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文艺妇女 第110章

作者:木头山 标签: 年代文 轻松 穿越重生

  李稻花在报纸上发广告,就说要成立杂志社,欢迎打电话咨询。

  杂志社有独立的公用电话,广告发出去之后,也没有太多人打电话。

  这其实很正常,立刻就有很多人打电话才不正常。

  首先他们是私营的杂志社,跟公办的比缺少优势,其次,因为是杂志社,对员工的文化要求比较高,至少要是高中大专学历。

  这年头的高中学历,比后来的大学学历还要少,再加上很多已经参加工作,符合条件的就更少。

  直到后来广告范围扩大,打电话的人才多了些。

  因为交通不便,为了不让这些求职者浪费时间,打电话也算是一场线上面试。

  会简单询问他们的学历,对一些期刊的见解,是否从事过相关工作,也会介绍他们公司目前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筛选,最后选出来十个人,这些人大多数是采编部的成员,经营和行政部门就两个人。

  李稻花自己就跟杂志社打过很多交道,又从别的杂志社借人,跟她一起带人。

  他们杂志社跟其他的很多杂志都不属于竞品,从大范围来说是竞品,但是细分不属于。

  他们的杂志就是李稻花说的,开眼看世界,主要就是转载国外的各种新闻,以后还要自己去主动发掘新闻,总结新闻。

  为此,李稻花还让伊恩在阿美莉卡帮她找了几个员工,专门翻译新闻,现在只翻译电视新闻,这时候上电视的新闻通常比较大。

  在国外找翻译人才比在国内容易的多,国内精通英语的人才个个都是宝贝,很多地方都需要,李稻花在这个节点根本招不到人。

  国外不一样,除了润人,还有不少华侨,这些都是天然的翻译人员。

  国外翻译好的新闻,传回国内,国内再重新整理编辑,同时输送自己的观点。

  在这方面,李稻花对于采编部人员的三观要求,大于学历要求。

  她希望,展示真实的国外,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都需要展示。

  她也不是那种偏激的人,不会只报道国外的不好,这时候的国外还是有好的地方的。

  也有体现优良品质的地方,比如说这时候的消防员还没有彻底摆烂,比如说这时候他们也在禁毒……

  杂志社正式组建完成的那天,李稻花请所有人吃了顿饭,第二天,杂志社就要开始运营。

  他们杂志社开通了专线,就是为了方便沟通,这条专线的开通也没少花钱。

  刚开始的几篇文章是李稻花写的,她不用等翻译人员翻译新闻,她要写的是她的真实经历,还有她在阿美莉卡吃饭的时候,那家唐人街老板的故事。

  那家饭店是祖传的,老板今年五十多岁,他是1932年出生的,听他父亲说,他出生没多久,他们全家就到阿美莉卡打工了。

  他父亲也是亲戚介绍来的。

  “我爸说,刚来的时候,很苦的,经常要跟当地人打架,当地人看不起我们,我们老实做生意,不仅要交保护费,还经常受欺负。”

  提起这些事,老板并没有什么愤恨的表情,他有记忆的时候,他家已经站稳脚跟了,唐人街这块地方的人,在某些方面还是很团结的。

  老板还提到了抗战期间,他家也捐款了,那时候,国内有人专门到唐人街去演讲,讲国内的情况,捐款的人不少。

  虽然大家也都只是在这里讨生活,“但是我爸说,那是我们的根,家里还有不少人呢。”

  后来就是国内抗战胜利,又打了几场仗,真正站稳脚跟。

  “我爸还说,等以后,一定要回去看看。”

  老板还说,李稻花获得诺奖的事,唐人街很多人都知道的,也觉得与有荣焉,尤其是李稻花的发言,有骨气。

  “没想到,你个女娃,还挺硬气,国内现在都这么硬气吗。”

  李稻花当时只是笑笑没说话,不知道现在看到柳美的发言,老板是什么感想。

  老板也有自己的小烦恼,他的这个饭店算是祖传,到他手里也

  算是运营良好,只是他的孩子不愿意接手饭店。

  觉得在唐人街里开饭店没出息,他孩子想出去闯闯,他家里的存款,有一部分就这么被闯没了。

  “在这里是比国内挣钱啦,但是花钱的地方也比国内多很多,除了东西贵,还有各种各样的税,晚上太乱,基本上也没什么人吃饭……”

  华侨的生活也很具有代表性,以后她还会去采访一些真实的润人故事,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正规途径到阿美莉卡工作的。

  她把这个故事整理出来,起名,海外华侨的故事,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而杂志的名字,她选择的是《九洲》。

  国内开眼看世界的的第一本书《海国图志》,是以《四洲志》为底本。

  所以她选择杂志名字为九洲,也算是结合了古今中外。

第113章 大对账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

  李稻花办杂志,经过她的招聘广告,很快就很多人知道了。

  只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李稻花的杂志是什么类型的。

  因为她自己是搞文学的,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认为,李稻花办的杂志应该也是纯文学类的,可以对标《收获》、《十月》之类的期刊。

