关西的菜蔬的种类不多,春夏两季大多吃的是野菜,比如苜蓿和野葱,风味很是不错。反正苜蓿芽,大营里天天都吃,也没人说吃腻。秋冬的菜蔬要丰富些,收的豆子可以发豆芽菜,胡葱、胡瓜和胡萝卜能吃。恰玛古在冬日和胡萝卜一块炖羊肉,滋味最美。

  甘将军这回又是找厨子,又是买菜种子、调味料和家禽什么的,估摸是打算给关西的移民和关军们的菜篮子增添一些品类。能吃到多一些顺口的饭菜,或许移民们就愿意世世代代扎根在边陲呢。”

  乾武帝:“......”

  行吧,朕现在的伙食,其实也没比关西军营细致到哪里去!

  会想着给卫所带回去多多的匠人,还不忘丰富大伙儿的菜篮子,甘将军就比那些个,只知道疯抢战利品的将领们强百倍。

  提到极个别吃相很难看的将领,他也是心火很旺。

  人心不足啊!

  要换这样的人驻军一方,还不知要贪成什么样。

  此行班师回朝,他真要用心琢磨下给一些功臣相关的爵位。

  眼下,他唯一担心的是:

  “关西十月就已经下大雪了!冬季也比关外要多出两月,本地的牧民世代都是放马牧羊,这些家禽带回关西能养活么?”

  甘明福连忙给泰山大人吃了一颗安心丸:

  “您放心!关西本地牧民们不养家禽,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且都住的是羊毛毡帐篷。而且,他们大多是穆斯林,不允许吃猪肉的。比起鸡鸭这种肉少的家禽,他们更乐意养牛羊。

  但咱们汉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关西现在各卫所都有了砖窑坊。新修的砖瓦房里都建了烟道和火墙,石炭十二个时辰的烧着,各家的牲口圈舍里都暖和得不行。

  猪、鸡、鸭、鹅这些家禽的生长时间短,能圈养,只要每年把它们控制在春末孵化,夏秋两季就有吃不完的牧草和草籽......”

  所以,现在的关西,真有养家禽的条件。

  乾武帝:“好!好!好!甘将军是个会过日子且体贴将士们的好将军。”

  甘明福:“......”

  和皇帝老丈人说话还是很讲技巧的,实话要说,但不能全说。

  几天前,他姐就和他吐槽过。

  “来了西北这些年,牛羊马肉没少吃!但吃来吃去,胃里最惦记的还是娘在老家做过的杀猪饭。

  猪肉,是怎么做都好吃。瘦肉鲜嫩,宜炒宜煮,肥肉有油气,却又不像牛的肥膘那么腻人。西域的大尾巴胡羊倒是有羊油,一般人还真吃不了那股子味儿。

  再加上,这回又遇到了擅长烹饪猪肉的巴蜀厨子,真是不管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也得把这些人给带回关西去......”

  吃过细糠的人,但凡有条件,真是吃不了一点苦!

  总之。

  甘将军出了一趟门,在巴蜀终于觉醒了吃货属性。

  打着,为关西大营丰富菜篮子的名头,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第435章 晋职加爵

  来时。

  甘将军只带了两万关西军和五十个亲兵。

  回程。

  队伍增加到了五万三千多人。

  人多。

  车多。

  货物多。

  宏明禅师半躺在一辆为他订制的马车里,手持炭笔不停的写写画画。

  慧明、净心两个小和尚,哪儿见过这么多人行军。

  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没走出半个月,就和芦叶、绿沉等人混成了一片。

  俩小沙弥对僰族的战俘很是好奇。

  还问:“为啥子不让他们骑马或乘车,只让他们光脚赶路哩?他们走得再快,也不如马。”

  芦叶:“他们都得了一种疯牛病,每日要把疯性通过走路释放完才能活。”

  慧明、净心:“这个病,好神奇的哦。”

  绿沉:“......”

  再疯的牛,再犟的驴,遇到他们家主,都得把尾巴夹起来。

  关在战俘营的时候,施展不开来。

  还是这种长途行军路上带劲。

  要成为关西的新移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首先就是要通过体力考核。

  十岁以下的,要求每天最少要走五十里。

  十岁以上的,行军任务长达八十里。

  男女不论。

  一日管三餐饱饭。

  甘明兰:

  没办法,不是她对妇孺心狠。

  僰族的男娃子,从生下来就要经历数次的优胜劣汰。

  但女性没有这个机制,纯纯是被当成了家务劳力和生育工具。

  家里的饭菜男人吃饱了,剩下的才轮得到她们吃。

  大部分女性都很瘦弱。

  让她们每日步行,实际在让她们炼体。

  三餐饱饭,一个月下来,明显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不过和来时的急行军相比,这会儿算得上是龟速了。

  一路北行,气温逐渐升高。

  夏历三月初九。

  哈密城的总兵府内外张灯结彩,毡毯铺地。

  府中上下皆着盛装,恭候从商都来的天使。

  八百里加急赶来的天使,顾不得风尘仆仆,高声宣读着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惟国家之兴,赖将帅之忠勇;边疆之固,恃良臣之勤勉。兹有关西总兵熊真,忠勇兼备,智略超群,屡建奇功,威震西域。

  战时,熊总兵亲率劲旅,数度击溃喀什葛尔汗国之主力,收复关西九卫,扬我西北军之威,保我雍泰朝疆土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