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头山
《天台之上》的爆火还影响到其他的制片厂,之前看着武侠剧爆火,几乎每个制片厂都有新的武侠剧项目上马,就等着拍出来挣钱呢。
这武侠剧还没拍出来,现代剧又火起来。
因为是现代剧,火起来影响的十分广泛,剧中人物的穿搭,也影响到港岛人。
相比现代剧,武侠剧投入更多,能获得的回报却更少,一旦不能爆火,对制片厂来说,就是种赔钱买卖。
“都已经开始拍了,中途搁置更不合适。”
“哎,之前还在嘲笑对方不懂港岛,不会写武侠剧……”
其他人也是苦笑,现在看来,不懂港岛的是他们。
张鑫炎最懂这种感受,没有人比李稻花更了解港岛,更懂营销。
其他人只是追赶潮流,李稻花则是引领潮流,她就是潮流啊。
就是提前播出,让他比较痛苦,哪怕是一天播出一集,他也要加快拍摄进度,后期还要到内陆拍摄,内陆幅员辽阔,路上都要花费不少时间。
港岛部分拍摄的差不多的时候,李稻花回到内陆,她要去提前准备楼王部分。
楼王要在苏州拍摄,这也是因为苏州的气候和地貌相较北平更接近港岛。
在苏州园林中观察的时候,正巧遇到一伙年轻人,在园林中谈论文学。
“江中雪一定是苏州人,你看,她说话的这些小癖好,都是苏州人常有的。”
“如果我是江中雪,在漫天大雪中,看到白城,应该也会沦陷吧……”
“她如果真是苏州人,我非要找到她,把她打醒不可,考上大学不容易,她就这么白白浪费了,不如把这个名额让给为国效力的人。”
“你懂什么呀!她是为了追求爱情!”几个人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什么追求爱情,白城爱的也不是她!”
“怎么不是她!她流产的时候,白城就爱上她,跟林鹿鸣划清界限了。”
“林鹿鸣才是对的,白城就是个伪君子,连三年都等不了。”
“林鹿鸣就是个自私自利的!她出国的时候有考虑过白城吗!”
一个年龄稍微大点的女生站起来:“好了好了,今天我们不说他们三个谁对谁错,我们来谈论作者。”
每次她们聚在一起,只要提到《爱在林雪间》,就吵个不停。
她年龄稍大,已经结婚生子,对于这种情情爱爱的讨论不想过多参与。
只有结过婚,生过孩子才知道,什么情啊爱的,都太虚无缥缈,谁爱谁这种争论太幼稚。
“作者肯定也是认同江中雪的,她可是女主啊。”
“作者告诉你江中雪是女主了?”
“江中雪出现的篇幅最多,小说刚开始描述的也是江中雪,这样她不是女主,难不成是你总出现在江中雪和白城视野中的林鹿鸣是女主。
而且,作者在小说开篇就写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这就代表着,作者也认为爱情更珍贵!”
跟她辩论的女生急得直跺脚,不知道该怎么反驳她。
“那你是没有看完。”坐在靠中间的女生一直没说话,这会儿声音不大,其他女生却很快停下争吵,视线集中在她身上。
“我看完了啊,这本书,我反复看过好多遍呢。”
女生把书翻到小说有字的最后一页,又往后翻一页。
本来应该是白纸的一页,在背面印着一句话“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林鹿鸣不管是爱白城,还是出国,她都是独立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江中雪呢,一辈子都被自己困在白城身边。
如果作者认同江中雪,就不会在最后放上这样一句话。”
年长女生点点头,她理解这种不自由,不止是白城,以后还会有孩子。
她从一个独立的女生,变成别人的妻子,别人的妈……
“没想到,这本书居然还有这么个隐藏结局啊?”
手里拿着书的女生都翻到最后,果然看到了这句话。
只是这句话单独起一页,还在背面,一般人不会发现,有的书还直接把这一页塞进书封里,更难看到。
“我还以为这就是个普通的言情小说呢,作者还真是用心良苦啊……”
“用心良苦?我看是别有用心吧。”
看到自己的小彩蛋被人发现,李稻花并不意外,当初投稿的时候,这个彩蛋更加明显。
以前看狗血言情剧的时候,那些专心搞事业的女二多好看啊,要什么有什么,后来怎么就想不开非要死磕爱情呢。
让恋爱脑去谈恋爱,让事业心去搞事业,这才是狗血剧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才能衬托的恋爱脑更加狗血,这叫以乐景衬哀情,使哀更哀。
她在港岛的时候,欧阳远给她打电话,说她这本狗血小说出现之后,之前骂稻花这个笔名的人纷纷转移视线,开始骂麦穗。
骂她是小布尔乔亚,骂她满脑子只有情情爱爱,甚至有人怀疑她是不是弯弯那边的作者。
“往好处想,他们不知道骂的是你啊。”说完这话,欧阳远又觉得自己说的不太对,不管骂稻花还是麦穗,本质上都是骂李稻花。
这算什么?围麦救稻?
