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头山
来北平这一年多,见的人多了,也知道自己闺女多有本事,在人前自然就不会露怯。
剧组拍摄是很好,但是这家里的东西可都是闺女辛辛苦苦挣回来的,都不便宜呢,还有不少东西,一般人都买不到,用外汇券才能买到的。
剧组那么多人,难免有些人毛手毛脚的,就算没人偷东西,不小心碰坏家里什么东西,以后还要再修,不够麻烦的。
最后还是李稻花把她说服了,林金凤才勉强同意。
李三柱他就没什么问题,每天甩手掌柜一样,除了听林金凤的吩咐买东西,最近他迷上了下象棋。
正在跟胡同里的老大爷们一起学下象棋呢,换地方住对他最大的影响就是每天要早睡早起,走更远的路下象棋。
“哎,这酒店也有电视机,正好,我之前看的电视剧还没演完呢。”
李稻花他们住在北平饭店里,欧阳远就去之前的小四合院跟李丰获他们挤挤,从那去上班还更方便。
“你最好还是跟稻花商量好,要是稻花不同意,我劝你还是听稻花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李丰获他们吃的包子,一大盆包子,三个男人很快就吃的见底。
“对,这是还是跟弟妹商量商量。”
“我知道,我肯定要跟稻花商量的,只是稻花最近在忙,我想等稻花忙过这阵再说。”
这时候暑气还未完全消散,吃顿饭都能吃的满头大汗。
北平饭店里,李稻花正在吃饭,张鑫炎给她带过来一个消息,说是内陆准备引进《天台之上》。
说引进也不准确,《天台之上》算是合拍,也有内陆的一份。
只是内陆播放,就要等《天台之上》全部拍摄完成,然后再播出。
“内陆的影视节目本来就少,之前也是要引进的,与其引进其他电视剧,当然要照顾自己家的产业了。”
张鑫炎看的清楚,而且,港岛很多影视节目,也不符合内陆的引进标准,《天台之上》会被选上也是情理之中。
拍到现在,这部剧已经拍了有大半年,楼王部分也是电视剧临近大结局。
从开播以来,《天台之上》以摧枯拉朽之势,把亚视的收视率拉的高高的,TVB的《十三太保》最后草草完结,大结局收视率甚至还不如首播收视率。
之前唱衰银都现代剧的报纸纷纷转变风向,开始唱衰武侠剧。
甚至有人采访到张鑫炎头上,问他对武侠剧怎么看,以后是否会拍摄武侠剧。
张鑫炎能怎么看,他之前也问过李稻花这个问题,李稻花的回答是这个年代,不管什么剧,都远没有到什么衰落的时候。
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会让每种类型的电视剧都大放异彩,这时候正是多拍摄攒口碑的时候。
等以后人们越来越挑剔再去拍摄,就不好出头了。
武侠剧,他肯定也会拍摄的,就是不知道李稻花有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他觉得,他跟李稻花还是挺合得来的,他们这次的合作不就大获成功。
关于内陆引进《天台之上》她并不看好,这部剧就不是拍给这时候的内陆老百姓看的,大家连商品房都还没完全接受呢,更别说这里面关于商品房的深度挖掘了。
“反响绝对不会太好,可能再过个十几年,几十年,这部剧才适合内陆。”
等到零几年,炒房团在国内出现,房价不断攀升,才是国内的房地产真正发力的时间。
张鑫炎不太在乎这部剧在内陆的反响,他作为港岛导演,更关注的还是自己的基本盘港岛。
等吃过饭,李稻花往小四合院打电话:“你们最近还跑车吗?”
“跑啊,现在我们也算是个小车队,又加了十几个人,几辆车。”
加的车是欧阳远朝李稻花打报告,申请贷款买的。
这钱是李稻花的投资入股,车队对外说是欧阳远的,其实最大的股东是李稻花,等到以后他们正式开公司,都是要分清楚的。
“你们最近去南边拉点衣服回来,就根据《天台之上》上面的服装来拉,要不了多久《天台之上》就要播出了,最早的一批才能挣更多钱。”
很多行业拼的就是个效率,打的就是个时间差。
第一波人吃肉,第二波人喝汤,剩下的人汤都不一定喝的上。
既然知道《天台之上》要在内陆播出,当然要赚上一笔。
剧情大家可能看不懂,不喜欢,不妨碍服装爆火。
港岛现在最流行的穿搭就是《天台之上》,即使《天台之上》在内陆不火,过段时间,港岛那边的穿搭风格传到内陆,一样会受人追捧。
港岛,今天演到安娜负责的港寨新开发楼盘揭幕,其中的楼王更是引人关注。
剧里,据说楼王是请的名家进行设计,成功人士,巅峰住宅……
不少人坐在拥挤的家里,手里端着饭,一边吃,一边看电视。
楼王出现的时候,从俯拍,到近景拍摄。
“哇,这跟公园有什么区别啊!”一个年轻人用筷子指着电视,电视里楼王家郁郁葱葱的树木,一眼望不到边。
“当然有区别啦,你有看到我们这里有这么大的公园吗?吃你的饭啦!”