  其他报刊也想知道她到底是要办什么样的期刊啊,谁知道经过打听,纯国际新闻。

  这个赛道,国内还比较少,也不能说没有,有,只是有这个赛道的杂志,它也不是纯国际赛道。

  也是文学类,只是国际软广,广告不是哪个品牌,是国家。

  赛道少的原因,不是大家伙没想到,而是做不来。

  做这个杂志,需要国内外的关系都硬,不然的话,谁知道你做这个杂志到底是什么目的。

  就连知名鸡汤文学,绝代双骄,读某和意某,也只敢暗戳戳的推广国外,当然,他们暗戳戳的,是为了输出一些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李稻花在杂志社里,给编辑们培训的时候,除了怎么修改翻译过来的新闻,还会推荐编辑们观看绝代双骄目前已经出现的一枝独秀。

  “里面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文章,当然,我的意思不是抄袭,而是……比如说,某篇文章称赞某个国家具有工匠精神,某某某人,做了二十年米饭,被称为米饭仙人,你们怎么看?”

  “说明这个人坚持不懈,同时,他们国家的人也很尊敬这个人。”

  虽然不理解李稻花为什么要说这么个例子,但是这是领导啊,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怎么能让领导的话掉在地上。

  一个年轻的编辑开动大脑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其实说的时候,他自己也懵懵的。

  “你今年几岁?家是哪的?”

  “领导我今年二十一,家是津省的。”

  “那你爸妈今年应该四十左右吧,就按他们二十岁开始自己做饭,那么他们每天做饭也二十年了,做饭仙人!”

  套公式谁不会,做饭仙人,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上三年幼儿园,三年高中,四年大学,19年,学习仙人!

  李稻花这么一说,在场的编辑们大脑直接宕机,CPU都快烧了。

  “领导,我爷爷是木匠,做了四十多年了。”一个编辑举手回答。

  “木匠仙人!不,木匠大帝!”

  编辑们一阵惊呼,你要这么说,那他们就明白了。

  之前李稻花说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还觉得挺厉害,现在看看,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这些造神故事,什么仙人,什么诚实,什么契约精神,我们需要做的,是揭露真相,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是传递真相。”

  当然,推荐大家看,肯定不会让大家花钱,让大家掏钱上班,那她李稻花成什么人了?

  杂志社很快就订了一整年的鸡汤文学,方便大家参考。

  创办杂志社的时候,其实也有一段艰难的时间。

  杂志是为了刊登国外新闻,哪怕国内现在也有发表国外新闻,新闻联播也会提到一部分重大国际新闻。

  但是这些大多都是官方媒体,新闻也都是精挑细选的。

  如果不是李稻花之前在国外,坚定的维护国家,换个人来,都容易被人想歪。

  李稻花把自己创办杂志的想法认真总结成十几页的文稿。

  文稿里写了创办的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性,失去这个领域的主导权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创办之后,她会做什么,做这些有什么用,如何引导民意。

  当时,跟李稻花对接的文化口的人也跟她说了领导们的担忧。

  国家毕竟还不够强盛,尤其是民生这方面,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差的很远。

  这些披露出来之后,大家会是什么样的想法,社会安定是否会受影响。

  “领导,您认为,在老百姓心里,西方国家和我们国家,哪个国家更好。”

  领导没说话,有些话,他说不合适,但是这是摆在明面上的,老百姓也都不傻。

  大家为什么不爱看新闻联播里的国际新闻,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它报忧不报喜,觉得国外那么好,哪有那么多不好的新闻。

  殊不知,国内新闻它是真老实啊,有新闻它是真说啊。

  国外老百姓也没想到,他们国外的新闻是真不老实,有新闻它真藏着掖着,自己人都见外啊。

  “既然已经有很多人人为国外好,那么我们说一些真实的情况,也不用担忧,但是,国外同样存在很大的问题,当这些问题暴露出来,普通老百姓就要想清楚,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更好的。”

  从文化领域瓦解一个国家,这是西方国家最擅长的,即将要解体的苏格勒就是吃亏在这方面。

  “国外有什么问题?”

  李稻花就知道,很多人其实对国外并不了解,这很正常。

  “在国外,很多工业品的价格很低廉,尤其是我们国家出口出去的,当然这是物价差异问题,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比较昂贵。

  工资很高,相应的,支出也很多,有提前消费,提前消费就是,你的存款不足以支撑你买一些东西,比如房子、车,银行可以借给你钱,很容易的。

  但是工作是合同制,一旦被裁员,不能短时间找到合适的工作,无法还贷款,那么房子和车子都会被收回去……”

  虽说到了2025年,国外的工业品也不便宜了,但是在八十年代,价格便宜的令人发指。

  除了国内为了外汇主动降低工业品价格之外,还有就是物价差异,八十年代,国内物价闯关尚未完成,哪怕是按照原价出售,价格跟国外的差异也很大。

  李稻花就准备把对账,作为一个单独的栏目,也算是特色栏目。

  毕竟,对账要更新的可就多了,这个单独的栏目,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更新很久。

  衣食住行,甚至每隔几年,各国的变化重新对比,都是个不错的题材。

  他们的第一期,除了李稻花的华侨的故事,还有去年国外发生的重大新闻,只有重大新闻。

上一篇:当气运之女死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