“别急,等我抽出时间,再给他们写几本更抽象的,他们就会发现,骂早了,骂轻了。”
“你开心就好……”
对于自己的这个媳妇,欧阳远是佩服的,唯恐天下不乱类型,挨骂当家常便饭,当然,她骂回去那就更是稀松平常。
其实,论起抽象,她远远不如狗血言情抽象鼻祖,那才是真正的祖师奶奶级别。
她决定了,以后就用稻花写正经的小说,麦穗写抽象派,嘿嘿,还能转移视线呢。
“什么?已经回内陆了?”
“对呀,内陆戏份还挺多,稻花老师要回去准备呢。”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找李稻花试图闯美的右派演员眼前一黑。
人来了,没捞到一点好处,以港岛无孔不入的狗仔能力,这会儿恐怕已经发现他们跟这边接触了。
先别回去了,先想好怎么狡辩再回去吧。
第48章 楼王八十年代,很多名胜古迹都还……
八十年代,很多名胜古迹都还没有保护起来,国家没有财力、精力和人力来修缮维护这些名胜古迹。
人都还挣扎在温饱线呢。
《少林寺》拍摄的时候,嵩山少林寺破败不堪,整个山门,也就只有十个上了年纪的老和尚在看守。
《少林寺》火起来之后,嵩山少林寺的情况才逐渐好转。
李稻花他们看中的园林,长驱直入,没有收门票的,也没有管理打扫的,就像个普通的公园。
“糟蹋了啊。”李稻花看着园林里有些地方被破坏的不像样,还有人写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
跟当地政府交涉借园林,这一步是最简单的,难的地方在修缮园林。
再怎么说,他们是要把这地方当楼王拍的,总不能破破烂烂的,那像什么样子。
“尽量维持原貌,不要过多的破坏,我们用的时候,大多数只是拍外景,里面挑选一处装修就行。”
“这装修……”
剧组有些麻爪,如果按照纯复古装修,很多地方不方便,跟他们剧组也不太搭,港岛的富豪也不太追求纯古。
“古今结合嘛,借鉴古代的装修思路,家具采用偏现代,但是又不是纯西式的那种。”
李稻花说的是新中式,既有中式韵味,又结合现代化。
只是,新中式设计的不好,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
新中式的装修思路要走复古,虚实结合,有留白,有点缀,不能走现代极简装修思路。
只是这样一来,家具就要另外定制,他们没有那么多钱,也没那么多时间。
“其实我感觉稻花老师家就挺好的,之前就想在稻花老师家拍摄。”
李稻花家就是新中式装修,张鑫炎第一次去的时候,还觉得看起来有点奇怪,不是令人讨厌的那种奇怪。
觉得看着顺眼,又不知道哪里顺眼,等到离开之后才反应过来,她家跟他之前见过的装修都不一样,才会觉得奇怪,顺眼是这样的搭配在四合院一点也不突兀。
“那就外景用园林的,内景在我家拍,拍完剪辑在一起。”
“这个好
!”
张鑫炎本来就是剪辑师出身,这样的剪辑方式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剧组人员带上请的外援,一堆人花了一天时间把园林打扫出来,选择最好的几个角度拍摄一堆外景,方便以后剪辑。
打扫过后的园林里,看不到枯枝落叶,还有不少开的正艳丽的花,许多花北平都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要在苏州拍摄的原因,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导致双方在园林建设方面选择的植物也大不相同。
李稻花回家没有提前说,林金凤看到她回来的时候惊喜不已。
“哎呀你可算是回来了,妈想死你了,你看你,都瘦了。”
这可不是林金凤亲妈眼,李稻花确实是瘦了,这段时间在港岛吃的不习惯。
她不太喜欢跟人应酬,港岛那地方,很多时间又不得不应酬,吃中餐还好,吃西餐对李稻花来说更痛苦。
半夜让厨师给她加餐吧,又会有负罪感,总觉得半夜吃,长在身上的都是肥肉,不是肌肉。
“回来我可得好好补补,妈你一定要多做点好吃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对她来说,身体更重要。
“妈,剧组想在咱家拍摄几天,这几天你们就跟我们一起住酒店吧。”
“啥,在咱家拍……”林金凤有些不太愿意。
如果是以前,听说有剧组要在自己家拍摄,那她肯定是觉得蓬荜生辉,觉得是自己家的荣幸。