年轻人噘噘嘴,他家附近确实没见过这么大的公园,岂不是说,公园还不如人家家。
“哎,这个房子讲究啊!”楼王内部装修出现的时候,老伯才缓缓开口。
“这才叫楼王啊,一看就是有钱人家专门请人定制的,不是街上买的大路货。”
第49章 虽远必炒港岛的制片厂确实不少,……
港岛的制片厂确实不少,也拍摄出很多出色的影视作品。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港岛的制片厂普遍比较抠门,能省则省,再加上地方小,一个场景,八百个剧一起用。
一套豪宅,所有剧里的有钱人都是这套房子。
《天台之上》这次的楼王,一眼看过去,就是从没有过的大气,里面的装修也从来没出现过,不将就。
“原来这就是楼王啊。”这套房子用来当楼王,观众们都认可,觉得总算是没有糊弄他们。
普通人看热闹,有钱人看到的就不一样,港岛这个时候,很多以前从内陆跑过去的人还没忘本。
看到剧里的新中式装修,就觉得,这装修同样大气上档次,适合他们的豪宅。
只是这家具在港岛也没见到过,看起来是内陆那边的,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不知道在哪里能买到这样的家具,有关系的人干脆就直接打电话问张鑫炎,他们剧里的家具都是找哪个师傅做的,他们也想请师傅给他们定做一套。
房子的大小,个人的爱好不同,家具当然是定做的更符合他们的身份啦。
张鑫炎又问到李稻花这,李稻花知道,这哪是什么大师傅做的啊。
她
家的家具,那是她随便找的师傅定做的,师傅手艺只能说是够用,能根据她画的草图和描述,把她要的家具做出来。
要想有什么雕梁画栋的,那就做不到了,得师傅的师父才能做出来。
只是那样需要更长时间,更高价格,李稻花没那么长时间等。
这些人要是没有自己的设计图纸,师傅只能给他们做大路货,目前国内最流行的家具风格。
但这是个挣钱的路子,李稻花把自己的电话本翻出来。
李稻花的电话本上记录了很多电话号码,基本上都是工厂的电话号。
这是之前改革三部曲发表的时候,来拜访,给她留下的电话号,这些工厂都希望能通过改革,让厂子活起来,自己本身又很难找到适合的路子。
这也没什么可挑的,李稻花就翻开,随便一个打过去。
“喂您好,这里是冰城家具厂。”
“你好,我是李稻花,请问你是冰城家具厂的厂长吗?”
“对!我是!稻花老师您有什么事吗?”接电话的人声音激动。
“是这样的……”李稻花把港岛联系到她要买家具的事情说了,就想问他们能不能做,愿不愿意做。
“这个家具需要单独设计,跟现在市面上的风格不太一样,你们厂里的师傅可能要重新学习,最好还是能培养几个设计师,毕竟是要卖给港岛有钱人的。
家具的价格可以上涨,但是材质跟风格也要跟上。”
“好,理解,我这就安排人过去学习。”
等挂了电话,冰城家具厂的厂长陈红旗立刻点兵点将,厂里的人才全都扒拉一个遍。
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上过高中的技术工,还有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不仅如此,他还准备去领导那哭哭穷,争取能让上面,或者是从兄弟单位支援几个人才过来。
这可是要挣有钱人的钱啊,那不得好好规划规划。
还是自己人照顾自己人,稻花老师这就给他们找了个挣钱的路子。
至于说李稻花提到的《天台之上》,他也没看过,跟好几个人打听之后,才知道是港岛的电视剧。
冰城省内有林区,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他们的兄弟工厂,木材厂,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
木材卖不出去,厂里的工资都要开不出来了,工人们甚至都偷偷从厂里拿木材回家烧火。
眼看着冬天又要到了,这木材再不卖出去,冬天又要损失一大批。
能住上楼房,用上集中供暖的这时候属于少数,更多的人需要自己取暖过冬,烧煤烧柴是最常见的。
烧煤当然更方便,但买煤不容易,煤也不便宜,有不要钱的木柴那更好。
《天台之上》拍摄完成,李稻花他们也能回自己家住。
欧阳远从小四合院回来,趁着李稻花坐在院子的躺椅上晒太阳的时候,用水果刀给李稻花削了个梨,润肺。
“我最近盘算了一下,想着跟你商量商量,要不,我就不去图书馆上班了。”
李稻花用牙签扎起一块梨,另一只手里是报纸,最近少看了不少报纸。
“不去就不去呗,反正你那工作也没什么上升空间。”
上升空间也是有的,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再过几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上岗,等欧阳远熬资历熬出头了,升职到了需要学历的时候,以欧阳远初中毕业的学历,根本没机会。
他没上升空间,工资又低,干的确实没意思,他能坚持到现在,李稻花都觉得挺不容易的。
编制对人的吸引力还是巨大的。
“啊?你同意啊?”欧阳远都想好如果李稻花不同意辞职,那他就继续两边跑,累屎累了点,车队他是绝对不会放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